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相關研究

在文檔中 題目:海岸環境景觀評估 (頁 41-4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4 相關研究

研究結果 結果顯示景觀品質與灌木、硬鋪面、草坪、設施物、和裸露泥土 五種元素面積有關。在認知因子中舒適性、開闊性、複雜性、使 用性以及整潔性會影響觀察者對景觀品質的判斷。

作者(年份) 高育芸(2003)

研究題目 街道招牌景觀偏好之研究

研究方法 探討街道招牌景觀元素給予人們的情緒經驗反應及景觀偏好程 度,情緒體驗景觀偏好的關係以及了解招牌景觀元素與情緒體驗 對景觀偏好的影響,以國內 20 條招牌統一化的街道作為樣本,以 招牌尺寸、懸掛型式、位置、字體、色彩及材質等招牌景觀元素 以自變項,以 25 對情緒體驗詞及偏好為依變項,探究影響情緒體 驗的形成因子,以學生為樣本進行測試。

研究結果 1. 街道招牌景觀元素會影響情緒體驗,其中喚起因子較愉悅因子 稍強。2. 街道招牌景觀元素中唯獨材質元素不影響偏好外,其餘 因子皆會影響景觀偏好。3. 情緒體驗會影響景觀偏好,也就是偏 好會受到喚起及愉悅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影響,喚起因子對景觀 偏好有正向影響,而愉悅因子具有負向影響。4. 街道招牌景觀元 素與情緒體驗會影響景觀偏好。

環境與景觀方面

作者(年份) 王鴻楷、洪啟文(1981)

研究題目 人造物對環境影響品質初探

研究方法 主要討論人造物視覺影響之實驗性量化分析的過程與結果。人造 物對環境品質之影響,被視為來自其數量與品質兩因素,並以此 兩因素為自變項,環境品質之評價為依變項,建立環境品質之函 數。人造物數量以人造物在視野中所佔面積比例為指標,人造物 品質則考慮為人造物色彩、形狀、質感及位置的綜合表現。以照 片為景觀模擬表達工具,經由問卷調查後之評值結果,建立函數 所需之數據。

研究結果 人造物數量的環境品質函數為二次迴歸函數,人造物品質看則為 推理曲線,即環境品質隨人造物數量之增加而降低之趨勢非常明 顯,而環境品質則隨人造物品質之提高而提高。

作者(年份) 劉吉川(1984)

研究題目 人為措施對環境美質衝擊之研究

研究方法 應用環境知覺研究測量人為措施,在不同觀景者的知覺情形下,

對環境美質之衝擊,人為措施物採用高壓鐵塔配置位置對景觀之 視覺影響,與景觀背景關係之研究,並就不同視距以照片模擬做 評估調查,樣本採樣為太魯閣國家公園之遊客、專業與管理人員、

營造工人、台大學生、私人企業等。

研究結果 結果景觀視覺吸收能力評估因子中以警緻之多樣性、植被奇異

度、立地在被覆性、土壤或岩石與環境對比、坡度與其穩定性和 三個加權因子(天際線之變化、景緻畫面層次性、視覺距離),為 主要評估因子,而對於視覺破壞能容忍至何種程度,則受到觀景 者之個人背景差異影響,如職業類別、相關團體類別、環保意識 之差異、及觀景者所處之視覺環境(視距、高壓鐵塔在觀景者視 野中的位置、景觀背景因素),有顯著相關。

作者(年份) Dearden(1984)

研究題目 影響景觀偏好因子之研究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受訪者特性對景觀偏好之影響,分別以專業、使用者、

非使用者來測量對景觀(都市、消外、原始)偏好之差異。專業 應變項之抽樣,以土地規劃或景觀從業人員為受訪對象,使用者 應變項則以研究地區之登山協會會員為樣本,而非使用者則為都 市中之民眾,各受訪樣本接抽 30 份,共 90 份。

研究結果 結果說明專業背景與都市民眾對景觀偏好無顯著差異,而登山協 會會員,卻與其他兩組受訪者有不同之偏好產生。而就景觀之熟 悉程度與其偏好而言,有正相關之關係存在,即說明居住於都市 中之居民,其對於景觀中有人為設施物之接受度比居住原野的人 來的高。所以結果中亦提出個人過去景觀經驗、旅遊經驗、現有 居住環境、遊憩活動喜好,皆對熟悉度產生影響,間接的亦影響 景觀偏好之關係存在。至於個人社經背景則無明顯之影響,但是 年齡、性別、收入三自變項因子,對都市景觀評價之關係有相當 一致的看法。

作者(年份) 何友鋒、王小璘(1991)

研究題目 電力建築與設施環境,視覺品質評估與模擬之研究

研究方法 該研究是針對電力建築選擇廠址時,對廠址做事決環境品質評估 方法,進而建立電力建築與設施之美化方法,最後選擇一電廠預 定地,研究中提出電力設備對視覺環境影響有三因素,一、電力 設失物之種類;二、設施物之造型、材料、顏色與自然環境之協 調性;三、設施物所帶來的大規模人為開發活動對視覺環境之影 響。

研究結果 結論歸納於視覺美化方法上,應注意視距、造型、建築物配置、

地形應用、植栽的應用、輸電線的配置,來減緩電力建築與設施 對廠址環境之影響。在色彩方面,則由偽裝(與環境色彩調和)

與塑像(與環境產生對比)來進行規劃,由於電力設施接皆需較 大尺度之建築物,故該研究建議應以偽裝較為適用,如偽裝無法 達百分之百效果時,故可同時配合塑像之應用觀念。

作者(年份) 陳傳興(1992)

