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 Microsoft Excel 及 SPSS for Windows 20.0 中文版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將以平均值 ± 標準差表示,統計方法如下:

一、以描述性統計分析臺灣青少年選手及挑戰賽選手之一發進球率、二發進球率、一發 贏球率、二發贏球率、ACE、雙發失誤、接一發進球率、接二發進球率、接一發 贏球率、接二發贏球率。

二、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層級選手在發球局各階段得分表現之表現、

不同層級選手在接發球局之接發回擊情況、不同層級選手在發球局時保發及破發 球之主要得分表現、不同層級選手在接發球局對手保發與成功破發之接發回擊情 況及挑戰賽冠軍選手與非冠軍選手在主要得分表現與接發回擊情況應用情形之交 互作用顯著情形。當交互作用達顯著時進行單純主要效果分析,再以 LSD 法進行 事後比較之統計處理。

三、顯著水準定為 α=.05。

24

經統計後發現不同層級選手在發球局各階段得分表現之表現呈現交互作用 (F = 69.326,p <.05),經事後比較得知挑戰賽選手在直接得分(2.13 分)及接拍得分(1.07 分)皆顯著高於青少年選手(直接:1.05 分;接拍:0.81 分),而青少年選手在對峙得

26

事之研究結果指出平均每局直接得分為 1.66 分、發球後三拍內得分為 2.17 分、發球後 四拍以上對峙得分為 0.41 分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另與謝侑達(2011)以 Federer 和 Nadal 於 2005 年至 2009 年的所有對戰數據統計為對象的研究結果指出,Federer 在平均每局 的直接得分為 1.48 分、發球後三拍內得分為 1.98 分、發球後四拍以上對峙得分為 0.34 分的研究結果也不一致,造成不一致的結果可能是因為本研究的接拍得分是觀察發球者 發球後持續進攻狀態直到贏得該分,而張凱隆(2008)及謝侑達(2011)之研究則是以 拍數區分廣義的接拍優勢(發球後三拍內得分)。但是如果以廣義的「發球優勢」不管 是頂尖的職業選手或是挑戰賽選手,發球局的發球優勢皆超過三分得分比重,由此可見 男子職業選手在發球局最重要的課題不外乎就是「直接得分」和「接拍得分」,這與劉 錦璋、張凱隆(2012)指出如果發球優勢是有意義的話,那麼發球局中應該提高來自發 球優勢的「直接得分」和「接拍得分」的論點觀點一致。至於青少年選手在各階段得分 表現方面則為對峙(1.81 分)顯著優於直接(1.05 分)和接拍(0.81 分)得分。因此,

本研究認為青少年選手在發球局各階段得分表現之表現上在發球直接得分與接拍搶攻 的表現是相對較少的,可能是因為沒有強而有力的發球支撐,加上平時訓練發球和發球 後接拍相對比例是比較少的情況,當比賽中發球者發完球後獲得進攻的機會,也只是將 球帶入對峙,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青少年選手的對峙得分比挑戰賽選手要高的可能原因。

二、不同層級選手在發球局相關變項之表現

本研究結果在挑戰賽與青少年選手的發球局中一發與二發進球率、贏球率、ACE 次數及雙發失誤次數表現上如表 9 所示,挑戰賽選手於一、二發球的表現方面一發的進 球率是 62.71 %、贏球率是 73.16 %,二發的進球率是 90.96 %、贏球率是 50.67 %;青 少年選手於一、二發球的表現方面一發的進球率是 67.84 %、贏球率是 54.56 %,二發的 進球率是 87.92 %、贏球率是 44.91 %。

表 9 不同層級選手在發球局一發與二發進球率、贏球率之表現 下)一發進球率約為 50~60% (Pollard & Pollard, 2007;Barnett et al., 2008; Reid et al., 2010;

Hazuan , Peter & Machar, 2011),也就是說不論任何層級的選手皆約有 60%一發進球率的 表現,選手可以用第一發球的速度和準確性來提高自己的發球績效是相符合的。在一發 贏球率方面本研究與 Hazuan , Peter & Machar (2011)的研究結果指出職業選手有 73 %的 一發贏球率相當接近,但和本研究中青少年選手一發贏球率 55 %的結果有所差距(60.54

%)。另外,在二發贏球率方面本研究結果與 Hazuan , Peter & Machar 的研究結果不一 致(職業:39.72 %;16 歲以下 38.87 %),不論職業或 16 歲以下青少年皆低於本研究結

28

果(職業:51%;16 歲以下青少年 45 %),造成不一致的結果可能是因為本研究為挑戰 賽等級賽事,而 Hazuan , Peter & Machar (2011)的研究則為澳洲網球公開賽等級賽事,

因此,相對在高層級的比賽中,選手的第二發球在比賽中比較低層級賽事更難取得發球 優勢。

另外,挑戰賽與青少年選手在發球局中每場 ACE 的次數上,在挑戰賽選手每場 ACE 的次數可高達 13.58 次,而青少年 ACE 的次數卻僅只有 1 次的表現,但在雙發失誤方面 挑戰賽選手的每場次數 4.58 次與青少年選手的 4.57 次相當接近(表 10)。這與 Hazuan , Peter & Machar (2011) 對每場比賽 ACE 次數的研究結果在職業選手方面,每場的 ACE 約有 12 次的研究結果相近,而在青少年方面,每場 ACE 次數約有 3.36 次的研究則是不 一致,由此可見,臺灣青少年選手在每場 ACE 次數比國外 16 歲以下青少年選手足足少 了約 2.36 次,造成不一致的結果可能是因為國外青少年選手在發球方面技術與訓練上皆 比臺灣重視,從一發贏球率及 ACE 次數看出,國外青少年選手的發球技術在 16 歲以下 就已經可以達到與職業選手相近之發球數據,這可能是因為臺灣青少年網壇的文化與球 風皆屬於較為保守穩定型的打法,且於平時的訓練也都是底線的技術訓練多於其他技術,

