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8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鋼鐵業 CSR 資源環境管理策略

The Steel Industry of CSR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rategy

系 所 別: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09903031 劉奕廷 指導教授:李 友 錚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8 月

(2)

i

摘要

鋼鐵業可謂是國家重工業的命脈,其發展狀況會直接影響一個國家之經濟發展,

像是汽車業、造船業、建築等重工業發展皆與鋼鐵業之發展狀況有密切相關。在此同 時鋼鐵業也屬於能源密集產業,以現今全世界的經濟發展趨勢看來,如果鋼鐵業不儘 快對其經營模式進行改革,將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遭遇更多輿論非議。因此如同鋼鐵業 此類能源密集型產業,未來將不可再與環境保護以及節約能源的觀念悖離,而且除了 積極關心環保與節能之外,兼顧永續經營發展更是未來必然之趨勢。但是對於企業經 營來說,如何在賺取利潤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之間取得平衡是很困難的命題,因此 本研究將以國內中國鋼鐵公司與高雄臨海工業區為案例,並且整理國外生態工業園區 實例,與國內區域能源整合計畫的策略加以對照。本研究主要希望能提供國內企業在 面臨環保政策日愈嚴格的當下,可以如同波特假說所述,嚴格的環保管制政策是可以 加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並希望未來其他產業能夠以此案例反思,本身的營運模式是 否有改進的空間與機會。然而本研究亦希望探討,一般企業在面臨環境不確定性中的 政策、社會、自然的環境不確定性之因應策略,以及因應過程中同時將自身的資源如 何有效支配運用,且該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放在何處,好讓企業能夠將其環境管理策 略訂定得更為周詳,以期能夠讓管理策略確實達成之餘,加強企業之競爭力並且提升 該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以及本研究最重要的部份就是在於透過各個案例的分析探討 後,能夠整理統合出一般性的概念,並且希望此概念能夠讓更多企業能夠接受並且實 行 CSR(企業社會責任)。

關鍵字:企業社會責任、生態工業園區、產業共生系統、環境管理策略

(3)

ii

Abstract

The steel industry is the backbo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teel industry has to operate a series of effective strategic management to balance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business survival. However, the operating of a steel industry nowadays is getting difficult and more complicated under the situation of complex environment policy and drastic competition. Moreover,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background and data among corporations can be integrated to management to creating the strategy to respond to the fast changing industrial environment. This research wage corporate managers react to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social expectations throug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tivities.

Keywor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co-Industrial Park, Industrial Symbiosi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rategy

(4)

iii

誌謝辭

兩年對一個人可以做出什麼樣的改變,然而在這不短不長的兩年研究所生活中,

我也在對自我做一個實驗。在兩年後的現在我自己以及周遭的親人,似乎都認同我的 實驗是成功的。在這兩年中我首先要感謝陳春山老師在從事學習與研究的指導,以及 林淑萍老師、李友錚老師、賴以軒老師、楊振隆老師以及諸位老師在學業上的指導。

因為諸位老師的指導讓我能夠在兩年中對自我做出了點改變,也讓我未來的人生規劃 能夠更加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最後也非常感謝林少斌老師在我論文的最後階段給了 我許多指導,讓本篇論文能夠順利的完成。

然而我也非常感謝我的家人能夠一直忍受我的恣意妄為,總是想要做甚麼就做甚 麼卻還是無條件的資助與支持我,讓我始終沒有後顧之憂的前進。最後謝謝這兩年一 起努力的各位同學們,因為有你們才讓這兩年更加的精彩與有意義,希望大家在未來 都能夠朝各自的目標努力。另外也很感謝我的好兄弟們,總是默默的在我身邊不離不 棄。雖然近年來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業需要努力,但都還是能夠在我需要的時候成為我 的精神支柱。

最後,感謝我自己給了我自己一個機會,讓我可以有機會再次成長,並且更感謝 我也順利的達成目標。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可以順利達成我的近期目標,並且好好回報 一路上給予我無限幫助的親人與朋友。

(5)

iv

目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

誌謝辭 ... iii

目錄 ... iv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2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9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11

第五節 研究限制 ...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4

第一節 鋼鐵業背景介紹 ... 14

第二節 CSR 企業社會責任 ... 17

第三節 環境管理策略 ...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1

第一節 質性研究 ... 41

第二節 個案研究 ... 42

第三節 研究設計 ... 44

第四章 案例分析與討論 ... 45

第一節 中國鋼鐵公司與高雄臨海工業區 ... 45

第二節 丹麥卡倫堡區 ... 49

第三節 荷蘭 RoCa3 電廠 ... 53

第四節 研究案例分析比較 ... 55

第五節 小結 ... 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2

第一節 鋼鐵業之 CSR 資源環境管理策略 ... 62

(6)

v

第二節 結論 ... 64

第三節 管理意涵與建議 ... 66

第四節 後續研究與方向 ... 68

參考文獻 ... 69

(7)

vi

表目錄

表 1 無鉛汽油價格之國際比較 ... 5

表 2 Miller(1992)之環境不確定性分類 ... 31

表 3 企業環境管理之發展階段 ... 34

表 4 企業管理環境風險管理分類 ... 35

表 5 社會科學之研究方法 ... 43

表 6 丹麥與荷蘭案例之 CSR(企業社會責任)三領域模型 ... 55

表 7 企業經營策略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之比較 ... 56

表 8 企業經營策略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兩者缺口 ... 57

表 9 生態工業園區如何填補企業經營策略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兩者缺口 ... 58

表 10 鋼鐵業環境管理策略 ... 62

表 11 鋼鐵業資源管理策略 ... 63

表 12 鋼鐵業 CSR(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策略 ... 63

(8)

vii

圖目錄

圖 1 無鉛汽油價格之國際比較直線圖 ... 6

圖 2 個人平均能源消費量之國際比較 ... 6

圖 3 企業通過 ISO 14001/EMAS 管理標準之國際統計 ... 7

圖 4 主題架構圖 ... 10

圖 5 研究流程圖 ... 12

圖 6 鋼鐵業生產流程 ... 15

圖7 Carroll’s (1991)CSR(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 ... 18

圖8 Carroll’s (2003)三領域模型 ... 19

圖 9 環境管理策略的關係圖 ... 23

圖 10 Grant(1991)資源基礎理論之分析架構 ... 29

圖 11 生態工業園區基礎概念圖 ... 39

圖 12 中國鋼鐵公司之區域能源整合網 ... 46

圖 13 臨海工業區生態化鏈結網 ... 48

圖 14 丹麥卡倫堡區系統圖 ... 51

圖 15 荷蘭 RoCa3 電廠系統圖 ... 54

圖 16 企業社會責任循環概念圖 ... 60

圖 17 學術之管理意涵流程圖 ... 66

(9)

1

第一章 緒論

企業基本上就是以營利為目標而組成的團體或組織,在經濟學中又將企業分為三 級產業,其中第二級產業則泛指所有工業與製造業。而此類第二級產業自工業革命以 來迅速的發展擴張,也由此為帶給了全世界現代便利的生活。而如今人們在享受這繁 榮的現代生活的同時,其背後同時也埋藏了碩大的隱憂,這隱憂就是在我們享受便利 生活的同時,也隨之一併產生的問題,那就是環境污染與能源匱乏問題。

自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降全世界工業開始以機械取代人工,這為人類文明帶來了 突破性的進步,同時也為地球環境帶來了浩劫性的破壞。藉由使用機械取代人工使得 各個資源的開採速度遽增,同時各項工業產品生產速度也大幅提升,而在使用機械的 同時也消耗了大量石化資源(燃料),因此在短短數百年間因大量使用石化資源(燃料) 與開採樹木等天然資源,導致地球產生溫室效應與全球氣候變遷,而且在這數百年間 人類也幾乎耗盡地球所蘊含的石化資源(燃料),使得人們現在必須重新思考工業發展 與地球環境的共生之道。因此全世界開始重視環境管理,從 ISO 14001 到 ISO 50001 從環境管理標準到能源管理標準,在在顯示人們越來越重視企業的環境與能源管理,

同時也開始大力提倡 CSR(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希望企業能夠自律自省的重視企業 所應該背負的社會責任,希望能夠藉此達到「亡羊補牢,未為遲也」的效果。

