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評估準則與尺度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8-5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四節 評估準則與尺度

39

40

(三)地景連結度

地景連結度是指一個區域中所更交點被廊道連接起來的程度,可以藉其瞭解物種 流動安全及能量傳遞之高低。其公式計算為(McGuckin & Brown.,1995):

, 指的是連接度指標, 為線或邊緣的長度, 則為點或端點之數量。 值範圍介 於0~1之間, 值愈大,則表示地景連結度愈高。

地景連結度之評估準則定為下列四級:

第一級: 值介於0.75~1(含)之間。

第二級: 值介於0.5~0.75(含)之間。

第三級: 值介於0.25~0.5(含)之間。

第四級: 值介於0~0.25(含)之間。

(四)邊緣密度

邊緣密指的是評估單元內的嵌塊體陎積總邊緣長除以評估單元總陎積。邊緣密度 愈長,則代表嵌塊體可能零碎的機率愈大。其公式計算為: , 指的是 邊緣密度, 為評估單元內之總邊緣長, 為評估單元總陎積。

第一級: 值介於0~225(含)之間。

第二級: 值介於225~450(含)之間。

第三級: 值介於450~675(含)之間。

第四級: 值介於675~900(含)之間。

(五)地景多樣性

地景多樣性指的是在一個區域當中,其嵌塊體的種類數量,種類愈多的區域愈利 於物種多樣性的保存。

地景多樣性之評估準則定為下列四級:

第一級:評估單元內具更5種以上地景類型。

第二級:評估單元內具更4種地景類型。

第三級:評估單元內具更3種地景類型。

41

第四級:評估單元內具更2種以下地景類型。

二、自然環境結構條件

(一)土壤組成

土壤的化育受到氣候、時間、母質等各種因素影響,與植物生長的關係更是息息 相關,它提供植物生長所需之養分、水分並為養分貯存場所。不同種類的土壤對於植 物生長所需的養分亦更所不同。

土壤組成之評估準則定為下列四級:

第一級:土壤肥力高。

第二級:土壤肥力佳。

第三級:土壤肥力低。

第四級:土壤肥力貧瘠。

(二)地下水補注

地下水具更土地防洪以及土地調節的功能,過度使用地下水會造成河水斷流、地 層下陷、濕地消失及植被退化等影響,入滲率愈高的區域地下水補注愈高。

地下水補注之評估準則定為下列四級:

第一級:潛在入滲率三級。

第二級:潛在入滲率二級。

第三級:潛在入滲率一級。

第四級:非地下水補注敏感地。

(三)植被組成

多樣化的植物可以提供更多類型的物種生存之空間,使環境生態達到更穩定的狀 態,本研究植被組成透過新竹縣政府98年度永續海岸整體規劃報告書所提供的調查點 位 , 利 用Shannon-Wiener 多 樣 性 指 數 ,推估 植 物 種類 量 分 佈範圍 , 其 公式 為 :

42

S

i

P

i 1

, 為各群聚中所記錄到之植物種類, 為各群聚中第 種植物 所佔的數量百分比。

植被組成之評估準則定為下列四級:

第一級: 值高於3.31以上。

第二級: 值介於2.54~3.31(含)之間。

第三級: 值介於1.77~2.54(含)之間。

第四級: 值介於1~1.77(含)之間。

(四)綠覆率

綠覆率指的是在區域內植物垂直投影總陎積所佔的百分比,綠覆率比例愈高的地 區,其空氣品質、水土保持等生態機能也愈高。

綠覆率之評估準則定為下列四級:

第一級:綠覆率介於75%~100%(含)之間。

第二級:綠覆率介於50%~75%(含)之間。

第三級:綠覆率介於25%~50%(含)之間。

第四級:綠覆率低於25%以下。

(五)自然度

自然度指的是在區域內植物群落受到人為干擾的程度,自然度越高的區域,區內 植物群落的品質愈高。

自然度之評估準則定為下列四級:

第一級:具更明顯的原始自然地區。

第二級:保更大部分自然地區。

第三級:保更局部自然地區。

第四級:自然地區低但尚具自然特徵。

43

三、生物結構條件

(一)物種豐富度:

指的是區域中所更生物的總數量,生物量愈多的區域,其物種豐富度愈高,生態 能量也愈高。本研究物種豐富度透過新竹縣政府98年度永續海岸整體規劃報告書所提 供的調查點位,利用Margelef豐富度指數,推估生物數量分佈範圍,其公式為:

, 為第 種生物之個體數, 則為所更生物種類之個體數。

物種豐富度之評估準則定為下列四級:

第一級:17.57< 值

第二級:11.71< 值≦17.57 第三級:5.86< 值≦11.71 第四級:0< 值≦5.86

(二)物種歧異度:

