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阻力結合振動訓練對大專體重過輕女性骨骼健康之影響

本研究骨骼健康可分別從骨質密度及骨骼代謝兩方面探討。在骨質密度方 面,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如表 4-4-1,RT 組(阻力訓練)及 RT+VT 組(阻力結合振動訓練)的效果在非慣用手前臂(上端、中間、遠端 1/3 及全部)、慣用手前臂(上端、中間、遠端 1/3 及全部)、腰椎(L1、L2、 L3、L4及全部)、股骨頸及臀部等骨質密度檢測項目上,均未有顯著的增加 (p

>.05) 。此與 Lohman 等研究相類似,其研究針對年輕女性進行十八個月長期 的阻力訓練對骨骼的影響,結果指出透過阻力訓練全身、手臂與腿部之骨質密 度未明顯改變 (Lohman et al., 1995) 。Heinonen, Sievänen, Kannus, Oja, and Vuori (1996) 的研究針對大學女性為對象,進行十二個月的阻力訓練,結果指 出,訓練後骨質量及骨質密度未明顯改變。同樣研究在 Warren, Petit, Hannan, and Schmitz (2008) 針對 25 至 44 歲停經前女性為對象進行阻力訓練兩年,結 果指出阻力組股骨頸及腰椎均未有顯著改變,此研究建議,若要更進一步探究 阻力訓練是否造成骨骼之影響,最好先瞭解各部位的骨質情況。

骨骼具有完整結構,可支撐身體從事許多動作,正常骨骼可承受相當外力 而不致變形,當外力增加過量而超過其最大承受度時,骨骼會發生斷裂,因此 評估骨骼強度對骨質疏鬆症或骨折有極大貢獻,而骨骼強度取決於骨質量大小 和骨品質優劣,有關骨骼強度的評估,最直接的方法為取出骨骼進行生物力學 測試,即將骨骼固定後施加外力,測量變形量,但此種方法只能用於動物實驗,

未能直接用於臨床評估,目前臨床上用於測量骨骼強度,常用方式為測量骨質 密度,經由相關係數推算出骨骼強度,其應用價值高,但受限於未能測得骨品 質影響力。故評估機械性刺激如阻力訓練的效果對骨骼的影響,不但要考慮骨 質的改變外,有時也要考慮結構性強度及幾何學方面的改變,未來結合骨質密

度測量和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技術的創新研發,更可準確預估骨骼強度。

有許多阻力訓練的文獻是以女性為研究對象,阻力訓練可使停經前年輕女 性達到更高的骨峰值,預防女性須經歷生育及停經後骨質快速流失易造成骨質 疏鬆症的階段,所以女性在維持骨骼健康和預防骨質疏鬆症方面顯得格外重 要。有數篇研究針對阻力訓練和負重的運動訓練對年輕女性骨質密度正面的效 果予以探討,研究指出,從事阻力訓練會有較高的骨質密度 (Liang, Arnaud, Steele, Hatch, & Moreno, 2005; Matsumoto, Nakagawa, Nishida, & Hirota, 1997;

Taaffe, Robinson, Snow, & Marcus, 1997) 。此外,有一篇整合性分析文獻指出,

不同負重訓練型式對停經前女性骨質密度有所差異,該篇研究整理歸納後發 現,若只有單一種負重訓練如跳繩運動,可能只對股骨頸骨質密度有所助益,

但對腰椎骨質密度效果不大,該研究建議從事不同負重訓練如阻力訓練可改善 腰椎及股骨頸骨質密度 (Martyn-St & Carroll, 2010)。骨質密度未增加原因可能 訓練時間太短,骨骼橫切面積雖有提升但卻未改變其骨質量,而骨質密度的計 算方式為單位面積下之骨質量,故本研究訓練時間不足下,未造成骨質量及骨 質密度改變。亦有可能是因為骨骼重建的週期大約需時 3 至 4 個月去完成骨質 吸收、成形和無機鹽化,而要達到一個新的、穩定的又可供量度的骨質狀態,