但是,企業是為了營利而組成的,無論是環境或是能源管理系統或是 CSR(企業 社會責任),都是需要企業在達到營利之目標外,額外投入資源與成本來達成,如此 企業是否會很積極的參與及投入實在令人存疑。因此本研究希望從實際的案例之中,

找出可以讓企業經營在賺取利潤時,也可同步做到環境保護與能源管理,同時整理並 分析這些概念的內涵與實際成效,希望能夠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個方向。

本章節為本研究之概括性陳述,內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 流程、研究限制等五部份,主要對於研究概念的形成過程,以及概念發展方向做詳細 的說明與介紹。

(10)

2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緣由

科技與經濟的蓬勃發展,為人們帶來了便利且迅速的生活,但從我們身邊許許多 多的跡象看來,我們已經不得不開始思考經濟以及環境所面臨的雙重危機。而這雙重 危機有一個共通的因素那就是「能源問題」。

二、雙重危機

在雙重危機中可分為經濟面危機以及環境面危機兩部份,首先由於能源資源日愈 匱乏而導致能源價格飆漲,使得全球各地的經濟發展因此受阻,此為經濟面危機。其 次在許多工業的生產製程中避免不了要使用大量的石化資源(燃料) ,也因此碳排放 問題也持續對地球環境造成危害,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的威脅始終存在,此為環境面 危機。

在經濟發展中我們可將國家分為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與未開發國家。目前由 於全球各地的開發中國家積極發展工業,也連帶對石化資源(燃料)有了更大量的需求

,這對於全球資源逐漸短缺的現在,無疑更加加速了能源價格的上漲。然而,石化資 源(燃料)在開發中國家仍被大量使用,這也讓全球的環境問題持續延伸,全球暖化的 問題年年在被提起,但也由於全球經濟不斷發生問題,使得環境問題往往被束之高閣,

這些危機雖然不會立即對人們造成影響,但是有一天當它累積的能量過大時,就會毫 不留情地對人們反撲。

三、因應策略

對全世界中許多已開發國家來說,在工業製程中的石化資源(燃料)使用已經可以 做出有效的減量,這主要是因為許多已開發國家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其技術與工藝水 準已經與開發中國家有了明顯的落差,因此可以對石化資源(燃料)使用作出有效控管

。能力越強其責任理應越大,這些技術水準較高的已開發國家,必須負擔起更多對於 維護地球資源與環境的責任,似乎也已經成為必然的結果。已開發國家對其能源密集 產業之製程技術的改良與進步是有目共睹的,這是由於近年來許多已開發國家對於 CSR(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因此產生了許多優秀的「環境管理」辦法與策略。

(11)

3

在許多的「環境管理」辦法與策略之中,近年來備受矚目的一種概念為「生態工 業園區」,此概念會被重視是由於它希望將工業納入地球自然生態圈之中,希望以零 污染、零廢棄的觀念來規劃工業廠商聚落。而近年來我國在高雄臨海工業區以中國鋼 鐵公司為中心,希望透過「區域能源整合計畫」與「臨海工業區生態化」等計畫的實 施,能夠讓高雄臨海工業區成為一個「生態工業園區」。然而本研究基於「生態工業 園區」的概念,提出「企業社會責任循環」的想法。希望透過概念與想法能夠讓更多 的廠商及企業更願意致力其自身企業的 CSR(企業社會責任),不要讓 CSR(企業社會 責任)僅僅流為口號,而是讓更多的企業與廠商在獲利的過程中也不會破壞現有的環 境。

四、小結

本研究希望透過我國建立生態工業園區的中心「鋼鐵業」,以及「CSR(企業社 會責任)」與「環境管理策略」三種面向,透過質性研究的推導研究,希望可以在本 研究中整理出一般性的結論,以讓未來更多企業與廠商可以與地球一同永續發展,以 保護我們所居住的環境。

第二節 研究動機

一、緣由

鋼鐵業可謂是一個國家的工業之母,鋼鐵業的發展會連帶影響著為數眾多的重工 業,因此其發展是會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然而鋼鐵業因其產業形態,始終 在能源使用與環境保護問題,與生產成本控管與企業營利之間互相拉扯。在過去鋼鐵 業最為人所詬病的問題就是,鋼鐵業似乎等於環境污染的代名詞,但此狀況在輿論以 及政府施行之環境政策的壓力,加上科技發展與廠商自身努力之下,這問題似乎已經 慢慢地有所改善。長期以來鋼鐵業的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往往互相悖離,發展越好且 產能提升後便帶來更大的環境汙染。但是近年來全球能源逐漸匱乏導致能源價格飆漲

,加上全球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也讓鋼鐵業開始思考在生產與營利之 餘,企業是否能夠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希望能夠在廠商之 CSR(企業社會責任)被社會 所密切關注之氛圍之下,尋找出鋼鐵業未來的營運策略,也包括了眾人最關心的環境 管理。

(12)

4

在企業管理當中競爭優勢是非常重要的一環,Porter(1996)認為,企業要保持其 競爭優勢必須掌握兩個重點,一個是追求營運效率,另一個是尋找確認策略定位。此 外 Porter(1991)發表的「美國的綠色策略」一文中提到,嚴格的環境管制政策雖然在 短期中會加重企業所需負擔之成本,並且降低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此競爭力的降低是 由於國際中其它企業是身處在較寬鬆的環境政策,然而相對於身處嚴格的環境管制政 策之企業來說,其企業的成本勢必會增加,導致其競爭力不如其競爭對手,但是企業 為了自身的生存必定會致力於創新及改良企業生產技術,以求降低自身的生產成本以 恢復自身之國際競爭力。在此狀況之下此企業將較有機會比競爭對手的技術更為進步

,長期來看其企業在短期所增加的成本,加上研發投入之資源與成本,可由企業在技 術進步之後使其企業長期總成本下降來抵銷,並且在後期可讓其企業之生產技術比寬 鬆政策下之企業優秀,因此企業競爭力在嚴格的環境管制政策下反倒可以增強,相反 的在寬鬆政策下的企業以長遠角度來看,其企業之競爭力反倒會逐漸下降,此項理論 也就是著名的「波特假說」。當然,會稱為假說主要還是其理論尚且無法輔以完整的 經濟模型做為驗證,且尚有許多經濟學上的爭論仍有待釐清,但如單純以環境保護以 及節約能源的層面來看,此假說的確有其貢獻性以及邏輯性,而且也可以在國際中找 出實際案例做其佐證。

在眾多產業之中,鋼鐵業在全球面臨氣候劇烈變遷,使得此產業成為社會輿論的 眾矢之的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然而大量使用石化燃料與石化原料的鋼鐵業,因 其本身的產業特性,且為了其產業的未來發展與經營,本身也對此做出的許多計畫與 改變,以保護自身企業不會因社會與環境變遷而喪失企業本身的競爭力。因此,鋼鐵 業在眾多不利外在環境因素之下,其營運策略從產生到選定以致最後實施,也變得格 外的重要,因此本研究希望藉由鋼鐵案的案例之中,得到一個可以適用於更多企業的 環境管理概念,讓更多的企業能夠重視環境管理,這也就是本研究所探討的重點。

二、國內能源政策與產業發展

我國長期採取低能源價格政策,希望藉此政策輔助國內產業發展,因此國內能源 價格始終低於各國之能源價格。如表 1 與圖 1 所示。從圖表中可以清楚發現我國高級 無鉛汽油價格僅高於美國。而且我國價格會高於美國也是由於稅金較低,稅前價格我 國為圖表中最低,這其中就是政府低能源政策使然,透過國家吸收部份的煉油成本來 降低稅前價格。另外由於日本國內僅販售普通無鉛汽油,並無販售如同其他國家之高

(13)

5

級無鉛汽油,因此在計價之基準點上有所疑慮,因此故不與其他國家做比較,但為求 呈現世界各國汽油價格差異,因此僅在表 1 備註紀錄,未將日本納入圖 1 比較以及平 均價格之中。

