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傳統阿美族人的生活與習俗

第七節 高寮部落的地理環境及其歷史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第七節 高寮部落的地理環境及其歷史

1. 地理環境

高寮部落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為花東縱谷平原的中段,坐落於觀 音山南方約一至二公里處,鄰近海岸山脈系統的赤柯山、竹林山腳下,由秀姑巒 溪支系高寮溪所沖積而成的河地,因為位於秀姑巒溪的東岸,屬於當地人俗稱河 東地區的一個部落;目前高寮部落行政上屬於花蓮縣玉里鎮觀音里28

圖 2-2 高寮部落衛星空照圖,(筆者自繪)

高寮部落裡面除了阿美族人之外,約有七十戶漢人,有閩南人與客家人,其 中也包含八七水災從嘉義遷移至赤柯山上的受災戶,另外也有部分原本居住於此

28 觀音里 23.4 平方公里,里內包含了高寮、觀音、舊田及赤科山四個聚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原本從臺灣西部西南地區移入的西拉雅系統平埔族(阿美族人稱為 tangafolan 或 是平埔(閩南語發音)),這些族群主要以部落主要道路赤柯山產業道路為主軸,

部落較南邊靠近高寮溪則多為阿美族人為主,北邊與赤柯山上則以閩南人、客家 人、平埔族人以及民國 38 年來臺的新住民為主,另外有一戶布農族人,一戶撤 奇萊雅人混居在以阿美族人為主的南邊部落,還有婚姻關係遷居於此的太魯閣族、

排灣族等各族群,但是基本上高寮部落還是屬於以阿美族文化取向為主的部落。

圖 2-3 高寮部落鳥瞰位置圖。(筆者自攝)

2. 地名由來

「高寮」名稱的由來主要有幾個傳說,根據許木柱、廖守臣、吳明義,2001 年出版的《臺灣原住民史—阿美族史篇》寫道:

高寮名稱源自於閩南語「刣狗寮」ta-kaw-liyaw,起因於當時住在附近的平

埔族 Tangafolan 人捉到一隻山羌,將牠掛在一個工寮,結果被客家人飼養的 狗群給偷盜吃掉,Tangafolan 人就用棍子打死一隻狗,那個地方就以「刣狗 寮」(Takoliyaw)來稱呼。(許木柱、廖守臣、吳明義,2001:158)

後來刣狗寮經過流傳後,轉音為大嵙寮,光復以後,因為覺得名稱不雅改成

稱為 patawlian(巴島力安),後來當地的阿美族族人則將此名稱又引伸為休 憩之地。31但是巴島力安並非現在部落位置,patawlian 的位置是在目前部落 南邊高寮溪畔的位置,而後因為人口繁衍增長,才遷移到現今位置。而在地 方政府鼓勵恢復傳統地名的政策下,便將地名恢復成 patawlian,強調高寮阿 美族人的不忘本源。

30 高寮社區,2009 年農村再生計畫。http://dcc.ndhu.edu.tw/swcb/?cat=840 農委會水保局花蓮分局。

31 A09 口述,訪問時間 2010 年 2 月 22 日,高寮部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圖 2-4 2007 年玉里鎮 20 個阿美族部落開始要求恢復傳統名稱,

高寮部落最後則以巴島力安(patawrian)為其名稱。(筆者自攝)

3. 部落歷史

在林明美 〈由太巴塱來的拓荒者─記阿美族高寮部落一位長老所述說的 的歷史與高寮部落建立〉文中,已過世的林清吉長老以及口訪時的 A13 都提 及到,在清朝末年,當時許多老部落如太巴塱因為人口過多及耕地不足的原 因,紛紛轉往玉里尋找新居地,根據口訪資料 32以及文獻資料,早期玉里到 富里一帶為各族群的遊獵場所,雖然荷蘭文獻中的「Dorcop」社群有可能是 住在觀音山附近的阿美族「Tarcop」氏族,但是與現今居住於高寮部落的阿 美族人,沒有太直接的關聯性。

最早遷居到高寮此地的阿美族為太巴塱社人 Calaw Aong,因為打獵到現 今玉里鎮海岸山脈西邊平原處,覺得此處適合安居,因此回到太巴塱社後,

便帶三戶親族移居至現今高寮部落南方(靠近現今第十公墓處居住,因此盛

32 A13 口訪整理,2010 年 7 月,自宅、2010 年 8 月 20 日,國立東華大學採錄。

產樟腦,於是稱為 cirakesay(也稱為 marakes))。

而在遷移過來的太巴塱人居住的東北方有位名叫 Ipak 的客家人在觀音山 takoliyaw,而在定居後兩年,Saomah Dataw 也由太巴塱自此定居,在此同時,

也有其他社群的阿美族人(馬太鞍、沙荖、拔仔等)也因為耕地不足的因素, 管理當地的阿美族人。在 1913 至 1922 年 Marang O’fay 擔任頭目年間 takoliyaw 發生土石流,族人生命飽受威脅,因此頭目 Marang 向當時的觀音駐在所警 察近藤35提出希望遷社,後來便遷居到現在的 patawlian,當時在 patawlian 當 地北側是平埔族人的墾區,阿美族人主要居於南側,patawlian 便為現今高寮 部落靠南地區,但是族人仍然習慣自稱自己為 takoliyaway a Pangcah。

之後仍有許多不同聚落的阿美族人有的因為工作,如 1943 年─1944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族部落群人口最多的部落。

