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療癒環境(Healing Environment)相關文獻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療癒環境(Healing Environment)相關文獻

無論是居住在何種的空間形式-集合住宅、獨棟別墅、飯店或甚至是療養院 等,只要是用以當作家或類似家(as home)的場所,其所講究及追求的最終享 受皆是舒適感(comfort)。而舒適感除需要有基本的物質環境來提供外,尚需從 生理與心理的兩大基礎上來建構而成(李智勇, 2005)。而心理上如何連結,則部 份需藉由療癒環境來達成。

療癒環境所提供的不僅是物理環境對於患者本身疾病症狀的助益,更為積極 的目標是希望能藉由有效的環境設計,提供給個體享受舒適穩定的生活環境,進 而從心理層面上增強改善,使其對未來的生活經營能積極正向的面對。吳燦中 (2013)曾提出療癒環境是以人、事物、情境三項元素所共同構成的實質生活,為 能達到「安全」的無障礙環境、「安心」的社區式照顧服務,需以「人」為所有 一切的主體來進行療癒環境的設計與討論,方可創造出可以排解壓力、恢復心靈 平和的「安定」空間。

壹、療癒環境(Healing Environment)定義

本研究彙整國內外文獻對於療癒的定義(表2- 8療癒定義相關文獻整理), Dethlefsen與Dahlke(1997)提出「疾病是走向療癒的道路」,大眾應先區別療癒

(healing)不等於治療。療癒並非來自於症狀的克服,而是「疾病的轉化」,意即 病人有趨向健康的轉變。此種轉化與臨床上對應不同疾病而給予醫療措施,使病 人透過治療行為獲得身心功能的改善有所不同,而是由主觀意識感知生理上身體 功能的改善與心理上自我感覺的好轉或心靈上由內而產生的正向感受(Urich et al., 1991),而此種改善係可透過身心功能的檢查評估,如ADL(日常生活活動量 表)、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QOL(生活品質)以及化驗數據來證明疾病 的改善。換而言之,治療的目標要將疾病從個體的生理或是心理層面解除,而療 癒則是運用外在環境的正面因子來引發病患本身的內在力量,達到身心靈三個不 同層次的提升,並於提升的過程中,同時解除疾病對個體所帶來的不適感(Dahlke

& Dethlefsen, 1997; Day, 2002; 相原茂, 2006),因此療癒是以激發內在力量 為目的促進病患的整體健康狀態。

表 2- 8 療癒定義相關文獻整理

作者 年份 論述

Urich 等學者 1991 由主觀意識感知生理上身體功能的改善與心理上自我 感覺的好轉或心靈上由內而產生的正向感受。

Dethlefsen 與 Dahlke

1997 「 疾 病 是 走 向 療 癒 的 道 路 」, 大 眾 應 先 區 別 療 癒 (healing)不等於治療。

Day 2002 以激發內在力量為目的促進病患的整體健康狀態

36

日本於90年代末期適逢泡沫經濟爆破,社會氣氛委靡不振。為追求心靈上的 平靜,因而出現「治癒系」(癒し系)(Healing Style)此一名詞,其主張以音樂、

寵物、玩具等工具手段來治療心靈。此後,只要符合能「給人平靜、舒服、心境 得以轉為正向、使人心情愉悅、感受溫暖、柔和的」的相關實體物品或影響氛圍 之應用,皆可被稱作「療癒系」。爾後,療癒系理念的應用愈趨多元化,例如在 空間規劃設計上,療癒系空間係指為一處能令人感到放鬆、紓壓與五感體驗的空 間場域,並在同一時空境地下,賦予個體與自然界互動的機會,使人誘發身體的 自我療癒力,協助個體在壓力下調節自己的狀態,並透過設計讓照顧行為能更便 利、更好用。因此,這樣的空間需同時俱備功能性與美學的室內設計,以達到讓 身心靈沉靜與安心的目標。

對於療癒建築與療癒環境相關的論述(表2- 9療癒建築與療癒環境之文獻整 理),學者Pearson(2005)提出所謂在自然建築中的「療癒的建築」即指不以有形 與物理性的健康為標準,而是將建築環境與身體的健康、精神與心靈上的滿足三 個層面彼此連結,構建出一個讓人可藉由人、物、境之間的動態平衡,進而恢復 精神、正向思考及放鬆身心的舒適環境。也就是說,療癒系空間所提倡的是「用 環境照顧人」的概念。因此,除了空間中的造型、材料、照明與色彩、感官刺激 等物理化學與生物因素外,同時亦需關注人與心靈環境互動。許多文獻皆已認同 居住環境是可以直指心理層面,與內心世界相互呼應。個體藉由五官感受接收來 自環境中的訊息,訊息透過個人意識的作用產生認知、判斷,進而產生喜愛偏好、

好惡與情緒反應,更進一步影響了個體的生、心理狀況(Dellinger, 2010; Huelat, 林妍如, & 陳金淵, 2007; 吳燦中, 2013),也因此身為專業設計者,更應該重 新思考如何以人為中心,將居住環境的設計回歸於人。特別在現今高齡化的社會,

快速爬升的高齡人口已是不可忽略的族群,故如何規劃出符合高齡者身心靈需求 的療癒空間,以個體內心的需求為起點的規劃設計更應被仔細探討並釐清,以做 出更貼近人心的溫暖設計。

表 2- 9 療癒建築與療癒環境之文獻整理

作者 年份 論述

Pearson 2005

不以有形與物理性的健康為標準,而是將建築環境與身體的 健康、精神與心靈上的滿足三個層面彼此連結,構建出一個 讓人可藉由人、物、境之間的動態平衡,進而恢復精神、正 向思考及放鬆身心的舒適環境。

