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現地試驗實測結果與設備檢討

第四章 現地試驗實測及檢討

第三節 現地試驗實測結果與設備檢討

現地試驗草案實測結果並無滲水位置的產生;而於供水系統部分,各耐壓管連接 處雖以轉接頭搭配防水帶進行水密與連結,於水源連接處、加壓馬達連結處仍有產生 一定量之滲水,雖不致影響噴水頭所噴灑之水壓,但推測仍因高水壓使各轉接處產生 漏水;此外,於噴灑進行時因噴水頭採人員手持噴灑的方式,其噴灑之反作用力與噴 水頭之重量,使噴水頭移動速度與試體表面距離難以精確控制於規範草案所述之範圍。

實測結果與設備檢討如表 4.5。

表 4.5 實測結果與設備檢討 結果 各區域皆無滲水位置。

設備狀況 供水頭連接處與加壓馬達連接供水管處因水壓過強及水密不足 產生漏水。

試驗流程 噴灑進行時,噴水頭移動速度與試體表面距離不易精確控制。

(建議 305 mm/min,距離 305 mm)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圖 4.12 滲水狀況與轉接頭漏水

就目前實測過程結果與於國內實際執行面之考量,就設備面與流程面進行現有執 行之配合事項設定,如表 4.6。

設備面部分須考量現場支援、工作平台與設備連接處理之三項目。現場支援須確 保試驗工地具備足夠之水源供給,並具備電源連結以驅動加壓馬達使噴水壓力達到規 範草案之標準,此部分須就現場試驗工地之供給進行補足,以確保噴灑作業進行之有 效性。工作平台部分因試驗高度需求,需確保噴灑人員於噴灑作業進行之工作穩定度 與彈性,須具備足夠安全措施與升降平移作用之輔助設備,於本實測計畫中採取洗窗 機作為噴灑用之工作平台。此外,試驗過程中水壓需要保持在 205k Pa ~ 240k Pa 之 間,由此可知水壓的控制必須皆由操作者於壓力計控管,才得以確保整體試驗期間噴 出水壓皆符合規範要求,由於上述特性緣故,建議使用渦流泵浦,渦流泵浦的特性是 可以穩定的提供壓力,且當前端操作者把閥門關閉時泵浦切換成空轉的狀態,不會產 生壓力積壓在馬達內部,以致馬達損毀。於管徑尺寸差異部份,台灣地區常見的管徑 尺寸為 13 mm (1/2 in,四分管),16 mm (5/8 in,五分管),但是規範建議使用 19 mm (3/4 in,六分管),而且為了試驗過程保持水壓穩定,務必減少各個接頭銜接處發生 漏水的可能性,由於水管管徑尺寸特殊,所以需要利用特製接頭連接高壓水管與加壓 馬達的進出水口、壓力計等部位,以避免因漏水導致洩壓的情形發生。

流程方面,由於噴灑過程中,噴水頭的移動速度及噴水頭與試體表面的距離,會 因噴灑水之反作用力造成控制不易,為使噴灑過程中之移動速度與距離等項目合於規 範草案之需求,因此將各試驗分區之總噴灑時間以 5 分鐘為標準,再輔以建議移動速 度與建議之試體表面距離作為上述內容之補充。

此外,於不同試驗區域之交界處,於試驗進行中須確保該部位於各試驗分區進行 時能有效受噴水頭噴灑,因此建議不同試驗區域於接合處可稍做重疊,以確保各結合 部位皆有在噴灑範圍內;另外關於試驗區域之標記方式,須注意其標記方式不可影響 帷幕牆系統之滲水狀態,因此建議將標記處設置於帷幕牆板片或不透水處,以避免其 標記影響試驗結果。

表 4.6 實測執行之配合事項設定 流程部分

噴灑流程 噴灑時之噴水頭與試體表面距離與噴水頭移動速度不易控制 (建議 305 mm/min,距離 305 mm),仍以各區域 5 分鐘作為噴灑 時間長度。

試驗區域 不同試驗區域於接合處需重疊,確保各接合部皆有噴灑。

現場支援 確保現地試驗工地水源與電源供給 工作平台 以洗窗機噴灑作業所用之工作平台

加壓馬達 可穩定供應至指定水壓,並配合噴水頭閥門之控制,建議使用 渦流馬達

水管轉接 需採用特製接頭以避免漏水產生之水壓降低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第五章 計畫成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