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現代主義

(一)現代主義於現代設計

19 世紀因工業化時代興起的現代主義(Modernism),設計講究機能性,

反對虛無的華麗裝飾,因此又稱機能主義(Functionalism),現代主義是設 計史中重要的一環,其奠定現代產品設計的基礎,對於設計領域有著莫大的 影響力(盧永毅、羅小未,1997)。現代主義源自於建築領域,隨後中心思 想逐漸延伸至其他範疇,建築設計將現代主義的設計形式與原則詮釋得最為 透徹、最為顯而易見,許多產品的設計思維也由建築的設計概念轉化而來(巴 斯卡蘭,2005/羅雅萱譯,2008)。林銘煌(2006)闡述了現代主義的中心思 想,機能性為現代主義設計的核心,設計講求理性、重視邏輯,刻意避免個 人主觀意識涉入其中。

由包浩斯(Bauhuas)所發起的現代主義運動,於德國發跡並在美國達 到了繁盛的狀態,包浩斯設計學院雖成立僅短短十四年,當中的教育與設計 思想卻深深影響了現代主義,指引現代主義的發展方向,包浩斯在部分程度 上可說是現代主義的代名詞(王建柱,2003)。包浩斯設計學院中的格羅佩 斯(Walter Gropius)、勒·柯比意(Le Corbusier)和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為現代主義的代表人物,在他們的引領之下,為現代主義的發展 樹立了設計的形式與原則。包浩斯提倡設計屬於全體人類,不該被少數權貴 所佔有,此訴求是現代主義的中心思想之一,為了實現此理想,產品仰賴機 械化的大量生產,令製造成本得以低廉,讓多數民眾都能享受設計的服務(林 銘煌,2006)。盧永毅、羅小未(1997)更進一步指出,產品為求大量製造 並壓低成本,造型大都採用單純的幾何元素以利生產,外在形式必須明確的

8

反應產品機能,為此剝離與機能無關之要素,消除華而不實的裝飾元素,奉 機能至上的思想進而塑造出現代主義的設計形式與原則。

視機能為設計核心的現代主義,產品之外在形式依循著此要點而建構。

美國芝加哥建築學派(the Chicago School of Architecture)的路易斯.

沙利文提出了「形隨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口號,此段話原意 是指鋼骨結構建築確切的反應其內部構造,「形隨機能」的設計概念移挪至 產品領域,精闢的點出現代主義的核心思想(鍵和田務,1991/藝風堂編輯 部譯,1991)。立德威等人(2003)則以美學的觀點來解釋此原則,「美感來 自純粹的功能,沒有其他的裝飾。」,功能為塑造美感的關鍵因素。陳呂維

(2005)在研究也指出現代主義的美學價值觀,產品應該著重在機能而不是 形式,只要滿足了機能並有著合理的形態,形式與美感自然隨之而生。欲使 產品的機能性達到最佳的狀態,需以最明確、簡單的型態呈現,利用造型來 引導機能,此舉有助於降低使用者的學習成本及操作上的困難度(Hubel &

Lussow,1994/張建成譯,1994)。汽車設計是「形隨機能」原則中一個顯而 易見的例子,配合空氣動力學所設計的流線型車身,降低來自空氣的阻力,

車輛擁有更佳的省油表現與更快的速度,現今空氣動力學仍是設計汽車外型 時的一項考量重點。

設計主張實用、無裝飾的包浩斯,「忠於質材」(Truth to materials)

也是一項講究的設計原則,材料應呈現它最原始的一面,不假冒成其它材料,

厭惡不誠實的虛假意象(史莫克,2004/吳莉君譯,2010)。例如使塑膠偽裝 成金屬、木頭或皮革等,此行為正是一種裝飾手法,金屬就該是金屬,而塑 膠就該是塑膠,使用者經由觸摸得以感受材料的紋理與溫度,自然、真實就 是一種美感的展現。

9

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所提倡的設計哲學「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此口號為現代主義中最知名的設計原則之一。去除設計中非必要之元素,以 最少的元素追求最大的效益,為極簡風格的中心思想做了絕佳的詮釋,現今 此概念依然受到設計領域所推崇。「少即是多」能以他對建築的理想「單一 流動空間」(或稱勻質空間)來論述,「單一流動空間」的概念是指,上下兩 個光滑的水平面,以透明質地的重直面為支柱,組成的一個極為精簡、視野 遼闊的空間,而這空間隨使用者的用途而隨意改變(湯鳳龍,2012)。「單一 流動空間」運用大量的留白、不界定建築之用途,進而創造無限的可能性(後 藤武等人,2004/黃友玫譯,2008)。「少即是多」設計概念正是透過對「少」

的極端追求,進而創造「多」用途的機能,形式精簡到近乎於空白,令設計 極具包容性與變化性,設計的效益得以極大化。密斯·凡德羅與菲利·普強森

(Philip Johnson)共同設計的西格拉姆大廈(Seagram Building)(見圖 2-1), 為現代主義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傑作之一,也是資本主義與先進國家的象徵。

建築採用鋼筋混泥土與大量的玻璃建造而成,以機能為主要設計訴求,本身 沒有多餘的裝飾以及設計師的個人特色,純粹以達到辦公、居住機能為目的,

完整展現現代主義的中心思想與設計形式。

圖 2-1: 現代主義的代表性建築,1958 年。

(資料來源:http://www.thegorgeousdaily.com/seagram-building/)

