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某高職學生口腔保健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某高職學生口腔保健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Copied!
1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黃松元 博士 胡益進 博士. 臺北市某高職學生口腔保健行為及其相關 因素之研究 Study on Oral Health Behavior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研 究 生:黃郁樽 撰 中華民國 一○一 年 六 月.

(2) 誌謝 終於將論文完成了,這三年的碩士生活充滿著感謝,感謝三年來黃 松元老師的諄諄教誨與照顧,讓隻身從台南北上念書的我備感溫暖且從 老師身上學習到許多做人做事的態度與道理,也感謝我的共同指導教授 胡益進老師以及口試委員陳政友老師的細心的指導與建議,讓我受益良 多也使得論文更加完善。 碩士生活讓我成長許多,這段期間心中想要感謝的人很多,謝謝過 去一起共事、一起努力的同學們─郁菁、雅萍、怡錚、虹蓁、唯美、勤 宇、倩瑜、宇翔,謝謝你們這些年的照顧與包容,跟你們一起共事真的 學習很多也成長不少!也感謝素芬學姊與璦溱學姊,給了我人生不同方 向與建議,讓我對於未來規劃更加明確。也感謝我的好友們─怡廷、琡 勻、柏慶、偉銘一路上的支持與鼓勵,讓我更有動力去完成。 最終也是最該感謝之人莫過於我的家人,我的爸爸、媽媽、妹妹、 弟弟,不斷的支持與加油,也總是尊重我的任何決定,讓我有個溫暖的 後盾並完成畢業的目標。尤其是媽媽與妹妹,給了我很多建議,讓我的 論文可以如期完成!真的謝謝你們也很愛你們。 郁樽謹誌. ii.

(3) 摘 要 學生:黃郁樽 指導教授:黃松元、胡益進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高職學生口腔保健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關係。 以一百學年度 第二學期在學之臺北市高級職業學校日間部一至 級學生 為母群體。以橫斷式調查研究法,採分層集束隨機抽樣,以「班級」為 單位,抽取有效問卷542份。本研究重要發現如下: 一、 甜食攝取狀況部分,女性攝取程度較男性頻繁;學業成績中間三分 之一之研究對象甜食攝取狀況較後面三分之一頻繁;家庭社經地位 低者比家庭社經地位中者及高者有較頻繁之甜食攝取狀況;研究對 象甜食攝取狀況越頻繁,過去於國中時期所參與的口腔保健相關課 程與活動經驗會越正向。 二、 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部分,國中時期部分,過去於國 中時期所參與的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越多,於高職階段之 參與經驗也會越正向;研究對象過去於國中時期所參與的口腔保健 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越多,口腔保健行為會越正向。高職時期部分, 三年級累積的參與經驗較二年級及一年級高。 三、 口腔保健行為部分,研究對象每日刷牙時間以晚上睡覺前最高,其 次是早上起床後未進食前;牙線的使用狀況並不理想;使用貝氏刷 牙法的比率為中間偏低;含氟漱口水的使用率很低;而含氟牙膏的 使用上較高;定期口腔檢查習慣為介於中間值。研究對象的父親年 齡為41-50歲者較50歲以上者,其孩子的口腔保健行為較好。 四、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及甜食攝取狀況與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 程與活動經驗可解釋口腔保健行為之總變異量的9.0%,調整後為 6.6%。研究發現,研究對象為一年級者其口腔保健行為較二年級來 得正向;父親年齡41-50歲者其小孩之口腔保健行為較父親年齡為 51歲以上者來得正向;於國中以及高職時期所參與的口腔保健相關 課程與活動經驗越多,其口腔保健行為也會越正向。 關鍵詞:高職學生、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 口腔保健行為。. i.

(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oral health behavior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among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collect the data from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2012. Totally, there were 542samples. Th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In the aspect of sweets intake status: Female students had higher frequency of sweets intake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The second grede students had more frequency of sweets intake than third grade students. The students from lower family SES had higher frequency of sweets intake than the students from higher family SES. The higher frequency of sweets intake, the more positive the experience in the past of participation of oral health-related curriculum and activities. 2. In the aspect of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on of oral health-related curriculum and activities : The students who exposed themselves to the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on of oral health-related curriculum and activi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were more likely to pursue this field of study as they progressed to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he more the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on of oral health-related curriculum and activities in the past, the more oral health behavior positive. The 12th grade students are more keen to select oral health-related curriculum and activities than the 10th and 11th grade students. 3. In the aspect of oral health behavior: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tooth brushing occurred prior to bed-time follow by the second occurred in the morning after waking up but not before eating. The useage of dental floss is very limited. The useage of brushing method of Bayesian was lower than 50%. The usage of fluoride mouthwashwas very low while the useage of fluoride toothpaste was higher; Regular oral examination habits is near 50%. The students whose father was between 41-50 years of age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proper oral health behavior than the students whose father was older than 51 years of age. 4.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sweets intake status, and the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on of oral health-related curriculum and activities of the subjects could explain 9.0% of total variance, adjusted to 6.6%. It was found that the 10th graders’ oral health behavior was better than the 11th graders. The students whose father was between 41-50 years of age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proper oral health behavior than the students whose father was older ii.

(5) than 51 years of age. The more the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on of oral health-related curriculum and activities in the past, the more positive the oral health behavior . Key wor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sweets intake status,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on of oral health-related curriculum and activities, oral health behavior. iii.

(6)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6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內外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 ············································· 11 第二節 臺灣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狀況探討 ································· 16 第三節 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相關因素探討 ·································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9 第四節 研究步驟 ············································································· 4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8. iv.

(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 相關的課程與活動、口腔保健行為之分佈情形 ·············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 相關的課程與活動經驗、口腔保健行為間之關係 ········· 63 第三節 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的課程與活動經驗、口 腔保健行為間之關係 ························································· 68 第四節 研究對象口腔保健行為之預測力 ····································· 70 第五節 綜合討論 ············································································· 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79 第二節 建議 ····················································································· 8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 84 外文部分 ··························································································· 90. 附錄 【附錄一】問卷內容效度考驗專家名單 ······································· 95 【附錄二】致問卷內容效度考驗專家函 ······································· 96 【附錄三】臺北市某高職學生口腔保健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之調查正式問卷 ························································· 107 v.

(8) 圖表目次 表2-1、世界各國15歲青少年DMFT index 之比較 ··························· 14 表2-2、世界各國18歲青少年DMFT index 之比較 ··························· 15 表 2-3、各式常見刷牙法的比較 ························································· 20 表2-4、歷年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配合政府辦理之各項口腔 衛生推廣工作……………………………………………….33 圖 3-1、研究架構 ················································································ 37 表3-1、臺北市某高職學生人數 ·························································· 38 表 3-2、教育程度與職業等級 ····························································· 41 表 3-3、家庭社經地位等級表 ····························································· 41 表3-4 問卷信度考驗············································································ 47 表 3-5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及統計方法 ······················· 50 表 4-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之分佈情形 ··································· 56 表 4-2 研究對象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之 經驗、口腔保健行為之得分 ··················································· 60 表 4-3 研究對象甜食攝取狀況之分佈情形 ······································· 60 表 4-4 研究對象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之分佈情形 ··········· 60 表 4-5 研究對象口腔保健行為之分佈情形 ········································ 61 表 4-6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甜食攝取狀況之關係 ············ 63 表 4-7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國中時期參與口腔保健相關 的課程與活動經驗之關係 ······················································· 65 表 4-8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高職時期與參與口腔保健相關 vi.

