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高齡者居住環境設計之內涵

近年來隨著對高齡議題的重視,高齡者居家環境的設計亦日益受到注重。如 何讓高齡者能安心、安全且安適地在其居住環境內,享有尊嚴的自主生活,甚至 藉由生活在療癒性環境中來達到身心靈的放鬆、舒適而獲得療癒的效果並進一步 改善身心機能,是未來建築設計的趨勢,亦是本節所欲探討之重點。

蕭惠文(2007)整理國外對於高齡住宅的使用,指出其使用對象主要為對獨立 生活感到不安、或帶有不同失能程度且需透過服務的引進來協助維持獨立自主日 常活動的老人。建構高齡住宅之目的即為為保障高齡者居住的安全,進而提升自 主能力回復趨近原本健康狀態下的生活,同時亦藉由硬體部份例如無障礙空間的 設計、保護性看視系統;軟體部份例如餐飲服務、家務協助、提醒用藥、交通服 務、安全服務、健康監護、護理管理、娛樂活動等,依入住者的個別需求選擇,

來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務。

壹、高齡者住宅環境規劃之演變

隨著戰後嬰兒潮世代邁入高齡期,不論在國內外,居住環境如何支持高齡者 的老後生活都是備受重視的課題。無障礙環境概念發起於1950年代,在主張正常 化的原則,以除去環境中之障礙為主軸,保障障礙者的移動權。而後隨著人權維 護的觀念與考量面向變得更廣泛,將所有人都納入考量下所誕生的通用設計隨即 被提出並逐漸受到重視與推展。而一良好的高齡居住空間不僅只考慮此兩要素,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於1986年的渥太華憲章中提出「全民健康是世界各國的 共同目標,且應於公元2000年前達到全民均健的目標」。為達到打造一適合高齡 者的療癒空間,需先由學術基礎進行理論分析。

本節針對前述的演變過程進行深入探討,包含無障礙環境、通用設計與健康 環境等議題,分述如下:

46

一、無障礙設計(Barrier-free Design)

無障礙設計濫觴於50年代,緣起於北歐各國為整合統理社會問題,並讓身體 帶 有 殘 障 者 也 可 回 歸 主 流 , 使 其 在 社 區 中 可 以 和 一 般 人 一 樣 過 正 常 化 (normalization)的生活。然無障礙設計的正式發展卻是在二戰後的美國。當時 為照顧大量傷殘士兵及小兒麻痺患者,讓他們可以再次回歸社會,並解決當時層 出 不 窮 的 社 會 問 題 , 美 國 國 家 標 準 協 會 於 1961 年 制 定 了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Making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Accessible to and Usable by the Physically Handicapped(關於美國身體身心障礙者易接近、方便使用的建 築、設施設備的基準規範書),更進一步在1973年訂定「建築最低標準」-規定 高齡者住宅的10%必需要設計成無障礙空間,且正式規定由政府補助興建的住宅 需要有一定比率供身心障礙者使用的設計,並在隔年通過「排除建築障礙法」, 明訂高齡者等同於身心障礙者,引領無障礙環境設計的普及,更協助確立高齡者 老後生活對居住環境的需求。

回歸亞洲地區,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的人口推計公報數據,截至2018年6 月,日本65歲以上高齡者已達總人口數的28.0%。做為亞洲區老年人口數攀升最 快、比例最高的國家,日本於70年代即開始關心無障礙環境的設計。從最初讓身 心障礙者與高齡者皆可以過正常的居家生活的「居家福祉」開始,逐步發展到讓 身心障礙者可以從室內走到社區街道的「福祉社區營造」。1986年,日本提出「地 域高齡者住宅計畫」來檢討高齡者住宅社區與生活層次的問題,並將其結果整合 為「銀髮住宅計畫(silver housing project)」。該計畫是當代最先將無障礙設 施具體化到高齡住宅的先驅。爾後隨著人口組成的急速高齡化,無障礙設計之使 用對象逐漸由身心障礙者擴大推廣到高齡者。可惜在後續的法律制定及修法過程 中,大多只著重在建築物的物理空間是否能讓身心障礙者使用無礙,並未完全將 高齡者的使用需求全面納入。

到了80年代,高齡人口開始快速增加,由於此年齡層的消費人口具有決定性 的影響力,使得許多企業開始關注他們的購買力與消費力,相對的帶動企業與教

育環境開始以高齡者為對象進行新的設計與改革,也因此間接影響了通用設計的 誕生。

二、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

「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於1985年開始被正式統一定義,強調通用 設計不是只針對身心障礙者而是應該以「所有人」為設計對象(曾思瑜, 2003)。

在過去工業化的發展過程中,產業與產品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及大眾化的消費 需求往往為產品研發的重要考量。大部份的設計單位欠缺評估不同使用者的生理、

心理狀態與使用心得,使得許多原本就存在設計中的問題、不恰當或勉強能用的 缺失帶給部份使用者感到不便利、不適應、不舒適、不好用等感受。

通用設計受無障礙設計所啟蒙,在1974年由Mace等學者所提出。其主張設計 商品時所考量的使用對象不應僅侷限於特定的使用族群,而是應回歸設計之初進 行調整,以「全體大眾」為使用對象。也就是說,不應僅考慮行動不便的使用者,

