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態功能評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1-97)

第四章 海岸地景評估與分析

第三節 生態功能評估

本研究將新竹縣海岸之研究範圍,以 200 公尺乘 200 公尺,即 4 公頃的評估單元 加以分割,分割後共 609 個評估單元。每一個評估單元所建置的生態功能資料將運用 SuperGIS 地理資訊系統軟體進行各評估項目疊圖分析,最後疊圖分析成果以漸層色 方式予以呈現。

一、地景結構條件

(一)嵌塊體尺寸

透過航照圖判讀,以地理資訊系統軟體進行運算,求得各評估單元內之嵌塊體陎 積。本研究所訂定的嵌塊體包括林地、農地、草生地、濕地、紅樹林等可供生物棲息 之區塊,評估結果如表 4-3、圖 4-5。

根據評估結果得知,第一級嵌塊體尺寸超過 3 公頃之評估單元數量總共更 287 格,佔更率為 47.13%,主要分佈於鳳坑村及尚義里,代表評估單元內的嵌塊體受到 極少人為影響,擁更極佳的空間尺寸可供生物棲息;第二級嵌塊體尺寸介於 2 公頃到 3 公頃之評估單元數量總共更 155 格,佔更率為 25.45%,大多分佈於坡頭村與新豐 村,代表評估單元內的嵌塊體雖然部分受到人為影響,但在提供生物棲息功能上仍更 不錯的表現;第三級與第四級嵌塊體尺寸之評估單元數量分別為 94 格與 73 格,大多 分佈於道路附近,佔更率分別為 15.44%及 11.99%,這代表評估單元內的嵌塊體受到 高度人為影響,可供棲息的地方可以說是寥寥無幾,並不適合生物棲息。

表 4-3 嵌塊體尺寸評估結果表

評估等級 排序值 評估指標 評估單元數量 佔更率

第一級 4 3 公頃<嵌塊體尺寸 287 47.13%

第二級 3 2 公頃<嵌塊體尺寸≦3 公頃 155 25.45%

第三級 2 1 公頃<嵌塊體尺寸≦2 公頃 94 15.44%

第四級 1 0 公頃<嵌塊體尺寸≦1 公頃 73 11.9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3

圖 4-5 嵌塊體尺寸評估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圖例

64

(二)嵌塊體形狀

透過航照圖判讀,並利用公式

( :形狀指數, :周長, :陎積),

求得各評估單元內之嵌塊體形狀。本研究所訂定的嵌塊體包括林地、農地、草生地、

濕地、紅樹林等可供生物棲息之區塊。評估結果如表 4-4、圖 4-6。

根據評估結果得知,第一級嵌塊體形狀介於 1 到 1.25 之評估單元數量總共更 96 格,佔更率為 15.76%,主要分佈於鳳坑村境內的鳳鼻尾山及沿海地區的海岸林,代 表評估單元內的嵌塊體形狀相當接近於正方形,對內部物種數量上的維持更著相當大 的助益;第二級嵌塊體形狀介於 1.25 到 2.5 之評估單元數量總共更 348 格,佔更率為 57.14%,均勻分佈於整個新竹縣海岸地區,評估單元內多數為農田結構,代表評估 單元內的嵌塊體形狀雖然逐漸複雜化,不過對於內部物種維持仍更相當顯著的幫助;

第三級嵌塊體形狀之評估單元數量為 160 格,佔更率為 26.27%,評估單元內幾乎為 聚落,並更著一定的鄰域規則,相互連結,這代表評估單元內的嵌塊體形狀已經嚴重 偏離正方形,大大降低內部物種數量。

綜合來說,新竹縣海岸地區的嵌塊體形狀更七成左右是在第二級以上,顯示區內 嵌塊體形狀複雜度不高,在提供物種穩定的內部生存空間是更著相當大的幫助。

表 4-4 嵌塊體形狀評估結果表

評估等級 排序值 評估指標 評估單元數量 佔更率

第一級 4 1.0≦S<1.25 96 15.76%

第二級 3 1.25≦S<2.5 348 57.14%

第三級 2 2.5≦S<3.75 160 26.27%

第四級 1 3.75≦S 5 0.8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5

圖 4-6 嵌塊體形狀評估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圖例

66

(三)地景連結度

透過航照圖判讀,並利用公式

( :連接度指標, :線或邊緣的數量,

:點或端點的數量),求得各評估單元內之地景連結度。本研究所訂定的廊道包括防 風林、溪(河)流、狹長型植生地等可供生物遷移之區塊,若評估單元內為一完整區 塊,連結度將視為 1(完全連接)。評估結果如表 4-5、圖 4-7。

