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鑑於本研究目的在於藉由相關文獻探討 、研究資料分析討論過程,

逐步歸納當前建構社區能力之可行策略 。基此,在研究資料分析與討論 方面,本研究歷經 34場個別訪談、4場焦點團體訪談過程,收集到分別 來自不同部會層級政府部門 、不同領域專家學者及不同類型之基層社區 組織領導幹部等總計 68位受訪對象,長期參與社區培力相關業務推動 , 所累積深具信度與效度之第一手資料 。本研究經由質性資料處理、分析 彙整過程,分析與討論重點概分為 :社區培力目標與社區能力內涵類別 分析;社區能力建構策略、影響因素及其問題困境分析 ;社區成人教育 與建構社區能力相關性分析、建構社區能力可行策略分析 -社區成人教育 取向等四個節次,依序進行研究分析和討論 。

第一節 社區培力目標及社區能力內涵類別分析

相關文獻顯示,雖然當前相關部會已將「社區培力」,視為推動各項 社區化政策的基礎工作要項或重要策略 。然而,對相關部會而言,推動 社區培力計劃目標為何 ?至今仍處於抽象且多元分歧狀態;至於何謂「社 區能力」,其內涵、類別為何?也往往因所轄行政權責與業務屬性 ,而呈 現低共識與低概念化之情況。基此,本研究將藉由下列資料分析與討論 過程,逐步歸納出相關部會推動社區培力之共同核心目標及其相對應之 社區能力內涵類別,俾形構出相關部會推動各項 「社區化」政策所需共 同核心能力之內涵類別 。

壹、推動社區培力計劃目標分析

相關文獻顯示,台灣正式推動基層社區人才培訓計畫之緣起 ,始自 1960年代農復會(Joint Commission on Rural Reconstruction, J.C.R.R. )爲 改善農民生活(摘自徐震,2004:22),所推動農村青年四健會的農業推 廣人才培訓。及至 1965年,國民政府頒佈「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 」,

並將「社區發展」列為當時重要七大社會政策之 ㄧ,有關社區發展組織 幹部人才調訓工作,才在 1968年內政部頒布「社區發展綱要」之後,由 社會司相關單位負責規劃與實施 ,惟當時針對社區培訓內涵 ,多以宣導

社區發展相關政令為主 。

其後,隨著 1987年的國內解除政治戒嚴 、1990年代國際社會興起的 地方治理、社區主義、公民社會等政策思潮,使得台灣在地社會力開始 藉由關注共同議題、組織民間社團等方式逐漸崛起 。在此社會背景及種 種因素催化下,1995年文建會在國家高層支持下,頒布「社區總體營造」

實施計畫,隨即展開以「造人」為主要訴求的「社區營造」運動及相關 社區人才培訓計畫。尤其自 2000年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相關部會首長 已深切體認:「政府部門的施政應從『社區』入手」、「經營大台灣、要從 小社區做起」(陳郁秀,2003)。2002年游錫堃擔任行政院長初期 ,乃將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納入行政院施政體系,並於該年五月正式頒布

「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試圖藉由「地方分權」、「社區參與」

等「社區化」政策理念與實施模式 ,喚起地方政府、基層社區民眾、及 民間團體合作參與共識,進而整合地方多元資源 ,協力謀求地方及基層 社區實質問題需求之解決 。

在此強調地方民眾參與的政策理念下 ,為協助在地社區組織及民眾 具有能力,協同政府部門推動各項社區化政策 ,「社區培力」(community empowerment)一詞及其人才培訓計畫,在當時文建會相關首長倡導、催 生下,逐漸成為廣受各界關注的新名詞與重要工作 事項。同時為順利推 展是項計畫,2002年 7月在行政院指示下,文建會首創「社區總體營造 專業工作團隊:專案管理中心-分區社區營造中心-社區營造點-營造 員」機制,開始與民間組織合作成立專案管理中心及北 、中、南、東四 區培力中心,推動社區人才培育訓練工作 (陳可慧,2005:1)。

時至今日,「社區培力」計畫,已被各級政府部門、相關學界及基層 社區實務工作者,視為培訓社區人才、厚植社區能力,以落實各項社區 化政策目標的重要基礎與核心工作。然而,社區培力計劃實施目標為何 ? 本研究經由資料分析結果發現,無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門、學者專家 及基層社區組織等不同層級與不同角色功能之受訪對象 ,對此議題各有 其不同想像、詮釋及期待;其中雖以積極、正面評價居多,但仍有少數 受訪對象,對於各級政府推動社區培力計劃 ,仍抱持較消極、負面之詮 釋與見解。

本研究從政府部門、學者專家及基層社區組織等 ,不同受訪對象之 研究資料分析結果與討論如下 :

一、政府部門:

藉由各類社區培力活動來培植社區參與共識與問題解決能力 ,是當 前政府推動各項社區化政策之首要且基礎性之工作項目 ,然而,規劃與 實施社區人才培力計畫之主要目標 ,曾經擔任行政院「社區營造推動委 員會」總召集人的前政委陳錦煌先生 ,以其曾擔任跨部會協調小組召集 人之經驗指出:藉由社區培力過程,主要在於尋求公共議題、激發參與、

