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砂及碎石之來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0-33)

第四章 混凝土及其材料之性質

4.1 砂及碎石之來源

於本節茲根據經濟部礦務局(臺灣地區砂土石產銷調查報告,2002~2008),彙整 說明砂及碎石之來源。此報告係以臺灣地區各縣市為調查範圍,調查對象為現有土石 採取區及碎解洗選場,進行碎解洗選場每年之砂(土)石生產、銷售量及其機械設備、

員工人數等基本資料調查。進行實地調查,並請當地砂石公會配合參與調查;依據各

縣市調查結果,予以核對、彙整及區分統計類別,分別作成各類統計表。

砂及碎石之料源皆來自「土石採取場」,其中碎石係又在「砂石碎解洗選場」將 卵石、塊石破碎、分篩及洗淨之產物。依土石採取法第 10 條第 4 款規定,申請土石 採取場或砂石碎解洗選場,必頇以取得用地為前提,續依「都市計畫法」或「非都市 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之規定程序,辦理變更為土石採取專用區後,再依「土石採取法」

相關規定營運。

圖 4.1 為臺灣地區土石採取許可區數量之歷年變遷情形,茲整理其各年度數量變 遷如下:

2002 年:267 區(河川 198 區、陸上 66 區、海域 3 區)。

2003 年:113 區(河川 51 區約 180 公頃、陸上 62 區約 245 公頃)。 2004 年:53 區(河川 32 區約 155 公頃、陸上 21 區約 85 公頃)。 2005 年:43 區(河川 17 區約 103 公頃、陸上 24 區約 97 公頃、海域

2 區約 8 公頃)。

2006 年:22 區(陸上 19 區約 64 公頃、海域 3 區約 8 公頃)。 2007 年:19 區(陸上 16 區約 60 公頃、海域 3 區約 14 公頃)。 2008 年:25 區(陸上 22 區約 77 公頃、海域 3 區約 14 公頃)。

由前述知曉,許可之土石採取場數量於 2002 年曾經多至 267 區,惟於 2004 年遽 減至 53 區,之後仍持續減少,至 2008 年僅存 25 區。土石採取場數量之減少大多是 河川部份,至 2006 年因政府全面禁採河川砂石,故已完全沒有位置於河川者。取而 代之的是陸上及海域之土石採取場,但除海域者有些許增加外,陸上者並無增加之趨 勢;故為因應景氣復甦之建設需求,對陸砂之開發及河川砂石開採之解禁可能更形迫 切。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年度

土石採取許可區數量 ( 區)

圖 4.1 臺灣地區土石採取場數量之歷年變遷情形

另一方面,臺灣地區之砂石碎解洗選場因為原料取得及洗選取水之便,通常就近 設立於河川區內。近年來因颱風、地震及豪雨,造成橋墩、河川構造物破壞及河岸地 貌的改變,因此位於河川區的砂石碎解洗選場備受爭議與指責。水利署已於近年陸續 對位於河川行水區內之砂石碎解洗選場,以違反「水利法」及「河川管理辦法」之規 定強制予以拆除,導致今後砂石碎解洗選場需改設於非都市土地區。

圖 4.2 為臺灣地區砂石碎解洗選場之歷年變遷情形,其各年度之數量為 2002 年 462 場、2003 年 476 場、2004 年 410 場、2005 年 392 場、2006 年 395 場、2007 年 450 場、2008 年 476 場,知曉其雖曾經於 2005 年減少至 392 場,惟於 2008 年又回升 至 476 場。以 2008 年為例,476 處砂石碎解洗選場之分布為臺北縣 14、桃園縣 19、

新竹縣 12、苗栗縣 33、台中縣 40、彰化縣 17、南投縣 37、雲林縣 38、嘉義縣 6、

台南縣 9、高雄縣 48、屏東縣 83、宜蘭縣 29、花蓮縣 53、台東縣 25 及離島 4。知曉 砂石碎解洗選場分布數量較多之前五個縣依序分別為屏東縣、花蓮縣、高雄縣、台中 縣及雲林縣。

300 400 500 6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年度

砂石碎解洗選場數量 (場)

圖 4.2 臺灣地區砂石碎解洗選場數量之歷時變遷情形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