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保健行為為間是否有關係?

五、 控制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後,甜食攝取狀況以及參與口腔保 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是否能有效預測口腔保健行為?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以及依照研究目的所發展的研究問題,提出本 研究的假設,研究假設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以及 口腔保健行為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

二、 研究對象的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口腔保 健行為為間有顯著相關。

三、 控制社會人口學變項後,甜食攝取狀況以及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 與活動經驗能有效預測其口腔保健行為。

6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與本研究相關之名詞操作型定義界定如下:

一、高職學生:

高職學生是指100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臺北市某高職學生一、二、三 年級全體學生。

二、社會人口學變項:

是指與學生相關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級、學業成績、父母親 年齡、家庭社經地位。分別敘述如下:

(一) 性別:分為男生與女生。

(二) 年級:分為一、二、三年級學生。

(三) 學業成績:100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期研究對象成績在班上之排名分 為前面三分之ㄧ、中間三分之一、後面三分之一。

(四) 父母親年齡:分為31-40歲、41-50歲、51-60歲、 61-70歲、70歲 以上。

(五) 家庭社經地位:

本研究所指家庭社經地位,係以研究對象父親或母親中社經地位較 高者為代表。社經地位乃採用 Hollingshead 於 1957 提出的二因子社 會地位指數方法(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並參考由 林生傳(2005)依國內社會情況與修改後的計算方法進行計分,即以教

7

育程度和職業類別為主要決定指數,依照公式(教育等級×4)+(職業等級×

7)來合併計算出家庭社經地位變項的得分。其所代表的意義為第一級 51-55 分為最高社經地位,第二級 41-50 分為高社經地位,第三級 30-40分為中社經地位,第四級 19-29 分為低社經地位,第五級 11-18 分為最低社經地位;而本研究則再將第一級和第二級(41-55 分)合併 為高社經地位,第三級 30-40 分為中社經地位,第四級和第五級(11-29 分)合併為低社經地位。

三、口腔保健行為:

測量研究對象對於口腔保健的行為部分:為每日刷牙次數與時間、

每日牙線使用次數與時間、使用貝式刷牙法、氟化物使用狀況、定期口 腔檢查習慣等為了達到口腔健康所採取的行動。以Likert 式五點量表計 分,由研究對象根據自己對量表各題敘述來勾選答案並予以計分,「從 未」為0分、「很少」為1分、「有時」為2分、「經常」為3分、「總是」

為4分。得分 越高,表示研究對象口腔保健行為越好;得分越低,則反之。

四、甜食攝取狀況

本研究僅探討飲食行為中有關甜食攝取的情形,其甜食種類主要 參考國家衛生研究院及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2001 年所共同執行 之「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其中甜食種類包含( 1 )餅乾;(2)糖果、

巧克力;( 3 )蛋糕、麵包;( 4 )冰淇淋、奶昔、冰品;( 5 )含

8

糖飲料(包含碳酸飲料,如:可樂、沙士等)之五類甜食。以Likert式五 點量表計分,由研究對象根據自己對量表各題敘述來勾選答案並予以計 分,「從未」為0分、「很少」為1分、「有時」為2分、「經常」為3分、

「總是」為4分。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對象甜食攝取狀況越頻繁;得分越 低,則反之(呂佩霖,2006) 。

四、 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

此部分分為兩個階段:國中時期以及高職時期。而選項則為是與否,答

「是」為1 分,答「否」為0 分。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對象對於口腔保 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的參與感較高;得分越低,則反之。

(一) 國中時期

針對過去於國中階段在校內所參與過的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選 項:國中時期是否於學校修習有關口腔保健的課程、國中時期是否曾經 在課本上讀過有關口腔保健的內容、國中時期是否參加過學校所舉辦的 含氟漱口水活動/自己是否有參與學校所舉辦的含氟漱口水活動、國中時 期學校是否推動餐後潔牙活動或比賽/自己是否有參與學校所推動的餐 後潔牙活動或比賽、國中時期,除了上述之「含氟漱口水」及「餐後潔 牙」活動外,學校是否有舉辦其他「口腔保健」活動?。