10

「少即是多」這一設計概念影響當時的建築,隨後也擴及至產品領域,

去除裝飾性元素與象徵意義,設計毫無多餘累贅進而簡潔俐落,使得產品的 本質能忠實的呈現至使用者面前,利用材質、比例、輪廓等基本元素建立純 粹的美感(史莫克,2004/吳莉君譯,2010)。「少即是多」也能夠被解釋為

「成本效益原則」,智庫百科(無日期)指出該原則為經濟學的一項基本概 念,產品追求低成本高報酬,具有經濟效益之產品在競爭激烈的銷售市場才 得以生存,因此深受以利益為導向的企業所喜愛。

現代主義的中心思想為機能主義,強調機能為一切設計的出發點,形式 只是追求機能下所衍生出的結果。密斯·凡德羅在早期的職業生涯曾說:「形 式不是我們工作的目的,只是結果。形式本身並不存在。」(湯鳳龍,2012)。 德國著名設計師迪特.蘭姆斯(Dieter Rams)曾論述現代主義的設計形式 為:「簡單優於複雜,平淡優於鮮豔奪目,單一色調優於五光十色,經久耐 用優於追趕時髦,理性結構優於盲從時尚。」(朱和平,2010)。這段話說明 了現代主義對簡樸、理性的崇尚,設計師不該盲目的追尋潮流,樸素典雅之 設計才能歷久彌新。機能主義的思想對產品領域帶來莫大的影響力,機能的 設計與規劃是建構產品的核心要素,每樣產品在設計時都需確保它的目的性。

Hubel & Lussow(1994/張建成譯,1994)對產品存在之目的闡述到,產品 無論是重視機能或是形式,如不能運作其應有的機能,它則不能稱作產品,

能說它是藝術品或只是一個無意義的存在。

11 際風格(International Style)(豪菲,1995/陳品秀譯,2010)。隨著戰爭 的結束生活環境逐漸富裕,多數人都有能力享受的設計服務,產品市場需求 主義的代表物。雷蒙德.洛威(Raymond Loewy)為國際風格的代表性產品

12

設計師,他曾說:「最美的線條就是上揚的銷售曲線」,間接表明了此年代設 計產業的價值觀(丑宛茹,2009)。他所設計的削鉛筆機(圖 2-2),光滑、

水滴狀的外型配上金屬材質,無多餘的裝飾元素,散發出濃厚的現代科技感,

此造型就算在現今也稱得上前衛。然而,流線型的造型對於削鉛筆機無存在 的意義,削鉛筆機不需要速度感,如此的設計純粹為迎合當時的設計潮流。

流線型之造型對於多數產品的機能無實際作用,其感性之因素凌駕它在機能 的實質意義,設計只要達成形式即能賦予價值,流向純粹的形式主義,從中 見到現代主義在此時期思想上的轉變(朱和平,2010)。

圖 2-2: 流線型的削鉛筆機,1933 年。

(資料來源:工業設計思潮,2006,p.57)

除了流線型的產品,鋼管傢俱也深受人們所追捧,風行之程度甚至被視 為現代傢俱的同義詞(林銘煌,2006)。鋼管傢俱以馬謝·布魯爾(Marcel Breuer)所設計的瓦西里椅(Wassily)(見圖 2-3)最有代表性,為世界上 第一支以鋼管及帆布為主要素材的椅子,設計靈感出自腳踏車的把手,以鋼 管為主要結構,椅墊、椅背和扶手包裹帆布以支撐人體的重量,整體設計輕 盈、堅固且耐用。馬謝·布魯爾對這張椅子評論到:「最極致的作品……最不 具藝術性而最具邏輯性,最不具舒適性而最具機械性。」(岡波茲,2009/

陳怡錚譯,2013)。椅子零件採用標準化的物件,以簡單的幾何造形呈現,

13

運用更少的材料來降低成本,此張椅子展現了現代主義的設計形式,但這段 設計評論也可解釋成,為達到現代主義的設計形式,選擇犧牲了乘坐舒適的 這項機能。瓦西里椅具有強烈的現代、機械感的設計,設計形式受到他人爭 相的模仿,引領一陣鋼管傢俱的設計風潮,進而使這類傢俱成為現代主義的 代表產品(朱和平,2010)。不少極簡風格的代表設計師,都曾以鋼管傢俱 來表達極簡之理念,像是勒·柯比意所設計鋼管沙發(Grand Confort),被 視為傢俱設計的經典之作,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也在 80 年 代設計了許多極簡風格的鋼管傢俱。

圖 2-3: 馬謝·布魯爾所設計的鋼管座椅,1925 年。

(資料來源:http://www.eurofurniture.com/)

現代主義在國際風格達到繁盛的狀態,卻喪失了現代主義的中心思想,

形式本該是追求機能下所產生的結果,國際風格反而將結果變為目的,為達 現代主義之形式,機能是得以被犧牲的。王受之(2001)在著作《世界現代 設計史》提及,雖然國際風格的外在形式與現代主義極為相似,但在內在思 想已截然不同,僅僅是模仿與賣弄現代主義的設計形式而已。現代主義的設

形式本該是追求機能下所產生的結果,國際風格反而將結果變為目的,為達 現代主義之形式,機能是得以被犧牲的。王受之(2001)在著作《世界現代 設計史》提及,雖然國際風格的外在形式與現代主義極為相似,但在內在思 想已截然不同,僅僅是模仿與賣弄現代主義的設計形式而已。現代主義的設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