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語言是人類認知行為的一種體現, 因而,人類常常使用自身的身體部分或個人的 生活經驗來描述外在世界的事物。語言學家 (Allan 1989) 稱這種行為叫做「以人類為 中心的」 (anthropocentric) 。語言學家 Heine 的研究例子顯示有很多語言均利用具體 的人類的身體部位來表達抽象的空間概念。Heine 指出身體部位詞與空間標示詞的語言 形式有許多相似性。藉助其他學者如 Goldap (1992:613) 及 Stolz (1994:61) 的研究,

Heine (1997:62) 進一步指出空間標示詞是源於身體部位詞,同時這種發展是語言很普遍

的發展過程。例如,在非洲語言 Swahili 語中,表示「胸部 (breast) 的詞 mbele 即語法 化 (grammaticalzed) 成表示「前面」 (front) 的空間意義 (Heine et al. 1991)。Lillehaugen

(2004) 的研究也指出在墨西哥 Valley Zapotec 語中,表示「胃部」 (stomach) 的詞也 語法化成表示「裡面」 (inside) 的空間意義。另外,Matsumoto (1999) 的研究發現,日 語各個身體部位詞有從名詞發展為空間介詞的現象,如 waki 原指「人的側腰部」

(flank),進一步延伸出「旁邊」 (beside) 的空間語意。除此之外,Heine and Kuteva (2003) 更發現英語、冰島語 (Icelandic) 以及位於墨西哥東南方的佐齊爾語 (Tzotzil) 等語言 中,表達身體部位「背部」 (back) 概念的詞語皆有延伸出表達空間關係「後面」的概 念之現象。由以上跨語言的例子可見由身體部位詞發展至空間概念的語意延伸路徑在人 類語言中是普通的現象。

在身體部位詞的語法化過程中,Levinson (2003:106) 及 Heine et. al. (1991:130) 還 發現各個部位詞的發展順序,有先後不同,呈現以下的等級:「後面」 (back) 最先,其 次是「前面」(front),「旁邊」 (side) ,「頂部」 (top) ,最後是「底部」 (bottom) 。 也就是說,如果某個語言的「頂部」已由身體部位詞發展出空間意義,那麼這個語言的

「後面」、「前面」、「旁邊」也已經由身體部位詞發展出空間意義了。Heine (1997) 研究 非洲語系及大洋語系結果顯示,「頭」、「臉」、及「肩」常會發展出「上面」的意義,「臀 部」或「腳」發展出「下面」的意義,「臉」、「眼睛」、「前額」發展出「前面」的意義,

有時「嘴」、「頭」及「肚」也會發展出「前面」的意義。「後面」多由「背部」發展而 來,有時也會由「臀部」或「肛門」發展而來。「裡面」大部由「肚」發展而來,少數

由「心」或「手掌」而來。

在漢語亦有一些相關研究。如蔡中立(1994)研究漢語裡身體部位器官譬喻現象,

劉秀瑩(1997)研究漢語及英語身體部位現象與文化差異,曹逢甫、蔡中立與劉秀瑩

(2001)更出專書從漢語裡身體的譬喻現象來檢視語言與認知的重要介面。在閩南語的 研究中,林清淵(2003)分析了閩南語的身體譬喻與代喻。相對比較下,客語中關於身 體部位詞的研究卻付之闕如,是以,客語身體部位詞的語法化現象以及在空間概念的展 現等議題是相當值得研究。

檢視部分客語語料後,我們發現,在客語中,許多身體部位詞都表現出語意擴張為 空間概念的現象,如「頭」原指人的頭部,經隱喻及類推後可用在多數的物體名詞後表 達物體的前端、起始處之語意,如:街頭、墳頭、莊頭、棚頭等、「背」原指人的背部,

經概念化後用在物體名詞後表達物體的後面之語意,如:山背、車背、桌背、井背等;

「肚」原指人的腹部,經語法化後置於物體名詞後表達物體的內部之語意,如:花園肚、 詩肚、山肚、海肚等;「唇」原指人的嘴唇,語法化後置於物體名詞後指物體的旁邊之

語意,如:路唇、門唇、屋唇、公園唇等。另外,「背」、「肚」及「頭」更可進一步發 展出詞綴的用法,置於其他空間詞後面或前面,如:上背、裡肚、頭前等。我們將檢視 更多的客語語料以建構更完整的語意延伸網絡。

本研究將客語的身體部位詞「背」、「頭」、「肚」、「唇」、「尾」、「面」、「腰」、「腳」

一一做了檢視,探討客語身體部位詞發展出空間意義的規律及形式,同時以認知語意的 角度加以詮釋。第二節就介紹與研究主題相關之理論架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