則最少需時 6 - 8 個月 (Dalsky, 1990) 。故有研究指出,若要增加骨質密度,

除了須針對骨骼刺激負重訓練外,訓練時間更需長達一年以上 (Petranick and Berg, 1997) 。此外,骨骼對機械性負荷的反應能力可取決於營養或內分泌限 制和促進因素,本研究未調查受試者鈣質攝取及內分泌改變情形,例如當鈣質 或維生素 D 攝取不足時,運動對骨質的效果便會減弱,雌激素分泌不足亦會 導致骨質流失。而本研究骨質密度未改變另一可能原因為本研究以體重過輕年 輕女性 BMI<18.5 kg/m2,有研究指出體重較輕女性其骨質密度低於正常體重 女性 (Fernández-García et al., 2009),該篇研究指出 BMI 與腰椎骨質密度高度

相關達 0.85,與全身骨質密度高度相關達 0.72 (p<0.05),此說明 BMI 較低其 本身腰椎或全身之骨質密度也會相對較低。本研究亦有發現,在三十名受試者 中體重過輕大專女性其與常模相比較下骨質不足 (-1<T<-2.5) 的現象共有八 名。另外,因本研究受試者均為體重過輕女性,假設體重過輕與正常體重骨質 密度基準點不同情況下,同時間進行阻力訓練,影響結果是否會有所差異,更 有待進一步探討。

若以同年齡層不同性別差異比較,Almstedt, Canepa, Ramirez, and Shoepe (2011) 以大專生為對象,從事 24 週阻力訓練,結果指出在男性方面骨質密度 明顯提升 2.7-7.7%,在女性方面卻無此效果。

針對振動訓練的文獻,有些研究施以全身式振動訓練後,並非各部位均有 所成效。Stengel, Kemmler, Bebenek, Engelke, and Kalender (2010) 的研究發 現,振動訓練能明顯地增加腰椎骨質密度與大腿肌力,但在股骨頸骨質密度卻 無明顯改善。Gusi, Raimundo, and Leal (2006) 研究以 28 位停經後婦女為對 象,分為振動組與走路組,結果指出,經過八個月訓練後,在股骨頸骨質密度 方面,振動組比走路組增加 4.3%,但在腰椎骨質密度方面,兩組沒有明顯差 異。Humphries, Fenning, Dugan, Guinane, and MacRae (2009) 以 21 歲年輕女性 為對象進行十六週振動訓練,研究指出,振動組和振動結合阻力組股骨頸骨質 密度分別增加了 2.7%與 1.9%。Gilsanz 等 (2006) 以 48 位脊椎骨骨質密度低 於一個標準差且過去有發生過至少一次骨折的年輕女性 15-20 歲為對象,探討 高頻率振動刺激強化骨質密度較低的年輕女性之影響,結果指出,經由十二個 月振動訓練後在骨質密度檢測方面,振動組腰椎與股骨頸骨質密度分別增加了 3.9%與 2.9%。

更有研究實施完振動訓練後,骨質密度不但未有提升,反而還下降,

Bemben, Palmer, Bemben, and Knehans (2010) 研究針對 55 位停經後婦女探討

八個月的阻力結合振動訓練對肌肉力量及骨質密度的影響,隨機將受試者分成 阻力組、阻力結合振動組與控制組,結果指出,阻力組和阻力結合振動組對最 大肌力均明顯提升外,在橈骨骨質密度方面,阻力結合振動組明顯地下降 1.1%,而在大腿及股骨頸骨質密度方面,阻力組與阻力結合振動組亦分別降低 0.3-1.3%,此篇結論為阻力訓練與阻力結合振動訓練對肌力提昇均有所助益,

但在身體各部位骨質密度方面,兩種不同訓練方式均無法改善骨質密度,此研 究結果骨質密度下降可能與停經後婦女隨年齡老化現象骨質快速流失有關。本 研究是以體重過輕年輕女性為對象,結果指出振動訓練實施於非慣用手,並未 提升其骨質密度,其原因可能為訓練時間只有四個月訓練時間不足,抑或進行 完阻力訓練後再進行振動訓練,其訓練強度未超過該負荷閾值,與 RT 組相較 下,除在最大肌力未有額外提升外,骨質密度亦未有所增加。

