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環境管理策略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0-4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環境管理策略

由於在本研究中將環境管理策略定義為在鋼鐵業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兩者之 間的連結要素,因此在本章節中本研究將會將環境管理策略分為三部份來討論,分別 是屬於以環境與社會公平性為訴求點的能源稅,也因其特色因此其立場較偏向於 CSR(企業社會責任);以及國際管理標準中的 ISO 14001 與 ISO 50001,像此類管理標 準與政策約束等,都屬於企業需在生產活動之餘,再額外投入成本與資源方可達成的,

也就是對企業來說屬於負擔的部份,在此將其統稱為環境管理,這部份也是與 CSR(企 業社會責任)之立場相同。另外一部份是屬於企業針對外部環境之因應策略,這部份 由於屬於企業為獲利為目標之策略運用,在此主要將會說明企業訂定策略的理論基礎

,包括資源基礎理論、環境不確定性、策略定位與環境策略等,由於這部份理論主要 皆以企業為出發點,因此本研究在此將其歸類為企業管理部份。最後一部份為同時可 以讓企業獲利同時也可以讓企業之 CSR(企業社會責任)更好的概念,也就是前文中所 說的「生態工業園區」概念。其中關係如圖 9 所示。

23

圖 9 環境管理策略的關係圖

一、 環境管理

在此小節中將介紹在國際中對企業之環境保護與能源管理最具有實質約束效力 的能源稅、ISO 14001 與 ISO 50001,在這三者當中能源稅是全世界各國普遍都有課 徵的稅負,此種稅負之徵收主要是希望降低能源的濫用,由於能源稅有實質上的金錢 付出,因此企業為了節省生產成本必定會注意。另外 ISO 14001 與 ISO 50001 分別是 國際標準組織為促使全球企業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亦需兼顧到保護環境與節約能 源使用分別訂定的管理標準,希望藉此管理標準讓各國容易判定一個企業對環境保護 與能源使用是否符合國際標準,再藉此來考量此企業是否可以於國際市場中交易,由 於這種國際標準會實質影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企業也普遍會努力去達到其標準 規範。

(一)、ISO 14001

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 ISO)於 1993 年 繼 1987 年公告 ISO 9000 系列品質管理標準後,為因應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所推動 並要求,同時配合國際之間對於企業環境管理的重視,因此便於當年 1 月成立第 207 技術委員會(ISO's Technical Committee no.207,簡稱為 TC207),並著手研討並訂定此 項 ISO 14000 環境管理系列的國際標準。此系統主要源自於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BSI)於 1991 年所頒佈的 BS 7750 環境管理系統,設立目的主要 在於鼓勵企業主動建立與其企業本身適用之環境管理系統,以此避免在國際間之企業 因不重視環保的競爭之下,所造成環境危害之惡性循環持續擴大。因此希望在企業進 入各國市場時,對於各種環保相關程序與保證環境管理系統評鑑有共同的標準,以便 在國際貿易上對各個企業的環境管理有相同的衡量基準。然而 ISO 14000 環境管理系

24

統是一個企業主動管理之污染防治系統,此系統中所重視的是企業內部員工對於環保 意識之教育與觀念之提升,並非著重於設備或設施等企業之硬體建設上。

如以鋼鐵業角度來看,從一開始的冶煉原料的輸入開始,到鋼鐵的冶煉過程、製 程中的運送、產品的配送、廢氣與廢水的處理、產品消費後之回收等過程,都必須重 視環境保護。也就是說 ISO 14000 環境管理系統是希望企業能從源頭開始,從原料輸 入、生產過程、產品輸出到產品消費後回收等過程都進行污染減量工作。以此來達成 最完善的環境管理。

ISO 14001 為 ISO 14000 系列中最早被訂定為國際標準的正式規範,然而 ISO 14001 是環境管理系統(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MS) ,主要在擬定環境 管理系統規格,也是針對組織所制定的驗證系統,也就是說組織如果通過 ISO 的檢 驗就是得到 ISO 14001 管理規章,其中包括環境管理之組織體系及組織內部環境管理 程序,其重點有