我國廠商因為國內低能源價格政策的蔭蔽之下,對於能源使用確實有浪費或效率 不佳等問題,而如今世界能源資源逐漸匱乏,世界能源價格也不斷竄升,我國低能源 價格政策勢必已不可繼續為之,國內產業對此狀況做出因應已是不可擋的趨勢。我國 政府藉由吸收煉油成本、壓低稅金來實行低能源價格政策,希望藉此政策來提升我國 產業競爭力,但也因為如此使得我國許多單位能源使用效率低落。這裡便印證了「波 特假說」中所提到的看法,在外在條件較嚴苛的環境之下,廠商的技術與競爭力會更 強,反之會讓該國之企業技術競爭力不如條件較嚴苛國家之企業,此種假設可由圖 2 來加以驗證。從圖 2 可以發現日本、德國的人均能源使用量低於我國,而從表 1 可知 其能源價格卻遠高於我國。如照我國政府政策之邏輯,國內能源價格高理應會讓廠商 的國際競爭力不足,但這在現實社會中卻是剛好與此想法背道而馳。

表 1 無鉛汽油價格之國際比較 無鉛汽油價格之國際比較

國別 年 月 高級無鉛汽油(新臺幣元/公升)

價格 稅前價格 稅金 稅率%

中華民國 2012 4 34.7 23.55 11.15 47.3 英國 2012 4 64.7 26.82 37.88 141.2 南韓 2012 4 59.25 33.31 25.94 77.9 法國 2012 4 63.7 29.34 34.35 117.1 新加坡 2012 4 51.34 35.09 16.25 46.3 上海 2012 4 41.11 27.89 13.22 47.4 美國 2012 4 30.17 26.94 3.23 12 加拿大 2012 4 39.1 27.51 11.59 42.1 德國 2012 4 65.77 29.73 36.04 121.2 義大利 2012 4 70.51 30.74 39.78 129.4 西班牙 2012 4 57 30.74 26.26 85.4

*日本(不列入平均計算) 2012 4 56.50 30.84 25.66 83.2 平均價格 52.49 29.24 23.24 79.5 資料來源:「能源局能源統計月報(2012 年 4 月)」。2012 年 5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moeaboe.gov.tw/opengovinfo/Plan/all/energy_mthreport/main/1.htm

(14)

6

圖 1 無鉛汽油價格之國際比較直線圖

資料來源:「能源局能源統計月報(2012 年 4 月)」。2012 年 5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moeaboe.gov.tw/opengovinfo/Plan/all/energy_mthreport/main/1.htm

圖 2 個人平均能源消費量之國際比較

Note. From “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2010” by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2010.

(15)

7

日本與德國實際上無論是環境保護政策或是能源稅率之標準都遠高於我國,但是 其企業的競爭力卻沒有因此下降,這可以從日本與德國兩國通過 ISO 14001 的廠商數 中略知一二,圖 3 為 1998 年全世界企業通過 ISO 14001 環境管理標準並取得認證的 統計資料,從這裡可以發現廠商取得認證數日本與德國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以及第二,

這同時也可以與上述日本與德國之每人平均能源使用量加以對照,日本與德國的企業 在環境管理方面之研發與重視在國際中係處於領先的地位。如今我國政府也正大力希 望國內產業進行改革,希望未來能夠如同日本與德國可以在低耗能的環境中,一樣維 持自身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圖 3 企業通過 ISO 14001/EMAS 管理標準之國際統計

Note. From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urrent State and Advanc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SO 14000 by The Food Industry: Comparison of ISO 14000 to ISO 9000 to Other Environmental Programs.” by I. D. Boudouropoulos & I. S. Arvanitoyannis ,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9(11), P395-408.

(16)

8

三、國際能源政策與產業發展

鋼鐵業的發展好壞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汽車業與造船業此類對鋼鐵原料較倚重的 重工業,日本、德國是全世界汽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這也是由日本、德國的鋼鐵業 之優良技術所立下的基礎。然而相較於我國,日本、德國從能源價格來看毫無優勢可 言,但是再輔以人均能源使用量加以對照,日本在 2000 年以後人均能源使用量持續 下降;德國更是從 1990 年就開始持續下降,然而在這段時間之中日本與德國的廠商 競爭力也沒有明顯的衰退,由此可以加以推論其人均能源使用量下降並非該國企業國 際競爭力下降,如果不是因競爭力下降導致人均能源使用量下降,便可推測是因為日 本與德國的能源使用效率逐漸進步,反觀我國的人均能源使用量卻是逐年上升。而且 日本與德國除了都是 G8 會員國外也是世界許多重要組織成員,對於許多世界上的環 保壓力都是首當其衝,因此其國內對於環境保護政策之約束範圍都遠大於我國,這也 可以再一次驗證「波特假說」的說法應該是符合現況的。

然而,我國近年來在國際上最大的競爭對手應該是鄰近的韓國,日本與德國都是 老牌工業國家又是公認的先進國家,環保政策與能源使用效率優於我國也不足為奇,

一直以日本與德國來比較似乎有點太苛刻。而韓國在個人平均能源使用量與我國相去 不遠,但是在能源價格上面無論是稅前價格或是稅金、稅率都遠高於我國,從人均能 源使用量韓國與我國相近可以推測,我國與韓國在技術上應沒有太大差異,但如果在 技術方面沒有特別大之差距,稅後汽油價格韓國又高出我國 25.55 元,為何近年來韓 國經濟成長大躍進,相對的我國卻停滯不前。當然這不單單只跟能源政策與價格有關,

而是綜合了許多的因素所導致。但是由此卻可以得到一個簡單的結論,過去的低能源 價格的政策不但沒有加速我國企業發展,甚至讓我國之企業成為溫室中的花朵,對於 外在環境變化、社會變遷等問題之應變能力嚴重不足,由此可以再次驗證「波特假說」

的說法。

四、小結

由於我國的「生態工業園區」之概念是由「區域能源整合計畫」開始實踐,因此 本研究希望基於分析能源政策與廠商策略,進而分析許多先進國家的「生態工業園區」

案例以及其中之管理策略,並且加以對照我國臨海工業區與中國鋼鐵公司實例,另外 輔以管理策略中的基礎理論對其加以分析,希望能夠得出一般性的管理策略思維,且

(17)

9

推導出本研究所提之「企業社會責任循環」,希望藉此提供國內企業對於未來企業轉 型有所依循之目標,以期我國企業型態能早日與世界先進國家接軌。

此外由於本研究所探討之主題為鋼鐵業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以及環境管理策 略三者之間的關係,因為本主題較屬於政策與管理層決策的問題,而此類問題屬於現 實生活中之實際現象,因此便在實際中所發生的案例中探討為什麼(Why)與如何 (How)。然而本研究屬於概念性的探討,因此不採用量化的方式進行研究,而採取質 性研究中之個案研究作為本研究之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目的

企業始終是以營利為目的,這是無法改變的也理所當然的定律,古今中外當企業 在大力對環境與資源使用進行管理改善之時,通常都是已經在過去破壞過環境或是濫 用過資源,因此都是屬於事後補救的行為。如果是一個草創正處於發展期的企業,對 環境與資源的管理必定較不重視,因此如何讓企業一開始就可以在獲利的同時,也不 對環境與資源產生迫害理應就是未來的目標。

企業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當中是有很大的鴻溝,而此鴻溝的形成就是起因於企 業的本質為獲利,其所做的所有決策皆是以為組織牟利為出發點,因此即便要保護環 境與節約能源使用,也都是考量到最後是否可以因此獲利而行動。然而 CSR(企業社 會責任)是會減少降低企業獲利的想法,CSR(企業社會責任)主要是站在社會與環境為 出發點,來提醒企業其在營利行為的同時,也必須為社會與環境負責,並且企業在營 利行為中所賺取的利潤有一部份不應該是企業應得的,這些非應得之利潤應該是屬於 社會與環境的這種概念。所以在企業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兩者之間有著很大的缺口

,因此本研究希望以環境管理策略來填補其中的鴻溝。內容如圖 4 所示。

(18)

