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氣質與依附行為的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氣質與依附行為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探討幼兒氣質與依附行為之相關,故本章將探討關於氣質與依 附之間的關係,此章分為兩個部份,先從氣質與依附行為的關係分析,第二部分為彙整 國內外氣質與依附的相關研究,以作為研究背景之參考依據。

一、幼兒氣質與依附行為的關係

根據Bowly(1973,1980)與Ainsworth(1979,1989)指出,依附是孩子與父母情感連 結的橋梁,「安全的依附」有助於兒童早期與社會各方面的發展,Ainsworth(1973)指 出個體與依附對象建立起情感連繫後,個體便會尋求與依附對象接近或身體接觸及溝通 產生的行為,如嬰兒期所表現的哭、親密接觸、擁抱…等,依附行為,Park(2001)以 一歲大韓國嬰兒的研究指出,安全依附會表現出較多的安全堡壘行為、較順從、較喜歡 肢體接觸,同時較少哭鬧行為,孩子也較能承受與主要照顧者分離,發展對自我信任與 價值(引自王珮玲,2003),而反之「不安全的依附」,在不安全依附的親子關係中,嬰 兒特質較為哭鬧,不易安撫,也會影響個體未來社會與情緒的發展(涂妙如,2005),

而難養育型氣質的兒童,親子衝突也較高,母親也較常使用負向情感來回應(Huang, Douglas, Caughy, Feldstien & Genevro, 2007);徐澄清(1996)指出氣質會影響照顧者 對孩童的依附關係,尤其具有難養型氣質特徵的孩子,常讓照顧者在撫育過程感到受 挫,孩子不易體會其中之親情,以至於兩者間無法建立起親密安全的依附關係,所以在 依附的過程中,孩子氣質的表現特徵,影響著照顧者反應的行為模式。

Waters(1995)在依附行為 Q-set 測驗依附關係品質也發現,個體具有較多負向氣 質特徵時,其依附關係多為不安全依附類型(引自周玗霈,2006)。黃惠玲與吳英璋(1992)

調查一到三歲幼兒,其發現安全依附因素與易養型(易趨性、適應度高、情緒本質愉快)

51

有相關,逃避因素與難養型(規律性低、易避性、適應度低、情緒本質不愉快有相關,

曖昧因素與氣質類型關係不明確。

Connell與Thompson(1986)企圖以嬰兒在陌生情境中的情緒和社會互動行為表現,

來說明氣質對依附行為的影響力,研究結果發現,嬰兒的情緒反應確實在陌生情境中,

扮演著組織和穩定社會互動行為的重要角色。亦反映了情緒在依附系統中的功能,顯示 氣質對依附行為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引自涂妙如,2005)。

然而Sroufe(1985)則認為依附與氣質是不同的構造,為不同的心理領域,氣質並 非直接影響著依附關係,氣質所影響的是行為本身(外顯行為)而非行為結構(依附分 類);而一個負責任的照顧者應該能夠與孩童建立一個安全的依附關係,Kagan(1989)

將氣質理論分成「抑制型」與「非抑制型」, 其發現「抑制型」嬰兒面對陌生刺激時,

會產生極端失控、害怕、哭鬧的負向情緒,而「非抑制型」的嬰兒卻表現出興奮、好奇 的正向情緒,更進一步指出在陌生情境測驗中被歸為安全依附類型的孩童,是由於他們 屬於非抑制型,在先天氣質上情緒本質正向,能夠接受新奇刺激而不會有激烈的負向情 緒反應;而不安全依附型的孩童負向情緒反應,也只是抑制型孩童在陌生情境下的正常 反應。

綜合上述相關文獻得知,氣質與依附關係尚無定論,而研究者認為,氣質是與生俱 來表現於外在的行為特徵,而依附是透過與照顧者互動中產生的依附情感,故幼兒氣質 特徵也會使照顧者有不同反應的照顧模式,進而會影響依附情感,照顧者可從了解幼兒 氣質特性,透過適配性原則,給與幼兒最合適的教養方式,提升親子互動關係,此作為 本研究的核心價值,故幼兒氣質與依附行為之相關性,將有待進一步研究。

52

53

54 Frequency of Mother – Toddler Conflict: Links With Attachment and Temperament

1. 實驗室觀察法 Temperament, and Preschool

Children's Peer Acceptance.

Child Emotionality and Maternal Responsiveness as Predictors of

Reunion Behavior in the Strange

Situation: Links Mediated and Unmediated by Separation Distress.

1. 實驗室觀察法

Attachment Security and Temerament in Infancy and Early Childhood: Some Conceptual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