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淡水基地條件分析與規劃內容

第 一 節 基 地 條 件

壹 、 基 地 現 況 介 紹

如下圖所示,淡水基地目前的使用現況分佈,由左至右分別為捷運後側 公園、水上人家、殼牌倉庫區、空軍氣象聯隊、氣象測候站、陸軍裝甲部隊 基地、紅樹林自然保留區等,而跨過捷運線的右側有百齡公園、淡水運動公 園、淡水第一公墓等等。

第一公墓

淡水基地全區鳥瞰照片

空軍氣象聯隊內水池旁渠道 空軍氣象聯隊所展示的氣象測量儀器

中央氣象局淡水氣象站(淡水氣候觀測所) 淡水水上機場滑水道現況

原嘉士洋行—殼牌倉庫 斜陽古道(石板路)現況

貳 、 土 地 管 制 規 定 內 容

本基地橫跨「淡水都市計畫區」與「竹圍都市計畫區」等二者,以及部 份為區域計畫-北部計畫/非都市土地使用編定。

一、使用分區:

1.殼牌倉庫:都市計畫「古蹟保存區」;

2.淡水捷運站及沿線用地:都市計畫「捷運系統用地」;

3.第一公墓:都市計畫「住宅區」;

4.軍事用地、中央氣象局:區域計畫「特定專業區」。

二、土地管制內容:

1.殼牌倉庫—古蹟保存區:建蔽率 50%、容積率 160%;前院深度≧3 公尺;

2.淡水捷運及沿線—捷運系統用地:建蔽率與容積率不予規定;前院深 度≧3 公尺。

3.第一公墓—「住宅區」:建蔽率 60%、容積率 200%;前院深度≧3 公尺;

4.軍事用地、中央氣象局—特定專業區:建蔽率 60%;容積率 180%。

圖 3-2:淡水基地週遭土地使用編定圖

參 、 土 地 及 建 物 產 權

由表 3-3 所示,本基地土地權屬以國有地為大宗,計有 99,560 平方公尺,

其中以軍事用地、中央氣象局之用地為主;而捷運沿線、淡水站及後側公園 則為台北市政府所有,計有 44,058 平方公尺;而第一公墓則是淡水鎮公所所 有;中正東路之道路用地則大多為交通部公路總局,少部份為淡水鎮公所;

水上人家臨時建築用地則為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所有。

目前基地上的土地管有單位計有中央氣象局、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交通部公路總局、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國防部軍備 局、淡水鎮公所等單位,其中以軍備局管有 86,168.10 平方公尺與捷運局管 有 44,058.73 平方公尺為大宗。而「殼牌倉庫」地上物產權則 2001 年 6 月,

由英商殼牌公司捐贈給在地文化工作團隊—淡水文化基金會。

項 次 管理單位 土地地段 地號 面積 所有權人 備註

項 次 管理單位 土地地段 地號 面積 所有權人 備註

項 次 管理單位 土地地段 地號 面積 所有權人 備註

表3-3:淡水基地土地所有權單位面積計算比較表

1 資料來源:淡水鎮公所網站 http://www.tamsui.gov.tw/a1/aa1.htm。

肆 、 生 態 資 源 與 特 色 : 一、動植物相調查

依據李乾朗(2005)所主持的調查報告《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水上機場 調查研究暨修復計劃》一書中指出,本區長期因軍事管制的情況下,水上機 場週邊的植被與動植物相,有下列若干特色(ibid.:101-119)(常見動植物 種類及分佈位置,請參閱附錄三):

1.種源的阻隔:

由於鐵道與車道的阻隔屏障、山坡住宅的大量興建,以及水源與垃圾的 污染,造成山區種源不易到達,而潮間帶種源除水筆仔之外,其它紅樹林沼 澤植物組成元素亦相當缺乏。

2.人為干擾情形嚴重:

人為經常性的清除動作,同時也將小樹苗一併砍除,而小苗的出現意味 著未來林相組成與形態,因此清除小樹苗則易使當地種源更為缺乏;本區內 的優勢樹種以構樹、血桐、台灣欒樹等不耐陰植物為主,而香楠、樹杞等耐 陰樹種僅零星出現;區內地勢較高處,則可見九節木優勢生長;海岸植物元 素亦零星出現,如稜果榕、魯花樹。這種常見的先驅樹種不斷的反覆出現,

而較耐陰或原地生長的元素因子則反而少見,此一現象差異甚大,顯示該地 遭受人為干預現象非常顯著。

3.外來物種的入侵:

隨著人類活動的頻繁,許多境外移入的物種在台灣各地搶佔地盤,區內 分佈最廣的是大花咸豐草,加上栽植物種亦有擴散現象,如紅樓花、月橘、

蒲葵等,若不適時控制,未來將嚴重影響植被的演替。

4.淡水河岸邊原始植被情形:

區內從河岸開始可見由水筆仔所組成的優勢植群,順著地勢上岸可見高

圖 3-3:淡水基地優良植被分佈圖

約4~5 米的黃槿所組成的優勢社會,再往更上層則看到了稜果榕、血桐、魯 花樹、海桐等組成的河岸內陸的優勢社會,顯示出相當良好的植被帶,若未 來能再加以深入調查,或許可推算出早期淡水河岸邊的植被情形。

5.本區主要造林綠化樹種:

除日治到國軍進駐早年所種植的相思樹林外,在沿淡水河岸有較多老 樹,如榕樹、木麻黃、台灣欒樹、朴樹與桉樹被保留下來,歷年來軍方植栽 樹種以榕樹與楓香居多。營區分隔或道路旁矮籬多種植月橘、金露華、大紅 袍及九種葛,並陸續栽植台灣欒樹、茄苳、樟樹、羊蹄甲、白雞油、白千層、

