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晚清以來中國的女性服裝

第一節 甲午—庚子時尚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第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晚清以來中國的女性服裝

19世紀中葉以後,中國長期處於內憂外患的環境中,列強的不斷入侵 以及清政府在軍事、外交上的挫敗,激起知識份子的焦慮,並促成一連串 求新求變的言論與措施。作為文化面向之一的服飾正體現劇變的社會風 氣,近代中國的婦女服飾交織著西風、焦慮與尚武的精神,在劇變的洪流 中刻不容緩地展開。旗袍在近代中國女裝的發展脈絡中異軍突起,並成為 民國女裝的代表,絕非偶然,欲探究箇中之因,筆者認為應從清末開始寫 起,因為民國以來的社會文化正是晚清的延續。本章鎖定兩條主線,從女 裝演變與女裝改良兩個主題上進行探討,剖析自甲午戰爭與庚子事件以來 的中國社會下,婦女服裝如何因應瞬息的社會變遷?並如何滿足國人求新 求變的訴求?作為旗袍興起之前的社會背景,旗袍又是在如何的發展脈絡 下被期待?它將面臨哪些困境?需解決哪些問題?符合哪些需求?本章將 檢視旗袍初興前二十年的環境因素,即晚清的最後十年,以及民國最初十 年的女裝現象。

第一節 甲午—庚子時尚

晚清的動盪超過半個世紀,其中又以世紀末的兩次事件最為震撼。先 是甲午戰爭慘敗給蕞爾小國日本,之後則是庚子事件引發八國聯軍更直接 攻陷首都,皇室倉皇西逃,兩次事件再再重擊搖搖欲墜的清帝國,也直接 引沸知識份子的普遍焦慮—一種亡國滅種的危機意識。透過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天演論》的轉譯,嚴復(1854-1921)引介「物競天 擇,適者生存」觀念,1幾經闡述,「保種圖強」的救國言論不脛而走。同時, 最顯著的差異,在於前者重尚奢華,後者簡潔俐落。此分期的初步想法得自於Finnane, Antonia, Change Clothes in China: Fashion, History, Nation.

3 呂美頤將20世紀初的中國女裝發展分為以下三種趨勢:女尚男裝、洋式服飾受到女性青 睞、女學生裝的出現。筆者借用呂美頤的分類,繼續深入探討晚清甲庚類型的女裝特色。

見呂美頤,《走出中世紀:近代中國婦女生活的變遷》(廣州:廣東人民,1996) ,頁 93-94。

的兩個女兒容齡(1883-1973) 與德齡(1885-1944),從小即在歐洲成長,早已 習慣穿著西服,回國後對滿族女裝的高底鞋和鈿子尤其不習慣,慈禧太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夠方便,卻也是因應尚武風氣所作的改變。同時,服裝的下擺長度也產生變 化:

光緒中葉以降至宣統,男子衣皆尚窄,袍衫之長可覆足,馬褂背心之 短不及臍,凡有袖,取足容臂而已。8

男性的服裝整體縮短,長衫與長袍的下襬只到足背,上身外罩的馬褂與馬甲也 趨短,原本長過腰際的款式如今裁短只到肚臍以上,無法覆蓋住整個腹部。衣 袖趨緊竟只剩剛好容納手臂的空間。甲庚類型的緊、窄、短風氣不僅只侷限於 男性服裝,女性的服裝也深受影響,民國以後的文學家張愛玲對晚清的甲庚類 型女裝也有生動的描寫:

衣服再緊些,衣服底下的肉體也還不是寫實派的作風,看上去不大像 個女人而像一縷詩魂。長襖的直線延至膝蓋為止,下面虛飄飄垂下兩 條窄窄的褲管,似腳非腳的金蓮抱歉地輕輕踏在地上。鉛筆一般瘦的 褲腳妙在給人一種伶汀無告的感覺。9