而發球技術更是容易被忽略一項技術,也都常會聽到教練在比賽前提醒選手比賽時,發 球「一發先進,自己不要失誤就好」或「不要大力、發進就好」等不具任何威力的發球 模式,更別說是當遇到關鍵分的時候大多是如此,導致失去了在關鍵時候最能自己掌握 優勢的先機。

第二節 比較探討不同層級選手在接發球局之接發回擊情況及相關變項

一、不同層級選手在接發球局之接發回擊情況

經統計後發現不同層級選手在接發球局之接發回擊情況之交互作用達顯著 (F = 74.520,p <.05),經事後比較得知挑戰賽選手在被發球得分(2.09 次)顯著高於青少年 選手(0.96 次),而青少年選手在攻擊性回擊(1.78 次)及防守性回擊(3.56 次)皆顯 著高於挑戰賽選手(攻擊性:1.29 次;防守性:2.56 次)。另外,在挑戰賽選手之各接

發回擊情況方面防守性回擊(2.56 次)顯著>被發球得分(2.09 次)>攻擊性回擊(1.29

30

(攻擊性或防守性)的進行回擊發球,這與黃僅喻(2011)以 Federer 和 Djokovic 於 2010 年和 2011 年的所有對戰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指出 Federer 在接發球局回擊策略之表 現上的攻擊性回擊為 13 %、帶入對峙為 37 %、防守性回擊為 17 %、被發球得分為 29 %、

雙發失誤為 4 %;而 Djokovic 的攻擊性回擊為 20 %、帶入對峙為 26 %、防守性回擊為 22 %、被發球得分為 29 %、雙發失誤為 3 %,本研究結果與兩位頂尖選手在攻擊性回擊 及被發球得分表現方面的結果是相近的,但在防守性回擊表現方面的結果有較大的差距,

會造成這樣的差異可能的原因是因為本研究在帶入對峙的變項中有將是否造成發球者 接拍受迫的觀點來區分該球為攻擊性回擊或防守性回擊。但是如果看單純的字面上的意 思,不管是挑戰賽選手或是青少年雖然都是以防守性回擊為主要表現,但在挑戰賽選手 每局被發球得分約有 2.09 次,則青少年選手約有 0.96 次,在

二、不同層級選手在接發球局相關變項之表現

本研究在挑戰賽與青少年選手在接發球局中接一發與接二發進球與贏球表現上如 表 12 所示,在挑戰賽選手於接發球局總接發球次數為 4213 次、接一發的次數為 2642 次、接二發的次數為 1429 次;其中在一、二發球的表現方面接第一發球時的進球率為 57 %、贏球率為 27 %,而接第二發球時的進球率為 79 %、贏球率為 49 %;在青少年選 手於接發球局總接發球次數為 864 次、接一發的次數為 559 次、接二發的次數為 233 次;

其中一、二發球的表現方面接第一發球時的進球率為 84 %、贏球率為 45 %,而接第二 發球時的進球率為 87 %、贏球率為 56 %。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挑戰賽與青少年選 手在接發球局接一發與接二發回擊情況相關變相方面,在挑戰賽選手於接發球局中接第 一發球的回擊情況攻擊性回擊率為 16 %、防守性回擊為 42 %、被發球得分的機率為 42

%,而接第二發球時的回擊情況攻擊性回擊率為 33 %、防守性回擊為 46 %、被發球得 分的機率為 21 %;在青少年選手於接發球局中接第一發球的回擊情況攻擊性回擊率為 25 %、防守性回擊為 58 %、被發球得分的機率為 17 %,而接第二發球時的回擊情況攻 擊性回擊率為 36 %、防守性回擊為 51 %、被發球得分的機率為 13 %。

表 12 不同層級選手在接發球局接一發與二發回擊情況相關變相 與Hazuan , Peter & Machar (2011)以不同年齡男女子網球選手在發球與接發球表現的研 究結果指出,男子職業選手在接第一發球的贏球率只27 %,而16歲以下選手達40 %以上 的結果是一致的,造成此結果可能是因為普遍男子職業選手發球速度提升太快,在很短 的時間內就必須要移動做出有效且具攻擊性的回擊是有所難度的,而青少年選手通常發 球速度較慢,所以就有較多的時間進行接發球的準備與擊球,所以職業選手想要以接發 球就獲得直接得分的情況比青少年選手要來的困難 (Crespo & Miley,1998)。

至於接發球的贏球百分率,當接第二發球時,不論是職業或是青少年選手,通常他 們接二發的贏球率都會顯著高於接一發贏球率,可能是因為不論挑戰賽或青少年選手在 第二發球的速度或角度上皆沒有一發來的有威脅,也可能是因為接第二發球的攻擊,在 比賽中是造成成功破對手發球局的好機會,選手在準備接第二發球時皆會以積極搶攻的

至於接發球的贏球百分率,當接第二發球時,不論是職業或是青少年選手,通常他 們接二發的贏球率都會顯著高於接一發贏球率,可能是因為不論挑戰賽或青少年選手在 第二發球的速度或角度上皆沒有一發來的有威脅,也可能是因為接第二發球的攻擊,在 比賽中是造成成功破對手發球局的好機會,選手在準備接第二發球時皆會以積極搶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