(9) 的課程與活動經驗之相關 ······················································· 66 表 4-9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口腔保健行為之關係 ··············· 67 表4-10 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的課程與活動經驗與 口腔保健行為之Pearson相關分析········································· 79 表4-11 各預測變項之共線性分析 ······················································ 71 表 4-12 社會人口學變項、甜食攝取狀況及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 程與活動經驗對於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之預測 力 ····························································································· 72. vii.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六節,包括:一、研究動機與重要性、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問題、四、研究假設、五、名詞定義、六、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口腔是我們每日必定使用的部位,卻也是容易被忽略者!擁有一口 貝齒是大家所嚮往的,然而口腔健康不僅僅是健康的牙齒,也包含牙齦、 口腔軟組織、舌、唇、唾液腺等口腔整體性的健康。世界保健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 WHO)指出:口腔健康為整體健康不可或缺 的一部份。定義「口腔保健」 ,不單單只是「口腔」這個部位,而是構成 整個人整體健康與安適狀態的必要條件之一 (WHO, 2003) 。臉部的作用 不只是單純能夠說話、微笑、親吻、觸摸、嗅聞、品嚐、咀嚼、吞嚥及 痛哭,還可替人體阻擋外來疾病危害及環境上的威脅,因此,對於人體 的整體生活品質亦有決定性的影響(Martin, Poul, John, & Newell, 2003)。 若不加以重視,口腔保健狀況受到損害,所衍生的問題不僅對生理造成 影響,在於心理上、社會上等都會有所牽涉。 WHO 指出,口腔健康問題是全球均注重的議題(WHO, 1995)。而「8020」 正是日本政府近二十年大力提倡的一項口腔保健運動;簡單的解釋,就 是 80 歲仍保有 20 顆自然牙。80 代表日本人的平均壽命,20 則是根據調 查,至少擁有 20 顆自然牙的老人,其飲食較無障礙。日本政府為落實口 1.

(11) 腔保健的紮根工作,遂以 80、20 為依據,在 1978 年提出「8020 運動 」, 希望全民終生都擁有 20 顆以上的自然牙,維持健全的咀嚼能力,達到快 樂的飲食生活,而一般人全口牙齒顆數為 28~32 顆,所以需有良好的口 腔保健認知、態度以及習慣的養成,才能達成「8020」目標。 然而台灣地區則根據陳弘森等(2007)接受行政院保健署國民健康局 在2007年所公佈2005年與2006年臺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口腔狀況調查的 數據顯示,齲齒率自6歲學童開始上升,到國中青少年時期仍未見趨緩, 依舊持續攀升,而填補率則是不論兒童或青少年均居高不下。資料中指 出,青少年其恆牙12-17歲DMFT指數分別為2.58、3.78、4.23、4.52、4.72 與5.14;恆牙齲齒率分別為37.30%、52.17%、54.12%、57.80%、51.94 %與50.69%。這些數據均顯示,青少年口腔保健不容忽視的重要性。且 內容中也說明了15~18歲青少年接受口腔衛教及牙周病治療高達74%, 顯示出青少年的口腔保健問題是的確值得我們持續注重的議題。 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部分,目前國內 12-19 歲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 盛行率的研究指出,大多數青少年潔牙次數為一天兩次,時間點為早 上起床後與晚上睡覺前,其餘三餐飯後與每次吃完點心後有潔牙習慣 的比率均不高,且口腔保健行為隨著年齡上升,表現愈差(呂佩霖,2006)。 政府從國小階段大力推動餐後潔牙計畫,如此辛苦培養起來的口腔保 健習慣在青少年時期便開始出現了瓶頸,即使國中健康教育課本中有 2.

(12) 談及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但是沒有支持性環境的配合以及口腔保健技 巧的教導(林瑞誼,2009),況且高中健康與護理教材中,主要以藥物濫 用、較安全的性行為為主要內容,並無太多口腔保健的相關內容,所 以在青少年時期很難將口腔保健行為繼續維持下去。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主要針對高職學生,為的是找出口腔保健行 為的重要相關因子,除了統合先前的研究外,本研究希望能發現先前研 究所忽略的、未重視的,以及未做出結果等的重要關係變項,以此作為 日後相關研究的參考,做為推動高中職學生口腔保健計畫的重要依據, 來補足臺灣高中職學生口腔保健行為所欠缺的部分,進而提升青少年的 生活品質。. 3.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是針對高職學生不同口腔保健行為與其相關因素加以探 討,依照研究動機與其重要性,主要的研究目的為下列三點: 一、 瞭解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 課程與活動經驗與口腔保健行為之分布現況。 二、探討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 課程與活動經驗與口腔保健行為的相關性。 三、探討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 課程與活動經驗對口腔保健行為的預測力。.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本研究目的,提出下列研究問題: 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分布情形為何? 二、 研究對象對於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以 及口腔保健所採取的行為之現況為何? 三、 研究對象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以及口 腔保健行為與社會人口學變項是否有關係? 四、 研究對象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與口腔 4.

(14) 保健行為為間是否有關係? 五、 控制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後,甜食攝取狀況以及參與口腔保 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是否能有效預測口腔保健行為?.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以及依照研究目的所發展的研究問題,提出本 研究的假設,研究假設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以及 口腔保健行為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 二、 研究對象的甜食攝取狀況、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口腔保 健行為為間有顯著相關。 三、 控制社會人口學變項後,甜食攝取狀況以及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 與活動經驗能有效預測其口腔保健行為。. 5.

(15)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與本研究相關之名詞操作型定義界定如下: 一、高職學生: 高職學生是指100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臺北市某高職學生一、二、三 年級全體學生。 二、社會人口學變項: 是指與學生相關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級、學業成績、父母親 年齡、家庭社經地位。分別敘述如下: (一) 性別:分為男生與女生。 (二) 年級:分為一、二、三年級學生。 (三) 學業成績:100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期研究對象成績在班上之排名分 為前面三分之ㄧ、中間三分之一、後面三分之一。 (四) 父母親年齡:分為31-40歲、41-50歲、51-60歲、 61-70歲、70歲 以上。 (五) 家庭社經地位: 本研究所指家庭社經地位,係以研究對象父親或母親中社經地位較 高者為代表。社經地位乃採用 Hollingshead 於 1957 提出的二因子社 會地位指數方法(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並參考由 林生傳(2005)依國內社會情況與修改後的計算方法進行計分,即以教 6.

