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所有蒐集回來的問卷,除了避免遺失外,必須要再確定問卷的回收 率以及填答的完整度。在篩選剃除掉無效問卷後,進行問卷編號、資料 編碼,並以統計軟體SPSS 19.0進行輸入與分析。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

研究問題、研究假設及所採用的統計方法,說明如下:

一、 描述性統計

(一) 以次數分布及百分率,來呈現類別變項分情形,如性別、年級、學

49

業成績、家庭社經地位。

(二) 以平均數、標準差、最大值、最小值來呈等距變項分布情形,如甜 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口腔保健行為。

二、 推論性統計

(一)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及事後檢定

探討不同性別的學生在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 動經驗,以及口腔保健行為上的差異。探討不同背景的學生在口腔保健 行為上的差異。當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呈現顯著時,再進行事後比較。若 組間變異數同質時,進行薛費氏法(Scheffe’s Method)事後比較;組間 變異數不同質時,則進行Dunnette’s T3 檢定。

(二) 相關分析

在探討全體研究對象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

以及口腔保健行為間的關係,先瞭解各變項是否為常態以及彼此間是否 有線性關係,再以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或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來分析。

(三) 複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本研究將社會人口學變項加以控制後,探討全體研究對象甜食攝取 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對口腔保健行為的預測力。並 在進行複迴歸分析前,先進行多元共線性診斷(collinearity diagnostics)

瞭解各自變項間是否具有相關存在。當診斷結果顯示自變項間均無共線

50

method

 卡方檢定

51

52

5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共分為五節,包括: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甜食攝取狀況、

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口腔保健行為之分佈情形;研究對 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

口腔保健行為間之關係;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 經驗與口腔保健行為間之關係;研究對象口腔保健行為之預測力;以及 綜合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 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口腔保健行為之分佈 情形

本節採用描述性統計來敘述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包括性別、

年級、學業成績、父母親年齡、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及家庭社 經地位、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口腔保健 行為之分佈情形,依序說明如下:

ㄧ、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 (一) 性別

由表4-1可知,研究對象中男生有485 人(89.5%)、女生有57 人

(10.5%),男女比例為9:1。

(二) 年級

由表 4-1可知,研究對象中一年級有169 人(31.2%)、二年級有

54

189 人(34.9%)及三年級有184 人(33.9%),各個年級人數比例約 為1:1:1。

(三) 學業成績

由表 4-1可知,研究對象中班級名次排列於前面三分之ㄧ者有202 人(37.3%)、中間三分之ㄧ者有193 人(35.6%)、後面三分之ㄧ者 有147 人(27.1%)。這個部分很多學生不願填答,所以前中後之比例 有明顯差距並無平均分佈,尤其是後三分之一選項較少學生選擇。

(四) 父母親年齡

由表4-1可知,研究對象之父母親年齡分為五組,父親年齡分佈為:

31-40 歲 有 26 人 (4.8%) 、 41-50 歲 有 331 人 (62%) 、 51 歲 以 上 有 180 人 (33.1%)。而母親年齡分佈為:31-40歲有60人(11.1%)、41-50歲有392人 (73.3%)、51歲以上有90人 (16.5%)。研究顯示,研究對象之父母親年齡 為41-50歲者居多。

(四) 父母親教育程度

由 表 4-1 可 知 , 研 究 對 象 中 父 親 為 國 中 ( 含 ) 以 下 畢 業 者 有 64 人 (11.8%)、高中職畢業者有173 人(37.9%)、大學肄業或專科畢業者有124 人(12.9%)、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者有130 人(24.%)、研究所(碩、博士) 畢業者有51人(9.4%);母親為國中(含)以下畢業者有48人(8.9%)、高中 職畢業者有231人(42.6%)、大學肄業或專科畢業者有94人(17.3%)、大學