10

圖 4 主題架構圖

在圖中的環境策略、管理策略與能源策略等,主要都是企業為了因應外部環境變 化,站在企業獲利為前提所提出的,因此策略本研究將其偏向於企業方面。相反的環 境管理以及 ISO14001 以及 ISO50001 等管理標準,是以達到保護環境或節約能源使 用為前提所提出的,因此環境管理與管理標準在此是偏向 CSR(企業社會責任)的。然 而環境管理策略是希望將企業的營運策略以及環境管理連結起來,希望成為企業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的連結點,而在本研究的環境管理策略主要是以「生態工業園區」

以及「企業社會責任循環」兩者為主,希望能藉此將鋼鐵業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 兩者確實連結起來,期待藉此能夠讓企業自我主動實行 CSR(企業社會責任) ,而非 受到環境或是政策的壓力才實行之。

然而在高明瑞、劉常勇、黃義俊與張乃仁(2010)的研究結論中發現,對於綠色管 理較重視的企業通常都是大規模的企業,相對於中小企業則對此較沒有大規模公司重 視,這是來自於大規模企業可在執行綠色管理之過程中同時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以 及在執行中的風險承受能力都顯著的大於一般中小型企業,這也因此導致了大規模的 企業對於綠色管理接受度較高,而中小型企業則相對的對於綠色管理接受度較低。在 此研究中之綠色管理與本研究中的 CSR(企業社會責任)的本質上重質性非常高,因此 本研究將會引用此研究之論述與本研究中。

本研究將會基於研究者所蒐集之文獻來探討,其中包括針對中國鋼鐵公司與高雄 臨海工業區之相關文獻資料,以及其他相關案例與理論之文獻資料。最後在探討案例 中再輔以環境管理策略之文獻資料,經過彙整後對案例加以分析討論,希望透過分析 研究後可以得到,

1. 鋼鐵業為因應環境管理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的要求下,該產業對環境管理所運用 之策略之相關基礎理論為何。

(19)

11

2. 經由分析生態工業園區以及產業共生系統之實例,以及生態工業園區與產業共生系 統實際經營規劃模式,加以討論此兩種系統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之關係。

3. 以中國鋼鐵公司之個案與國外生態工業園區案例做比較,分析以生態工業園區相同 思維與策略進行企業管理,是否可以讓企業在發展演化的同時連帶提升本身的 CSR(企業社會責任),進而讓 CSR(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僅於大規模企業重視,也讓 中小企業會廣泛的接受並實行。

4. 整理並歸納出學術以及實務上之管理意涵,希望能讓此概念推廣至更多的產業中,

讓更多企業可以在營運同時可以兼顧 CSR(企業社會責任)。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將基於本研究之研究動機開始思考研究主題,待主題確認後針 對主題蒐集相關之個案資料,待蒐集完初步資料後便開始進行個案分析,爾後再對初 步個案資料中不足的部分加以補充個案資料以及相關案例資料,之後蒐集案例資料後 先分析其相關之管理策略,待確定案例之管理策略後再加上主題本身之管理策略開始 蒐集相關管理文獻,經由研讀與確認管理文獻是否適合本研究後,再以此為基礎進行 深入的個案分析與案例比較,並且進行各自的管理策略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之間的 缺口為何,以及該如何填補當中之缺口,最後再以先前結論推導出最終結論以及管理 意涵。研究架構如圖 5 所示。

(20)

12

圖 5 研究流程圖

第五節 研究限制

由於本研究之研究方法屬於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中之個案研究,其中主要文獻以中 國鋼鐵公司的資料,以及國內外類似案例之文獻為參考依據,而且研究主要針對生態 工業園區之發展,以及 CSR(企業社會責任)之提升與其管理意涵為何,因此會有以下 限制。

1.論述較屬於概念性之理論推導,如要一般化的適用所有產業仍需做調整。

2.資料取得受限於研究者並非產業中之相關人員,無法取得更精確的資料。

3.論述皆來自於所取得之個案資料以及相關文獻之推論,不代表全體社會的狀況。

4.最後結論與分析過程欠缺量化數據之佐證。

5.最後結論的應用會隨時間、環境、人員不同而需要做修改方能加以運用。

(21)

13

雖然本研究在基礎上會有以上五項限制,但是由於本研究是希望藉由環境管理策略,

來填補企業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當中的缺口,希望能讓更多企業能夠輕易地接受並 且執行 CSR(企業社會責任)。此外,由於過去相關研究主要都是站在企業的營運角度,

或是環境與社會的保護角度來進行研究,並沒有重視本研究所提之兩者存在之缺口,

而本研究就是希望能夠說明其中會有缺口存在,以及可以藉由適當的環境管理策略連 結或填補此缺口,因此本研究雖然有以上限制但重要性仍然存在。

(22)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中之個案研究方法,希望藉由分析現實社會中所發生的事件

,可以了解其中所代表的意義與管理策略,藉此做為未來發展的基礎知識。因此在本 章節中將會分別說明本研究中之鋼鐵業、CSR(企業社會責任)、環境管理策略之定義 與名詞界定範圍。其中環境管理策略之中本章節將會分為三部份討論,一部份是站在 企業角度的企業營運與因應策略部份。另一部份是站在環境與社會角度,對於企業應 該如何保護環境的環境管理部份,最後生態工業園區部份是屬於兩者之居中角色。其 中營運因應策略部份包括了策略定位、資源基礎理論、環境不確定性等基礎理論,環 境管理部份則包括了 ISO 14001 以及 ISO 50001 與能源稅等管理標準與管理政策,而 在其中每一小節中會剖析各個名詞在本研究中所探討之內容與方向為何。

第一節 鋼鐵業背景介紹

一、鋼鐵業

鋼鐵業是一個國家工業的基礎,目前全世界各大工業先進國家都是有堅強的鋼鐵 業做其工業的基礎,也因此往往在衡量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時,鋼鐵業的能力即是當 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像是在汽車產業在國際享譽盛名的德國與日本,就都是有優秀的 鋼鐵業在背後支持其發展。

鋼鐵業一詞中的鋼與鐵在實務上都被認定為一種合金,如以其組成成分來看都是 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的合成。然而,鋼與鐵的區別要件是在於組成元素中非金屬元 素的碳,鋼鐵材料的含碳量高於 2.0%~4.5%稱為生鐵,含碳量 0.03%~2.0%則稱為 鋼,如果含碳量再更低就是所謂熟鐵,熟鐵延展性最好但是硬度不足,所以無法對其 進行有效的利用,因此各個階段的鋼鐵就是以碳含量來做為分野。鋼與鐵的差別主要 在於鋼的延展性較好且有良好塑性,而且鋼製品同時具有強度高、韌性高、可耐高溫、

耐腐蝕、易加工、抗衝擊、易提煉等優秀易用之應用性能,因此在工業上被廣泛利用。

在鋼鐵業中其濕法冶金過程必須使用大量的煤炭及能源消耗,故產能對於能源倚賴的 比重關係相當密切。在鋼鐵業的耗能項目中,耗能比重尤以高爐及電爐此類還原製程 所佔能源消耗量最大,儘管在生產線中針對用電量、天然氣消耗或碳排放等方向提出 許多節約能源管理措施,但終究無法改變還原鋼鐵過程所需要的大量能源消耗。

(23)

15

國際鋼鐵機構 IISI 將鋼鐵業定義為從事鋼鐵原料之冶煉,以生產錠、胚以及其 他冶煉金屬製品為主,再經過澆鑄、軋延、伸線、擠型,製成基本的鋼鐵材料如鋼鐵 片、管、棒、線或其他粗鑄品、粗軋品的行業。因此鋼鐵業就是將金屬原料加工並經 過一定的生產製程,用以提供金屬成品及半成品的產業。其產業流程如圖 6 所示。

圖 6 鋼鐵業生產流程

依照鋼鐵業的產業結構來劃分,生產流程可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份,上游 包括高爐及電爐煉鋼,中游包括各單軋抽線,下游就是成品所輸出的對象,也就是大 多數的重工業,其中包括電機電子業、汽車業、機械業及建築業等。一個國家總鋼鐵 消費量,常與其國家之產業結構與經濟活動有關,好比說開發中國家對於公共建設或 基礎建設之需求,往往都需使用大量的鋼材作為建築材料。又如汽車、造船產業先進 的國家,需耗用大量平板類鋼材做其原料,故其鋼鐵材料之需求度大,鋼鐵業發展進 步的可能性相對較高。