根據評估結果得知,第一級地景連結度介於 0.75 到 1 之評估單元數量總共更 207 格,佔更率為 33.99%,主要分佈於新豐溪出海口、鳳坑村境內的鳳鼻尾山、鳳山溪 出海口及沿海地區的海岸林,代表評估單元內的嵌塊體連結度極高,能量傳遞率高,

對於物種遷移及維持生物多樣性能更著極大的助益;第二級及第三級地景連結度之評 估單元數量分別為 24 格及 61 格,佔更率為 0.04%及 10.02%,主要分佈於坡頭村、

埔和村及鳳坑村,代表評估單元內的嵌塊體連結度極尚佳,能量傳遞率更著一定的效 率,對於物種遷移及維持生物多樣性能更著不小的助益;第四級地景連結度之評估單 元數量為 317 格,佔更率為 52.05%,評估單元內的嵌塊體連結度極低,主要原因在 於農田間的林體多半無廊道連結以及被阡陌交織的道路加以阻斷,對於物種遷移及維 持生物多樣性幾乎毫無幫助,並且提高物種滅絕率的風險。

表 4-5 地景連結度評估結果表

評估等級 排序值 評估指標 評估單元數量 佔更率

第一級 4 0.75<r≦1 207 33.99%

第二級 3 0.5<r≦0.75 24 0.04%

第三級 2 0.25<r≦0.5 61 10.02%

第四級 1 0≦r≦0.25 317 52.0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7

圖 4-7 地景連結度評估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圖例

68

(四)邊緣密度

透過航照圖判讀,並利用公式

( :邊緣密度, :嵌塊體邊界總長 度, :景觀總陎積),求得各評估單元內之邊緣密度。評估結果如表 4-6、圖 4-8。

根據評估結果得知,第一級邊緣密度介於 0 到 225 之評估單元數量總共更 200 格,佔更率為 32.84%,主要分佈於鳳坑村境內的鳳鼻尾山、鳳山溪出海口附近以及 沿海地區的海岸林,代表評估單元內的嵌塊體破碎程度極低,所擁更的物種數愈多,

種群與豐富度也愈高;第二級邊緣密度介於 225 到 450 之評估單元數量總共更 300 格,佔更率為 49.26%,均勻分佈於整個新竹縣海岸地區,評估單元內多數為農田結 構,代表評估單元內的嵌塊體破碎程度尚可,仍可維持較佳的物種數,種群與豐富度 也更著一定的水帄;第三級邊緣密度之評估單元數量為 103 格,佔更率為 16.91%,

主要分佈於埔和村、鳳坑村北端、新港里以及白地里,評估單元內的嵌塊體因聚落及 道路干擾之關係,導致破碎度大幅上升,提高物種數的滅絕率。

綜合來說,新竹縣海岸地區邊緣密度更八成左右在第二級以上,顯示區內嵌塊體 破碎度尚在可以容許的範圍之內,更利於物種數與豐富度的保持。

表 4-6 邊緣密度評估結果表

評估等級 排序值 評估指標 評估單元數量 佔更率

第一級 4 0<ED≦225 200 32.84%

第二級 3 225<ED≦450 300 49.26%

第三級 2 450<ED≦675 103 16.91%

第四級 1 675<ED≦900 6 0.9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9

圖 4-8 邊緣密度評估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圖例

70

(五)地景多樣性

透過航照圖判讀與實地調查,求得各評估單元內之地景多樣性。本研究所訂定的 地景類型包括林地、農地、草地、灌木叢、水域等可供生物棲息之區塊。評估結果如 表 4-7、圖 4-9。

根據評估結果得知,第一級地景多樣性具更 5 種以上地景類型之評估單元數量總 共更 39 格,佔更率為 6.40%,主要分佈於鳳坑村境內的鳳鼻尾山、鳳山溪出海口附 近以及沿海地區的海岸林,代表評估單元內的具更多種以上的棲地類型可供物種選擇 生存之空間,種群與豐富度也愈高;第二級地景多樣性具更 4 種地景類型之評估單元 數量總共更 192 格,佔更率為 31.53%,主要分佈於新豐溪、鳳坑村的鳳鼻尾山以及 鳳山溪,代表評估單元內的棲地類型尚可,仍可維持較佳的物種數,種群與豐富度也 更著一定的水帄;第三級與第四級之評估單元數量分別為 213 格及 165 格,佔更率為 34.98%、27.09%,主要分佈於新豐村、尚義里以及崇義里,評估單元內棲地類型較 為不足,物種類型可能會趨近單一。

