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

以下為本計畫整理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07)針對海岸系統受氣候變遷之影響途徑,詳如圖 5-9。

圖 圖圖

圖 5-9 海海海海岸岸岸系統受氣候變遷之岸系統受氣候變遷之系統受氣候變遷之系統受氣候變遷之影響影響影響影響圖圖圖 資料來源:IPCC(2007)

由上圖可知,氣候變遷將帶來颶風、巨浪、海平面上升等現象,而這

第五章 都市對變遷衝擊之調適策略與工具

調適之空間。其中海平面上升對人類主要住居之都市區域最大之威脅即為 溢淹範圍擴大所造成之土地損失;延續本研究前面之假設,台灣海平面如 分別上升 0.5 公尺及 1 公尺,除將損失 41.1 平方公里及 55.1 平方公里之土 地面積外,瀕臨風險之土地面積將高達 1,238 平方公尺及 1,382 平方公里,

風險人口數分別為 1,664,900 人及 1,854,600 人,均已遠遠超出臨界值(位 於風險中之人口數大於 50 萬人)。

第六節

(UNFCCC、IPCC,2007)。

表表 資料來源:UNFCCC、IPCC(2007)

第五章 都市對變遷衝擊之調適策略與工具 方面之水資源問題(UNFCCC、IPCC,2007)。

表表表 資料來源:UNFCCC、IPCC(2007)

並改善都市能源利用效率及加強植樹範圍來減少熱島效應。政府也必須修 改建築法規,並藉由培訓計畫來提供住宅及商業建築部門適當之資訊及訓 練,除此之外也必須提供研究發展及示範計畫給營建業者,同時必須加強 地方政府及行政機構的執行能力,以及加強宣導使屋主能配合政府實施之 調適計畫。

交通部門在調適方面的挑戰主要來自於石油燃料、個人運輸模式以及 交通方式,因此主要調適策略為發展便利之交通運輸系統,並且建設公路 以減少交通之路程。

工業部門之調適策略大都和工業區設置位置有關,因此工業區應避免 座落於脆弱性高的區域(如海岸地區);受到氣候變遷直接影響的廠商,其 調適方法大都與工廠進料(例如:水)有極大的關係,因此需降低產業對 特定稀有資源的依賴性(UNFCCC、IPCC,2007)。

表 表表

表 5-5 地面地面地面地面條條條條件與件與件與基件與基基礎基礎礎礎設設設施設施施施之調適之調適之調適 之調適

硬體技術部份 軟體技術部份

建築部門

改善都市能源系統之效率並適當 使用太陽能

減少鋪面並加強植樹,以緩和都市 熱島效應和降低空調能源需求

限制洪水平原與潛在山崩區域之 開發

建立適當建築規範標準

協助低收入民眾置產 交通部門

聚集住宅區、就業區及商業圈

藉由財稅方式管制車輛,例如透過 關稅、管制車流量與收取過路費等 等

發展都市軌道運輸系統

鼓勵大眾運輸

全面整合系統規劃

城市交通系統與土地使用配合

產業部門

建造防洪硬體建設 降低產業對稀有資源之依賴性

限制受威脅地區之產業開發 資料來源:UNFCCC、IPCC(2007)

四四

四四、、、、海海海海岸岸岸地區岸地區地區地區

海岸地區面臨氣候變遷之影響時,有保護性、後撤性及適應性等三類

第五章 都市對變遷衝擊之調適策略與工具

基本調適技術可以應用,如表 5-6 所示,其中:保護性技術係指建造堤防、

沙丘溼地與灘地之復育,以及利用原始建材進行傳統性建築等硬體防護措 施;撤退性技術指建立後撤區,重新安置海岸地區住戶之家庭與工作,劃 分限制開發區域與緩衝帶等重建措施;適應性技術則在強調災前之預警與 撤離系統建制、災害保險,與農業技術、建築規範、排水與海水淡化系統 之新思維。