55

畢業獲學士學位者有140人(25.8%)、研究所(碩、博士)畢業者有29人 (5.4%)。研究顯示,研究對象之父母親高中職畢業者者居多。

(五) 父母親職業

由表 4-1可知,研究對象中父親的職業為高級專業人員的有59人 (10.9%)為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的有167人(30.8%),為半專業、一般 公務人員的有98人(18.1%),為技術性工人的有160人(29.5%),為非技術 性工人的有58人(10.7%);母親的職業為高級專業人員的有27人(5.0%),

為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的有113人(20.8%),為半專業、一般公務人 員的有104 人(19.2%),為技術性工人的有73人(13.5%),為非技術性工 人的有225人(41.5%)。

(六) 家庭社經地位

研究對象之家庭社經地位是以父母親中計得之最佳地位為代表,計 算方式採Hollingshead 於1957年的二因素社會地位指數方法,以教育程 度和職業類別為主要決定因素,經由加權計算(教育程度指數×4+職業類 別指數×7)而得家庭社經地位指數(引自林生傳,2005)。本研究將其分 成三個等級,由表4-1可知,研究對象家庭社經地位屬於高社經地位者 (41-55分)有273人(50.4%)、屬中社經地位者(30-40 分)有122人(22.5

%)、屬低社經地位者(11-29 分)有147人(27.1%),研究對象家庭社 經地位為高位者居多。

56

57

4-1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分佈情形(續)

註:n=542

三、 研究對象之甜食攝取狀況

此部分題數共5題,記分方式由「從未」至「總是」,依序給 0至4分。

因此,量表總分介於0~20分,得分愈高,表示研究對象甜食攝取狀況之 頻率愈高。由表4-2、表4-3可知,研究對象甜食攝取狀況之頻率各題平 均得分介於1.44~2.07,總得分中最小值為1分,最大值為20分,總平均 數為8.83分,標準差為2.90分,顯示研究對象對於甜食攝取狀況的頻率 屬於中等程度。進一步分析可知,研究對象甜食攝取狀況之頻率題目中,

以「含糖飲料(包含碳酸飲料,如可樂、沙士等)」得分最高(平均2.07);

變項 類別 人數 百分率(%)

父親職業

高級專業人員 59 10.9

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 167 30.8 半專業、一般公務人員 98 18.1

技術性工人 160 29.5

非技術性工人 58 10.7

母親職業

高級專業人員 27 5.0

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 113 20.8 半專業、一般公務人員 104 19.2

技術性工人 73 13.5

非技術性工人 225 41.5

家庭社經地位

高社經 273 50.4

中社經 122 22.5

低社經 147 27.1

58

其次為「蛋糕、麵包」(平均1.94);第三為「餅乾」(平均1.65);第四 為「糖果、巧克力」(平均1.65);最後為「冰淇淋、奶昔、冰品」(平均 1.44)。由上述結果可知,研究對象較常攝取含糖飲料(包含碳酸飲料,

如可樂、沙士等)。

四、 研究對象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

此部分題數共 10 題,記分方式為「是」給予 1 分;「否」給予 0 分。

因此,量表總分介於 0~10 分,得分愈多,表示研究對象參與口腔保健相 關課程與活動之經驗愈高。由表 4-2、表 4-4 可知,研究對象參與口腔保 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各題平均得分介 0.15~0.87,總得分中最小值為 0 分,最大值為 10 分,總平均數為 3.58 分,標準差為 2.45 分,顯示研究 對象對於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屬於中下等程度。進一步分 析可知,研究對象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題目中,以「國中 時期是否曾經在課本上讀過有關口腔保健的內容」得分最高(平均 0.87);

其次為「國中時期是否於學校修習過有關口腔保健的課程」(平均 0.70);

第三為「國中時期學校是否有舉辦含氟漱口水活動」(平均 0.47)。由上 述結果可知,研究對象於國中時期大多均有在課堂上、課本上修習及閱 讀有關口腔保健之內容。另外,得分最低的三項依序為「自己是否有參 與學校所推動之其他口腔保健活動」(平均 0.15);「自己是否有參與學