本研究骨骼健康另一方面探討為骨骼代謝指標。本研究以二因子混合設計 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如表 4-4-2,兩組訓練組 (RT 及 RT+VT) 與控制組在骨骼 代謝指標項目,骨生成 OCN 及骨吸收 CTx 指標均未達顯著差異 (p>.05) 。 Mullins and Sinning (2005) 研究針對未受訓練 24 位 18-29 歲年輕女性為對 象,進行十二週的阻力訓練,強度為最大肌力之 75-85%,每週三次,每次三 回合共十三個動作,分成阻力組與控制組,結果指出,經過 12 週的阻力訓練 後,在骨骼代謝指標中,OCN 未明顯改變。Gleeson, Protas, LeBlanc, Schneider, and Evans (1990) 研究針對 23-46 歲停經前女性為對象,進行十二個月阻力訓 練訓練強度為 60%,每週三次,每次兩回合共八個動作,分成阻力組與控制組,

結果指出阻力組及控制組 OCN 均未明顯改變。以上兩篇結果與本研究 OCN 未明顯改變之結果相同。然而,有些文獻對阻力訓練女性骨骼代謝之影響有不 同結果,Lohman 等(1995) 研究針對 56 位 28-39 歲健康女性為對象,進行十八 個月阻力訓練強度為 70-80%最大肌力,每週三次,每次三回合共十二個動作,

分成阻力組與控制組,結果指出阻力組於 5、12 及 18 個月時骨骼代謝指標 OCN 濃度明顯上升。另一篇研究與此篇相類似,Rockwell 等 (1990) 研究針對 17 位平均年齡 38 歲健康女性為對象,進行九個月阻力訓練強度為 70-80%最大肌 力,每週二次,每次二回合共八個動作,分成阻力組與控制組,結果指出在骨 骼代謝指標骨鈣素濃度中,阻力組於 4.5 及 9 個月時均明顯升高,故有些文獻 支持阻力訓練對骨骼代謝指標有正面效果 (Lester et al., 2009; Nelson, et al., 1994; Vincent & Braith, 2002) ,但有文獻指出未造成影響 (Bemben, Palmer, Bemben, & Knehans, 2010) 。

針對骨骼代謝骨吸收指標 CTx 文獻,Lester 等 (2009) 的研究以未受訓練 56 位平均年齡 20.3 歲年輕女性為對象,進行八週有氧、阻力及有氧結合阻力 訓練,共分成四組,結果指出,在骨吸收指標 CTx 方面四組沒有明顯差異,

且經由八週訓練後,四組之前後測亦未達明顯差異,此說明經由阻力訓練後未 造成 CTx 的改變。此與本研究 CTx 未明顯改變之結果相符。以下有四篇文獻 在阻力或振動訓練後,骨生成 OCN 或骨吸收 CTx 指標亦都無影響。Bemben, Palmer, Bemben, and Knehans (2010) 研究針對 55 位停經後婦女探討阻力結合 振動訓練對肌肉力量及骨質密度的影響,結果指出,八個月的阻力結合振動訓 練對骨骼代謝指標 CTx 未明顯改變。Torvinen 等(2003)研究以 21 名男性和 35 名女性 19-38 歲為受試對象,隨機分為振動組及控制組,振動組分別進行每 週 3-5 次,每次 4 分鐘,頻率 25-45Hz 訓練,經過八個月訓練後發現,振動組

且經由八週訓練後,四組之前後測亦未達明顯差異,此說明經由阻力訓練後未 造成 CTx 的改變。此與本研究 CTx 未明顯改變之結果相符。以下有四篇文獻 在阻力或振動訓練後,骨生成 OCN 或骨吸收 CTx 指標亦都無影響。Bemben, Palmer, Bemben, and Knehans (2010) 研究針對 55 位停經後婦女探討阻力結合 振動訓練對肌肉力量及骨質密度的影響,結果指出,八個月的阻力結合振動訓 練對骨骼代謝指標 CTx 未明顯改變。Torvinen 等(2003)研究以 21 名男性和 35 名女性 19-38 歲為受試對象,隨機分為振動組及控制組,振動組分別進行每 週 3-5 次,每次 4 分鐘,頻率 25-45Hz 訓練,經過八個月訓練後發現,振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