二、國內現況

在我國的鋼鐵業之中,中國鋼鐵公司為國內廠商最主要的代表,這是因為中國鋼 鐵公司為我國之一貫作業煉鋼廠,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國的鋼鐵業皆以中國鋼鐵公司為 例。中國鋼鐵公司於 1978 年在內部設立能源節省委員會後,便開始積極於製程中追 求節能與環保,並於每年定期召開能源節省會議,以檢討廠區內之能源使用狀況,計 畫逐步擺脫對於石化原料(燃料)的倚賴。在鋼鐵的冶煉過程必需消耗大量的煤炭來產 生能源以及做其冶煉原料,但現在能源密集型產業結合環保資源議題,以及社會永續 發展已經是世界趨勢。因此在京都議定書生效後,研發如何脫碳煉鋼製程以及如何更

(24)

16

有效率的使用每一單位煤炭能源,即是中國鋼鐵公司在 2011 年進一步成立能源環境 事務推動辦公室之主因。

另外中國鋼鐵公司根據 2006 年世界鋼鐵公會(World Steel)發佈全球鋼鐵廠排名,

中國鋼鐵公司當時的粗鋼產能雖然排名全球第 25 位,但獲利能力高居世界首位,平 均每噸粗鋼鋼胚能源消耗量約 5391 百萬卡,而在 2010 年世界鋼鐵動態排名中,中國 鋼鐵公司躍居全球第 17 名,平均能源消耗量提升至 5672 百萬卡,雖然排名大幅提升 但是平均能源消耗量卻沒有過大的升高,這也是歸功於近年來企業所進行的努力。

煤炭是中國鋼鐵公司的最主要能源,其能源成本占總生產成本的百分之二十至三 十,因此如能有效降低煤炭的使用,生產成本即可降低便能增加競爭優勢。中國鋼鐵 公司在 2010 年版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中統計指出,其已將每噸鋼胚能源成本從 30.3 元降至 26.3 元,經估算後每噸能源成本節省約 13%,此代表中國鋼鐵公司於能 源管理之研發有成。另一方面,中國鋼鐵公司其廠區內的動力工廠,經妥善利用煉鋼 製程中所產生之焦爐氣及廢熱等副生能源,可以使每單位煤炭的使用發揮至最大效率

,而廠區內之自發電比例更可以達到 56%,估計每年可以幫助中國鋼鐵公司減少大 約五十多億元新台幣的電費支出。

中國鋼鐵公司所在之臨海工業區位處於高雄市,是國內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區,總 開發面積共占地 2333 公頃,其中建廠用地占 1998 公頃、社區用地 19 公頃、公共設 施 316 公頃。工業區內廠商共 572 家,機電業最多共 182 家,占工業區總廠家數 18%,

第二為鋼鐵業共 92 家占 16.1%,第三為化工業共 82 家共占 14.4%。中國鋼鐵公司鄰 近各類工廠林立,該企業自 1993 年起,因應區域性能源整合計畫提升企業整體能源 使用效率,以及將企業之資源做最有效之利用與分配,於是開始推展以中國鋼鐵公司 為核心之工業區能源供應網。目前該公司所外售之能源(公用流料),除汽電共生系統 之產出除蒸汽外,還有氧氣、氮氣、氬氣以及焦爐氣等。然而在其整合的過程中,也 同時達成高效的能源使用率,並減少資源耗用與降低工業區內之汙染排放量等,進而 有效降低環境衝擊和改善環境安全與品質。

三、小結

本研究所探討之環境管理策略主要以「生態工業園區」概念為主,然而如果要建 立生態工業園區必定需要大規模的設計與規劃,且中國鋼鐵公司無論在目前的「區域

(25)

17

能源整合計畫」,以及未來的「臨海工業區生態化」之計畫中都扮演核心的角色,因 此在本研究中之鋼鐵業主要將以中國鋼鐵公司為例。

另外從中國鋼鐵公司已可將每噸鋼胚能源成本從 30.3 元降至 26.3 元,等於使每 噸鋼胚所需之能源成本節省約 13%,由此可以發現對於鋼鐵業來說,在生產過程中 如何將每單位能源作更有效率的運用,對其營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尤其對於能 源價格高漲的現在來說更是如此。

第二節 CSR 企業社會責任

在本節之中將會介紹關於 CSR(企業社會責任)之基本定義,以及針對本研究的主 要個案鋼鐵業,分析其所應背負之 CSR(企業社會責任)之層面與內涵為何。

一、定義

企 業 社 會 責 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最 初 的 概 念 起 源 於 Sheldon(1924)開始將道德因素帶入企業管理的領域,認為社會以及社區才是企業最應 該重視的社會責任。

Bowen(1953)認為,企業理應滿足社會的價值觀並且符合大眾對企業的期望,而 企業管理者是其企業之權力與決策中心,因此其策略與追求的目標應該滿足且符合之

。他的觀念讓大家開始真正重視 CSR(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也因此被稱為 CSR(企 業社會責任)之父。

在傳統企業經營的觀點認為,企業經營追求利潤極大化及提供大眾低廉的產品,

就已經盡到社會責任。但 Davis(1960)認為,企業除了追求利潤極大之外應該要有對 所身處的社會所因負責之最低標準,並且強調企業權力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係,且企 業的社會責任規模應該與該企業的社會權力大小互相平等,強調若社會責任與權力達 到均衡,則可以避免企業因其社會責任未完善而導致企業社會權力萎縮。

Carroll(1991)又將 CSR(企業社會責任)之內容比喻成一個金字塔,由底部到頂端 分別是: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慈善責任,由此四項責任形成金字塔也構 成了企業的整體責任,也首次將 CSR(企業社會責任)作出明確的定義。內容如圖 7 所 示。但是金字塔形式也賦予了四項要素高低與階層關係,這也讓 Carroll 於 2003 年提 出修正。

(26)

18

圖 7 Carroll’s (1991)CSR(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

Note. From “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 by A. B. Carroll, Business Horizons, July-August 1991, P.39-48.

爾後 Carroll(2003)又再進一步對先前之金字塔模型做出修正改善,提出三領域模 型(Three-Domain Model)其中包括經濟面、倫理面、法律面等,在此將原先的慈善要 素融入其他三領域當中,此修正最主要是希望去除原先金字塔模型所呈現出的要素階 層關係,這是因為無論是慈善、倫理、法律、經濟等應該是平等的概念,而不應該如 同先前之金字塔模型中所呈現的,有慈善高於倫理又高於法律在高於經濟的概念,因 此做出此修正。內容如圖 8 所示。

慈善 倫理

法律

經濟

(27)

19

圖 8 Carroll’s (2003)三領域模型

Note. From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Three-Domain Approach” by A. B.

Carroll, 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 13(Issue 4), P. 509.

在圖 8 的模型中主要是希望表現出 CSR(企業社會責任)所應該關心的各個領域,

由於在 CSR(企業社會責任)中所需要關心的各個領域不該有階層的關係,使得 Carroll 將 1991 年的金字塔模型修正為三領域模型。

2001 年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BCSD)則對 CSR(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為,企 業持續遵守道德與倫理規範,且對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等議題提出達成承諾之外,

還需要進一步改善員工與其家庭環境,並且對企業所在地之當地社區與社會的生活品 質負起責任。廣義而言企業除了要向股東負責外,也必須對利害關係人負責,其中又 包括內部與外部的利害關係人,內部關係人指與企業經營核心相關的利害關係人,其 中包括內部的股東、董事會、經營者與員工等;外部關係人指的是消費者、供應商、

通路商、合作廠商、競爭者、企業所在地之社區、利益團體等。

另外許多國際性的組織也對 CSR(企業社會責任)做出定義,其中包括了,

1.聯合國全球契約:聯合國全球契約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應遵循「全球契約」之 九項普遍原則。並強調 CSR(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希望國際上企業能與聯合國機 構、勞工或民間社會團體聯合起來,共同支持人權、勞工權益與環境保護。

2.世界經濟論壇:世界經濟論壇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包括四個方面,

(1)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標準:其中包括遵守法律、道德準則、商業倫理等。

經濟與 法律

法律 倫理

倫理與 經濟

經濟

三者

倫理與 法律

(28)