59

校所推動的餐後潔牙活動或比賽」(平均 0.16);「上高職之後,是否於 學校修習過有關口腔保健的課程」(平均 0.22)。由上述結果可知,研究 對象於國中時期即使學校有舉辦口腔保健相關活動或比賽,研究對象參 與的頻率偏低。

六、 研究對象口腔保健行為

此部分題數共18題,記分方式由「從未」至「總是」,依序給0至4 分。因此,量表總分介於0~72分,得分愈高,表示研究對象口腔保健行 為之頻率愈高。由表4-2、表4-5可知,研究對象口腔保健行為各題平均 得分介於0.54~3.53,總得分中最小值為3分,最大值為57分,總平均數 為25.06分,標準差為9.33分,顯示研究對象口腔保健行為屬於中偏低程 度。進一步分析可知,研究對象口腔保健行為題目中,以「晚上睡覺前 會刷牙」得分最高(平均3.53);其次為「早上起床未進食前會刷牙」(平 均3.14);第三為「每次刷牙時會使用含氟牙膏」(平均2.60);另外,得 分最低的三項依序為「每天會使用含氟漱口水」(平均0.45);「吃完午 餐後使用牙線(棒)清潔」(平均0.59);「每次吃完零食(甜食)後會使用 牙線(棒)清潔」(平均0.59)。

60

61

341(62.9) 前會使

62

63

第二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 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口腔保健行為間之關係

為瞭解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 關課程與活動經驗、口腔保健 行為間之關係,採用獨立樣本t檢定以及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卡方檢定(χ2 test)加以探討。進 行分析時,若達統計上顯著差異時,再進行事後比較(Post Hoc)。

一、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甜食攝取狀況之關係

由表 4-6得知,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的甜食攝取狀況會因性 別(F=-2.81,P <.01)、學業成績(F=3.48,P <.05)以及家庭社經 地位(F=4.06,P <.05)的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女性甜食攝取狀況 會較男性來的頻繁;而經Scheffé事後比較發現,學業成績中間1/3之甜 食攝取狀況較後面1/3頻繁;家庭社經地位低者比家庭社經地位中者及高 者有較頻繁之甜食攝取狀況。

表 4-6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甜食攝取狀況之關係

變項 類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事後比較 性別

男生 485 8.71 2.836 -7.896*

女生 57 9.84 3.278 年級

一年級 169 9.23 3.067 2.397

二年級 189 8.63 2.640

三年級 184 8.66 2.984 學業成績

前 1/3 202 8.89 3.043 3.483*  > 

中 1/3 193 9.15 3.067

後 1/3 147 8.32 2.390

64

表 4-6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甜食攝取狀況之關係(續)

註:1. n=542。

2.P<.05。

二、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參與口腔保健相關的課程與活動經驗 之關係

(一) 國中時期

由表4-7可知,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的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 與活動經驗會因家庭社經地位(F=5.831,P <.01)的不同水準而有顯 著差異,經Scheffé事後比較發現,低家庭社經地位者參與口腔保健相關 課程與活動經驗較高家庭社經地位者多。由此可推論低家庭社經地位者 較鼓勵或建議自己的孩子多加參與學校之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

變項 類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事後比較 父親年齡

31-40 歲 26 8.73 3.769 .172

41-50 歲 336 8.88 2.906

51 歲以上 180 8.73 2.770 母親年齡

31-40 歲 60 9.02 3.661 .563

41-50 歲 392 8.74 2.731

51 歲以上 90 9.06 3.077 家庭社經地位

低 147 9.40 3.164 4.059*  > 

中 122 8.69 2.737  > 

高 273 8.58 2.795

65

66

(二) 高職時期

由表 4-8知,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參與口腔保健相關的課 程與活動經驗會因年級(χ2=50.058,P<.01)的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

由此可推論學校所推動之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學生的參與率高,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