研究題目 建築物造型及色彩所引起知識決改變與視覺偏好之研究

研究方法 主要參考現有國內、外視覺景觀評估與視覺景觀模擬之研究文 獻,加以分析探討。並研擬因建築物之造型及色彩之侵入,景觀 資源改變後知識決知覺調查之實驗研究。其實驗研究分兩階段執 行,第一階段先以專家模式做視覺景觀樣本之選取與建築物侵入 後,景觀改變後之視覺模擬。第二階段,則以心裡模式研究方法,

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已瞭解建築物造型及色彩侵入,景觀改變厚,

受訪者所感受到之視覺改變與視覺偏好之程度,取樣景觀以瑞穗 到台東之縱谷平原區為範圍;設計三種造型及三種顏色材質模擬 至選定點,分專業及非專業受訪者以問卷調查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 結論為,一、雙斜頂所引起之景觀視覺改變程度為最高,平屋頂 最低,同時以此斜率項實驗因子,亦是受訪者景觀視覺偏好最高 者,且因受訪者個人背景特性,對雙斜項實驗因子所引起至之知 覺反應有顯著差異。二、就研究地區而言,建築物的侵入,受訪 者認為色彩實驗因子中,紅瓦白牆所引起之景觀視覺改變程度為 最高,木瓦木牆為最低,而受訪者之景觀偏好亦同。三、建築物 之侵入,對不同背景特性之受訪者,確實有不同視覺知覺反應。

經分析結果,受訪者會因家庭收入、教育水準、職業、相關景觀 訓練、郊遊時,不喜見人為設施等特性不同,對建築物所引起之 景觀視覺改變程度,有顯著差異。而對建築物所引起之景觀視覺 偏好有顯著差異之受訪者背景特性、有性別、教育、活動動機與 喜歡之活動等因子之影響。

作者(年份) 尤俊雄(1993)

研究題目 視覺景觀影響之研究-以垃圾焚化廠指模擬為例

研究方法 研究中,以視覺模擬方式模擬兩種不同的焚化廠在六種不同的環 境中所形成不同的景觀製作成照片來進行比較分析,環境取樣考 慮原則為複雜性和自然度兩個因素。測試樣本以南港高工及彰化 高工的學生為受訪對象,其中分別代表熟悉及不熟悉焚化廠景觀 的兩個團體。在問卷調查中,除由學生對每個焚化廠景觀的感覺 評估其自然度、複雜性、和諧性、偏好等四個量尺外,並調查其 對焚化廠的正負面的影響看法和是否有設立的必要性態度。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一、焚化廠的造型與環境的和諧性是減輕視覺影 響的重要因素,而不單只是焚化廠本身的造形設計。二、焚化廠 所在區位其自然度越高其影響也會隨著增加;而複雜性在自然地 區或以人為活動為主體的郊區及都市研究結果發現都為複雜性越 大的環境其視覺影響越小,與視覺吸收能力概念相符合。三、受 訪者的態度與熟悉對景觀影響的分析中,個人態度是主要影響焚 化廠景觀知覺差異的主因,而在熟悉程度方面則沒有很明顯的差 異。

作者(年份) 曾國源(1996)

研究題目 電塔視覺衝擊評估-觀賞距離及景觀類型的影響分析

研究方法 主要在評估 161KV 的高壓電塔在 1000 公尺觀賞距離內對三種景 觀類型的衝擊影響。視覺衝擊程度的獲得主要乃藉由有電塔景觀 美質評值與無電塔景觀美質的評值相減而得。此外亦探討居民、

遊客及道路使用者三種觀賞類別對視覺衝擊的可接受程度。受測 者為台灣大學學生,以 42 張經由電腦模擬合成所製成的幻燈片(包 括 9 張無電塔幻燈片及 33 張有電塔幻燈片),讓受測者平 1-10 分 的評值。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一、有電塔之景觀美質與無電塔之景觀美質呈現 顯著差異(p≦0.05),同時其美質衝擊觀賞距離呈現倒豎關係 (r2=0.34)。二、在景觀類型方面,不同景觀類型間的美質衝擊亦具 有顯著差異(p≦0.001),其中以都市景觀對電塔所造成的美質衝擊 最不明顯,其次為鄉村農田景觀,而美質衝擊影響最大的為山林 地形景觀。三、在可接受程度評估方面,居民、遊客及道路使用 者三類觀賞者間的可接受程度有顯著差異(p≦0.001),其中以道路 使用者的可接受度最高,其次為遊客,而以居民的可接受程度最 低。

作者(年份) 曾煥銘(1998)

研究題目 海堤景觀之視覺評估模式建立

研究方法 親水性海堤及護岸為使用舒適感覺之建材,結合顏色、形狀之設 計,並兼顧安全性而與自然環境相調和之海洋結構物,為未來海 岸設施設計必然之趨勢。其研究步驟主要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 段就現有景觀資源評估研究文獻加以分析研究,從其中選定三種 常用的評估方法:SD 法、VIA 法、SBE 法。第二階段中,先選出 六張不同形式的海堤照片,再設計一套評估問卷,問卷內容分為 兩部份:1.受訪者的背景資料,2. 受訪者對海堤照片的反應程度。

第三階段透過三種評估法來統計與分析問卷的結果。第四階段就 各種評估法的結果加以分析與討論,並就分析的結果篩選出一種 評估海堤的最佳評估方法。

研究結果 由分析結果顯示 SD 法比較不適用於評估海堤景觀,但是由其評估 因子之間的相關性,可提供設計者在設計做一參考。其次 VIA 法 與 SBE 法兩個則因為設計案的不同而有其適用的範圍。(此研究 與日本歷年研究相衝突,日本運用 SD 法在海岸景觀研究已相當多 年)

在文檔中 題目:海岸環境景觀評估 (頁 41-4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