Huelat 2007

療癒環境的營造始於「身體」的基本生理需求。然而一個真 正有意義的療癒環境必須能兼顧「全人」-包含在身體、心 理、靈性三方面皆能得到滿足

Dellinger 2010

療癒環境(Healing Environment),應為(1)一處療癒身、

心、靈的空間;(2)一處所有事物充滿敬重與尊嚴的空間; 愉悅感、安適感、注意力恢復(attention restoration)、減輕日常生活中的壓 力;生理方面則可減輕疼痛程度、減緩心跳、血壓、肌肉放鬆等正向效益。其中 學者Kaplan等人(1989)對療癒環境設計提出「注意力恢復理論」(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 ART),該理論比較了可令人恢復健康的環境與其他種類環 境,提出療癒環境應要能將心理疲勞減低且恢復直接注意力,且在理論架構出四 大特質藉以評估療癒環境的成效,亦成為現今評估療癒環境的重要指標,其四大 特質分述如下:

(一)、 遠離(being away)

38

遠離可以分為三種層面,第一種是遠離環境中不相關或是令人不悅之刺激物;

第二種為遠離日常之環境、活動與掛心之事物,以及遠離會令人聯想起這一切相 關事物;第三種則是暫時停止對特定目標之追求。若能兼具這三種層面,則最有 可能產生恢復之效果(Hartig, Mang, & Evans, 1991; Laumamn, Gaeeling, &

Stormark, 2001; 王翌, 2012)。

(二)、 延展性(extent)

延展性指一種在時間或空間上擴展成為更大且不同世界的環境(Kaplan, 1995),大致上可分為有形與無形兩類。有形(physically)的延展性指的是一種 豐富而協調的環境資源,可吸引人們的注意,並有探索(exploration)的可能 (Herzog et al.,1997);而無形(perceptually)的延展性所強調的是一種想像 (imagined) 的概念,人們可以在一個較抽象的程度上體驗延展性,在所體驗的 事物上對整個世界的了解之間有一個關聯性(connectedness)的概念(R. Kaplan

& Kaplan, 1989)。

(三)、 魅力性(fascination)

魅力性是恢復性體驗中的重要元素(content)(S. Kaplan, 1995),其指的是 某些特定的事物、內容、事件或過程的本質,能夠輕易吸引人的注意與興趣者 (Hartig, Korpela, Evans, & Gaerling, 1997)。以過程為主之魅力性包括了思 考、行動與遐想等等,在探險、預測或是受到不確定及困難之挑戰時,人們總是 感到樂此不疲(S. Kaplan, 1995)。而富有魅力性的事物,一般是不需要直接注 意力而就能夠吸引其注意力(S. Kaplan, 1995)。

(四)、 相容性(compatibility)

相容性指的是一個能夠支持個人喜好與意圖的環境,自然環境常被認為具有 高度的相容性,因為自然環境可與人們的喜好產生興趣與共鳴(S. Kaplan, 1995)。

當個人想做之事情符合環境之要求所提供之資源時,便會產生相容性(Hartig et al., 1997)。而基於此基礎,人們所從事的行為是自然且自在的,也與環境整體 相容,因此人們可以順利地追求目標,輕易地完成其活動(S. Kaplan, 1995)。

在美國,自90年代起「療癒環境」之概念開始受到了解並支持,逐漸成為醫 療設施規劃設計的主流。Huelat等人(2003)提出療癒環境的營造始於「身體」的 基本生理需求。然而一個真正有意義的療癒環境必須能兼顧「全人」-包含在身 體、心理、靈性三方面皆能得到滿足(Huelat et al., 2007)。吳燦中 (2013) 指出,療癒環境是「一處可以誘發身體自體療癒且具有正向轉化能力以提升空間 使用者身、心、靈完全健康的環境」。Dellinger(2010)則提出所謂的療癒環境 (Healing Environment),應為(1)一處療癒身、心、靈的空間;(2)一處所有事 物充滿敬重與尊嚴的空間;(3)一處以建築支持生、老、病、癒等關鍵性時刻的 空間,並於其中將藝術、建築規劃、室內裝修與景觀設計、設備、材料以及施工、

管理等硬體資源充分地垂直彙整,再加上醫學、心理學、工學等不同跨領域的軟 體因素進行水平的整合。

本研究進一步彙整國內外療癒性環境之專家學者提出療癒環境應具備要素,

彙整摘要如表2-1(表2- 10療癒性環境應具備要素之文獻整理),文獻包含Jain Malkin分別於1992年及2006年所提出13項療癒環境應具備之元素;Huelat於2007 出版的《療癒環境-身心靈的健康照護環境設計》一書中所提出13項將療癒性環 境之整體設計導入醫療機構,以對病人有益為考量的設計要項;2013年吳燦中教 授所著《生活.設計與健康療癒環境》一書,結合其醫學與建築跨領域的專業背 景,提出10項療癒環境規劃設計所應具備元素。

英國Sheffiled大學亦於2010年提出以The Sheffield Care Environment Matrix (SCEAM)為發展基礎,適用於除了SCEAM所評估的護理之家(nursing home) 與高齡者照顧之家(residencial care home)之外的各類高齡住宅的評估準則-

Evaluation of Older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s(EVOLVE)。評估準則以「通 則性需求」與「支持高齡者」兩大使用者需求延伸出十三項概念(引自(關華山, 2017);美國全建築設計指引Whole Building Design Guide(Smith & Watkins) 倡導美國建築師公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AIA)在2012年提出針 對老年人健康照顧場域進行規劃設計時,除需考量環境的軟硬體設施及照顧品質 外,同時亦需兼顧患者、家人以及照顧者於一心理-社會性支持的療癒性空間及 四項療癒因子,在老年人的健康照顧過程中用以支持其心理、社會與靈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