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目前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情況,許多研究都關注於肥胖所引發的代謝症候 群等疾病議題,然而體重過輕所導致的健康危害卻常被忽視,在疾病與體重的 相關研究指出,體重過輕的死亡率較理想體重範圍的人高 (Brown, Mishra, Kenardy, & Dobson, 2000)。身體質量指數 (BMI) 常被用來判斷個人是否符合 正常體重的標準,身體質量指數低於 18.5kg/m2將被視為體重過輕。男性大多 數人都希望自己看起來身體強壯,因此較不會過度減重導致體重過輕。但女性 方面因為大眾媒體將苗條的身材視為理想體態,導致部份年輕女性盲目控制體 重造成體重過輕現象。此外,紙片人 (size zero) 已逐漸成為一種全球化的趨 勢,越來越多女性的身體健康正遭受過度減重的威脅與折磨。體重過輕將會嚴 重影響女性生理發展,如造成女性經期不規則、不易受孕、易生出體重過輕的 胎兒,甚至可能罹患骨質疏鬆症等相關問題。相對於健康女性而言,身體質量 指數過低 (BMI<18.5) 的婦女較易有肌肉萎縮、骨礦含量及骨質密度較少的 症狀,進一步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在健康照護、經濟問題及女性 健康上顯得格外相當重要。骨質疏鬆易增加骨折風險,骨折主要決定因素在於 骨骼礦物質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亦稱骨質密度;因此,骨質密 度的測量被視為現階段主要評估量化骨鬆症診斷的依據及治療的指標(林瑞 興,2004),骨質疏鬆症被劃分為一種骨骼系統疾病,它的特徵是骨質密度會 低於一般健康女性平均值的 2.5 個標準差,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會增加骨折的風 險 (Genant et al., 1999) 。方進隆(1987)指出,能夠增加骨骼密度與力量,

則可以預防骨折。當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因基因或外在環境骨峰值 (peak

bone mass ) 的不同導致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相對提高,同時它和成年時所 流失的骨質速率相關 (Rizzoli et al., 2001; Kannus et al., 1995) 。在外在環境因 素中,包含負重式的身體活動、日常飲食中鈣質及維生素 D 的補充都會顯著 地增加骨峰值的提升 (Tobias, Steer, Mattocks, Riddoch, & Ness, 2007; Bass et al., 1998) 。相較之下,年輕和發育中的骨骼,明顯地比老年人較能接受骨骼 上的機械負荷 (mechanical loading) ,在年輕女性和老年婦女的比較中,被動 式 比 主 動 式 負 重 身 體 活 動 對 骨 骼 刺 激 效 果 來 的 好 , 如 阻 力 訓 練 (Taaffe, Robinson, Snow, & Marcus, 1997; Fehing, Alekel, Clasey, Rector, & Stillman, 1995) 。本研究擬藉由阻力訓練對年輕體重過輕女性 (BMI<18.5) 骨骼健康 的影響性,來提升肌肉適能並間接促進骨骼健康。

此外,振動訓練是一種新型態的運動訓練法,同時也是一種能對抗骨質疏 鬆症新式的非藥理學方法。相對於傳統的特殊肌群的刺激,振動訓練牽涉了對 全身振動刺激的運用。振動訓練可作為年輕女性達到骨峰值的有效策略,同時 延遲未來骨骼疏鬆症的發生。振動和阻力訓練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並非完全仰賴 負重活動,而是較依賴以振動訓練機的頻率和振幅,達到提昇骨骼效果。過去 的研究顯示在二十四週的振動訓練計畫中,能有效地增加停經後婦女股骨頸骨 質密度 (Verschueren et al., 2004) 。Stengel, Kemmler, Bebenek, Engelke, and Kalender (2010) 的研究亦指出,振動訓練能明顯地增加腰椎骨質密度與腿部肌 力。雖然,已經有許多文獻支持振動訓練的正面效果,但有些研究顯示振動訓 練沒有顯著效果 (de Ruiter, van Raak, Schilperoort, Hollander, & de Haan, 2003;

Rittweger et al., 2002) ,此外,更有研究指出,傳統阻力結合振動訓練比單一 種傳統阻力或振動訓練獲得更多的肌肉力量表現 (Luo, McNamara & Moran, 2005) ,因為機械的振動可引起非一般性的肌肉收縮 (Issurin, 2005),可有效 提升肌肉表現的原因在於神經肌肉適應的結果 (Bosco, Cardinale, & Tsarpela,

1999) ,所以相關研究也多以骨骼肌系統為主;但是,有些文獻卻持不同看法 (Bemben, Palmer, Bemben, & Knehans, 2010; von Stengel, Kemmler, Engelke, &

Kalender, 2011) 。Bemben 等針對 55 位停經後婦女探討阻力結合振動訓練對肌 肉力量及骨質密度的影響,研究發現,八個月的阻力訓練與是否有無結合振動 訓練對肌肉力量均有正面助益,但在骨質密度方面,卻無明顯差異存在。另一 篇文獻則針對 151 位停經後婦女探討振動訓練在骨質密度與跌倒的影響,研究 發現,十八個月的振動訓練可提升腰椎骨質密度,但與傳統的運動訓練相比較 之下,未能獲得更佳的效益 (von Stengel, Kemmler, Engelke, & Kalender, 2011)綜合上述,長期的阻力結合振動訓練對停經後婦女骨質密度未有額外 的加乘效果,然而,針對阻力與振動訓練是否能有效地強化年輕體重過輕女性 (BMI<18.5) 的骨骼力量,並增加骨質密度提升骨峰值,降低未來骨質疏鬆症 之風險,為本研究欲作進一步探討之議題。

另外,針對骨骼代謝方面,骨的再塑 (remodeling) 由兩種細胞所執行,

一是造骨細胞 (osteoblast),負責骨的形成;另一是蝕骨細胞 (osteoclast),負 責骨的破壞與再吸收。造骨細胞主要功用為分泌膠原以合成膠原纖維,膠原纖 維鈣化後,包圍於其中的造骨細胞便轉化成為骨細胞 (osteocyte),而骨的吸收 經由蝕骨細胞侵蝕或吸收骨頭,並在蝕骨細胞的胞質中消化,造成骨質溶解。

骨質的檢查除一般的骨質密度測量外,常輔以骨骼代謝的生化指標作為判斷骨 質 疏 鬆 的 參 考 方 式 , 本 研 究 以 骨 鈣 素 (osteocalcin, OCN) 與 碳 末 端 胜 鏈 (C-terminal telopeptide, CTx) 作為骨質合成與吸收有關的代謝產物,其中骨鈣 素主要由造骨細胞合成,在青春期骨鈣素濃度與骨骼生長有良好的相關性,是 代表骨骼合成有效的指標 (Robey, 1989) 。CTx 是骨骼中第一型膠原蛋白之 α 多胜鏈氮末端及碳末端之結構,為第一型膠原蛋白被分解後的最終產物之一,

故 CTx 可作為骨質吸收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