(16) 育程度和職業類別為主要決定指數,依照公式(教育等級×4)+(職業等級× 7)來合併計算出家庭社經地位變項的得分。其所代表的意義為第一級 51-55 分為最高社經地位,第二級 41-50 分為高社經地位,第三級 30-40分為中社經地位,第四級 19-29 分為低社經地位,第五級 11-18 分為最低社經地位;而本研究則再將第一級和第二級(41-55 分)合併 為高社經地位,第三級 30-40 分為中社經地位,第四級和第五級(11-29 分)合併為低社經地位。 三、口腔保健行為: 測量研究對象對於口腔保健的行為部分:為每日刷牙次數與時間、 每日牙線使用次數與時間、使用貝式刷牙法、氟化物使用狀況、定期口 腔檢查習慣等為了達到口腔健康所採取的行動。以Likert 式五點量表計 分,由研究對象根據自己對量表各題敘述來勾選答案並予以計分,「從 未」為0分、「很少」為1分、「有時」為2分、「經常」為3分、「總是」 為4分。得分 越高,表示研究對象口腔保健行為越好;得分越低,則反之。 四、甜食攝取狀況 本研究僅探討飲食行為中有關甜食攝取的情形,其甜食種類主要 參考國家衛生研究院及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2001 年所共同執行 之「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其中甜食種類包含( 1 )餅乾;(2)糖果、 巧克力;( 3 )蛋糕、麵包;( 4 )冰淇淋、奶昔、冰品;( 5 )含 7.

(17) 糖飲料(包含碳酸飲料,如:可樂、沙士等)之五類甜食。以Likert式五 點量表計分,由研究對象根據自己對量表各題敘述來勾選答案並予以計 分,「從未」為0分、「很少」為1分、「有時」為2分、「經常」為3分、 「總是」為4分。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對象甜食攝取狀況越頻繁;得分越 低,則反之(呂佩霖,2006) 。 四、 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 此部分分為兩個階段:國中時期以及高職時期。而選項則為是與否,答 「是」為1 分,答「否」為0 分。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對象對於口腔保 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的參與感較高;得分越低,則反之。 (一)國中時期 針對過去於國中階段在校內所參與過的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選 項:國中時期是否於學校修習有關口腔保健的課程、國中時期是否曾經 在課本上讀過有關口腔保健的內容、國中時期是否參加過學校所舉辦的 含氟漱口水活動/自己是否有參與學校所舉辦的含氟漱口水活動、國中時 期學校是否推動餐後潔牙活動或比賽/自己是否有參與學校所推動的餐 後潔牙活動或比賽、國中時期,除了上述之「含氟漱口水」及「餐後潔 牙」活動外,學校是否有舉辦其他「口腔保健」活動?。 (二) 高職時期 在校內所參與過的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選項:高職時期是否於學 8.

(18) 校修習有關口腔保健的課程、高職時期是否曾經在課本上讀過有關口腔 保健的內容這兩個選項。.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有下列四項限制: 一、本研究由於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只挑選臺北市的一所高職展開調查, 並沒有進行調查到所有的高職,因此得到的結果除了可以顯示出研 究母群體,無法推論至全國高職生。 二、本研究所測得之相關變項資料,僅限於研究工具所涵蓋的範圍。 三、本研究調查採自填式問卷方式調查,研究對象填答之認真程度與真 實性,可能會影響研究調查的結果。 四、本研究採問卷方式施測,屬於事後回憶,研究者可能會因回憶誤差 造成填答結果偏差。. 9.

(19) 10.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節主要分成三節,分別為:一、國內外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探 討;二、臺灣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狀況;三、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的相 關因素探討:. 第一節 國內外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探討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8 年制訂在公元2010 年的口腔保 健目標:希望世界各國5 歲兒童有90%以上無齲齒,12 歲兒童的DMFT index在2 顆以下;20 歲以上者有75%無齲齒,全人口中75%的人清楚口腔 疾病病因和預防方法(WHO,1998)。Douglas & Malmo (2000)於世界衛生組 織會議提出全球口腔整體性健康新齲齒指標(Significant Caries Index;SiC) 訂立12 歲兒童在2010 年DMFT index應<2 顆;並於2015 年前須達到 SiC index<3 之新指標(Douglas B. et al., 2000)。然而從陳弘森等(2007) 研究調查顯示,台灣地區12-18歲之青少年DMFT index均超出WHO所訂 立之12歲DMFT index <2,顯示我國青少年口腔之狀況仍待改善。而本節 內容分別探討台灣地區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以及國外青少年口腔健康狀 況。. 一、 台灣地區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 在台灣,高中(職)階段正是莘莘學子面臨課業的壓力、父母、師長的 期望以及同儕的競爭,在現今的社會價值中升學是重要的,而技職學校 11.

(21) 也首重技能證照的養成及取得 (徐孝蓮,2006) 。學校有關口腔保健教育 的部分,也就相對的不是該階段教育之重點;經常可見國中階段之青少 年口腔保健狀況普遍未受到重視,也因此恆牙齲齒狀況嚴重卻一直未見 改善 (林瑞誼,2009) 。 台灣地區有關口腔健康狀況的調查,多數以齲齒狀況為主要調查議 題。全國第一次有關齲齒的大規模調查,應屬1971 年臺灣牙醫界與WHO 合作的全國性調查(Hong , Chang , Duh and Knutson , 1979) ,本次的調查 對象共計23972 人,年齡層涵蓋了5-60 歲的族群,在其1979 年之發表 文獻中指出,調查當年年齡5 歲的受檢者平均每人有8.5±4.8 顆乳牙齲齒, 在恆牙方面,17 歲的受檢者平均每人有2.9 顆齲齒、拔除或填補之恆牙 (呂佩霖,2006)。 1983年,藍忠孚等人所做之全國性口腔調查結果顯示,受檢者中,7 歲之齲齒率平均為53.07%,17 歲之齲齒率為89.45%。 2001年,蔡蔭玲等人對臺灣 6-18歲人口之口腔狀況調查研究結果顯 示,13歲開始,齲齒率繼續攀升,由80.79%升至18歲的86.59%;DMFT 值 的部分: 13-18歲年齡層,DMFT 平均值由13歲的3.94升至18歲的 6.01。 這篇全國性的調查中還針對口腔保健教育的需求與口腔疾病治療的需求 進行評估,研究發現受檢對象中,15-18 歲青少年,具有健康之牙齦齒列 者僅佔 13.5%。 12.

