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特殊需求幼兒的教育現況及家庭生活處境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特殊需求幼兒的教育現況及家庭生活處境

一、特殊需求幼兒的教育現況

有關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育安置型態十分多元,但因本研究探討的對象為 臺中市學前巡迴輔導教師,而教師巡迴輔導的場域多在一般幼兒園內,故本節所 討論的教育現況將著重在特殊需求幼兒在普通班的情形。

特殊需求幼兒由於一種領域或多種領域落後一般同年齡幼兒的發展,以致於 在普通班生活及學習受到影響,說明如下:

(一) 生活自理能力較不足,日常生活如:如廁、進食等皆需要同儕或老師協助(甘 蜀美、林鋐宇,2006)。

(二) 認知能力較差,對於較難的課程吸收有困難,容易造成班上課程進度落後,

需進行個別輔導(甘蜀美、林鋐宇,2006;鄭雅莉,2012)。

(三) 注意力不足、過動、活動量過高或過低,使個案無法專心及順利的完成融入 教學課程,或影響到上課秩序形成教師教學上的困擾(閔宇凡,2011)。

(四) 肌肉張力低,幼兒表現出手撐著頭、趴在桌子上、斜靠在椅子上、靠著牆、

或容易累,從而因缺乏穩定注視物體的能力而影響到視知覺能力的發展,在 教室寫字或是著色時常會超出格線,不喜歡玩拼圖,也不會玩拼圖,識字困 難,抄寫或閱讀常遺漏字句,在學習環境中相當程度的影響到學習的成效(閔 宇凡,2011)。

(五) 動作缺乏協調性,精細動作方面可能手眼協調不佳、玩玩具或是疊積木的操

33

控能力都不好、握筆能力不好、字跡大且方向性差、字體左右顛倒、沒辦法 把字寫在格子裡、或字的比例不平均等(閔宇凡,2011)。

(六) 溝通方面,若為自閉症者,約有 35%至 40%的比例,終其一生都無法發展出 有意義的口語溝通能力(Mesibov, Adams, & Klinger,1997);其餘特殊需求 幼兒則為不常使用語言表達需求,口語表達的方式也較簡單,慣用動作或行 動表達,此外,尚有不易了解他人的感受,會在不適當的情境說出不適當的 話,以致於有時會做出讓人討厭而自己不知覺的事情 (陳淑琴、程鈺菁,

2013;黃榮真、邱子華,2010;鄭雅莉,2012)。

(七) 社會情緒方面,缺乏正確互動技巧,常出現做危險動作、大叫、干擾同學、

故意模仿他人、踢人、推人等,來取得他人的注意,如此不但干擾了其他孩 子的學習,孩子也會因此向教師告狀,間接的其他孩子也會比較不喜歡與特 殊需求幼兒一起活動,使人際關係的建立受到影響;情緒不穩定,固著度、

堅持度高,會自行離開教室,出現負向行為的比例也較一般幼兒多,需要老 師花更多時間引導(甘蜀美、林鋐宇,2006;張玲芬,2010;陳淑琴、程鈺 菁,2013;黃榮真、邱子華,2010;鄭雅莉、何東墀,2010;鄭雅莉,2012)。

針對上述問題,有部份研究也提出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感覺統合教學方案 (閔宇凡,2011)以達到感覺統合訓練與治療、繪本介入教學(鄭雅莉,2012)以及 自編兒歌教學活動(黃榮真、邱子華,2010)來增進特殊需求幼兒與同儕的互動 普。或是不同策略的進行,如:融合教育搭配資源班一對一的教學方式(陳淑琴、