8 (清)徐珂,〈江浙人之服飾〉,《清稗類鈔服飾》。

9 張愛玲,〈更衣記〉,收於《流言》(臺北:皇冠,1994),頁70。

圖 2-1~2 「同光類型」與「甲庚類型」比較:同光類型(左圖)崇尚寬大,甲庚類型(右 圖)崇尚緊窄是兩者最大的差異,甲庚類型服裝的紋飾也比同光類型樸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向心平氣和的古國從來沒有如此騷動過。在那歇斯底里的氣氛 裡,「元寶領」這東西產生了—高得與鼻尖平行的硬領,像緬甸的一 層層疊至尺來高的金屬項圈一般,逼迫女人們伸長了脖子。這嚇人 的衣領與下面的一捻柳腰完全不相稱。頭重腳輕,無均衡的性質正 象徵了那個時代。13

元寶領透視中國人對西方世界傾慕又不信任的心態,卻成為中國傳統服飾受到 西方文化影響下的直接產物。其實,西方服飾早在五口通商之後就傳入中國,

並逐漸成為新的流行趨勢,但1890年代以前的服裝仍是傳統的中式風格,只是 襯托一些新潮的西式裝飾或配件,作為富者炫耀財富的工具,社會上掀起崇尚

「洋貨」的熱潮,卻沒有形成改穿「洋服」的普遍風氣,中式傳統服裝的款式 也少有改變。1890年代之後則不然,甲庚類型是近代中國服飾受西方流行因素 影響而改變款式首次的顯著結果。高領與緊窄短的風尚正是模仿自西方服飾的 直接表現。考察清代北京地區風俗生活的叢書《北平風俗類徵》中記載:

近今新式衣服,窄幾纏身,長能覆足,袖僅容臂,形不掩臀,偶然一 蹲,動至綻裂,或謂是慕西服而為此者。14

13 張愛玲,〈更衣記〉,收於《流言》,頁71。

14 李家瑞(編),〈窄服〉,《北平風俗類徵》(上海:上海書局,1996)。

圖 2-3 元寶領:高聳的衣領削過臉頰,

劃過頸部,展現「甲庚類型」的時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甲庚類型是以中式服裝為基礎,融入西方流行元素,呈現亦中亦西的新式產 物。中式的服裝隨處可見西方流行的影響,窄服反映西式服裝合身俐落的剪 裁,高聳的元寶領背後,則有西式男裝「船領」的影子。15

自然難以被習慣寬衣大袖的人士接受,特色濃厚的元寶領款式更是倍受非議,

晚清的畫報將穿著元寶領的窘態描繪得淋漓盡致:

緊窄短的服裝優 點在於方便肢體的活動,使人行動自如,利於體育發展,鍛鍊體魄,在尚武的 社會風氣下,頗受歡迎。然而,風潮捲起之時卻也招致批評的聲浪。緊窄短的 款式風格使身形的體態顯露無遺,「腰身極窄,臀臀徒肚聳,已不雅觀」,

好男兒,衣領高,高高竟與下頜齊,不可回頭不可咳。好女兒,衣領 高,高高欲將髮髻包,見郎難作低首羞。

另一則報導則寫著:

又有高領頭之男女出現,其領竟有高三四寸者。男子服之,點首回頭,

已多不便。而婦女復於領口壓住髮髻,幾有此頸若僵,無從轉側之致。

元寶領具有高度時尚的美感,卻忽略衣服的舒適性與實用性,高聳的衣領架開 頭部與頸部,使人難以轉頭擺頸,功能性受到質疑。縱使如此,元寶領與緊窄 的服飾作為此時期的典型款式,在各大都會與城鎮中捲起時尚潮流,到民國成 立後依然持續未衰。