(22) 張智豪(2002)的調查結果顯示,高雄市5-18 歲年齡層的學生口腔健 康狀況為恆齲齒盛行率在高中之男女生分別為 61.3%和65.3%,而高中生 在牙齦發炎及牙結石盛行率是 26.7%。其中最嚴重的是高三學生,且以 結石及牙齦炎佔絕大多數。另外,楊貴郎(2003)針對桃園縣兩所高中350 名學生口腔檢查結果發現,有將近100%的齲齒盛行率,而 DMFT index 平均值為 7.2。 陳弘森等(2007)在臺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口腔狀況調查 發現,恆 牙 12-17 歲平均 DMFT 指數分別為 2.58、3.78、4.23、4.52、4.72 與 5.14; 恆牙齲齒率分別為 37.30%、52.17%、54.12%、57.80%、51.94%與 50.69%。 以高三生最為嚴重。. 二、國外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 Krejsa et al.(1996)調查捷克241位18歲青少年口腔狀況,DMFT index 為6.22 顆。Brennan et al.(2000)調查1995-96澳洲15-19歲青少年其DMFT index為5.1 顆。 Vrbic V.(2000)於1987、1993及1998年在斯洛維尼亞進行6-65 歲 共1623 人全國性齲齒盛行率調查,顯示 1987-1998年在12年期間兒童及 青少年無齲齒的比例明顯增加, DMFT index降低:12 歲年齡群從5.1 降 至1.8,15 歲從10.2 降至4.3,18 歲從12.9降至7。從結果顯示12年間 的口腔健康預防計畫的推展對牙齒保健是有顯著的改善。 13.

(23) 15 歲 、 18 歲 之 DMFT index 由 WHO Global Data Bank(WHO, http://www.whocollab.od.mah.se)相較數據分別為下表2.1與表2.2;由表 對照可知顯示台灣地區齲齒狀況仍較其他國家嚴重。要達到WHO 所訂定 2010 年口腔保健目標:12 歲學童DMFT index下降至2 顆以下;SiC index < 3尚有些差距。然而國內目前尚無SiC index 相關調查數據,所以暫無 從考據比較。 綜合國內外兒童、青少年齲齒結果得知不同地區、種族國家和調查 年代的齲齒狀況皆不盡相同;而國外研究結果大多顯示出齲齒狀況會隨 著年代的演進而有改善趨勢,但仍有少部分國家兒童、青少年的齲齒問 題以及齲齒高危險群尚未受到重視。. 表2-1 世界各國15歲青少年DMFT index之比較 Country. DMFT index. Year. Taiwan China Thailand Japan Malaysia Viet Nam Australia India USA. 4.52 1.42 2.11 6.60 2.80 2.20 1.90 0.70 2.58. 2007 1995-96 2000-01 1993 2000 2001 2000 1993 1992-1994. 資料來源: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HO Oral Health Country/Area Profile Programme. Available at: http://www.whocollab.od.mah.se/expl/regions.html. Accessed February 08, 2012.. 14.

(24) 表2-2 世界各國18歲青少年DMFT index之比較. Country Taiwan China Thailand Japan Malaysia USA. DMFT index 4.86 1.60 2.40 8.50 2.80 4.50. Year 2007 1995-96 1994 1993 2000 1988-91. 資料來源: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HO Oral Health Country/Area Profile Programme. Available at: http://www.whocollab.od.mah.se/expl/regions.html. Accessed February 08, 2012.. 由上述國內外研究結果可知,尤其是台灣地區之青少年於就學與準 備升學考之際,較疏忽個人之口腔保健,使其口腔保健狀況普遍不受到 重視,也因此恆齲齒狀況嚴重且一直未見改善,口腔保健行為皆有改善 的空間。 然而,前面所提到的諸多口腔疾病,以常見的齲齒來說,研究報告 證實,我們若能夠經常性地使用含氟牙膏並且正確執行刷牙的動作,罹 患齲齒的危險性便能降到非常低(Leroy , Bogaerts , Lesaffre, & Declerck, 2005; Levin, & Shenkman, 2004; A Narang, Maguire, Nunn, & Bush, 2003; Melhado, Cunha. & Nery, 2003),所以接下來探討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之 狀況。. 15.

(25) 第二節 臺灣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狀況 為達到維持口腔健康狀況以及有良好的功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 正確的口腔保健行為(吳秀英、賴辛癸、張粹文、林孫旋、洪百薰、蕭美 玲,2008)。在口腔保健行為方面,依邱清華等(2005)所著的「口腔疾病 與保健」一書中對口腔保健行為的基本定義為: 「為了使口腔組織與功能 健全而採用的各種預防及控制口腔疾病發生與流行的方法以達口腔組織 與功能健全之各種方法」 。當然,若以探討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來說,一 般均會調查觀察的指標行為包括:刷牙次數、牙線使用、漱口水使用、 甜食攝取及定期口腔檢查等五項(馬懿慈,2004;游尚霖,2001) 。在姚 振華主編之「牙科公共保健學」的預防牙醫學一章中,對於齲齒的預防 方法可分為:(一)定期口腔檢查、(二)均衡飲食、(三)潔牙、(四)氟化物使 用、(五)牙面及溝裂封填。其中潔牙包括刷牙、牙線使用、漱口水應用以 及其他輔助性口腔清潔工具之使用,主要目的在於用機械化或化學性的 方法來清除牙菌斑、食物殘渣等有害牙齒健康的物質,以達到預防齲齒、 恢復牙齒及口腔正常功能的目的。 國際間牙科與保健預防領域的專家學者有非常明確的陳述:刷牙方 面以每日兩次為基本維持口腔健康的次數,且一定要搭配含氟牙膏進行 刷牙的動作;漱口方面則強調每次進食之後使用大量清水漱口,也能有 效清除口中食物殘渣,且專家建議使用含氟成分的清潔劑之後,也應該 16.

(26) 大量使用清水漱口以減低氟成分殘留在口中對人體造成的副作用;若是 使用含氟成分的漱口水,建議使用成分含量為每日0.05%氟化鈉或每週 0.2%氟化鈉的漱口水產品,此舉對兒童及青少年來說在預防齲齒方面非 常有效,刷牙技巧方面也應該遵照牙醫師的建議,使用貝氏刷牙法或其 他經專家醫師認定的方法清潔口腔(Davies,. 2003)。. 含氟牙膏為局部氟化物裡最普遍被使用的方式,在許多國家,市場 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為成分含 NaF或 SnF 或 APF 之含氟牙膏,在未飲水 加氟地區,含氟牙膏被認為是一個理想的齲齒預防方法( Murray,1993)。 Zusman SP. (2005)調查以色列共1327 名12 歲兒童口腔狀況,結果發現有 加氟化物地區之DMFT index 1.39 較未加氟化物地區之DMFT index 1.83 低。 Macgregor, Balding & Regis (1998) 對全英國244所中學12-16歲青少 年進行分析,以便獲得關於使用牙線的頻率。研究結果指出,牙線的使 用頻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使用頻率越高。 青少年齲齒等的口腔保健預防方法,最常著手在「行為」的改變與 建立。2001年,蔡蔭玲等對臺灣 6-18歲人口之口腔狀況調查研究結果顯 示:12-18 歲人口中無蛀牙的對象在口腔保健行為方面的盛行率分佈狀 況如下:參加國小含氟漱口水活動21.9%;使用含氟漱口水13.4%;每天刷 牙兩次56.3%;刷牙使用含氟牙膏50.2%;定期換牙刷52.7%;吃甜食 17.