南洋杉為行道樹。在部份營舍角落則有蓮霧、芒果、柚子、龍眼等果種植,

係自行食用。氣象聯隊營區人造水池周遭則為本區較大之庭園林區,如水柳、

桂花、楓香、榕樹、大頭茶等。

6.原生植被分布及演替現況:

遭地區更接近自然的景象。但也由於相關知識的缺乏,軍營內定期的除草等 環境維護工作,也一併去除了演替的小樹苗,以及未經生態考量與規劃過的 造林舉動,使得本區仍處於「次生林演替階段」。而基地西緣與紅樹林保護 區之間的動植物生能群落,是本基地內不被外界人為干擾的重要生態區域。

伍 、 歷 史 人 文 資 源 :

本基地內有三處縣定古蹟,分別為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殼牌倉庫)、

淡水水上機場以及淡水氣候觀測所等,隔著中正東路的另一側則有縣定古蹟 滬尾胡南勇古墓與國定古蹟鄞山寺。「殼牌倉庫」目前正在進行古蹟修復工 程,另二者亦完成相關調查研究與修建等相關計劃的提擬2

一、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殼牌倉庫):

此處是台北縣境內少數被指定的產業遺址,內容包含數座大小不等的倉 庫及殘蹟,昔日載運貨物、油料的火車月台。以倉庫來說興建年代從十九世 紀末到二十世紀初都有,這些倉庫大小不等共同特點均為約建於 1870-1880 年代。倉庫外側今日水上人家位置,原來為船隻進出卸載油品之用,場區內 原來也設有油槽儲存油料之用。場區內也有鐵道月台提供載運油品的列車,

由淡水線向國內各地輸送。「殼牌倉庫」古蹟曾為淡水文化基金會的淡水社 區大學上課及行政使用。

二、淡水水上機場:

建造於1941 年的水上機場,原為日本殖民政府為經營東南亞經貿與軍事 之需所倡議興築。二戰後由國府空軍所接收,由空軍氣象聯隊進駐至今,從

2 分別為《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氣候觀測所調查研究暨修復計劃》與《臺北縣縣定 古 蹟淡水 氣候 觀測所 調查 研究暨 修復 計劃》 ,皆 由台北 大學 李乾朗 教授 主持之 調查 研 究案。

此不再作為機場使用,亦不對外開放。水上機場乃利用淡水河口中央的浮洲 之南側河道四、五公里長的水面為天然跑道,當時的設備包括:機場事務所、

飛機修護廠、油庫、航空測候所、溜滑台、牽引機等。分區配置可分為飛行 機使用、建築物兩大分區,基地內堤岸及駁坎均為日治時期所興建,並設有 防空洞數座。飛行機使用區域最主要為停機坪及滑溜台。此外基地外石板路 也為日治時期便以施做完成,採用同心圓的扇形鋪法,做工十分講究。

水上機場的防空洞形式各有不同,有以紅磚拱卷形式構築,也有磚造內 壁為混凝土的強化結構形式。另外也有數處伏地堡供接戰時利用。營區外側 尚有一處水池為日人所挖築,水源來源為湧泉,另外連接營區內的排水系統,

周圍花草扶疏,還有涼亭跟卵石構成的護岸。

三、淡水氣候觀測所(現今名稱為「淡水氣象站」):

1942 年為提供淡水水上機場氣象觀測所需,而成立「總督府氣象台淡水 出張所」(為淡水氣候觀測所前身),此外,亦觀測沿岸潮汐變化。二戰後,

由台灣省氣象所接收台灣總督府氣象台,淡水出張所改名為台灣省氣象局淡 水測候所。1971 年台灣省氣象局改隸中央政府,改名為「中央氣象局」,目 前的正式名稱應為「淡水氣象站」。

目前僅存的建築設施有風力塔、井、觀測坪,另有一棟日式官舍作為辦 公廳舍,後因被提報為危樓拆除,現僅存地坪臺基。現存風力塔為磚造建築,

除東北方向其餘皆有加蓋高度均為一層樓高,西北面新建雨庇,另外有一個 鋼架與石綿瓦屋頂直接架設於古蹟本體上,形成一道二樓連接的樓梯。

圖 3-4:淡水市街文化資產敏感地圖

第 二 節 發 展 課 題 與 限 制

壹 、 課 題

本基地所在位置即淡水山水交界的五虎崗之一,俗稱「鼻頭崙」或「鼻 仔頭」。由於生態與歷史人文資源豐富,長期為地方文史工作者所關注,近 年來官學界與社區團體亦有倡議成立「鼻仔頭史蹟園區」的構想。此一立意 構想亦相當契合本案欲於淡水基地成立「綠建築生態教育示範園區」的宗旨,

在地特殊性的生態條件、豐富的歷史人文內涵,與積極的社區活力展現,為 淡水基地的未來執行或落實,幫助不少。

課題一:

鼻頭崙為淡水市街五大山崗之一,其自然的地理特徵不僅界定了淡水市 街的南端,也保留了淡水市街發展於大屯火山群與淡水河之間的山水形勢的 地理脈絡,遭受歷來的都市建設與都市計畫的威脅。

鼻頭崙為淡水市街五大山崗之一,其自然的地理特徵不僅界定了淡水市 街的南端,也保留了淡水市街發展於大屯火山群與淡水河之間的山水形勢的 地理脈絡,遭受歷來的都市建設與都市計畫的威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