20

(2)對人的責任:包括員工安全、平等就業、反對歧視等。

(3)對環境的責任:包括保護環境品質,因應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

(4)對社會進步的貢獻:如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消除社會貧困等。

3.歐洲聯盟:歐盟先後提出過四種 CSR(企業社會責任)之定義,其中最為廣泛應用的 是 2001 年所提出的,指出 CSR(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自願的基礎上,將企業對 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一併整合到企業營運以及與利害關係人的互動過程之中。

4.世界銀行:世界銀行認為 CSR(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與關鍵利害關係人之間的關係,

其中包含了價值觀、守法以及尊重人權、社區和環境有關的政策和實行的集合,是 企業為改善利害關係人的生活品質而承諾永續經營發展。

總和來說 CSR(企業社會責任)就是指,企業必須自發性的追求企業之合理利潤,

同時也兼顧對環境以及所屬地區環境品質之維護與提升,盡力節約且充分回收並再利 用各項資源,並且重視員工與其家庭的生活品質,最後必須本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 社會的公益精神來經營企業。簡單來說 CSR(企業社會責任)即企業不能將利潤完全私 有化,成本完全社會化;在享受社會所給予之利潤的同時,也要負擔企業所應負之社 會成本。

綜觀以上對 CSR(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可以發現,基本上 CSR(企業社會責任)是 站在環境與社會方的論述,基本上如果將企業視為在社會中的強勢方,環境與社會便 是弱勢方,因此 CSR(企業社會責任)是希望企業能在賺取利潤之同時,也關心並照料 弱勢方的權利,但是這也就是要求企業將以賺取之利潤將一部份再次回饋於社會,這 對以營利為最終目標的企業而言,是違反企業基本之營運目標

二、鋼鐵業之 CSR(企業社會責任)三領域模型

鋼鐵業的 CSR(企業社會責任)在此以 Carroll(2003)所提出的三領域模型中,經濟 面、倫理面與法律面之分類來分別說明闡述,

(一)、經濟面

首先鋼鐵業的 CSR(企業社會責任)於經濟面所應該達成的內容分別有:

1. 鋼鐵業的產品為各種形式的鋼材,而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會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煤 炭作為產品之冶煉原料,其中包括了作為燃料的燃料煤與作為原料的冶金煤,因此 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之副產品如二氧化碳等廢氣的排放管理,與其他各種類的廢棄 物管理皆為需要注意之內容。

(29)

21

2. 企業在營運上的各項細節是否有完全遵照法律所規定,與企業之獲利是否皆屬於 企業之合理獲利。

3. 廠房與設備在生產過程與閒置時間,員工與周遭環境的公共安全管理。

以上三點都屬於 CSR(企業社會責任)在經濟面中,企業應當注意的部份。

(二)、倫理面

鋼鐵業在 CSR(企業社會責任)於倫理面所應該達成的內容分別有,

1. 由於鋼鐵業屬於大型的製造工業,加上從原料輸入到產品製造再到產品輸出的過 程中,不免會因不查而對在對於廠房所在地當地之自然生態造成影響與破壞,因 此對於維護廠房所在地的環境保護,也是企業需要重視的一項要件。

2. 另外還包括了對於員工的職涯安全與眷屬的保險等,因鋼鐵業在職場上不免仍有 安全上的問題,因此鋼鐵業在對員工與其眷屬的安全與保險也是 CSR(企業社會責 任)在倫理面上重要的一環。

3. 定期對廠房所在地的當地環境進行維護與評估,因為有許多對環境的影響並非是 立即性的,因此仍需要定時定期對周遭環境進行維護與評估。

4. 對廠房所在當地之居民提供醫療與各類優惠服務,因在一區域之中建立廠房難免 會對當地原有居民造成影響,因此也需要對其居民之健康負起一定的責任。

以上四點就是鋼鐵業在 CSR(企業社會責任)中,倫理面所應當關切的部份。

(三)、法律面

最後鋼鐵業在 CSR(企業社會責任)於法律面所應該達成的內容分別有,

1. 嚴格遵守法律上對生產過程與運送中的各項規定,對像鋼鐵業此類大型的重工業 在法律上往往都有許多的規定,舉凡廢棄物的處理、廢水、廢氣的排放等,都必 須確實遵守。

2. 對員工進行相關法規的教育,在鋼鐵業的生產過程中有時會因員工的不了解而觸 法,因此對於相關職位的員工的法規與守法教育也很重要。

3. 對於政府即將與可能推行的法規進行了解與事前因應,近年來世界上對於環境的 法規與規定轉變迅速,對鋼鐵業這種重工業來說必須提前作因應才可以配合法律 規定,因此必須密切對產業相關的法規進行追蹤與研究。

以上三點就是鋼鐵業在 CSR(企業社會責任)當中,於法律面所應該重視的部份。

(30)

22

三、小結

CSR(企業社會責任)從 Bowen(1953)開始到 Carroll(2003)的演進過程中,逐步地 將企業所應該對於社會負責的層面加以擴大,這讓企業與人民了解到企業不單單是只 追求營利的組織,在營利的同時也必須對自身與周遭環境負起一定的責任。但是也因 為 CSR(企業社會責任)範圍的擴大,使得許多企業甚至國家在發展階段中為求獲利為 主,或是為了企業本身希望於市場生存之出發點的考量下就與予無視,讓企業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有如平行線的兩端,永遠無法有效的落實於各個企業。然而許多 大力推崇自身企業對於 CSR(企業社會責任)有多重視並且確實實行的企業或國家,往 往都是無視 CSR(企業社會責任了許多年後,等到獲利足夠而且自身企業已經在市場 上站穩腳步後,再藉由 CSR(企業社會責任)來打擊新加入市場之競爭者的企業。此種 現象絕對不是 CSR(企業社會責任)所存在之意義,因此本研究才會希望能夠透過其他 理論與概念來結合企業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不要再讓 CSR(企業社會責任)變相成 為在企業競爭中所利用的工具,而是讓企業都能夠自覺必須與地球環境共存而執行。

第三節 環境管理策略

由於在本研究中將環境管理策略定義為在鋼鐵業與 CSR(企業社會責任)兩者之 間的連結要素,因此在本章節中本研究將會將環境管理策略分為三部份來討論,分別 是屬於以環境與社會公平性為訴求點的能源稅,也因其特色因此其立場較偏向於 CSR(企業社會責任);以及國際管理標準中的 ISO 14001 與 ISO 50001,像此類管理標 準與政策約束等,都屬於企業需在生產活動之餘,再額外投入成本與資源方可達成的,

也就是對企業來說屬於負擔的部份,在此將其統稱為環境管理,這部份也是與 CSR(企 業社會責任)之立場相同。另外一部份是屬於企業針對外部環境之因應策略,這部份 由於屬於企業為獲利為目標之策略運用,在此主要將會說明企業訂定策略的理論基礎

,包括資源基礎理論、環境不確定性、策略定位與環境策略等,由於這部份理論主要 皆以企業為出發點,因此本研究在此將其歸類為企業管理部份。最後一部份為同時可 以讓企業獲利同時也可以讓企業之 CSR(企業社會責任)更好的概念,也就是前文中所 說的「生態工業園區」概念。其中關係如圖 9 所示。

(31)

23

圖 9 環境管理策略的關係圖

一、 環境管理

在此小節中將介紹在國際中對企業之環境保護與能源管理最具有實質約束效力 的能源稅、ISO 14001 與 ISO 50001,在這三者當中能源稅是全世界各國普遍都有課 徵的稅負,此種稅負之徵收主要是希望降低能源的濫用,由於能源稅有實質上的金錢 付出,因此企業為了節省生產成本必定會注意。另外 ISO 14001 與 ISO 50001 分別是 國際標準組織為促使全球企業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亦需兼顧到保護環境與節約能 源使用分別訂定的管理標準,希望藉此管理標準讓各國容易判定一個企業對環境保護 與能源使用是否符合國際標準,再藉此來考量此企業是否可以於國際市場中交易,由 於這種國際標準會實質影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企業也普遍會努力去達到其標準 規範。