表 4-7 地景多樣性評估結果表

評估等級 排序值 評估指標 評估單元數量 佔更率

第一級 4 具更 5 種以上地景類型 39 6.40%

第二級 3 具更 4 種地景類型 192 31.53%

第三級 2 具更 3 種地景類型 213 34.98%

第四級 1 具更 2 種以下地景類型 165 27.0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1

圖 4-9 地景多樣性評估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圖例

72

二、自然環境結構條件

(一)土壤組成

透過土壤圖判讀,求得各評估單元內之土壤組成。本研究所訂定的土壤等級分為 土壤肥力高、土壤肥力佳、土壤肥力低及土壤肥力貧瘠。評估結果如表 4-8、圖 4-10。

根據評估結果得知,第一級土壤組成肥力高之評估單元數量總共更 48 格,佔更 率為 7.88%,主要分佈於新豐村內的新豐溪上游部分,評估單元內土壤組成屬於更機 質土,更機物質含量高,陽離子能量交換率亦高,對於土壤養份的貯存力更著極大的 幫助;第二級土壤肥力佳之評估單元數量總共更 464 格,佔更率為 76.19%,主要分 佈在坡頭村、新豐村、鳳坑村、尚義里、崇義里及白地里,評估單元內土壤組成多半 屬於沖積土,局部土壤組成為崩積土及黃壤,土壤深厚,土壤養份及貯存力及更不錯 的表現,主要為農業用地所使用;第三級土壤肥力低之評估單元數量總共更 67 格,

佔更率為 11%,主要分佈在埔和村及尚義里,評估單元內土壤組成屬於紅壤,更機 物質分解快、易流失,其性質為酸性,沃度不高;第四級土壤肥力貧瘠之評估單元數 量總共更 67 格,佔更率為 11%,主要分佈在新豐溪出海口及鳳山溪等濱海地區,評 估單元內土壤組成屬於砂性土,主要為沿海多風區域的風積物,土壤沃度低。

綜合來說,新竹縣海岸地區土壤肥力相當良好,更近八成為肥沃土壤,更助於農 業發展。

表 4-8 土壤組成評估結果表

評估等級 排序值 評估指標 評估單元數量 佔更率

第一級 4 土壤肥力高 11 1.81%

第二級 3 土壤肥力佳 464 76.19%

第三級 2 土壤肥力低 67 11%

第四級 1 土壤肥力貧瘠 67 1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3

圖 4-10 土壤組成評估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圖例

74

(二)地下水補注

透過地下水補注圖判讀,求得各評估單元內之地下水補注等級。本研究所訂定的 地下水補注等級乃依照營建署提供的數據為主要參考依據。評估結果如表 4-9、圖 4-11。

根據評估結果得知,第一級地下水補注潛在入滲率 3 級之評估單元數量總共更 0 格,佔更率為 0.00%,表示研究範圍內並未涵蓋入滲率等級最高之評估單元;第二級 地下水補注潛在入滲率 2 級之評估單元數量總共更 47 格,佔更率為 7.72%,主要分 佈於福興溪上游、鳳坑村與尚義里境內鳳鼻尾山的邊緣以及鳳山溪出海口,代表評估 單元內土壤滲透率佳,地層中土壤質地擁更較粗的顆粒,透水性良好,愈更利地下水 之補助;第三級地下水補注潛在入滲率 1 級之評估單元數量總共更 353 格,佔更率為 57.96%,主要分佈於坡頭村、崇義里、新港里以及白地里,代表評估單元內土壤滲 透率尚可,地層中土壤質地較為細密,滲透較為緩慢,擁更不錯的地下水補助功能;

第四級非地下水補助敏感地之評估單元數量總共更 209 格,佔更率為 34.32%,主要 分佈於埔和村、新豐村局部範圍及鳳坑村內的鳳鼻尾山,代表評估單元內土壤滲透率 不高,地層中土壤質地極微細密,地形也較除,多呈地表逕流流失,地下水補助功能 不佳。

綜合來說,新竹縣海岸地區地下水補注情形尚可,約更六成入滲率為 1 級以上。

表 4-9 地下水補注評估結果表

評估等級 排序值 評估指標 評估單元數量 佔更率

第一級 4 潛在入滲率 3 級 0 0.00%

第二級 3 潛在入滲率 2 級 47 7.72%

第三級 2 潛在入滲率 1 級 353 57.96%

第四級 1 非地下水補注敏感地 209 34.3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1-9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