(27) 與零時的頻率:每週2-3 次47.9%,每週5-6 次(含)以上45.7%;定 期接受口腔檢查47.1%;固定牙醫師檢查47.5%;有使用牙線習慣6.5%; 有使用含氟漱口水13.3%。12-18 歲人口中無蛀牙的對象在口腔保健行 為方面的盛行率分佈狀況即顯示牙醫門診使用情形影響著青少年口腔保 健行為:定期接受口腔檢查47.1%、固定牙醫師檢查47.5%。 儲柏勤(2002)於南投縣高中生口腔保健狀況之探討發現,每天刷牙次 數愈多和使用牙線者,其罹患牙周疾病愈低,使用含氟牙膏者其 DMFT index 指數較小。 Zhu et al.(2005)有定期使用牙科健康檢查的青少年在口腔保健行為 上會有較好的表現;深入探討這些會定期至牙醫門診檢查的青少年,其 口腔清潔的刷牙方法及技巧上也會有較高的機率遵照專家及牙醫師的建 議進行,在含氟牙膏的使用比率上也相較沒有定期使用牙醫門診的青少 年高。 蘇若蘭等(2006)研究結果顯示,針對原住民國中生教學活動介入 後使用貝氏刷牙法的實驗組學生,與一般刷牙法的對照組學生加以比較, 可以發現實驗組學生牙菌斑堆積指數明顯較對照組學生低。 陳弘森等(2007)在臺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口腔狀況調查中發現,等 到牙齒痛才去看牙醫的青少年比每 1-3 個月定期做口腔檢查的青少年齲 齒率高了 9.29%。顯然,國高中青少年在忙於課業之際,又沒接受定時 18.

(28) 檢查的習慣,口腔狀況出現問題,往往沒有立即就醫,而是等到牙齒會 痛才去看牙醫。 陳弘森等(2007)臺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口腔狀況調查發現,每天於 早晨起床後與晚上睡覺前和吃東西後刷牙 3 次或以上的青少年,其齲齒 齒數 DT 1.34 顯著低於偶爾才刷的 2.15。3-6 個月接受一次口腔檢查,青 少年的 DT 為 1.29,顯著低於會痛才去看牙醫的 2.12。 余慧容等(2008)對於臺灣東部6-12歲國小學生齲齒狀況與飲食習慣、 口腔保健習慣之探討發現,在刷牙次數方面,學童每天刷牙1次比每天刷 牙3次及3次以上者的齲齒齒數及齲齒經驗指數高。 吳秀英、賴辛癸、張粹文、林孫旋、洪百薰、蕭美玲( 2008)從牙 醫就診情形來比較口腔保健行為之探究發現,因預防性原因就診者之口 腔保健行為最好、治療性原因就診者次之、從未就診者最差。 范群忠(2010)針對臺北縣國中生之研究發現,半年內有看過牙醫的人 其所採取口腔保健行為要比半年內沒有看過牙醫的人來得正向;使用貝 氏刷牙法的人,口腔保健行為要比使用橫擦法、馮尼氏法與隨意的刷牙 方式來得正向。 由上述結果可知,擁有良好的口腔保健行為,與口腔健康的維持是 有顯著關係的。然而臺灣升學主義濃厚的社會氛圍中,青少年在邁入高 中職階段之後,開始面臨升學及技能證照的養成及取得等壓力,在求學 19.

(29) 環境中受到課業壓力及不支持性的環境影響,青少年的口腔健康狀況及 相關的口腔保健行為惡化可想而知,這也是我們保健教育專業人員該持 續努力的議題。 表 2-3 各式常見刷牙法之比較 刷牙方法 貝式刷牙法. 馮尼式法. 橫擦法 生理刷牙法. 查特式法. 牙刷放置位置. 刷牙動作. 刷法朝牙根尖接觸 ,牙 微 用 力 短 距 離 顫 齦深入牙齦溝內,並與 動之 牙面成 45 度角 刷毛與牙面呈 90 度角 頰 側 做 大 圓 形 運 動,舌側水平前後 運動. 優缺點. 簡單易學,可清除 牙齦溝,兼牙齦按 摩較果 可按摩牙齦,清潔 牙齦上斑菌,易 學,可避免傷害牙 齦 刷毛與牙軸呈 90 度角 往 返 橫 刷 或 以 紗 可按摩牙齦,清潔 接觸 布沾水橫擦之 牙齦上斑菌 刷毛放置近牙冠處 由牙冠向牙齦弧 清 潔 牙 齦 上 斑 形輕刷之 菌;齒間及牙縫未 能清除 刷毛朝牙冠部,並與牙 小幅環狀震動,朝 較難學習,可按摩 表面呈 45 度角 牙根方向刷下 牙齦,清潔齒間. 資料來源:莊靜如,2002。. 20.

(30) 第三節 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相關因素探討 青少年時期正是容易受到周遭人、事、物共同影響的時期,不再像 是兒童時期最主要受到家中長輩與學校教師的影響而已(陳盛發、梁忠 銘,2003)。良好的個人口腔保健行為(包含刷牙及使用牙線潔牙)搭配 均衡的飲食、氟化物的使用、定期口腔健康檢查四大法寶對於牙齦炎及 齲齒的預防非常有效,進而對牙周病控制也有很好的效果(呂佩霖,2006)。 另外,針對青少年的口腔保健行為養成,WHO 也指出,由求學階段開始 的行為養成教育對個人往後在口腔保健行為習慣非常重要,學校及家庭 兩方面都應該提供支持性的環境,包括安全的飲水設備、實施整體性口 腔保健教育計畫及安全的物質環境以降低口腔疾病與傷害的發生等(WHO, 2003)。 整體來說,大多數的口腔健康調查研究報告均明確指出影響口腔健 康狀況的相關因素為何,且在口腔保健行為方面的相關因素上著墨不多, 但仍有文獻支持口腔保健行為在口腔健康管理方面的重要性,以口腔最 常見的健康問題-齲齒為例,齲齒的成因及進展,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例 如社經地位、飲食習慣、刷牙清潔習慣、牙齒氟化物的接觸、牙科醫療 的品質、民眾就醫之習性、國人口腔疾病之預防態度及觀念、父母對兒 童口腔健康之重視與否等,都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的牙齒健康狀況( Murray, 2003)。 21.