表 表 表

表 5-6 海海海海岸岸岸岸地區之調適地區之調適地區之調適地區之調適 保護性技術

(Protect) 撤退性技術

(Retreat) 適應性技術

(Accommodate)

硬性建設-堤防、海 堤、海塘、防潮堰、防 波堤

軟性建設-沙丘與溼 地的修復與建造、灘地 復育

傳統性建設-利用木 頭、石塊、椰子樹與葉 子築牆、造林

建立後撤區

重置受威脅建築物

限制暴露區域之開 發

建立高地緩衝帶

地役權轉移

(Rolling Easement)

預警及撤離系統

災害保險

新的農業技術,如:抗 鹽分之作物

新的建築規範

改善排水系統

海水淡化系統

資料來源:UNFCCC、IPCC(2007)

第六章 台灣都市調適氣候變遷衝擊之策略建議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台灣都市調適氣候變遷衝擊之策略建議台灣都市調適氣候變遷衝擊之策略建議台灣都市調適氣候變遷衝擊之策略建議台灣都市調適氣候變遷衝擊之策略建議

氣候變遷持續在進行中,且其後果可能愈來愈嚴重。氣候變遷對都市 及其居民所帶來之直接衝擊包括:極端氣候事件之強度及其發生頻率之增 加、熱浪與都市熱島效應、暴雨與海平面上升所產生之洪水、以及乾旱、

缺水等。國際上已有一些都市(如: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波士頓以及西 雅圖,加拿大溫哥華、哈利法克斯以及多倫多,日本東京等)已經著手評 估氣候變遷對都市之衝擊,以及開始採取調適行動以減少其對都市服務與 居民所造成之脆弱性。因應氣候變遷衝擊之「減緩」行動本質上具有公共 財性質,一個國家或區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帶來之氣候變遷減緩效益,

將歸所有國家或區域所享有;亦即「減緩」行動屬於「利他」(altruistic)

行動,此種利他行動會有所謂「搭便車問題」(free rider problem),美國 不願簽署「京都議定書」即為例證。因應氣候變遷衝擊之「調適」行動涉 及搭便車問題之程度則較輕微,一般而言,一個都市如果採取調適措施,

以保護該都市免於或減輕暴雨、洪水、乾旱、熱浪、害蟲入侵、以及疾病 等所帶來之損害,則此調適投資之效益將絕大部分歸該都市居民所享有。

所以,各都市在氣候變遷之衝擊下為其自身之利益著想,理應更強調如何 調適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台灣之都市亦然,在高唱「節能減碳」之同 時,更應為都市居民生命財產以及都市賴以為生之維生系統與環境著想,

在土地使用規劃、公共建設、以及土地使用及建築管理上,採取因應氣候 變遷衝擊之策略與措施。

英國氣候衝擊方案將氣候調適(Climate adaptation)定義為:可減少與 氣候變化(climate variability)及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有關聯之損害 或損害之風險,或實現利益之過程或過程之結果(UKCIP,2003)。IPCC

(2007)對氣候變遷調適定義為:因應實際或預期之氣候變化或其影響,

在自然或人為系統中,為減緩傷害或尋找有利機會所做之任何調整。依此,

都市對氣候變遷衝擊之調適,可泛指所有可能用來減少都市脆弱性之回應 措施(都市脆弱性是指易受傷害或潛在之損害),它所考慮之因素涉及都市 系統應付或吸收壓力或衝擊之能力,以及彈回或回復之能力;調適也可涉 及有利取得氣候變遷所帶來利基之行動。於評估氣候變遷衝擊時,必須將 調適納入考慮。

本章將先就我國對氣候變遷衝擊調適之「法令與規劃制度」層面提出 改進之方向,然後分別就氣候變遷對台灣都市環境衝擊較為顯著之「都市

高溫與熱島效應」、「都市洪水」、「都市水源與水質」與「地面條件與基礎 設施」等五個面向,提出對台灣都市調適氣候變遷衝擊之策略建議。

第六章 台灣都市調適氣候變遷衝擊之策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