(二) 高職時期

在校內所參與過的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選項:高職時期是否於學

9

校修習有關口腔保健的課程、高職時期是否曾經在課本上讀過有關口腔 保健的內容這兩個選項。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有下列四項限制:

一、本研究由於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只挑選臺北市的一所高職展開調查,

並沒有進行調查到所有的高職,因此得到的結果除了可以顯示出研 究母群體,無法推論至全國高職生。

二、本研究所測得之相關變項資料,僅限於研究工具所涵蓋的範圍。

三、本研究調查採自填式問卷方式調查,研究對象填答之認真程度與真 實性,可能會影響研究調查的結果。

四、本研究採問卷方式施測,屬於事後回憶,研究者可能會因回憶誤差 造成填答結果偏差。

10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節主要分成三節,分別為:一、國內外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探 討;二、臺灣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狀況;三、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的相 關因素探討:

第一節 國內外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探討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8 年制訂在公元2010 年的口腔保 健目標:希望世界各國5 歲兒童有90%以上無齲齒,12 歲兒童的DMFT index在2 顆以下;20 歲以上者有75%無齲齒,全人口中75%的人清楚口腔 疾病病因和預防方法(WHO,1998)。Douglas & Malmo (2000)於世界衛生組 織會議提出全球口腔整體性健康新齲齒指標(Significant Caries Index;SiC)

訂立12 歲兒童在2010 年DMFT index應<2 顆;並於2015 年前須達到 SiC index<3 之新指標(Douglas B. et al., 2000)。然而從陳弘森等(2007) 研究調查顯示,台灣地區12-18歲之青少年DMFT index均超出WHO所訂 立之12歲DMFT index <2,顯示我國青少年口腔之狀況仍待改善。而本節 內容分別探討台灣地區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以及國外青少年口腔健康狀 況。

一、

台灣地區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

在台灣,高中(職)階段正是莘莘學子面臨課業的壓力、父母、師長的 期望以及同儕的競爭,在現今的社會價值中升學是重要的,而技職學校

12

也首重技能證照的養成及取得 (徐孝蓮,2006) 。學校有關口腔保健教育 的部分,也就相對的不是該階段教育之重點;經常可見國中階段之青少 年口腔保健狀況普遍未受到重視,也因此恆牙齲齒狀況嚴重卻一直未見 改善 (林瑞誼,2009) 。

台灣地區有關口腔健康狀況的調查,多數以齲齒狀況為主要調查議 題。全國第一次有關齲齒的大規模調查,應屬1971 年臺灣牙醫界與WHO 合作的全國性調查(Hong , Chang , Duh and Knutson , 1979),本次的調查 對象共計23972 人,年齡層涵蓋了5-60 歲的族群,在其1979 年之發表 文獻中指出,調查當年年齡5 歲的受檢者平均每人有8.5±4.8 顆乳牙齲齒,

在恆牙方面,17 歲的受檢者平均每人有2.9 顆齲齒、拔除或填補之恆牙 (呂佩霖,2006)。

1983年,藍忠孚等人所做之全國性口腔調查結果顯示,受檢者中,7 歲之齲齒率平均為53.07%,17 歲之齲齒率為89.45%。

2001年,蔡蔭玲等人對臺灣 6-18歲人口之口腔狀況調查研究結果顯 示,13歲開始,齲齒率繼續攀升,由80.79%升至18歲的86.59%;DMFT 值 的部分: 13-18歲年齡層,DMFT 平均值由13歲的3.94升至18歲的 6.01。