(31) 以下就各項影響口腔保健行為的相關因素加以探討,依序為一、社 會人口學因素;二、家長社經地位;三、牙醫門診使用情形;四、甜食 攝取習慣。 一、 社會人口學因素 1. 性別 在口腔保健行為表現上,多數研究顯示性別不同,口腔保健行為 也不同(呂 宜珍、金繼春,1999) 。Stevens, Maes & Peeters(1992)針對 10-18 歲青少年口腔保健的相關研究發現,在刷牙方面,女生的刷牙習慣比男 生好,男、女生在使用牙線方面都是極少數的。在口腔保健行為上,女 性無論是在含氟牙膏的使用率或是刷牙頻率上均顯著高於男性 (楊貴郎, 2003)。 多數研究顯示,女性的口腔保健行為比男性好,諸如刷牙頻率及使用 牙線、漱口水、餐後潔牙等的機率都是女性較高,且在口腔保健行為方 面正確執行的程度也以女性表現較好(周志銜等,2004;曾筑瑄等 ,2003; 方淑娜,2002;李火傳,2002),而在有無使用牙線習慣上,女性較男性 多(呂佩霖,2006)。 Peres, Peres, de Barros, & Victora(2007)研究從孩童時期到青少年時 期的齲齒狀況及口腔健康狀況是否與家庭社經地位有所關聯的研究發現, 女生的齲齒比男生少,女生的潔牙習慣比男生好,女生的牙科就醫行為 22.

(32) 比男生好。 2. 年級 2001年,蔡蔭玲等人對臺灣 6-18歲人口之口腔狀況調查研究結果顯 示,13歲開始,齲齒率繼續攀升,由80.79%升至18歲的86.59%;DMFT 值的部分: 13-18歲年齡層,DMFT平均值由13歲的3.94升至18歲的 6.01。 張智豪(2002)的調查結果顯示,高雄市5-18 歲年齡層的學生口腔健 康狀況為恆齲齒盛行率在高中之男女生分別為 61.3%和65.3%,而高中生 在牙齦發炎及牙結石盛行率是 26.7%。其中最嚴重的是高三學生,且以 結石及牙齦炎佔絕大多數。 陳弘森等(2007)在臺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口腔狀況調查發現,恆牙 12-17 歲平均 DMFT 指數分別為 2.58、3.78、4.23、4.52、4.72 與 5.14; 恆牙齲齒率分別為 37.30%、52.17%、54.12%、57.80%、51.94%與 50.69%。 DMFT 指數、齲齒率,均以 17 歲高三生為最高。 然而,也有其他的研究顯示 年級與口腔保健行為並無顯著相關(呂宜珍、 金繼春,1999;張艷鈴,2001)。因此,年級是否會影響學生的口腔保健 習慣有待進一步研究。 3. 學業成績 張雅惠(2010)在青少年口腔狀況對生長發育之影響發現,在校成績表 23.

(33) 現與恆牙齲齒狀況部份,發現成績表現為「後三分之一」者其齲齒顆數、 與齲齒率皆高於成績表現為「前三分之一」者的齲齒顆數、與齲齒率。 二、 家庭因素 父母親年齡、社經地位 (如低劣的生活環境、低教育程度、缺乏支持 口腔健康的傳統信念等)、口腔保健行為和子女的口腔保健行為息息相關 (Petersen , Yamamoto, 2005)。 1. 父母親年齡 黃淑真(2007)針對臺灣中部兒童及青少年齲齒狀況研究發現,父親年 齡大於50歲者其子女齲齒填補顆數比小於40歲者高。齲齒率、齲齒指數 與齲齒面數指數方面則會隨著父母親年齡愈高而呈現較低傾向,且填補 率較高。 余慧容(2007)針對台灣東部兒童及青少年齲齒狀況研究發現,隨著父 母親年齡的增加,學童的填補率亦隨著增加,而齲齒率有減少之趨勢。 張雅惠(2010)研究指出,在父母親 年齡與青少年恆牙齲齒狀況方面, 隨著父親年齡的增加青少年的齲齒填補顆數隨之增加。 2. 家長教育程度、職業 以教育程度來看,教育程度及職業種類和刷牙頻率、刷牙方式及清 潔牙齒的工具(如漱口水及牙線等)有相關,其中又以專科以上的教育程度 在口腔保健行為的表現較好,職業則以高級專業人員於進食後漱口習慣 24.

(34) 及每日刷牙頻率等方面表現較好(吳寶琴等,2003;曾筑瑄等,2003;。 方淑娜,2002)。 而Mariri, B.P. & Levy, S.M.& Warren, J.J.& Bergus, G.R.& Marshall, T.A.& Broffitt, B. (2003)的研究也發現母親的教育程度與兒童刷牙頻率有 關,進一步用來推測兒童的齲齒情形。父母在口腔保健行為上的參與和 支持,與學生口腔保健行為呈正相關(呂宜珍等,1999;張豔玲,2001)。 Nicolau et.al(2005)研究結果顯示,父母親教育程度與兒童之齲齒有顯 著性關係,通常父母親教育程度較低;則其孩童有較差的口腔狀況。 Casanova-Rosado et.al (2005)研究結果顯示,父母教育程度低與社經地位 低的兒童;其齲齒盛行率偏高。 父母親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的口腔健康狀況越好,且填補狀況較 佳(黃淑真,2007)。陳弘森等人(2007)臺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口腔狀況 調查中發現,父親與母親教育程度為大專或大專以上比國中或國中以下, 齲齒率分別低了 10.06%與 14.31%。 父母親職位越高,其子女齲齒率越低、填補率越高(葉瀞云、胡益 進,2009)。父母親的職位,其子女的齲齒顆數、DMFT index 與齲齒率, 都隨著父母親之職業等級的降低而有增加的趨勢 (張雅惠,2010) 。 3. 家庭社經地位 也因為以上這些由家長的社經地位差異所造成的口腔保健行為差異, 25.

(35) 使得最後呈現出不同的口腔健康狀況(呂佩霖,2006)。父母親的社經地位 是影響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及口腔保健行為的重要因子,相關研究也傾 向於父母的社經地位愈高,其子女的口腔健康狀況及其利用牙醫門診服 務的情形會越好(楊貴郎,2003;蔡蔭玲,2001)。高社經、高教育程度以 及好的口腔保健知識、態度和行為與口腔健康呈現正相關(王素真等, 2003;Sanders et al., 2005;Al-Omiri et al.,2006)。. 三、甜食攝取狀況 青少年口腔保健的危害行為裡,被認為最具代表性的,為甜食的攝 取習慣,有攝取甜食或相關食品者,要比沒有攝取者有較高的齲齒率(余 慧容等,2008;張雀鳳、楊奕馨,2007;胡益進等,2007)。 含糖飲料中的糖份和酸性物質將會侵蝕琺瑯質,並造成齲齒 (Erickson et al., 2001),而含糖飲料成分在口腔內分解後產生酸性物質的 致酸性以碳酸類飲料最大、運動飲料其次、乳酸菌飲料,而再其次是果 汁(張怡民,2003)。 Heller et al.(2001)針對美國30,818人研究攝取汽水與齲齒之相關性, 結果發現攝取越多的含糖汽水,其齲齒情形有顯著性增加。 2003 年調查臺灣地區國小學童口腔狀況與甜食攝取之相關性,結果 顯示喜歡吃糖類食品、冰棒類、餅乾類、甜飲料者的恆牙齲齒數及齲齒 盛行率皆比不喜歡者高,攝取甜飲料與糖類對於乳牙及恆牙,皆會提高 26.