(一)、ISO 14001

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 ISO)於 1993 年 繼 1987 年公告 ISO 9000 系列品質管理標準後,為因應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所推動 並要求,同時配合國際之間對於企業環境管理的重視,因此便於當年 1 月成立第 207 技術委員會(ISO's Technical Committee no.207,簡稱為 TC207),並著手研討並訂定此 項 ISO 14000 環境管理系列的國際標準。此系統主要源自於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BSI)於 1991 年所頒佈的 BS 7750 環境管理系統,設立目的主要 在於鼓勵企業主動建立與其企業本身適用之環境管理系統,以此避免在國際間之企業 因不重視環保的競爭之下,所造成環境危害之惡性循環持續擴大。因此希望在企業進 入各國市場時,對於各種環保相關程序與保證環境管理系統評鑑有共同的標準,以便 在國際貿易上對各個企業的環境管理有相同的衡量基準。然而 ISO 14000 環境管理系

(32)

24

統是一個企業主動管理之污染防治系統,此系統中所重視的是企業內部員工對於環保 意識之教育與觀念之提升,並非著重於設備或設施等企業之硬體建設上。

如以鋼鐵業角度來看,從一開始的冶煉原料的輸入開始,到鋼鐵的冶煉過程、製 程中的運送、產品的配送、廢氣與廢水的處理、產品消費後之回收等過程,都必須重 視環境保護。也就是說 ISO 14000 環境管理系統是希望企業能從源頭開始,從原料輸 入、生產過程、產品輸出到產品消費後回收等過程都進行污染減量工作。以此來達成 最完善的環境管理。

ISO 14001 為 ISO 14000 系列中最早被訂定為國際標準的正式規範,然而 ISO 14001 是環境管理系統(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MS) ,主要在擬定環境 管理系統規格,也是針對組織所制定的驗證系統,也就是說組織如果通過 ISO 的檢 驗就是得到 ISO 14001 管理規章,其中包括環境管理之組織體系及組織內部環境管理 程序,其重點有

1. 確實遵守法律法規。

2. 持續改進環境管理系統。

3. 促使企業在其生產與經營活動中,同時考慮對於環境的影響並減少環境負荷。

4. 使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

5. 增強企業員工的環境保護意識。

6. 促使企業實行節約能源,鼓勵利用再生廢棄物並且以此降低經營成本。

(二)、ISO 50001

ISO 50001 代表著最新的能源管理標準,是以目前之全球標準以及各項節約能源 使用之計畫為基礎而制定的,這項標準具體制定了有關能源管理標準的各項要求,讓 企業能於企業發展的同時實行能源節約政策,並且藉由此管理標準找出企業中能源消 耗較嚴重的部門或單位,其中更明確的制定了企業降低能源使用的目標。然而 ISO 50001 是在 2007 年 3 月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UNIDO) 向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所提出的,希望能夠共同合作制定一套能源管理標準。也因近年來能源問題日愈 嚴重,企業對於能源管理的重要性也隨之提高,因此國際標準組織自 2008 年起即開 始積極規劃制訂國際化的能源管理標準也就是 ISO 50001,並且於 2011 年 1 月底發 表了 ISO/FDIS 50001 國際標準最終草案版(Final 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如同過

(33)

25

去的 ISO 9000 與 ISO 14000 系列,ISO 50001 也是屬於自願性的國際管理標準,而在 發表的同時也開始展開會員國的諮詢作業。ISO 50001 主要的管理標準在於工業設備 與廠房、商業團體與政府機構和各式組織之間建立一個管理能源的系統,並且持續的 進行維護以及改善個別之能源管理系統,並使組織能夠系統化的推動此系統,而達成 組織之能源使用效率得以持續改善,估計此標準可能影響目前約 60%的全世界能源 利用。

如果以鋼鐵業來看 ISO 50001 的管理標準在營運過程中的規範在於,原料的輸入 如何更有效率且節能,在產品的製造過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 熱運用,以及在整個生產作業流程中能源如何更有效率的使用。

ISO 50001 係為國際標準組織近年來為了國際能源問題,因而制定的國際能源管 理標準,希望藉此讓全世界企業對於能源管理有依循的標準,也讓全世界可以有標準 來評斷一個企業對於能源管理的投入程度,其目標分別有

1. 協助企業能夠更有效率的使用現有之耗能設備。

2. 建立企業能源管理的透明度,以及促進能源資源管理上的溝通。

3. 建構能源管理的最佳化與加強現有的能源管理模式。

4. 協助評估新型的節能技術與設施並且實際運用。

5. 為企業供應鏈中的能源使用效率提升提供標準模式。

6. 建構溫室氣體排放管理標準項目。

7. 加強與其他組織共同建構環境、安全與健康管理系統。

(三)、能源稅

能源稅係指對所有能源實體資源使用課徵之稅賦都稱為能源稅,然而能源稅乃是 緣起於環境稅或稱污染稅。此種稅賦主要是來自於工業革命之後,工業快速發展後所 帶來之副產品與廢棄物而來。早期工業生產必定會帶來環境汙染,為因應此種情形 1970 年代以前各國政府便以其直接禁止某些特定產業活動行為來對應。但是此種政 策通常針對某些特定的廢棄物的最高排放值為多少,超過此限定值才會與予處罰。因 此便變相鼓勵廠商排放廢棄物不要超過某限定值即可,而非不排放會汙染環境之廢棄 物,如此便與此政策最初訂定之原意有所出入。因為對廠商而言,如要不排放某種廢 棄物其所代表的意義是,廠商必須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來改變製程,對廠商營利的角

(34)

26

度配合當然極差,然而法規如果僅限制某廢棄物的限定值,其廠商必定僅僅努力於不 要超過其限定值即可,對真正希望維護環境來說意義不大。

1980 年代初期開始廣泛的討論環境稅所可達成的效果,企圖以環境稅取代傳統 的管制手段或強制命令,在初期的理論探討中認為環境稅之改革具有雙重紅利 (Double Dividends)的效果,因為環境稅不僅能夠帶來環境改善,還可將環境稅帶來的 稅收用於補貼於其他扭曲性的租稅或其他社會福利方面的支出等等,甚至可能達到提 升就業率,進而整體社會福利水準增加。

到了 1980 年代末期歐洲各個政府開始實際利用經濟工具來改變及影響市場,在 此的經濟工具係指各國政府針對不同狀況來改變特定商品價格以及稅率,並且提出各 項誘因來促使廠商做出改革,生產出對環境友善的產品。上述利用經濟工具的稅制改 革又稱之為綠色租稅改革(Green Tax Reform),希望藉此可以達到使用者付費或是汙 染者付費的原則。在此使用者付費原則係指在分配防治與控制污染成本時,用來鼓勵 有效率的使用稀少的自然資源以及避免國際貿易和投資所造成資源使用上的扭曲。並 且汙染者必須承擔防治與控制污染的成本,藉此讓環境與資源能夠維持在均衡之狀態

,也就是說由於生產或消費之過程中的副產品或殘留物製造環境污染,因此這些防治 措施的成本理應正確反映在最終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上。

爾後歐洲各個國家便陸陸續續開始開徵環境稅,其中包括了最普遍的二氧化碳排 放稅、各種樣式的燃料使用或自動車使用稅以及各種有害氣體排放稅等。然而,能源 稅也就是在眾多環境稅制中,和能源相關的稅制之總和即為能源稅的概念。

從廣義的永續發展觀點定義能源稅,係指經濟發展意義在於持續改善人類生活品 質,且同時經濟發展必須兼資源保育,能源使用效率及居住環境舒適等。為提高能源 使用效率與節約能源之策略,都具備節約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意義和性質,由於浪費能 源或使用效率太低,就會有讓地球中之有限資源提早耗竭。能源資源之供給實有消耗 殆盡之風險,而且能源的消費使用皆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節約 能源等策略,都具有資源保育和環境保護的意義。

(四)、小結

在本小節中所整理的國際管理標準 ISO 14001 與 ISO 50001 以及能源稅,對於企 業而言皆屬於非營利的營運成本,然而 ISO 14001 以及 ISO 50001 這種國際管理標準,

可說是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競爭的入場卷。因為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營運必須符合

(35)