而在民國 60 年代後,因為正值臺灣轉型成工業化社會,為了改善部落家 庭的生活,許多部落青年紛紛轉入臺灣西部大都市尋找工作,使得部落人口 大量外移,在都市中找尋更多的工作機會後定居,有許多人甚至透過政府單 位徵才的關係或是族人的引薦,陸續在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哥斯大黎加等 地工作、其中有部分族人甚至在南非定居,目前高寮部落中常住於部落的阿 美族人約 300 戶36

第八節 部落與族群關係

高寮部落居住著許多不同族群的人,而不同的族群對於高寮有著不同的理解,

在當地的阿美族人習慣稱高寮為高寮部落(Tribe),也稱呼自己為 takoliyaway a Pangcah,他們以部落作為名稱為群體成為一個歸屬,區別當地的其他族群,高 寮部落的阿美族人有很強烈的族群歸屬與向心力,與各個族群的族群邊界仍然非 常的明確,阿美族人有自己的文化協會來推動自己的文化事務37;高寮被稱呼為 高寮部落時,主要是指這群住在高寮的阿美族人的生活範疇。以下則是對於居住 在高寮的其他族群做簡單的簡述。

1. 平埔族

居住在高寮的平埔族人,是分好幾個時期前移過來的,有一群是比現今居住 在高寮的阿美族人較早定居於此的,約清道光九年左右遷移而來的西拉雅系統平 埔族群,這群平埔族人因為在原鄉受到漢人壓迫而東部,後來在富里鄉定居,建 立大庄部落,因此花東縱谷南部這個系統的平埔族群也被稱為大庄平埔族,當時 為了爭奪秀姑巒東岸的土地,難以避免的與阿美族人有激烈的衝突,致使許多原 本居住在東岸的阿美族人因為戰敗奔走他鄉,而兼併阿美族土地的平埔族人則在

36 頭目 Marang Tomad 口述,訪問時間 2010 年 2 月 21 日,高寮部落。

37 即花蓮縣玉里鎮璞石閣原住民文化教育發展協會,主要致力於維護當地的阿美族文化。

40 林聖欽,1995,花東縱谷中段的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1800-1945),p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中有許多的客家人是從桃竹苗遷移於此;而後國民政府時代,也移入了一批開墾 花東的外省居民,約有 20 戶,而後在民國 45 年八七水災之後,遠從嘉義山區遷 徙許多水災災民來高寮定居,這一些居民有一些早在日本時代便有許多先祖輩的 人曾被召至於赤科山砍木軍伕,而後移居到赤柯山後,憶起赤柯山區適合種植高 山作物,並且與原鄉環境相似,許多人便長期開始居住在赤柯山上,種植高山經 濟作物,因為高經濟作物的經濟後盾,也使得高寮當地漢族已經成為高寮最大的 經濟強勢族群,如金針的栽植,就是這些移民從故鄉嘉義梅山帶來金針種植,使 赤柯山成為金針的產區之一。

3. 其他族群

除了平埔族與漢人之外,有一戶因為加里宛事件後,持續南遷,而後定居於 高寮的撒奇萊雅族人,高寮另有一戶善於打獵,不知何時搬入高寮的布農族人,

以及其他因為婚姻或是工作關係等不同因素而後來高寮定居的其他族群。

在當地的平埔族人與漢人,習慣稱呼高寮為高寮、打谷寮或是刣狗寮,他們 是完全不同於阿美族人生活方式的群體,他們除了信奉傳統信仰外,改宗信奉長 老教會的人,不在說阿美語的高寮教會做禮拜,而是在於說台語的加蜜山教會禮 拜,並且在當地成立赤柯山永續發展協會,而最近因為社區總體營造在各個鄉村 的興起,高寮出現了一個結合各個當地不同族群的高寮社區發展協會,由各個不 同族群組成,主要是將高寮視為一個社區(Community),希望聚集高寮當地的 人群,共同於在地努力,為高寮創造新的能量。

第九節 產業經濟

早期的住在玉里的秀姑巒阿美族人從事傳統農業,並且已經在此開墾了不少 的土地,從事稻作。而後在日本政府來臺後,因為開墾樟腦、方便管理等因素便 將許多部落遷居到交通要道的兩側,因而讓許多的部落必須釋出自己的土地,雖

41 林聖欽,1995,花東縱谷中段的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1800-1945),p115-119。

42林聖欽,1995,花東縱谷中段的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1800-1945),p147-1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下,高寮部落逐漸的轉型成一個多面向、多風貌的部落。

小結

透過以上各章節的整理,先從各先行研究者的文獻中,爬梳出阿美阿美族人 的族群輪廓,在「阿美族」的族群論括下,理解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以及制度,

但由於近百年來的阿美族人與不同政權互動,以及地域性的差別,藉由國家政權 與人類學方式的分類,東部平原的同一個文化群的人們,被建構出「阿美族」的 認同概念,也因為這樣子的認同,使阿美族人內部的群體互動中,某種程度上擁 有並分享共同歷史。

第二部份之後進入秀姑巒群阿美族的遷移過程,談論秀姑巒阿美族人的群體 互動,以及高寮部落的建立與介紹,在歸納整理高寮部落的遷移過程、族群關係 與產業經濟後,對於高寮部落已經有一個初步的輪廓性理解,下一個章節則將進 入高寮部落的歷史軌跡,從國家勢力進入高寮部落後,分析高寮部落的文化變遷

第二部份之後進入秀姑巒群阿美族的遷移過程,談論秀姑巒阿美族人的群體 互動,以及高寮部落的建立與介紹,在歸納整理高寮部落的遷移過程、族群關係 與產業經濟後,對於高寮部落已經有一個初步的輪廓性理解,下一個章節則將進 入高寮部落的歷史軌跡,從國家勢力進入高寮部落後,分析高寮部落的文化變遷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