而是讓所設計出的空間、產品、環境等讓所有人都能使用。

現今討論通用設計的研究中多認同由Mace等人(1974)所提出的七大設計原 則:(1)平等使用(Equitable use):設計應該是一視同仁地讓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2)彈性使用(Flexibility in Use):設計應是可符合所有使用者的偏好與能力;

(3)簡單與直覺性使用(Simple and Intuituve Use):設計本身簡單明瞭,使用 者不會因本身的理解、知識、語言等因素而對設計產生誤解或不會使用;(4)可 有效理解的訊息(Perceptible Information):設計本身應包含必要的資訊讓使 用者可輕易讀取,如在雜吵的環境中觀看電視時,應有字幕輔助;(5)容許使用 錯誤(Tolerence of Error):設計本身應將風險及所不樂見到的一切可能降到最 低,例如教學軟體在使用者做出不適當的選擇時所出現的指導說明;(6)輕鬆使 用(Low Physical Effort):設計本身應是容易且輕鬆使用;(7)適當的距離與使 用空間(Size and Space for Approach and Use):保留適當的使用距離與使用 空間,避免使用者因體型、姿勢或行動不便而無法使用。

48

一個好的設計所需考量的因素眾多,結構安全、成本、工程技術、環境因素 與美感等種種皆需通盤納入思考。一般而言,設計必須符合大多數人的使用需求,

然而通用設計的概念則是將產品或服務的可使用性延伸到最大,讓「每一個人」

都能沒有困難的使用。

三、健康環境(Health Environment)

人口老化不僅是社會變遷的趨勢更是世界各國積極重視的議題,健康更是人 類 在 生 命 進 展 過 程 中 不 斷 追 求 的 目 標 。 根 據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於1948年對健康的定義為「健康係指人在身體、心理、社會 皆處於完全安康的狀態,而非只是免於疾病或衰弱」。意即人體健康的狀態是在 生理、心理與社會環境三者交互影響與調節下,處於身體與心靈的平衡,再加上 安康的社會環境讓個體感到健康幸福的狀態。因此個人的健康與環境的健康息息 相關。

世界衛生組織於1986年進一步於渥太華宣言(The 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提出「健康」是一個強調社會與個人資源(resource),以及結合現實 物理環境中能量的綜合概念,而「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是一個能讓人們 能夠掌握且改善自身健康的的一個過程。更應該落實實質健康環境的提供,其中 更包含心理之健康。

而聯合國在1972年於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迄今,各國亦已陸續針對 健康建築議題進行研究探討與倡議。其中健康建築之範疇包含了綠建築、永續建 築、智慧綠建築等。建築師Hal Levin於1995年提出以「室內環境品質」與「整 體環境品質」兩大構面來定義健康建築。室內環境品質(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IEQ)的考量範圍除溫溼度、聲、光、熱、氣與通氣換氣速率等,更包 含不產生有害化學物質、不滋生細菌、病毒等影響使用者免疫力、注意力的因素;

整體環境品質則是指建築對整體地球資源的使用、效益以及對環境的衝擊。環境 的好壞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品質,更威脅人體健康與生存,攸關人類未來的生存

與永續。故在環境保護意識日漸受到重視之下,建築設計也受其影響,開始導入

50

本研究所關切之療癒環境提供內在心理層次與靈性需求的滿足,其目的除了 為讓高齡者能在不依靠傳統醫療的方式下回復身心的健康外,更欲藉由積極自立 的生活支持與優化居住環境品質來豐富老年生活,同時扭轉過去大眾對於老後日 常生活的負面刻板印象,亦呼應了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活力老化目標。

貳、高齡者住宅之環境形塑

快速變化的生活步調使人生活長期處於緊張氣氛之中,離開了工作場所之後,

家便是相處最久也是最能讓人放鬆的空間。特別是高齡族群,退休使得他們不需 要每天踏出家門,於是家便成為了幾乎 24 小時的生活空間,也因此更強調出住 宅環境與生活品質的重要關聯。影響環境舒適的情境因子有溫度、光、空氣品質 與聲音等,優質的環境除了符合各項品質指標規範外,更進一步應能帶給空間使 用者舒適與健康。所以,若能呼應使用者的生活經驗與各種不同需求給予身、心、

靈的療癒與滿足,有效地回復身體、精神與心靈的平衡,方是維持高生活品質的 良藥,也正是現在高齡居住空間規劃設計的趨勢。

人的生理狀況大多於中年後開始衰退,產生對於外界的刺激反應變慢、各個 器官的代謝速率下降、回復時間增加等狀況,這些不可逆的生理現象顯著地降低 了高齡者的生活品質,而透過良好的設計手法,可以有效地克服這些生理因素所

人的生理狀況大多於中年後開始衰退,產生對於外界的刺激反應變慢、各個 器官的代謝速率下降、回復時間增加等狀況,這些不可逆的生理現象顯著地降低 了高齡者的生活品質,而透過良好的設計手法,可以有效地克服這些生理因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