1. 確實遵守法律法規。

2. 持續改進環境管理系統。

3. 促使企業在其生產與經營活動中,同時考慮對於環境的影響並減少環境負荷。

4. 使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

5. 增強企業員工的環境保護意識。

6. 促使企業實行節約能源,鼓勵利用再生廢棄物並且以此降低經營成本。

(二)、ISO 50001

ISO 50001 代表著最新的能源管理標準,是以目前之全球標準以及各項節約能源 使用之計畫為基礎而制定的,這項標準具體制定了有關能源管理標準的各項要求,讓 企業能於企業發展的同時實行能源節約政策,並且藉由此管理標準找出企業中能源消 耗較嚴重的部門或單位,其中更明確的制定了企業降低能源使用的目標。然而 ISO 50001 是在 2007 年 3 月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UNIDO) 向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所提出的,希望能夠共同合作制定一套能源管理標準。也因近年來能源問題日愈 嚴重,企業對於能源管理的重要性也隨之提高,因此國際標準組織自 2008 年起即開 始積極規劃制訂國際化的能源管理標準也就是 ISO 50001,並且於 2011 年 1 月底發 表了 ISO/FDIS 50001 國際標準最終草案版(Final 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如同過

25

去的 ISO 9000 與 ISO 14000 系列,ISO 50001 也是屬於自願性的國際管理標準,而在 發表的同時也開始展開會員國的諮詢作業。ISO 50001 主要的管理標準在於工業設備 與廠房、商業團體與政府機構和各式組織之間建立一個管理能源的系統,並且持續的 進行維護以及改善個別之能源管理系統,並使組織能夠系統化的推動此系統,而達成 組織之能源使用效率得以持續改善,估計此標準可能影響目前約 60%的全世界能源 利用。

如果以鋼鐵業來看 ISO 50001 的管理標準在營運過程中的規範在於,原料的輸入 如何更有效率且節能,在產品的製造過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 熱運用,以及在整個生產作業流程中能源如何更有效率的使用。

ISO 50001 係為國際標準組織近年來為了國際能源問題,因而制定的國際能源管 理標準,希望藉此讓全世界企業對於能源管理有依循的標準,也讓全世界可以有標準 來評斷一個企業對於能源管理的投入程度,其目標分別有

1. 協助企業能夠更有效率的使用現有之耗能設備。

2. 建立企業能源管理的透明度,以及促進能源資源管理上的溝通。

3. 建構能源管理的最佳化與加強現有的能源管理模式。

4. 協助評估新型的節能技術與設施並且實際運用。

5. 為企業供應鏈中的能源使用效率提升提供標準模式。

6. 建構溫室氣體排放管理標準項目。

7. 加強與其他組織共同建構環境、安全與健康管理系統。

(三)、能源稅

能源稅係指對所有能源實體資源使用課徵之稅賦都稱為能源稅,然而能源稅乃是 緣起於環境稅或稱污染稅。此種稅賦主要是來自於工業革命之後,工業快速發展後所 帶來之副產品與廢棄物而來。早期工業生產必定會帶來環境汙染,為因應此種情形 1970 年代以前各國政府便以其直接禁止某些特定產業活動行為來對應。但是此種政 策通常針對某些特定的廢棄物的最高排放值為多少,超過此限定值才會與予處罰。因 此便變相鼓勵廠商排放廢棄物不要超過某限定值即可,而非不排放會汙染環境之廢棄 物,如此便與此政策最初訂定之原意有所出入。因為對廠商而言,如要不排放某種廢 棄物其所代表的意義是,廠商必須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來改變製程,對廠商營利的角

26

度配合當然極差,然而法規如果僅限制某廢棄物的限定值,其廠商必定僅僅努力於不 要超過其限定值即可,對真正希望維護環境來說意義不大。

1980 年代初期開始廣泛的討論環境稅所可達成的效果,企圖以環境稅取代傳統 的管制手段或強制命令,在初期的理論探討中認為環境稅之改革具有雙重紅利 (Double Dividends)的效果,因為環境稅不僅能夠帶來環境改善,還可將環境稅帶來的 稅收用於補貼於其他扭曲性的租稅或其他社會福利方面的支出等等,甚至可能達到提 升就業率,進而整體社會福利水準增加。