凝聚解決問題共識、發展問題解決之能力,從而形入公民社會參與意識 等多重目標。

Ca1:…我們一定要讓這樣的一個 …培力…包括課程、包括…工作坊也好,

如何變成是大家一個共識 …透過這個培力來尋找共識,來尋找更多的 參與,這個才是我們的目標…其實我們今天所有在做社區能力的提 升…很簡單…就是解決我們的問題而已。…以志工的角度來講,是一 個理想實現的過程…以培力的角度,就是…在增加我的能力,這個…

我覺得很重要的。

Ca1:…公民社會價值的培養…是真正…公民的養成…公民意識培養…所以EM POWERMENT…就是要培養公民意識,其中…更重要的其實就是公民 參與。

然而,事實上包括內政部、文建會、教育部等不同部會及其所屬地 方政府相關局處承辦單位之觀點如何 ,本研究資料分析與討論如下 :

(一)內政部系統

內政部社會司是最早推動「社區發展人才」培訓的主要權責機關 , 該部自民國 57年頒布「社區發展綱要」後, 即秉持「社區發展」所強 調「組織與教育民眾」之基本精神與目標宗旨,針對各縣市政府、各鄉 鎮市公所業務承辦人員及基層社區組織領導幹部等不同對象 ,推動社區 發展工作人員逐年辦理教育研習調訓工作 。

歷經 40多年努力,迄今已輔導成立 6,047個社區發展協會(內政部,

2009),所培訓的社區發展工作人才,更是遍及全國各鄉鎮村里而難以計 數。根據該部(94-97年)中程施政計畫,辦理社區人力資源開發培訓 之績效 目標,在於「建立尊嚴與正義的福利體系 」。然而,實務上該部推動「社區 人才培力計畫」之主要目標為何?根據本研究資料分析結果 ,中央部會 及其所屬地方政府,包括彰化縣、南投縣、台中市及台中縣等四縣市政 府社會處相關單位受訪對象 ,認為推動社區培力計劃目標 ,主要包括:

1.本著政府行政權責

「依法行政」是政府部門的法定權責義務,就內政部系統而言,推動 社區培力計劃,在於依據「社區發展工作綱要」、「挑戰 2008國家發展 計劃-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 」等計劃實施要 點,對主管權責業務所規範的行政責任 。

Cs3:…基本上在社區發展工作綱要裡面規定 ,主管機關應該要對社區 發展協會要定期去辦理訓練 、考核或觀摩學習,這是我們一直在這 些年一直都有在運作下來都有這個部分 ,都有在做社區的這個力…

從九十一年開始挑戰二○○八年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叫做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 在九十四年…又有六星計劃…

Ls1-2:…我們…社會處這邊…在培力社區方面…分成初階有四個梯次,

主要目的就是…讓參與社區的人…就近性、方便性,…我們的用意 就是說…將所推的業務內容…讓社區的人了解…了解…社會處到底 推了什麼政策業務…

回顧社區發展在台灣推展歷程 ,針對各鄉鎮社區發展工作幹部 、社區 媽媽教室班隊幹部,逐年以全省調訓方式、進行社區幹部人才教育研習 的活動,隨著社區政策層級的提升,現在更在行政院主導「挑戰2008國家 發展計劃-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等施政策略下,將過去的「社區幹部教 育訓練」,更名為「社區培力」並重新討論及規劃培力策略 。

Cs2:…事實上社區培力的作法,長久以來就存在本部。…以前的我們 對於那個除了研習中心跟二水媽媽教室那個已經 …但稱為社區培 力,是在挑戰2008政策頒佈後,我們是在開完行政院會後回到部 裡,大家討論後才提出因應對策 …應該是那時候我們去參加新故鄉 計畫的時候,他們有一個培力的機制,後來我們回來就跟科長、大 家討論說: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去設計這樣一個機制 …

Ls3-2:…其實社區培力和政策…關聯很大啦,因為…就是我們剛剛講 說挑戰 2008…包括六星計畫這些,我想它的一個實踐,就是由地方 來實踐…來執行整個企劃的推動…我覺得其實…是一個很連貫的相 關的策略…是政策…執行的層面。

2.政策理念訊息傳播

「認知」是一種個人覺知、觀察並解讀外在情境及其意義之內在思考歷 程,

通常被假設與行為反應之間具有高度相關 (詹秀員,2002:21)。為推動福利 社區化政策,必須透過辦理各類型社區培力活動過程 ,將政府當前政策 規劃理念及相關資訊傳播出去 ,以便獲得社區認同、支持及參與行動。

Cs1:福利社區化的概念要落實在基層 ,我們發現…如果政府部門不幫

他們做人才培力工作…尤其一些政策需要宣導…畢竟民間資訊是

他們做人才培力工作…尤其一些政策需要宣導…畢竟民間資訊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