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理論及其研究;第三節、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理論及其研究;第四節、參與動機與工作滿 意度之相關研究;分述如下:

第一節、田徑運動概介

田徑運動是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中產生,起初上古時代人們為了在大自然中求生 存,與野獸搏鬥、克服各種艱難地形,在日常生活中逐漸修正形成各種生活勞動的技能,

並因社會環境影響自然地與生存、軍事相結合,而逐步改進形成現代田徑運動的雛形。

本節旨在說明田徑運動之起源與簡介,內容分為三部分:一、田徑的起源,二、田徑運 動介紹,三、小結。

一、田徑的起源

在我國古代的書籍中可以找到一些與田徑運動相關的記載,為天子出巡開路的「先 馬走」、楚辭招魂:「步及誘處兮誘聘先」,都是形容經過長跑訓練的士兵在馬前面奔跑 開路的工作情形;紀元前 487 年吳國以「三躍于幕庭」的方法挑選擅長跳高的勇士攻打 魯國;史王記王翦列傳亦有以投擲能力挑選士兵的記述,可見古代軍隊中對於奔跑、跳 躍、投擲能力的重視。古代驛站的傳遞依賴人與馬的奔跑能力,由此可知必有對於長跑 能力的訓練。明清以後對於田徑的記載較少;台灣在 1946 年舉行首次的台灣省運動會,

1975 年改成「台灣區運動會」至 1999 年改為「全國運動會」,並改為每兩年舉行一次迄 今,為台灣規模最大的運動會 (王智賢,2008)。

西元前 2100 年,埃及人已經開始練習一些類似現代田徑的跑、跳運動,西元前 I500 年,克里特人便練習比賽跑步,北美印地安人間亦曾舉行多種距離的賽跑,且多與其部 落性的禮儀相配合,起初,田徑只是用作軍事訓練,但不久之後發展成部落間和平的競 賽。在歐洲方面,西元前 1200 年,為了敬奉宙斯神,在奧林匹克就有許多宗教活動,

其中又以競技運動為特色,因此學者普遍認為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西元前 776 年 舉行,不過當時僅有一項短跑比賽,中長跑、跳遠和投擲等運動項則是在隨後的奧運會 中陸續增加。1896 年,希臘雅典舉行了第一屆的現代奧運會,田徑項目也被列為大會的 主要項目(王智賢,2008)。

二、田徑運動介紹

1908 年第一次馬拉松長跑於英國舉行,全程長 42.195 米,路程由溫莎堡壘至 倫敦的白城運動場。國際田徑總會始創於 1913 年,同年,國際田總列出所有田徑運動 的項目,並於後期發展成今日奧運項目,翌年,又發行了第一次國際田徑規例。田徑的 世界紀錄亦於同年開始正式承認及公佈。

二十世紀初,女子田徑運動仍不是十分流行,1928年,女子項目於阿姆斯特丹舉行 的第九屆奧運會中初次亮相。I932年,女子項目於第十屆洛杉機奧運中與男子項目同場 舉行,並結束了女子世界田徑錦標賽。1973年,第一屆世界盃田徑賽於西德的杜塞爾多 夫舉行,198l年第一屆世界田徑錦標賽於芬蘭的赫爾辛基舉行,同年,香港舉辦了第一 屆亞洲城市青年田徑賽。1985年第一屆世界室內田徑賽於法國巴黎舉行,1986年第一屆 亞洲少年田徑賽於印度尼西亞里的雅加達舉行,同年,第一屆世界盃馬拉松賽於日本的

廣島舉行,而第一屆世界少年田徑錦標賽亦於希臘雅典舉行。

世界各地在田徑技術上的發展使得場地、設備及賽會組織方面有所改進,1964年第 一枝有彈性的玻璃纖維撐竿及第一張海棉乳膠墊在撐竿跳項目中使用;在墨西哥城的奧 運會中,一張效能更好的膠墊在撐竿跳項目中亮相,而合成纖維跑道亦第一次在奧運會 使用;隨後電子計時器的發明,70年代的田徑賽開始使用它計時,1977年國際田總宣佈,

所有四百米或以上的徑賽項目,只有電子計時器所紀錄下的時闆才會被承認;1976年在 第三十屆國際田總會議中,一致通過廢除所有用英制作為長度單位的徑賽項目;1977年 開始除了一公哩賽跑外,所有徑賽的長度均以「米」作為計算單位。

田徑運動是「田賽」、「徑賽」與「混和運動」三大項目的合稱,以原始的跑、跳、

投、擲等能力構成運動核心,這些核心能力也是其他各項運動的基本能力,透過學習和 鍛鍊,可以有效提高人體速度、力量、彈跳力、協調性、靈活性等身體素質,而且可以 培養勇敢頑強、堅定沉著、吃苦耐勞的優秀思想品質,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有著積極 的作用 (馬明彩與熊西北,2006),田徑運動所競爭的身體能力也可作為其他運動種類的 發展基礎,因此田徑運動也稱為「運動之母」。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設置了26種類的運 動競技,單是田徑運動即包含了47面的金牌數,可見其在現今奧運與亞運等國際大型賽 會中之份量,而國際間也以獲得獎牌數量的多寡來顯示其國家整體能力的強弱。

三、小結

田徑運動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運動項目,不像一些球類或團體運動 (如棒球、籃 球、排球等),教練可以在比賽進行中進行指導,田徑選手必須在比賽自我調整與發揮,

要能在比賽中有良好的表現,端賴教練平時的指導。國際間亦有體育即國力的競爭趨 勢,要提昇國家體育的競爭力,必須先落實學校體育、培養優秀人才、培養學生參與運 動的興趣,進而組織運動代表團隊實施正式的運動訓練,教練的工作就是要帶領運動團 隊朝向完成目標的路上邁進,負有代表隊的經營與管理的職責,而其平常與選手朝夕相 處,甘苦與共,要求選手面對挑戰,影響選手的成績表現及日後的身心發展,頂尖運動 員的成績表現雖然來自個人天賦,但若沒有教練的提點,也無法達到層次的提升,而可 能僅有平凡的表現。

張浩桂 (2003) 指出訓練選手是一項勞費心力的工作,需要長期投入與付出,許多 教練犧牲休息時間與假日,難以兼顧家庭與工作,因而造成擔任教練意願不高,尤其在 當今教育改革意識高漲之下,面對政府各項新的教育措施,使得田徑教練面臨的挑戰與 壓力更是與日俱增,國中學校田徑團隊組訓工作,一般是由學校教師兼任,學校教師每 天於上完課後,空出一至二小時加強訓練,教練老師也常常犧牲假日與休息時間從事訓 練教學工作,而多付出的時間大都是義務性質且無鐘點費的,依據大英百科全書 (2008) 中對動機的定義「為實現一個特定目的而行動的原因」,這些兼任教練工作的教師必定 有支持其行為的參與動機存在。同時教練敬業、樂業的工作態度,除了源自教師本身對 訓練工作所產生之價值導向外,對工作本身的滿意程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兼任教 練由於大多為義務性質,可以隨時退出,因此工作滿意與否,除了直接影響教師本身之 熱忱、士氣、情感與價值導向外,亦會間接影響選手訓練態度與訓練成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