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直拍橫打的發展 直拍橫打的發展 直拍橫打的發展 直拍橫打的發展

蔣建京(2009)指出,自從大陸選手劉國梁於 2000 年第四十二屆世界桌球錦標賽使 用直拍橫打技術獲得冠軍之後,起而後之的馬林,使用進台推擋技術結合中遠台的橫打 技術,雙反手位技術的配合,改變比賽的節奏,而近代的王皓完全屏除推擋技術,全以 橫打技術應付反手位的來球,使橫打技術能與歐洲橫拍選手相互抗衡。

由曹政玉(2009)分析馬林及王皓在比賽當中所使用橫打技術及得分率可知,馬林在 第 46 屆世界乒乓賽及 2002 世界明星巡迴賽中使用橫打的機率為 62.95%及 69.15%,成 功率為 47.23%和 48.53%。馬林擁有反手位正、反兩面的基本技術,在機會成熟時使用 橫打技術,不佳時使用較穩健的推擋技術,因此張博及詹麗來(2004)認為馬林〝進可橫 打攻,退可推檔守〞;王皓全使用橫打技術,在三次公開賽中,得分率達 57.75%、64.25%、

61.5%,因此張博及詹麗來(2004)認為王皓橫打技術的攻擊能力很強,能與正手弧圈球 抗衡。

因此張博及詹麗來(2004)認為,直拍橫打的使用及得分率足以證明橫打的模式能有 效得分,是直板技術未來的趨勢。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直拍橫打的優點 直拍橫打的優點 直拍橫打的優點 直拍橫打的優點

直拍橫打為傳統直板的改良技術,保留直板技術之優點,將國外弧圈球技術與直板 快攻結合發展,讓球更具速度與旋轉的變化,其最大的差異在於彌補了傳統直板反手位 技術的變化性及攻擊性(曾雪妮,1992;白诘、程虹、張琳,2008;李肇民,2008)。

直拍橫打反手位技術主要是利用握拍手的拇指與中指的協調用力,改變拍面傾度,

配合手腕的靈活度(劉軍,2009;李昶宏、苗培榮,2006),讓球產生摩擦與撞擊。其技

術的特點如下:

一、回擊球多變化:

孟杰(2005)指出,直拍橫打球拍握拍法屬於自然握拍法,可增加手腕的自由度,隨 著前傾的角度不同,容易前傾 50 度,可以產生不同質量的摩擦,且輕易地讓反手或正 手位動作產生鞭打的動作。除此之外,回擊球的方式有:拉、擋、彈、扣、反拉、反帶、

扣、切、撇、挑等多變化技術 (林魯軍,2002;宋學光、李允明,2001)。

二、動作符合人體:

由生物力學的角度指出直板的握拍法符合人體發力的動作(李肇民,2008),這對於 需要瞬間發力使球過網的桌球運動來說相當重要;過去傳統式直板反手位技術因球板前 傾,前臂需作較多的前旋,使得肌肉過度拉長,無法發力;而直拍橫打的反手位技術其 前臂無須外旋過多,前臂幾乎在正常的解剖位置動作,使球拍前傾時可以避免肌肉拉 長,前臂肌肉較放鬆,更利於瞬間發力,讓球板產生更大的爆發力(林魯軍,2002;李 晨亮,2010)。

三、提高球的質量:

直拍橫打反手位技術的引拍期下肢先屈以儲備向上的作用力,擊球期時,下肢利用 左腳蹬伸之力產生反作用力,讓身體有向上、右、前旋轉力量(李昶宏、苗培榮,2006);

上肢以肘為軸,前臂及手腕做鞭甩動作,增加其角速度,此時多關節配合發力(張輝、

劉淑芳,1998),讓直拍橫打技術反手技術增加擊球之速度及力量。

四、提高近台進攻能力:

張博(2003)認為直板快攻打法主要以站位較近、移動範圍小、出手速度快,主要為 近台以快制慢、以快制轉,以快速的節奏獲取勝利。過去直板主要以近台左推右攻打法,

利用食指施力、手腕及前臂外旋的動作進行反手位的推擋或彈推,相較於直拍橫打技 術,傳統直版轉換的弧度相對較大。直拍橫打反手位技術只需要些微的前臂外旋即可調 整球拍面的傾度 (孟杰,2005;李晨亮 2010),更利於直板選手在近台快攻時的左右擺 速,讓快攻的效果更加的提升 (林魯軍,2002)。

五、增強中台技術:

過去直板反手位技術在處於中台時,完全屬於弱勢。因傳統直板以撞擊為主,且 使用的關節較少,無法有效做鞭打動作或順暢的發力(李浩,2009);直板選手於中遠台 時只能防守而不能進攻,錯失得分的機會(曾亮,2009)。現今直拍橫打反手位技術增大 引拍的距離,亦增加揮拍的路徑,讓球拍產生更好的動能,球飛行的更遠(黃誠,李強 及危小燄,2004);擊球瞬間球拍面可以輕易的前傾,且手腕可以輕易內旋、外旋讓球 產生摩擦,增加球的上旋能力(李肇民,2008),藉由摩擦空氣而增加球飛行的弧線,球 落桌時產生上旋,使得反手位技術不只是防守,而增加了進攻的能力(穆志勇,2003),

讓直拍選手除傳統快攻打法外,具有兩面弧圈打法,在中遠台也有能力進行反擊(朱富 明,2000)。

第三 第三 第三

第三節 節 節 節 直拍橫打反手位技術的動作 直拍橫打反手位技術的動作 直拍橫打反手位技術的動作 直拍橫打反手位技術的動作

直板反手位技術最重要是如何讓拍面改變造成球的旋轉,進行拍面的前傾及控制拍

面的角度。

經吳敬平(2001)、李惠芬(2003)得知桌球直拍橫打反手拍技術包含以下三要點:

一、拇指壓拍:控制直拍橫打反手位技術拍型,讓拍面能夠和桌面夾角縮小,利於摩擦,

故須將拇指下壓,食指放鬆,中指頂住拍面,讓拍面可隨來球輕易改變傾角之外,更能

以中指為支點,利於手腕之發力。

二、屈腕支肘:引拍時屈肘是為了調整拍面,並於擊球瞬間輕易的產生爆發力,增加引

拍的揮拍路徑;以肘為支點進行引拍,揮拍瞬間伸肘,藉此增加揮拍的力量,提高反手

攻擊的揮拍質量。

三、重心轉換:配合下肢重心的轉換,更能將揮拍路徑向右向前,並增加髖關節角速度

及下肢的力量,利於反手位技術的發力。

直拍橫打反手技術除了基本的拇指壓拍、屈腕支肘、重心轉換之外,其技術特色是

反手位技術多樣化,技術隨應用的時間點的不同、發力的不同,讓球產生不同變化,其

直拍橫打反手位主要攻擊技術的種類如下(宋學光、李允明,2001;李惠芬,2003;李

昶弘、苗培榮,2006):

一、反手反帶技術

反手快帶技術主要對付較強的弧圈球,為由守轉攻的主要技術。引拍期重心朝前,

拍面內旋前傾,肘內收近身體,球拍內收於左前,球拍與肘平行,擊球期及擊球上升中

期以肘為支點,前臂向右前回擊,擊球瞬間手腕摩擦,擊球中上部;反帶技術同反手擋

球技術,主要藉對手來球的力量進行回擊,兩技術的最大差異在於手腕對球產生的摩

擦,使球產生上旋,增加對手回擊難度。(吳敬平,2001;宋學光、李允明,2001;李

惠芬 2003)

二、反手撥球技術

反手撥球技術為主要回擊台內短球之技術,引拍期球拍高於桌面,身體跟進,重心

降低,球拍和身體需要進入台內,身體和球拍的距離縮短,短球拍內旋,拍頭朝下呈豎,

擊球的最高點,揮拍期以肘為支點,以前臂和腕發力為主,擊球瞬間球拍頭由內旋向外

旋,向右上前方,增加其旋轉,技術要求動作小,速度快,讓對手措手不及。

三、反手拉下旋球技術:

反手拉下旋球主要回擊反手位下旋出台長球,李惠芬認為引拍時前臂置身體中軸

線,身體下降,右腳於前,重心置左腳,球拍為增加摩擦力成豎,揮拍期拍面下壓,擊

球中上部,揮拍由左向右斜前揮擊,擊球瞬間中指發力,拍面及揮拍路徑隨來球的旋轉

有所改變。

四、反手彈推技術:

反手彈推技術主要回擊高於網或相持技術中的機會球,宋學光及李允明(2001)指出

引拍時右腳稍微於前,身體重心往前,球拍拉至胸前,高過於來球高度,腕關節做彎曲

內收,揮拍時擊球中上部,利用前臂加速向右前揮拍,肘和腕關節瞬間向外旋,呈鞭打

動作,手腕接觸球時以撞擊方式擊球。

第四 第四 第四

第四節 節 節 節 直拍橫打的力學文獻 直拍橫打的力學文獻 直拍橫打的力學文獻 直拍橫打的力學文獻

張輝及劉淑芳(1998)利用桌球技術的四特性,將反拍的動作分為引拍、揮拍擊球、

隨勢揮拍、還原;藉由各段的揮拍速度和路徑進行分析;引拍距離的長短對於擊球瞬間 所產生的加速度成正比,所以能在適當的時機增加引拍路徑,可增加發力的距離;揮拍 擊球主要為產生球的質量,當揮拍速度相同時,揮拍路徑越長,觸球瞬間速度越高,故 張輝及劉淑芳(1998)認為揮拍擊球的路徑、速度和球的質量呈正相關。

表 2-1‧反手拉球各段揮拍路徑及時間百分比(張輝及劉淑芳,1998)

引拍 揮拍觸球

路徑 m 0.771 27.5% 0.776 27.9%

時間 s 0.593 51.1% 0.210 18.9%

表 2-1 為過去大陸研究者張輝及劉淑芳(1998)分析直拍橫打反手位技術的各階段揮 拍時間、揮拍路徑、揮拍速度,結果得知引拍期為 0.771m,揮拍觸球為 0.776m,可見 引拍期和揮拍觸球占了整個動作的 55.4%且引拍期和揮拍期的揮拍距離相近,但揮拍時 間卻為揮拍期較快,因此可知揮拍期的速度較高,其目的為期望觸球瞬間揮拍速度達最 高速,由此可知,直拍橫打反手為技術也為引拍期、揮拍期距離較長,且在揮拍期的速 度最快。

第五 第五 第五

第五節 節 節 節 直拍橫打與傳統直拍反拍之比較 直拍橫打與傳統直拍反拍之比較 直拍橫打與傳統直拍反拍之比較 直拍橫打與傳統直拍反拍之比較

林魯軍(2002)指出,過去直板接球搓多攻少、對付弧圈球多推擋、少進攻、多減力、

少加力、面對反手位大角度無法發力,使傳統直板不利於現今桌壇,而創新的直拍橫打 技術則彌補了傳統直板的缺失。

直板屬於自然握拍法,手腕能有較大的活動範圍,但反手技術需要配合前臂的外旋 使拍面前傾;李浩(2009)指出當傳統直板進行反手技術時,引拍期前臂已處外旋狀態,

使得肱橈肌、肱三頭肌不能充分發力,再加上肘關節鷹嘴突的限制,當揮拍擊球時前臂 已無法有效的外旋發力,而直拍橫打技術引拍期時前臂處於旋內動作,在揮拍擊球時仍 然有旋外發力的空間,利於增加球的質量;拍面前傾的角度,傳統直板和直拍橫打在進 行反手拍技術時,因使用的拍面不同,相較之下,直拍橫打反面擊球拍面之傾角較大於 正面。穆志勇(2003)的力學分析指出,當擊球時球拍向斜前傾進行回擊,使球除了受到 球拍正面直撞擊力之外,還受球拍表面擦力,接觸球後使球體進行向上旋轉,且在接擊 弧圈球時,拍面壓低,造成低摩擦力而降低合力角度,由此得知利用反面擊球能輕易進 行弧圈球回擊和防守弧圈球。因此,橫打技術除了傳統撞擊之外還增加了摩擦的變化

使得肱橈肌、肱三頭肌不能充分發力,再加上肘關節鷹嘴突的限制,當揮拍擊球時前臂 已無法有效的外旋發力,而直拍橫打技術引拍期時前臂處於旋內動作,在揮拍擊球時仍 然有旋外發力的空間,利於增加球的質量;拍面前傾的角度,傳統直板和直拍橫打在進 行反手拍技術時,因使用的拍面不同,相較之下,直拍橫打反面擊球拍面之傾角較大於 正面。穆志勇(2003)的力學分析指出,當擊球時球拍向斜前傾進行回擊,使球除了受到 球拍正面直撞擊力之外,還受球拍表面擦力,接觸球後使球體進行向上旋轉,且在接擊 弧圈球時,拍面壓低,造成低摩擦力而降低合力角度,由此得知利用反面擊球能輕易進 行弧圈球回擊和防守弧圈球。因此,橫打技術除了傳統撞擊之外還增加了摩擦的變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