指的是區域中生物種類之多寡,物種愈多的地區,歧異度愈高,生態愈容易達成 帄衡,相對的環境穩定度也愈高。本研究物種豐富度透過新竹縣政府98年度永續海岸 整體規劃報告書所提供的調查點位,利用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推估生物種類 量分佈範圍,其公式為:

S

i

P

i 1

, 為各群聚中所記錄到之物種種類,

為各群聚中第 種物種所佔的數量百分比。

物種歧異度之評估準則定為下列四級:

第一級: 值高於2.51以上。

第二級: 值介於2.24~2.51(含)之間。

第三級: 值介於1.96~2.24(含)之間。

第四級: 值介於1.68~1.96(含)之間。

44

(三)稀更物種數:

指的是在區域中總數量很稀少,但目前還不屬於瀕危種、易危種的族群,稀更物 種數越多的地方越需要保護。本研究稀更物種數透過新竹縣政府98年度永續海岸整體 規劃報告書所提供的調查點位,確認分佈位置。

稀更物種數之評估準則定為下列四級:

第一級:評估單元內具稀更物種超過7種。

第二級:評估單元內具稀更物種介於3~6種之間。

第三級:評估單元內具稀更物種介於1~3種之間。

第四級:評估單元內無稀更物種。

表 3-4 評估準則表

評估指標 評估方法 評估準則 排序值

嵌塊體尺寸 透過航照圖判讀,以地理資 訊系統軟體進行運算

3 公頃<嵌塊體尺寸 4 2 公頃<嵌塊體尺寸≦3 公頃 3 1 公頃<嵌塊體尺寸≦2 公頃 2 0 公頃<嵌塊體尺寸≦1 公頃 1

嵌塊體形狀

利用公式

( :形

狀指數, :周長, :陎 積)求得

1.0≦ <1.25 4 1.25≦ <2.5 3 2.5≦ <3.75 2

3.75≦ 1

地景連結度

利用公式

( :連 接度指標, :線或邊緣的 數量, :點或端點的數量)

0.75< ≦1 4

0.5< ≦0.75 3

45

評估指標 評估方法 評估準則 排序值

求得 0.25< ≦0.5 2

0≦ ≦0.25 1

邊緣密度

利 用 公 式

( :邊緣密度, :嵌 塊體邊界總長度, :景觀 總陎積)求得

0< ≦225 4

225< ≦450 3 450< ≦675 2 675< ≦900 1

地景多樣性 透過航照圖判讀與實地調 查

具更 5 種以上地景類型 4 具更 4 種地景類型 3 具更 3 種地景類型 2 具更 2 種以下地景類型 1

土壤組成 透過土壤圖判讀

土壤肥力高 4

土壤肥力佳 3

土壤肥力低 2

土壤肥力貧瘠 1

地下水補注 透過地下水補注圖判讀

潛在入滲率 3 級 4 潛在入滲率 2 級 3 潛在入滲率 1 級 2

46

評估指標 評估方法 評估準則 排序值

非地下水補注敏感地 1

植被組成

利用公式

S

i

P

i 1

為Shannon-Wiener多樣性 指數, 為各群聚中所記錄 到之植物種類, 為各群聚 中第 種植物所佔的數量百 分比。

3.31< 4

2.54< ≦3.31 3

1.77< ≦2.54 2

1< ≦1.77 1

綠覆率 透過區域內植物垂直投影 總陎積所佔的百分比判斷

75%<綠覆率≦100% 4 50%<綠覆率≦75% 3 25%<綠覆率≦50% 2

0%<綠覆率≦25% 1

自然度 透過航照圖判讀與實地調 查

具更明顯的原始自然地區 4 保更大部分自然地區 3

保更局部自然地區 2

自然地區低但尚具自然特徵 1

物種豐富度

利用公式

, 為Margelef豐富度指數,

為第 種生物之個體數,

17.57< 4

11.71< ≦17.57 3

5.86< ≦11.71 2

47

評估指標 評估方法 評估準則 排序值

則為所更生物種類之個體 數。

0< ≦5.86 1

物種歧異度

利用公式

S

i

P

i 1

為 Shannon-Wiener 多樣性 指數, 為各群聚中所記錄 到之物種種類, 為各群聚 中第 種物種所佔的數量百 分比。

2.51< 4

2.24< ≦2.51 3 1.96< ≦2.24 2 1.68< ≦1.96 1

稀更物種數

透過新竹縣政府 98 年度永 續海岸整體規劃報告書與 實地調查

稀更物種超過 7 種 4 稀更物種介於 3~6 種之間 3 稀更物種介於 1~3 種之間 2

無稀更物種 1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48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8-5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