• 沒有找到結果。

比較不同層級選手在發球局時保發及破發球局之發球優勢分析

不同層級選手在發球局時保發及破發球局也有所不同,挑戰賽選手總發球局數為 683 局,去除決勝局的 12 局,有 671 局發球局,保發球局有 536 局,破發球局有 135 局,

保發率為 79.88%,破發率為 20.12%;青少年選手總發球局數為 127 局,去除決勝局的 1 局,有 126 局發球局,保發球局有 66 局,破發球局有 60 局,保發率為 52.38%,破發 率為 47.62%。

表 13 不同層級選手保破發球率總表

總局數 保發球局 破發球局 決勝局 保發率 破發率 挑戰賽 683 536 135 12 79.88% 20.12%

青少年 127 66 60 1 52.38% 47.62%

註:決勝局不列入本研究研究範圍內。

一、挑戰賽選手在發球局時保發及破發球局之發球優勢分析

經統計後發現挑戰賽選手在發球局時保發及破發球之發球優勢呈現交互作用 (F = 508.646,p <.05),經事後比較得知挑戰賽選手在保發球局時發球優勢(3.45 分)及沒有 發球優勢(對峙得分)(0.90 分)皆顯著高於破發球局(發球優勢:1.73 分;沒有發球 優勢(對峙得分):0.59 分),而在破發球局時沒有發球優勢(所有失分)(4.53 分)顯 著高於保發球局(1.54 分)。另外,挑戰賽選手在保發球局發球優勢表現方面發球優勢

(3.45 分)顯著>沒有發球優勢(所有失分)(1.54 分)>沒有發球優勢(對峙得分)(0.90 分)(p < .05),至於破發球局方面則為沒有發球優勢(所有失分)(4.53 分)顯著>發球 優勢(1.73 分)>沒有發球優勢(對峙得分)(0.59 分)(p < .05)(表 14),顯示挑戰賽 選手在保發球局時發球優勢為主要能夠保發原因,而次者為沒有發球優勢(對峙得分),

另外在破發球局時沒有發球優勢(所有失分)則是造成被破發的主要原因。

表 14 挑戰賽選手在發球局時保發及破發球局之發球優勢分析 分;與黃僅喻(2011)以 Federer 和 Djokovic 於 2010 年和 2011 年的所有對戰為研究對 象的研究結果指出,Federer 在發球局時發球優勢每局約為 3.3 分,破發球局時發球優勢

34

是最擅長打紅土場地的 Nadal,所以 Djokovic 在比賽的過程中不論保發或破發球局時發 球優勢皆無明顯差異。

二、青少年選手在發球局時保發及破發球局之發球優勢分析

經統計後發現青少年選手在發球局時保發及破發球之發球優勢呈現交互作用 (F = 95.522,p <.05),經事後比較得知青少年選手在保發球局時發球優勢(2.23 分)及沒有 發球優勢(對峙得分)(2.30 分)皆顯著高於破發球局(發球優勢:1.07 分;沒有發球 優勢(對峙得分):0.88 分),而在破發球局時沒有發球優勢(所有失分)(4.38 分)顯 著高於保發球局(2.02 分)。另外,青少年選手在保發球局發球優勢表現方面發球優勢

(2.23 分)、沒有發球優勢(對峙得分)(2.30 分)及沒有發球優勢(所有失分)(2.02 分)皆未達顯著差異 (p > .05),至於破發球局方面則為沒有發球優勢(所有失分)(4.38

但與挑戰賽選手相比較之下,青少年選手在沒有發球優勢(對峙得分)方面是相對高於 挑戰賽選手的,造成沒有顯著差異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青少年選手在發球技術表現 上仍不夠純熟,而使得過多的分數容易帶入沒有發球優勢對峙後得分或對手在接發球技 術表現上產生過多的失誤所造成的。另外,在破發球局時青少年選手和挑戰賽選手一樣,

都是沒有發球優勢(所有失分)出現的次數最高,不論挑戰賽選手或青少年選手於破發 球局時在發球優勢(直接得分與接拍得分)皆低於保發球局的,顯示沒有發球優勢(所 有失分)可能是造成被破發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可說挑戰賽選手如果沒有好的發球為自 己創造發球優勢,就非常容易造成被對手破發的情況,而青少年選手除了在沒有好的發 球為自己創造發球優勢外,如又沒有好的對峙能力時,也是非常容易造成被對手破發的 情況發生。

36 性回擊(3.14 次)及雙發失誤(1.01 次)皆顯著高於對手保發球局(攻擊性回擊:1.07 次;防守性回擊:2.36次;雙發失誤:1.54 次)。另外,在挑戰賽選手在對手保發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