跨越性別的藩籬:女尚男裝

中國傳統儒教思想的性別觀,是建立在男女有別的性別差異之上,男 性與女性各自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二者的界限涇渭分明。儒家禮教不容 許跨性別的易裝行為,將之稱為「服妖」,並視為不祥的異象。中國的社會 即建立在禮教的基礎上,強調男尊女卑,性別不對等的從屬關係,男性享 有壓倒性的社會資源,女性則作為男性的附屬。面對不對等的待遇,女性 必需隱瞞自己的性別,穿著男裝以掩人耳目,假扮為男性,才能獲得男性

15 卞向陽,〈論晚清上海服飾的時尚〉,《東華大學學報》,第27卷第5期,2001年10月,

頁30。

16 Elisabeth Croll, Changing Identities of Chinese wome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4), 38-40.

17 呂美頤,《走出中世紀—近代中國婦女生活的變遷》,頁93。

18 孫彥貞,《清代女性服飾文化研究》,頁13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習男性陽剛之氣,藉由穿著男裝表現自己與男性並無差別,追求與男性平 等的地位。

女權運動者透過穿著男裝的方式,展現等同於男性的意圖,但晚清的社 會也有其它女尚男裝的情形,她們未必是為了追求男女平權,更直接的目 的,她們為求標新立異,引起人們注意。滿族親貴肅親王善耆的長女保書航,19 經常以男裝的形象公然出現在各種場合,引發關注討論。另外,青樓妓女身 為被消費者的職業角色,更需要輿論大量的關注,以增加知名度,招攬生意。

她們總是以新奇特殊的服裝款式,樹立自我形象吸引人們注意。根據《清稗 類鈔》記載:「光、宣間,滬上 衏中人競傚男裝,且有翻穿干尖皮袍者」。20

19 保書航為肅親王善耆的長女。善耆(1866-1922)曾參與晚清的立憲運動,出任內閣,擔任 民政大臣一職,但此內閣被譏諷為「皇族內閣」,僅維持不到半年。滿清崩潰後,善耆將 其第十四個女兒過繼給日本友人。此女即是日後著名的

晚 清上海的妓女也有以男裝打扮吸引嫖客,達到成功的宣傳廣告效果,在力求 奇特的訴求下,中式的長袍之外,西式男裝也可作為她們選擇的工具:「又有 戴西式之獵帽,披西式之大衣者,皆泰西男子所服者也。徒步而行,雜稠人中,

川島芳子(1906-1948)。

20 (清)徐珂,〈妓傚男裝〉,《清稗類鈔》。

圖 2-4~5 秋瑾男裝形象的比較:左圖為秋瑾穿著中式男裝,長髮梳辮,身穿長袍搭 配馬甲,手持雨傘崇尚寬大。右圖為秋瑾穿著西式男裝,頭戴鴨舌帽,身穿西裝外套、

西裝長褲與皮靴,手持文明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幾不辨其為女矣」。21

服裝可以作為性別分類的工具,男性與女性透過服飾傳達兩者在社會上 不同的角色,男性薙髮長辮,長袍短褂;女性「三綹梳頭,兩截穿衣」,一 截與兩截穿衣雖然只是細微的差異,卻是男性與女性服裝上的重大區別,也 是區分性別角色的象徵。改穿男裝的女性簡直與男性無異,欲從外觀上判斷 她們的真實性別,則必須透過其他特徵著手證明,例如隆起的胸部或纏足。

但這些特徵也是她們極力隱藏的部分。清末民初研究中國服飾的屈半農寫下 針對華南地區女尚男裝的現象:

偶然出現在社會上的男裝妓女,乍看之下雌雄莫辨,

卻又格卻又格外醒目,成功引起注意,宣傳效果十足。

粵中女郎早不纏足,而外衣都與男子彷彿,足登皮鞋,髮梳長辮,矯 矯不群,別有一種丰緻。22

女尚男裝作為社會上的奇聞異事,成功獲得輿論的注意,卻也引發困惑。晚

女尚男裝作為社會上的奇聞異事,成功獲得輿論的注意,卻也引發困惑。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