(36) 齲齒增加的機會(張怡民,2003)。 陳弘森等(2007)在臺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口腔狀況調查 發現,臺 灣不論是國小學童或是國高中青少年,95%以上都常常或偶爾有喝飲料的 習慣,常喝的飲料 87%含糖,而又喜歡點心、糕餅、糖果類的甜食。這 些喜好甜食且食用頻率高的兒童及青少年,有著較多的齲齒齒數與較高 的齲齒率。而常喝飲料習慣的青少年 DMFT 指數比沒喝飲料習慣的青少 年 DMFT 指數多了 1.09 顆。有經常喝飲料習慣的青少年 DMFT指數 比沒喝飲料習慣的青少年齲齒率高 13.73%。 在過去的研究裡,當接觸甜食及甜的飲料頻率越高,若青少年的口腔 保健習慣不好,或是沒有使用氟化物,發生齲齒的風險也因此越高 (Luebke, & Driskell, 2010;Amin, & Al-Abad, 2008;Duggal &Loveren, 2001)。 從上述的文獻可知,社會人口學變項、甜食攝取狀況都是影響口腔保 健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將這些變項納入,加以探討青少年口腔 保健行為的相關因素。 四、臺灣高中職職學生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參與經驗分析 針對本次研究對象於求學過程中,於過去學校所修習有關口腔保 健相關課程與活動參與經驗進行整理,以瞭解研究對象在口腔保健行 為的養成過程中,過去所修習的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參與經驗是 27.

(37) 否有所關連。 (一) 口腔保健相關課程之重要性 蔡蔭玲等(2001)在臺灣 6-18歲人口之口腔狀況調查研究,15-18歲青 少年需要利用口腔保健教育及牙科基本治療來協助其透過自我預防保健 行為掌握與管理改善其齒列之牙齦健康的青少年比率高達 81.8﹪。 陳弘森等(2007)在臺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 口腔狀況調查發現,青 少年口腔保健知識主要來源 42.65%為健康教育課程授課且15~18歲青 少年需接受口腔衛教及牙周病治療高達74%。 在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第三篇焦點團體之主題一:兒童與青少年, 內容中也感受到政府對於口腔保健的注重,說明了兒童及青少年成長階 段(0~6歲;7~12歲;13~18歲),培養良好口腔保健行為是相當重要的健 康議題。而目標之一為:提升兒童及青少年口腔保健知能、強化兒童及 青少年口腔健康宣導教育,這必須結合教育單位,於健康促進學校共同 推動口腔健康促進 (林秀娟等,2008) 。 國內九年一貫教材中,有關口腔保健部分,大多著重於國小學齡兒 童及國中健康教育課本中涵蓋一部份的內容,而高中職大專的青少年, 與口腔相關之課程少之又少。因此,高中職大專學生口腔保健教育明顯 不足(呂佩霖,2006)。 鄭志遠(2002)研究中高達80%的大學生希望在通識課程中加入口腔 28.

(38) 保健主題以供選修;獲得口腔保健訊息的來源主要以學校教育為主。研 究者也建議儘早規畫大學生選修口腔保健相關之通識教育課程供選修。 所以口腔保健相關課程是從小到年老都須注重的議題,課程不應僅 只著重於國中小階段,而需不斷的發展下去。然而,從文獻整理中也發 現,國內青少年,尤其是高中學生口腔健康情形的低落卻是一致的結論, 青少年的口腔健康狀況隨年齡上升而有變差的情形發生,可能由於我國 青少年在邁入國中階段之後,開始面臨升學及考試等壓力,且國內的校 園口腔保健教育介入計畫目前僅止於國小階段全面性實施(劉潔心, 2011),即使在國小的部分有很好的介入成效,但在往後的求學環境中受 到課業壓力及不支持性的環境影響,青少年的口腔健康狀況及相關的口 腔保健行為惡化可想而知。 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訂立 2010 年之口腔保健目標之ㄧ就是希 望有超過 75%的兒童及年輕人將充分了解口腔疾病致病原因並具備口腔 疾病預防知識,使之有意願自我診斷與自我照顧,這也正是我們要努力 達到的目標(WHO,1988)。 由行政院保健署國健局(2005) 國民口腔健康第一期五年計畫中可 以明顯發現口腔保健相關課程的需求性很高,且課程須從國小一直延續 到大專校院,除了相關課程加強之外,學校相關活動的辦理也是能夠充 分引起學生們注重口腔相關問題的動機,且齲齒率最大的轉折點在高中 29.

(39) (職)階段,所以高中職口腔保健相關課程是必須延續國中九年一貫健康 教育課程,以多元口腔衛教方式從預防、促進、維護等三方面加強著手, 以提升高中職學生口腔保健行為,降低口腔相關問題的衍生。 (二)口腔保健相關活動參與之延續性 行政院保健署國健局(2005) 國民口腔健康第一期五年計畫中「結合 教育單位共同於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口腔健康促進」內容中也說明:增列 及修訂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教科書中關於口腔健康的課程及資料, 以落實潔牙觀念及技巧。配合學校活動,將口腔保健﹙如潔牙、繪圖、 寫作﹚加入學校園遊會、運動會、校慶等活動之中。而又在「針對不同 年齡層之宣導策略」內容中說明了:兒童及青少年之牙周病防治,推動 國、高中學生定期接受牙結石清除術及正確潔牙習慣之養成,可透過辦 理口腔健康相關選拔活動,使學生重視口腔健康。 至於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之重要議題、目標與行動中也提及了建立 口腔健康支持性環境:推動校園餐後潔牙;結合民間資源,於學校設置 口腔保健室,作為潔牙訓練、衛生教育專屬場所;衛生與教育單位共同 研擬、推動健康促進學校之口腔健康促進計畫;建立社區夥伴關係,結 合學校、家庭與社區相關團體,共同營造口腔健康校園 (林秀娟等, 2008) 。. 然而台灣長期推動之口腔保健活動主要有含氟漱口水計畫、餐後 30.

(40) 潔牙、潔牙觀摩等。尤其是含氟漱口水計畫為簡便、經濟之齲齒預防 措施,且在學校系統推行含氟漱口水的計畫,這項措施在歐美、日本 已行之有年,於臨床文獻證實具有齲齒預防效果達30~50%以上(陳弘 森等,2007)。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之兒童牙科醫師協同地區牙醫 師公會於1992 年至1997 年,在衛生署的指導下首次進行學校含氟漱 口水之推廣及評估計畫,共有2 萬多名學童參加,連續於學期中以每 週一次漱口五年,並進行年度口腔檢查(蔡宗平,1997)。之後,由牙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1997 年至2001 年繼續推動學校含氟漱口水計 畫,2002 年開始,國小學童已完成全面實施學校含氟漱口水計畫。2002 年過後,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陸續配合政府辦理含氟漱口水計畫, 如表2-4。 至於餐後潔牙與潔牙觀摩部分,台灣在 1992 年開始推動口腔衛 生推展計畫,從最基本的口腔衛生潔牙技巧-刷牙及牙線操作開始。 1993年開始舉辦潔牙觀摩,鼓勵推動餐後潔牙的學校參加,每年先由 各縣市牙醫師公會舉辦地方潔牙觀摩,然後依參賽隊數比例擇優參加 全國潔牙觀摩。1993年過後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陸續辦理餐後潔牙 與潔牙觀摩計畫,計畫執行一直至2005年,如表2-4。 探討國小口腔保健活動推廣成效之研究發現:蔡蔭玲(2001)針對 台灣地區6至18 歲人口之口腔狀況調查報告中指出,參加國小學童校 31.