34

程鈺菁,2013)來提升語言發展遲緩幼兒的能力;又或是教師持續進修、研究,

以增進對特殊幼兒的教學技能(張玲芬,2010;鄭雅莉、何東墀,2010;鄭雅莉,

2008)等解決策略;教師使用合作學習、機會教育、同理心、示範接納且適切的 態度行為、並配合以角色扮演或故事方式(吳淑美,2003;鈕文英,2006;鄒啟 蓉,2004),特教教師合作教導一般幼兒與特殊需求幼兒社會技巧,或請一般兒 童擔任特殊需求幼兒的小老師,以及透過特殊教育宣導等策略,提升特殊需求幼 兒與同儕間的互動(Hamre-Nieyupski, 1994)。

由此觀之,特殊需求幼兒由於本身障礙的影響,在生活自理、認知學習、動 作發展、溝通及團體適應確實產生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可能造成幼兒本身課程吸 收有困難、無法專心及順利的完成融入教學課程、影響到學習的成效、溝通困難 及人際關係不佳的影響;對於班級容易造成班上課程進度落後、影響上課秩序、

干擾其他孩子的學習等。於是,提出了不少對於教師教學方法的應用、持續進修 增進專業知能及有效輔導方式的建議,但以親師溝通、親師共同參與為主軸,在 學前階段,仍較少見。

二、特殊需求幼兒的家庭生活處境 (一) 主要照顧者及家庭特質

特殊需求幼兒主要照顧者以母親為主(唐紀絜、林宏熾、林金定、林美專、

簡璽如、蔡桂芳、簡言軒,2007;張秀玉、楊依芳、鄧倩茹,2008;張美雲、林 宏熾,2007;鄭雅莉,2011),主要照顧者職業為家管(唐紀絜等人,2007;鄭雅

35

莉,2011),家長的年齡以為 31-40 歲為主(鄭雅莉,2011),家長教育程度以高 中職占多數(唐紀絜等人,2007;鄭雅莉,2011),家庭月收入以 2-5 萬為最多占 47.8%(張美雲、林宏熾,2007),家庭社經地位以低社經地位為主(張美雲、林宏 熾,2007),家庭月收入與一般家庭達顯著差異(鍾燕宜、潘雨辰、陳冠蘭、郭煌 宗,2012);亦有研究指出,家庭經濟狀況有 27.7%為入不敷出(唐紀絜等人,

2007),及近六成支出多於收入(張秀玉等人,2008),家庭屬性以小家庭占 47.1%(唐紀絜等人,2007)。家中子女數為二位為主(張美雲、林宏熾,2007;鄭 雅莉,2011;鍾燕宜等人,2012),特殊需求幼兒的性別為男性居多(唐紀絜等人,

2007;張美雲、林宏熾,2007)。

(二) 家庭的壓力

當家庭中有發展遲緩兒童的時候,全家的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對家中成員是 個壓力事件,遲緩兒童在家庭中所引發的情緒反應,這些情緒反應往往會持續很 久且反覆發生,另外,照顧發展遲緩兒童對家庭造成的經濟負擔、照顧人力的需 求、家庭生活的受限、婚姻的危機、親子互動、生活圈的限制等,成為另一種無 形的負擔(陳蓁蓁,2008)。鍾燕宜、潘雨辰、陳右振及郭煌宗(2010)發現,發展 遲緩兒童母親有較高的親職壓力得分,而且母親的親職壓力與有無工作有影響;

另一方面,Lee、 Chen、Wang 與 Chen(2007)發現,母親的親職壓力也與兒童的 問題行為與社會行為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何志鴻及黃惠璣(2007)進一步表示,家 長若為家庭照顧者,在家務和照顧等壓力下,家庭照顧者常會受到被照顧者的身

36

體功能變差、出現問題行為、照顧者自覺身體健康變差、缺乏家庭或社會支持而 感到憂鬱;鍾燕宜等人(2012)則指出,發展遲緩兒童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的預測 因子為「家中子女數」及「家庭月收入」。最後,Berg(1990)提醒,兒童的問題 行為、情緒障礙與母親的親職壓力有顯著且正向的相關性。

