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3 目標規劃

目標規劃貣緣於 1960 年代由 Charnes & Cooper 提出此概念處理薪資表 的問題(王小璠,民 94),隨後 Ijiri 於 1965 年加入設定目標優先次序和權重 (陳慧玲,民 67),1970 年代 Lee 正式出版第一本目標規劃書籍,經由美國 政府和軍方成功引進及 MOP/GP(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and Goal Programming)舉辦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研討發展相關技術(Aouni & Kettani, 2001),至今目標規劃廣泛被應用在生產計劃、財務計劃、市場研究、企業 計劃、行政、人力、資源配置、資源損耗、經濟、會計、品管、運輸、選 址、預算編製領域(張家澤,民 68)。

本研究係採用線性目標規劃(Linear Goal Programming)應用於大學圖書 館經費分配。一般線性規劃是尋求單一目標的極大或極小最佳解,但無法 在限制條件互相衝突時產生可行解(Feasible Solution)。實際上經營者或管理 者在做決策時頇考量多種影響因素和多目標的組合,且達成的目標亦有可 能具有彼此矛盾的現象(張家澤,民 68)。目標規劃方法用來解決目標間若 彼此相互衝突時仍可得到一最佳可行解(Best Possible Solution),此為目標規 劃與線性規劃最大不同處(張乃斌,民 86)。故目標規劃可建立多個目標,

決策者依據現有的資源,制定限制條件和目標值,設定希望達成的目標之 優先次序,並以權重值來區分其重要性(北京清華大學作業研究教材編寫組 編著,民 81),按目標的優先次序依次執行,當各目標無法一一滿足或有衝 突時,經由負偏差變數(Negative Deviation Variable)、正偏差變數(Positive Deviation Variable)來處理特定目標的達成度,求取負、正偏差總數與原定目 標值之間最小差距,藉以找出最接近決策者所希望達成的多目標之最佳可 行解(Charnes & Copper, 1977;王小璠,民 94)。

2.3.1 目標規劃數學式

2.3.2 目標規劃圖解說明

圖 2-2 描述在座標軸的第一象限內,假設 5 個限制式並具有目標優先次 序 G1~G5,其目標含意有“Acquire at Least”、“Maintain a Level of”、“Do Not Exceed” 、“Achieve a Maximum”等意義,所有目標含意必頇轉換成 數學式描述,再經由負、正偏差變數(

i

i)改以等式描述,表 2-4 指出 原始數學式如何轉換成目標規劃的形式。之後將目標規劃該等式依優先次 序逐一求解,每一個目標值可沿著

i

i所示的方向微調,求目標總偏差 之最小值,以獲取最佳的可行解( Wise & Perushek, 2000)。

(資料來源:Wise & Perushek, 2000)

圖 2-2 目標規劃圖解

表 2-4 原始數學式轉換目標規劃式

原始數學式 轉換目標規劃形式 目標式

(資料來源:Goal programming tutorial. http://techfaculty.port.ac.uk/research/mmg/GPTut1.html)

f

i(x)

b

i

f

x i

b

i i

i( )

   

f

i(x)

b

i

f

i(x)

i

 

i

b

i

i

f

i(x)

b

i

f

x i

b

i i

i( )

    

i

i

i

2.3.3 目標規劃執行流程

目標規劃執行的流程,如圖 2-3 所示。首先,決策者依現有資源制定方 案,並決定該方案決策變數、限制條件和依各目標的重要性決定達成各目 標的優先順序,將上述方案轉化為目標規劃數學式,執行該數學式,產生 可行解,若可接受該組結果,建立多組方案,否則該方案無法成立。產生 多組方案後分析和評估眾方案,以選擇最佳方案。

圖 2-3 目標規劃執行流程

執行方案形成

決定決策變數

決定限制條件

決定目標優先順序

轉化目標規劃數學式

選擇方案

計算結果? 執行方案

方案放棄 沒有 成立

其它方案

分析執行方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