(41) 園含氟水漱口活動的學生依參與學期數來區分與其齲齒率的相關性為 未參加者85.89﹪;含氟漱口水計畫在學校推行與齲齒之減少呈現有意 義之差別,但要參加超過6 學期才有顯著差異。 而邱耀章(2002)推動校園口腔保健計畫對學童口腔狀況成效的探 討中也顯示含氟漱口水功效必須連續實施3年以上才可能達到較大功 效,實施時間愈久,功效會加大。而參與潔牙觀摩的學校有較低的齲 齒盛行率與齲齒指數,有較高的齲齒填補率。所以校園口腔保健活動 的含氟漱口水推廣計畫與餐後潔牙推廣計畫的 潔牙觀摩對學童口腔健康是有幫助。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口腔保健活動推廣於國小階段相當有成效, 然而健康促進學校所推動之口腔保健活動內容可知國小階段已全面性 實施,國中則部分實施,高中職僅占少數(劉潔心,2011)。既然口腔 保健相關活動與計畫之推廣具有其成效性,對於學生之口腔保健行為 之養成也有所幫助,其活動推廣之延續性則有待努力與發展。. 32.

(42) 表2-4 歷年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配合政府辦理之各項口腔衛生推廣工作. 西元. 實施計畫. 1991 尋求台灣地區推廣口腔保健的可能性與可行模式的建立。 1992 1.以訓練〝訓練者〞的精神,擬定一套牙醫師潔牙技巧的再統合。 2.訓練國小老師、校護─「口腔保健教師播種研習營」。 1993 1.國小 4、5 年級餐後潔牙運動。. 2.全國潔牙觀摩。. 1994 1.擴大推廣學校餐後潔牙運動。 2.建立指導牙醫師到校諮詢指導模式。 3.國小學童潔牙觀摩。 4.配合 WHO「世界衛生日」1994 工作目標─口腔保健舉辦大型活動及媒體 宣導。 1995 1.餐後潔牙運動。. 3.國小學童潔牙觀摩。. 2.指導牙醫師制度。. 4.牙周病宣導。. 1996 1.餐後潔牙運動。. 3.國小學童潔牙觀摩。. 2.指導牙醫師制度。. 4.牙周病宣導。. 1997 1.學校餐後潔牙運動。. 3.國小含氟水漱口推廣計劃。. 2.牙周病宣導。. 4.牙醫師參與拒菸活動。. 1998 1.國小學童潔牙觀摩. 5.口腔疾病控制計畫. 2.國小含氟水漱口推廣計畫. 6.牙醫師參與拒菸工作. 3.推廣校園口腔保健工作. 7.口腔保健書面繼續教育推廣. 4.寶貝您的牙-口腔保健全家運動 1999 1.國小學童潔牙觀摩. 3.推廣校園口腔保健工作. 2.國小含氟水漱口推廣計畫. 4.牙科醫療品質改善計畫. 2000 1.國小學童潔牙觀摩 2.國小含氟水漱口推廣計畫 2001 1.國小學童餐後潔牙觀摩實施計畫. 3.氟化物手冊編印. 2.國小含氟水漱口推廣計畫 2002 1.國小學童餐後潔牙觀摩實施計畫 1. 國小含氟水漱口推廣計畫. 3. 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種子教師培訓 計畫. 2. 牙周病防治手冊工作計畫. 4. 學童家長氟化物宣導計畫 5. 檳榔害口腔癌防制種子醫師培訓計畫. 33.

(43) 表2-4 歷年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配合政府辦理之各項口腔衛生推廣工作(續). 西元. 實施計畫. 2003 1.國小學童餐後潔牙觀摩實施計畫 2.國小含氟水漱口推廣計畫. 3.落實學童口腔保健工作計畫 4.檳榔害口腔癌防制計畫. 2004 1.國小學童餐後潔牙觀摩實施計畫 2.國小含氟水漱口推廣計畫. 3.蒙古鳥蘭巴托市口腔醫療照護計 畫 4.牙周病防治推廣計畫. 2005 1.93、94 年度國小學童含氟水漱口防 5.台灣氟化物推廣策略研擬計畫 齲推廣二年計畫-94 年度 6.94 年度全國國小學童潔牙觀摩會 2.93 年度牙周病防治推廣計畫-第二期. 暨牙齒成年禮. 3.第三屆亞洲國小學童口腔保健推廣 7.94 年度銀髮族口腔健康選拔活動企 劃 會議 4.台灣含氟漱口水成果展示、觀摩活 動及氟化物國際研討計畫 2006 1.身心障礙者口腔預防保健服務計畫 2.95、96 年度國小學童含氟水漱口 防齲推廣二年計畫-第 1 年 2007 1.95、96 年度國小學童含氟水漱口 防齲推廣二年計畫-第 1 年 2008 1.97 年度國小學童含氟水漱口. 2.96 癌症防治人員品質提升訓練計 畫-口腔癌防治深耕計畫 3.97 年度營造不嚼檳榔文化工作計 畫. 防齲推廣二年計畫-第 2 年 2.97 年度口腔黏膜健康檢查 品質提升計畫 2009 1.98 年度國小學童含氟水漱口. 3.蒙古科布多省及首都烏蘭巴托市. 防齲推廣二年計畫-第 1 年. 口腔醫療保健合作二年計畫. 2.98 年度口腔黏膜健檢品質提升計畫.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utual interaction of systemic and oral health has largely been underestimated by many patient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hence this report includes a note on importance

Therefore, the current research evaluated oral health condition, salivary flow, and halitosis across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leprosy treatment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with those

“Plasma cell mucositis of the oral cavity: report of a cas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 Oral Surgery, Oral Medicine, Oral Pathology, Oral Radiology, and Endodontics, vol..

For the elderly,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has been regarded as an indicator of each individual’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society’s health in general. This study aims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Taipei Municipal Daan Senior Vocational Industrial High

Includes activity plans mainly for junior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covering topics such as stigma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problems, managing stress, and

Assessment and Qualifications Alliance (2003a).Advanced Subsidiary and Advanced Vocation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2005 Advanced

The Senior Secondary Health Management and Social Care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Guide incorporates the key recommendations i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