這篇全國性的調查中還針對口腔保健教育的需求與口腔疾病治療的需求 進行評估,研究發現受檢對象中,15-18 歲青少年,具有健康之牙齦齒列 者僅佔 13.5%。

13

張智豪(2002)的調查結果顯示,高雄市5-18 歲年齡層的學生口腔健 康狀況為恆齲齒盛行率在高中之男女生分別為 61.3%和65.3%,而高中生 在牙齦發炎及牙結石盛行率是 26.7%。其中最嚴重的是高三學生,且以 結石及牙齦炎佔絕大多數。另外,楊貴郎(2003)針對桃園縣兩所高中350 名學生口腔檢查結果發現,有將近100%的齲齒盛行率,而 DMFT index 平均值為 7.2。

陳弘森等(2007)在臺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口腔狀況調查發現,恆 牙 12-17 歲平均 DMFT 指數分別為 2.58、3.78、4.23、4.52、4.72 與 5.14;

恆牙齲齒率分別為 37.30%、52.17%、54.12%、57.80%、51.94%與 50.69%。

以高三生最為嚴重。

二、國外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

Krejsa et al.(1996)調查捷克241位18歲青少年口腔狀況,DMFT index 為6.22 顆。Brennan et al.(2000)調查1995-96澳洲15-19歲青少年其DMFT index為5.1 顆。

Vrbic V.(2000)於1987、1993及1998年在斯洛維尼亞進行6-65 歲 共1623 人全國性齲齒盛行率調查,顯示 1987-1998年在12年期間兒童及 青少年無齲齒的比例明顯增加, DMFT index降低:12 歲年齡群從5.1 降 至1.8,15 歲從10.2 降至4.3,18 歲從12.9降至7。從結果顯示12年間 的口腔健康預防計畫的推展對牙齒保健是有顯著的改善。

14

15 歲 、 18 歲 之 DMFT index 由 WHO Global Data Bank(WHO, http://www.whocollab.od.mah.se)相較數據分別為下表2.1與表2.2;由表 對照可知顯示台灣地區齲齒狀況仍較其他國家嚴重。要達到WHO 所訂定 2010 年口腔保健目標:12 歲學童DMFT index下降至2 顆以下;SiC index

< 3尚有些差距。然而國內目前尚無SiC index 相關調查數據,所以暫無 從考據比較。

綜合國內外兒童、青少年齲齒結果得知不同地區、種族國家和調查 年代的齲齒狀況皆不盡相同;而國外研究結果大多顯示出齲齒狀況會隨 著年代的演進而有改善趨勢,但仍有少部分國家兒童、青少年的齲齒問 題以及齲齒高危險群尚未受到重視。

表2-1 世界各國15歲青少年DMFT index之比較

Country DMFT index Year

Taiwan 4.52 2007

China 1.42 1995-96

Thailand 2.11 2000-01

Japan 6.60 1993

Malaysia 2.80 2000

Viet Nam 2.20 2001

Australia 1.90 2000

India 0.70 1993

USA 2.58 1992-1994

資料來源: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HO Oral Health Country/Area Profile Programme. Available at: http://www.whocollab.od.mah.se/expl/regions.html.

Accessed February 08, 2012.

15

表2-2 世界各國18歲青少年DMFT index之比較

Country DMFT index Year

Taiwan 4.86 2007

China 1.60 1995-96

Thailand 2.40 1994

Japan 8.50 1993

Malaysia 2.80 2000

USA 4.50 1988-91

資料來源: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HO Oral Health Country/Area Profile Programme. Available at: http://www.whocollab.od.mah.se/expl/regions.html.

Accessed February 08, 2012.

由上述國內外研究結果可知,尤其是台灣地區之青少年於就學與準 備升學考之際,較疏忽個人之口腔保健,使其口腔保健狀況普遍不受到 重視,也因此恆齲齒狀況嚴重且一直未見改善,口腔保健行為皆有改善

由上述國內外研究結果可知,尤其是台灣地區之青少年於就學與準 備升學考之際,較疏忽個人之口腔保健,使其口腔保健狀況普遍不受到 重視,也因此恆齲齒狀況嚴重且一直未見改善,口腔保健行為皆有改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