27

國際的一般標準才容易被國際市場接受,然而從 ISO 9000 系列開始 ISO 系列標準都 是國際市場中企業依循之標準,如果沒有取得此標準認證很可能因此喪失貿易機會,

所以企業為了進入國際市場大多都會配合 ISO 系列的標準來規範自身企業以取得認 證,但是此類國際管理標準對企業而言仍然是成本,對沒有計畫進入國際市場的企業 來說更是沒有必要花費的成本,除了 ISO 50001 少部份內容可以幫助企業節約能源使 用之外,其它都是不會有實際回收的支出,因此許多企業之配合意願不會太高。另外,

能源稅則屬於強制性的從企業收取稅金,再將收到的稅金用以補貼在環境與社會之中

,等於是強制幫企業執行一部份的 CSR(企業社會責任) ,因此能源稅對企業來說理 所當然是無法回收的成本,但此為國家基本政策身處其中的企業必須要遵守其規定,

因此能源稅為矯正企業外部成本的重要工具。

二、 企業管理策略

在本小節之中主要針對企業營運策略之基礎理論做說明,這是由於企業制定營運 策略之時皆是以此為理論基礎,因此本小節將依循策略制定的流程說明其中的基礎理 論。企業在制定策略時首先是先審視自身的資源,再判斷外在的環境與市場後,最後 依照企業的目標決定策略。因此本小節將以此邏輯說明,從資源基礎理論到環境不確 定性再到策略定位,最後再加入站在企業立場論述的環境管理,藉此與站在環境與社 會角度的國際管理標準做比較。

(一)、資源基礎理論

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d Theory, RBT)或資源基礎觀點(Resource-Based View, RBV),此理論的啟蒙是源於 Selznick(1957)所提出組織所具備的獨特能力,意 指在各個組織之中會有不同的組織文化。經濟學者 Penrose(1959)賦予資源基礎觀點 經濟學上的理論基礎,並認為企業不只是一個管理單位,而是一個具有不同功能,而 且會隨著時間與環境,而改變決策管理資源的集合體。且提出將過去企業著眼於產品 的觀點,改為著眼於重視企業自身的資源。因為一個企業所發展與累積的各項資源,

其模仿的困難度遠大於模仿一項產品,如此才可以確立企業的不可取代性,這也是此 理論的先驅。

Ansoff(1965) and McNichols(1972)皆認為,企業經營策略的思考與規劃應該從外 部環境以及自身所能管理的資源出發做考量,強調 Penrose(1959)所提出的獨特能力 (Unique)即是讓企業在競爭中取得優勢的重要關鍵因素。

(36)

28

Wernerfelt(1984)依循著 Penrose(1959)的論點,提出資源基礎觀點(Resource-Based View, RBV)一詞,至此資源基礎觀點一詞才正式出現。Wernerfelt(1984)認為,資源 和產品有如硬幣的正反面根本無法將其分割,一項產品的完成必須仰賴各項資源的投 入,有了產品企業才能獲取利潤與資源,有了資源才有下一個產品,如此的循環下去。

因此,企業的應該將其焦點放在創造與運用資源,讓自身的資源能力讓競爭對手無法 模仿或取得。

Hamel and Prahalad(1990)提出資源基礎觀點需要與核心競爭力結合,也就是將組 織的核心競爭力與現有事業與資源緊密結合並有效應用,以此為基礎更進一步開發產 品或尋找組織新利基,一個組織的策略架構是以其核心能力為基礎再加以設計或應用

,因此組織必須對開發組織的核心能力投入更大的資源,然而在其核心能力在有效的 應用之後更能增強其價值。

Barney(1991)認為,企業透過本身各個資源的累積來培養企業獨有能力,以此塑 造出長期且持續性之競爭優勢。企業理應發展與創造要素市場中的不完全競爭優勢,

使企業能在產品市場以不完全市場之資源來執行策略,以建立持久性競爭優勢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Grant(1991)彙整過去相關文獻後,正式提出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d Theory, RBT)一詞,並認為資源基礎理論的重點在於內部省思(Introspective),因為企業的資 源以及核心能力,都會引導企業之策略與發展為何,可以說是企業的命脈所在。並且 提出一個整合性的架構來幫助企業策略的擬定。在此架構中資源基礎理論之策略形成

,乃是基於企業須先清楚分析自身的資源、核心能力、競爭優勢與獲利之間的關係,

進而確立企業的獨有資源或是優勢能力與其競爭優勢為何,爾後再充分利用其資源與 能力來判斷資源缺失,並且如何調配現有資源,同時開發或研究未來所需之資源與能 力,這也就是動態資源調適。內容如圖 10 所示。

(37)

29

圖 10 Grant(1991)資源基礎理論之分析架構

Note. From ”The Resource-R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by R. M. Grant,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3(3), P. 115.

(二)、環境不確定性

Duncan(1972)指出,環境不確定性是由環境複雜性以及環境動態性兩因子所決定 之,其中環境複雜性是指環境組成要素的種類與數量,環境動態性是指環境中組成要 素的變化性以及可預測性。整體來說環境不確定性係為在做出決策行為之時,組織或 個人所應該思考的主體及要素之總和。

(38)

30

Milliken(1987)整理過去 Duncan(1972)以及其他學者對於環境不確定性的定義,

認為環境不確定性是,在組織進行決策之時對於環境資訊的缺乏,並且無法預測其決 策正確或錯誤,會帶來甚麼樣的結果,以及沒有辦法評估環境對於決策的影響,無法 預期決策未來成功的機率。

Lessard(1988)認為,環境不確定性為對組織或管理者之決策所帶來的反應與結果 無法預測,另外消費者會因為外在的因素干擾,無法有效的做出行為選擇。

Bensaou and Venkatraman(1995)認為環境不確定性有三種不同的衡量面向分別為,

容納度(Capacity)、複雜度(Complexity)、動態性(Dynamism) ,其中容納度係指環境 不確定性之範圍界定;複雜性指組織活動在環境中之異質性與其差異的程度;而動態 性指各個組織互相競爭許多無論是輸入抑或是輸出之資源,然而這些競爭就可能導致 環境的變動,也因此造成環境不確定性。

此外環境不確定性又可分為構面與類型兩種面向來探討,首先就構面來說 Zahra(1996)認為環境不確定性之構面可分為,強調環境的動態性(Dynamism)、複雜 性(Heterogenrity)與充裕性(Hostility)此三種構面對組織的影響程度。其中:

1.動態性係指:技術變化成長預測困難,顧客需求預測困難且顧客忠誠度低,以及政 府政策不明確。

2.複雜性係指:類似產業間產品差異大且技術改變快,同時市場進入門檻低其他廠商 容易加入市場,同業彼此之間較無法了解對方狀況。

3.充裕性係指:原物料是否容易取得,以及其他週邊產業完整程度。

關於環境不確定性的類型分類並沒有統一的結論,本研究以 Miller(1992)所整理 的環境不確定性分類為主。首先 Miller(1992)認為,環境不確定性其中不確定之來源 是組織的外部環境。因此環境不確定性,就是指影響公司績效之環境或組織變數之不 可預測性,抑或是這些變數之相關資訊無法確認。Miller(1992)另將外部環境不確定 性分為一般環境、產業環境、組織獨特環境等。其中一般環境不確定性包括:社會、

自然、政治、政策與經濟環境不確定性。產業環境不確定性包括:競爭、輸入市場、

產品市場環境不確定性。組織獨特環境不確定性包括:研發、信用、責任、營運與行 為環境不確定性。如表 2 所示。

然而本研究案例中所涉及之環境不確定性類型,主要在於社會狀況、自然現象與 政府政策,因此應歸類於 Miller(1992)所分類的一般環境不確定性分類中。也就是本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mposição de formação bruta de capital fixo, por ramo de actividade económica 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 by industry.

Assistant Profess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 Siao Gong JULY 13 , 2009 Che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 Examples of relevant concepts: equality, discrimin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community resources, self-concept, vulnerable groups, community work, community support

Instruction  Teachers systematically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how the writing of life stories could help them apply knowledge of different life stages

Keywor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brand image, product attributes, purchase intenti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SEM)... 誌

This research sets different backgrounds as variables of consumers of Miaoli County residents and whether their different life styles and corporate 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