到了 1980 年代末期歐洲各個政府開始實際利用經濟工具來改變及影響市場,在 此的經濟工具係指各國政府針對不同狀況來改變特定商品價格以及稅率,並且提出各 項誘因來促使廠商做出改革,生產出對環境友善的產品。上述利用經濟工具的稅制改 革又稱之為綠色租稅改革(Green Tax Reform),希望藉此可以達到使用者付費或是汙 染者付費的原則。在此使用者付費原則係指在分配防治與控制污染成本時,用來鼓勵 有效率的使用稀少的自然資源以及避免國際貿易和投資所造成資源使用上的扭曲。並 且汙染者必須承擔防治與控制污染的成本,藉此讓環境與資源能夠維持在均衡之狀態

,也就是說由於生產或消費之過程中的副產品或殘留物製造環境污染,因此這些防治 措施的成本理應正確反映在最終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上。

爾後歐洲各個國家便陸陸續續開始開徵環境稅,其中包括了最普遍的二氧化碳排 放稅、各種樣式的燃料使用或自動車使用稅以及各種有害氣體排放稅等。然而,能源 稅也就是在眾多環境稅制中,和能源相關的稅制之總和即為能源稅的概念。

從廣義的永續發展觀點定義能源稅,係指經濟發展意義在於持續改善人類生活品 質,且同時經濟發展必須兼資源保育,能源使用效率及居住環境舒適等。為提高能源 使用效率與節約能源之策略,都具備節約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意義和性質,由於浪費能 源或使用效率太低,就會有讓地球中之有限資源提早耗竭。能源資源之供給實有消耗 殆盡之風險,而且能源的消費使用皆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節約 能源等策略,都具有資源保育和環境保護的意義。

(四)、小結

在本小節中所整理的國際管理標準 ISO 14001 與 ISO 50001 以及能源稅,對於企 業而言皆屬於非營利的營運成本,然而 ISO 14001 以及 ISO 50001 這種國際管理標準,

可說是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競爭的入場卷。因為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營運必須符合

27

國際的一般標準才容易被國際市場接受,然而從 ISO 9000 系列開始 ISO 系列標準都 是國際市場中企業依循之標準,如果沒有取得此標準認證很可能因此喪失貿易機會,

所以企業為了進入國際市場大多都會配合 ISO 系列的標準來規範自身企業以取得認 證,但是此類國際管理標準對企業而言仍然是成本,對沒有計畫進入國際市場的企業 來說更是沒有必要花費的成本,除了 ISO 50001 少部份內容可以幫助企業節約能源使 用之外,其它都是不會有實際回收的支出,因此許多企業之配合意願不會太高。另外,

能源稅則屬於強制性的從企業收取稅金,再將收到的稅金用以補貼在環境與社會之中

,等於是強制幫企業執行一部份的 CSR(企業社會責任) ,因此能源稅對企業來說理 所當然是無法回收的成本,但此為國家基本政策身處其中的企業必須要遵守其規定,

因此能源稅為矯正企業外部成本的重要工具。

二、 企業管理策略

在本小節之中主要針對企業營運策略之基礎理論做說明,這是由於企業制定營運 策略之時皆是以此為理論基礎,因此本小節將依循策略制定的流程說明其中的基礎理 論。企業在制定策略時首先是先審視自身的資源,再判斷外在的環境與市場後,最後 依照企業的目標決定策略。因此本小節將以此邏輯說明,從資源基礎理論到環境不確 定性再到策略定位,最後再加入站在企業立場論述的環境管理,藉此與站在環境與社 會角度的國際管理標準做比較。

(一)、資源基礎理論

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d Theory, RBT)或資源基礎觀點(Resource-Based View, RBV),此理論的啟蒙是源於 Selznick(1957)所提出組織所具備的獨特能力,意 指在各個組織之中會有不同的組織文化。經濟學者 Penrose(1959)賦予資源基礎觀點 經濟學上的理論基礎,並認為企業不只是一個管理單位,而是一個具有不同功能,而 且會隨著時間與環境,而改變決策管理資源的集合體。且提出將過去企業著眼於產品 的觀點,改為著眼於重視企業自身的資源。因為一個企業所發展與累積的各項資源,

其模仿的困難度遠大於模仿一項產品,如此才可以確立企業的不可取代性,這也是此 理論的先驅。

Ansoff(1965) and McNichols(1972)皆認為,企業經營策略的思考與規劃應該從外 部環境以及自身所能管理的資源出發做考量,強調 Penrose(1959)所提出的獨特能力 (Unique)即是讓企業在競爭中取得優勢的重要關鍵因素。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0-4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