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以桃園縣公、私立高職技優生與非技優生為研究對象,主要在探討不 同背景變項高職技優生與非技優生在學校適應、因應策略與生涯意向的比較。本 章共分為三節,分別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及名詞解釋等。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擔任高職輔導老師已 19 年,近年來在進行低成就學生的輔導時,有一群學生 特別引人注意—技藝技能優良保送生(以下簡稱技優生)。在研究者所服務的學 校,每年皆有 24 位技優生入學,並分散編入各班、每班一至二位,近年來,發現 每到第一學期期末,即出現技優生轉學、休學潮;經進一步進行個別諮商及座談 後,發現皆是因無法跟上同儕的學習進度而產生挫折,甚至擔心被當及無法順利 畢業,所以在學期末選擇轉學或休學。以本校 99 學年在校的技優生為例,高三技 優生有 21 位休學或轉學,僅剩 3 位技優生留在本校繼續苦撐著。經詢問部分桃園 區的高職輔導夥伴,發現也出現類似情形,甚至私立高職更為嚴重。而這些技優 生有一共同的背景:即 90%以上在國中時期曾選修「技藝教育學程」。所謂「技藝 教育學程」源於教育部於民國 82 年開始規劃的「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

而來,主要目的為落實照顧弱勢族群及不具學術傾向之學生,期透過此方案之實 施,使學生得以適性發展,培養健全的基層技術人力,並減少國民中學學生中途 輟學比率(教育部,1995)。在民國 90 年更進一步實施「技藝教育改革方案」,

且因應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要求各國中之生涯發展教育必須全面實施。而技藝 教育的課程設計與規劃重點,在於讓學生藉由實際操作、專題講座及實際參觀訪 問等活動,有機會深入了解自己的興趣、性向及生涯目標(教育部,2002),期 望透過國中技藝教育學程的開辦,提供了每一個學生「適性發展」的機會,學生 才能獲得應有的尊嚴和重視,也獲得學習成功的機會。這些選修技藝教育課程的

2

國中生,如果其技藝教育學程成績優良(達 80 分以上),或參加各縣市所舉辦之

「國民中學技藝教育學程學生技藝競賽」獲得優異成績,皆可不需參加「國中基本 學力測驗」,得以優先輔導分發進入高職的實用技能班就讀,或依「中等以上學 校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甄審及保送入學辦法」,以技優生身份分發至公私立高職各 相關職群類科就讀。經研究者檢視近 5 年來針對選修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 滿意度之研究文獻後發現:其學習滿意度達到滿意程度者高達 93%(林于巧,2011;

雷麗陵,2011;陳裕輝,2011;張乃翔,2010;尤智誠,2009;林世凱,2008;

陳世盟,2008;黃世賢,2008;謝永振,2008;顏志龍,2008;劉石輝,2007;

蔡國安,2007)。這些對國中技藝教育學程有著高學習滿意度、又是學習成績達 到 80 分以上的技優生,經分發至高職後,竟有相當高的比例的學生選擇轉學或休 學,其學校適應情形實令人關切。陳子羚(2009)研究指出,這些以技優身份入 學的高職生,在高職階段面臨學科基礎不如同儕、選讀科系的落差、同儕競爭的 壓力以及未來升學進路的考量等適應問題,桃園地區的高職技優生之學校適應狀 況又是如何呢?與有相同學習背景(國中時選修技藝教育課程)、但卻直接就讀實 用技能學程的非技優生相較,兩者在學校適應方面是否有所差異?此為本研究動 機之一。

在面臨行為困擾而產生無法負荷之壓力時,個體將會採取各式方法來因應以 紓 緩 壓 力 , 因 此 其 所 採 取 的 壓 力 因 應 策 略 將 影 響 其 學 校 適 應 。 Erik Erikson

(1902-1994)將人的一生分為八個階段,認為每一個階段皆有其發展任務與危機,

每個階段的發展任務成功完成後,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如未成功則會在未來造 成危機。而高職生正處於 Erikson 所謂的青年期(12 至 18 歲),這階段的青少年 正在確立其自我觀念和追尋方向,如果在這階段發展不順利,青少年會感到無方 向,迷失徬徨。對高職生而言,此階段所面臨的重大追尋方向是其生涯意向,亦 即決定繼續升學或就業。本校的高一技優生有 80%想在高職畢業後繼續升學,其中 88% 擔心無法順利畢業。在擔心無法順利畢業的狀況下,卻有 80%的技優生希望未

3

來繼續升學,他們是如何因應壓力的?其學校適應及所採取的因應策略對其生涯 意向(升學或就業)是否造成影響?桃園縣的其他高職生是否也出現相同的狀況 呢?這些都是研究者所關切的,因此希望能進一步探討「學校適應」、「因應策 略」與「生涯意向」之間的關係。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另外研究者亦關切高一技優生對課業之焦慮,在其升上二年級時,是否能隨 著入學時間加長、對課程及學校更加熟悉而有所改善?亦或壓力更加沉重?在高 職技優生中,其適應狀況是否會因性別而有所差異?加上現今大部份的家長都期 望其子女繼續升學,家長的教育期望是否也會影響高職生的學校適應、因應策略 及生涯意向?就讀不同類別(公、私立) 的高職生是否都相同?因此研究者希望進 一步探討不同性別、年級、學校類別及教育期望(升學、就業及無意見)等背景變 項之高職生在「學校適應」、「因應策略」與「生涯意向」等方面的差異及後三 者之間的關係。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基於上述所陳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可歸納為:

一、 瞭解不同性別、年級、學校類別及教育期望的高職技優生與非技優生在學校 適應、因應策略與生涯意向上的差異情形。

二、 探討高職生在學校適應、因應策略、生涯意向之間的關係。

三、 根據研究的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單位、學校輔導及未來研究的參 考。

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