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的測試項目及實施方法分為身體組成測量、肌肉適能測試項目、骨 質密度分析、骨骼代謝血液檢體分析、阻力訓練實施方法及振動訓練實施方法 分別詳述如下。

(一)身體組成測量(Inbody 720

1.受試者在進行身體組成測量前,必須禁止喝水4個小時以上,測量前半 小時不可進行劇烈活動。

2.受試者穿著輕便服裝,脫去鞋襪及厚重衣物,站上身高體重器,立正站 直,背部、臀部及腳掌均緊貼量尺,眼向前平視,待身高體重器的橫板 輕微接觸頭頂。測量結果以公分為單位, 計至小數點一位,以下四捨五 入(如圖3-2)。

圖3-2 受試者測量身高

3.操作者將受試者之編號、姓名、性別、生日與身高等個人基本資料輸入 電腦,受試者站上 InBody 720 身體組成分析儀(如圖3-3),雙腳腳跟 對準分析儀上電極,稍待分析儀測量受試者體重,直到聽到一聲「嗶」。

測量結果以公斤為單位,計至小數點一位,以下四捨五入。

4.受試者雙手握住電極棒,四指與拇指對準金屬電極,雙手自然下垂(如 圖3-4)。準備完畢,操作者按下開始鈕,開始進行身體組成分析。

5.分析儀分析時,受試者不可說話、身體不可晃動,直到分析儀發出結束 的音樂聲。

圖 3-3 身體組成分析儀 圖 3-4 受試者測量情形

(二)肌肉適能測試項目

本研究肌肉適能以最大肌力檢測為內容,測試動作項目為大腿內收 (hip adduction) 、腿背彎舉 (leg curls) 、大腿踢伸 (leg extension) 、滑 輪下拉 (lat pull down) 、機械划船 (seated rowing) 、坐姿向下推壓 (seated push down ) 、 坐 姿 肩上推舉 (seated shoulder press) 、蝴蝶式擴胸 (chest press) 、仰臥起坐 (sit-up) 、雙手握力 (grip strength) 等,測試方法參照 方進隆(1997)。

(三)骨質密度分析

以屏東基督教醫院放射科儀器,雙能量 X 光吸收儀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 測量左右手前臂、腰椎第 1-4 節、股骨頸等部位骨質密 度及骨質含量,測量時間約為 20 分鐘。

(四)骨骼代謝血液檢體分析

1. 骨 鈣 素 (OCN) 的 測 量 : 以 電 化 學 發 光 免 疫 分 析 法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A”) , 使 用 於 Roche Elecsys 1010/2010 以及MODULAR ANALYTICS E170 (Elecsys module) 免疫分析儀上的方法,在體外免疫分析法針對人類血清和血漿中的 N-MID osteocalcin 進 行 定 量測 試。 OCN健 康女 性 停 經 前正 常 範圍 值 11-43 ng/ml。

2. 碳 末 端 胜 鏈 (CTx) 的 測 量 : 以 電 化 學 發 光 免 疫 分 析 法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A”) , 使 用 於 Roche Elecsys 1010/2010 以及 MODULAR ANALYTICS E170 (Elecsys module) 免疫分析儀上的方法,在體外免疫分析法針對人類血清和血漿中的第一 型膠原蛋白的分解產物進行定量測試。CTx 健康女性停經前正常範圍值 0.137-0.573 ng/ml。

(五)阻力訓練實施方法

阻力訓練介入期程為 16 週,以徒手或利用輔助器材訓練,阻力組及阻力 結合振動組兩組均於每週一、三、五進行阻力訓練,每次 1-3 組,在前 4 週每 次 1 組,第 5-8 週漸增為 2 組,第 9 週開始漸增為 3 組,每次 30-50 分鐘,包 含熱身及伸展 10 分鐘,主要運動 20-30 分鐘,緩和 5 分鐘,強度範圍為 1RM 的 60-70%,首先測量受試者之 1RM,並依照美國運動醫學會 (ACSM) 推薦 負荷強度 12-15RM,每個動作間隔休息 30 秒,且於每四週後重新評估進行最

大 肌 力 檢 測 ; 運 動 訓 練 阻 抗 動 作 項 目 之 動 作 包 含 , 大 腿 內 收 (hip adduction) 、腿背彎舉 (leg curls) 、大腿踢伸 (leg extension) 、滑輪下 拉 (lat pull down) 、機械划船 (seated rowing) 、坐姿向下推壓 (seated push down ) 、坐姿肩上推舉 (seated shoulder press) 、蝴蝶式擴胸 (chest press) 等 八個動作,詳細圖示如附錄一。

(六)振動訓練實施方法

唯有阻力結合振動組進行振動訓練,受試者坐在固定的座椅,並將非慣

用手自然擺至於90度斜板上,手肘呈90度彎曲,輔助人員將具有負荷重量的圈 套先套於手腕處,再將振動刺激繩索懸掛於負荷鏈條上,並於長方形鐵盒中放 置重量,接著測量受試者之1RM,在一秒內發揮最大自主等長性收縮用力並維 持三秒,進行最大自主等長性收縮 (MVC) 測驗並紀錄,以提供標準化之基 準,之後進行計算得知70%及100%MVC (1RM) 之負荷量。已知受試者1RM負 荷量後,以運動強度1RM的70%,調整設定振動頻率及振福,啟動馬達,開始 進行振動訓練。振動訓練期程亦為16週,配合適當頻率及振幅,於每週一、三、

五先進行完阻力訓練後再額外進行振動訓練,每次3-5組,每組1分鐘,組與組 間休息30秒,以非慣用手進行,在前4週每次3組,第5-8週漸增為4組,第9週 開始漸增為5組,且於每四週後重新評估進行最大肌力檢測,訓練頻率及振幅 參照Bemben等 (2010),以頻率40Hz及振幅4g方式進行振動訓練,詳細圖示如 附錄二。

第六節 研究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