然而,家庭成員尚包括特殊需求幼兒及其手足,劉怡鈴及康雅淑(2011)表 示,特殊需求幼兒對其手足之負向影響,在人際關係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儕 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別人對自己手足的諷刺與嘲笑,會造成一般手足負面的感 覺;於休閒娛樂方面,一般手足為了要照顧特殊兒童而無法出去玩,或是因特殊 兒童的情緒與行為問題,或其他家庭因素,使一般手足無法邀請同學到家裡玩 等;於生活適應方面,常因特殊兒童不適切的行為或吵鬧,造成一般手足無法專 心的作功課與看電視。

由此可知,照顧發展遲緩兒童有較高的壓力得分數,且主要照顧者多是母 親,母親若無工作,身為家庭照顧者,在家務與照顧的雙重壓力下,容易感到憂 鬱,其生活品質也與「家中子女數」及「家庭月收入」有關,母親親職壓力越大,

孩子越容易出現問題行為或情緒障礙。而其它家庭成員,往往因為照顧發展遲緩 兒童,造成家庭的經濟負擔、照顧人力的需求、家庭生活的受限、婚姻的危機、

親子互動、生活圈的限制等,成為另一種無形的負擔,巨大的壓力甚至會影響生 理及心理的健康。

(三) 家庭的需求與支持

37

Hassall、Rose 與 Mcdonald(2005)指出,獲得家庭支援服務與母親的養育壓 力有顯著關係,面對這一連串的衝擊隨之而來的壓力,專業人員有必要瞭解家庭 的需求與提供支持。

1.家庭需求

家庭需求(family needs)是指家庭表達對能取得服務的需求,或是未來要獲 得的成果(Bailey & Blasco, 1990)。鄭雅莉(2011)調查障礙兒童家庭需求發現,

不管任何年齡的身心障礙兒童,家長的需求大多在教養子女、專業人員指導、特 殊教育與社會福利資訊、子女目前或未來情況等四項,影響家庭需求的重要因子 則包含家庭所在地、家長性別、家庭背景與幼兒背景。值得注意的是,專業人員 認為特殊需求兒童父母的需求,與父母認為自己的需求有明顯的差距,專業人員 認為父母的需求落在兒童照顧領域,而父母則認為他們最大的需求在於社區之參 與、工作的選擇、社區資源的資訊及如何獲得與建立人際關係(Llewellyn, McConnell &., Bye, 1998)。

2.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是服務、資源和其他型態的協助,使得每一個年齡層的障礙者與其 家庭共同生活,並且成為其社區中受歡迎且有貢獻的一份子(Freedman & Boyer, 2000)。

陳冠蘭(2010)發現,家庭支持的重要來源為配偶、父母、朋友、專業人員及 兄弟姊妹;Bailey、Nelson、Hebbeler 及 Spiker(2007)也指出,非正式的家庭

38

支持能提昇父母在教養的信心及樂觀。不過,張美雲及林宏熾(2007)發現,家庭 支持的來源以正式來源居多,包含:社工、治療師、保母或幼兒園所的老師及醫 師;鄭雅莉(2011)也提到,有專業人員可以分享孩子的問題亦是家庭重視的需求。

鄭雅莉(2011)歸納,影響家庭支持的因素包含家長的年齡、教育程度和職 業、家庭收入、社經地位、子女數、兒童的年齡和障礙程度。Keller 與 Honing(2004) 提出,家長的社經地位較高者,較有知識且較能夠利用社區和社會資源;陳冠蘭 (2010)則認為,養育自閉症,相較於其他障礙特殊兒童,有較高照顧與服務上的 需求;Wang 與 Michaels(2009)則指出,自閉症兒童家長比智能障礙或是肢體障 礙兒童家長更需要資訊及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支持現況和家庭需求之間有 明顯差距,部份研究更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鄭雅莉,2011;吳淑育、劉淑雯,

2013;程婉毓、孫淑柔,2008)。

綜合上述,家庭支持與需求會受到家長與特殊需求幼兒的因素而有不同,但

綜合上述,家庭支持與需求會受到家長與特殊需求幼兒的因素而有不同,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