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親職化類型、成人依附風格與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 究,欲了解大學生之親職化類型、成人依附風格與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何種影響。本 章分為三小節,第一節主要闡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說明研究問題與假設,第三 節則為研究相關重要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近年來婚姻型態與家庭結構不斷轉變,根據內政部統計處報告指出離婚率從 2008 年的 6.63%攀升至 2011 年的 7.32% (內政部,2013),離婚率上升可能導致單 親家庭急速增加,造成家庭失功能的機率升高,因此若家庭環境的改變,使父母其 中一方長期缺席,而無法給予孩童穩定生活與適當照顧時,可能使孩童成為替代性

配偶,成為照顧父母、協助家庭的主要對象(簡匯育,2011),當孩子身心尚未成熟

下給予不適切的家庭任務和情緒負擔時,會使孩童必須犧牲自己的需求與被照顧的 權利,而承擔家庭責任並滿足家庭需要,進而影響孩童的心理、情緒上的發展,此 孩童則被稱作為親職化兒童(parental children)。親職化兒童是由 Minuchin 和其同 事提出(Minuchin, Montalvo, Guerney, Rosman & Schumer, 1967),係指在代間關係 中,孩童肩負起父母需要提供的支持照顧和溫暖關懷,親職化小孩雖彌補了家庭系 統的失功能使家庭可順利運作,無形中卻剝奪了孩子滿足自身需求的機會,這些過 程可能嚴重威脅孩童的心理健康發展。

Boszormenyi-Nagy 與 Spark 於 1973 年提出親職化(parentification)一詞,認為 親職化是不適當的跨代家庭動力,家中的兒童或青少年被指定擔負起父母應當扮演的 家庭角色與任務(引自吳婷盈、鄧志平、王櫻芬譯,2012)。而親職化的行為在東方

社會中被解讀為「孝」,「孝道」是華人社會歌頌的美德,孝悌楷模是東方社會強調和

2

重視的價值觀,每年政府更是公開舉辦孝行獎選拔,欲公開表揚對家庭盡心盡力之孝 行者,也藉此倡導孝道觀念發揚孝道風氣,而在這樣的孝道脈絡下,對兒童和青少年 來說親職行為不僅能受到父母與長輩的肯定、稱讚,也藉此行為增加與父母間的親密 程度(石芳萌,2007;黃宗堅、李佳儒、張勻銘,2010)。

由 Erickson 的社會發展理論可知大學生正值青少年期的自我認同對角色混淆階 段轉換至成年前期的親密對孤立階段,此時追求愛情和具有穩定的戀愛關係是此時重 要發展課題;Well 與 Jones(1996)指出親職化子女經常具有強迫照顧性格,凡事過 度以他人為焦點的特質,而吳端靜(2012)亦表示個體在極度順從、過度付出和控制 的愛情關係中,會逐漸失衡,而使關係失敗,Burt(1992)也認為親職化程度較高的 大學生界線可能過度鬆散或僵化,因此在愛情關係上會呈現較低的滿意度,但黃宗 堅、周玉惠(2009)的研究中卻顯示親職化大學生愛情關係滿意度高,這樣不一致的 研究結果,更使得研究者好奇,在這個發展親密關係尤甚重要的階段,身處以家庭與 孝道觀念為重的東方社會下的個體,在家庭中習得不斷付出、以他人為中心等親職化 行為,是否也在愛情關係中展現犧牲自我的行為模式,而這樣的方式是否會直接或間 接地影響個體對於愛情關係滿意度呢?那不同親職化類型的大學生在愛情關係滿意 度呈現何種不同的樣貌呢?

依附(attachment),是人和人之間強烈、持久的情緒連結,嬰兒在出生與其主要 照顧者會產生第一個情緒依附(鄭昭明、陳億貞譯,2006);依附理論表示嬰兒會與 他人建立一種強烈的情感連結,此發展於人生早期而對個體具有終身深遠影響,也影 響了個體與他人間的情感連結(涂妙如、黃迺毓,2004;Bowlby, 1982)。在不同的生 命階段中皆可建立依附關係,像是朋友、情人、配偶等(陳怡憓,2009),而 Hazan 和 Shaver 早在 1987 年研究中發現個體小時候和主要照顧者依附關係與其戀愛對象依 附類型極為相似,具有安全依附經驗的個體在戀愛經驗、親密關係中感到快樂、友善、

和比較多的信任,而在王郁茗、王慶福(2007)研究中也發現不同的人際依附風格之 個體對其愛情關係適應具有影響,Cohen(1998)認為依附風格影響著個體在愛情關

3

係中對伴侶的看法、以及對伴侶的行為表現和知覺感受,不同的依附風格對愛情關係 滿意度是具有顯著差異的,安全型依附風格個體的愛情關係滿意度高於其他依附風格 的個體(陳怡憓,2009)。

由上可知,親職化、成人依附風格會影響個體在愛情關係中的滿意程度,但國內 相關研究稍顯不足外,尚未對「親職化」個體之依附風格樣貌之進行探討,而讓研究 者好奇,不同親職化類型的成人依附風格會呈現何種樣貌?親職化個體的成人依附風 格是否直接影響著愛情關係滿意度,成人依附風格在親職化對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相關 研究中,是否為中介效果?

綜合以上說明,本研究擬瞭解與東方華人社會的大學生之親職化程度,並探討親 職化、成人依附風格、愛情關係滿意度之概念與意涵,分析不同親職化類型其成人依 附風格,和親職化現象、成人依附風格、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相關性,最後探究不同親 職化類型、成人依附風格對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何種影響,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和結果供助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作為參考,並充實國內與親職化相關概念之實證研

究。

貳、研究目的

一、驗證親職化量表、成人依附風格量表與愛情關係滿意度量表之信效度。

二、欲瞭解大學生親職化、成人依附風格與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現況。

三、探討大學生「成人依附風格」對不同親職化類別、愛情關係滿意度變項間結構關 係。

4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壹、研究問題

根據以上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探討問題如下:

一、瞭解目前大學生親職化、成人依附風格與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現況為何?

二、親職化量表、成人依附風格量表與愛情關係滿意度量表是否具有良好信效度?

三、探討大學生「成人依附風格」對不同親職化類別、愛情關係滿意度變項是否具有 中介效果?

貳、研究假設 假設一、本研究使用各量表皆有良好信效度。

1-1:親職化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1-1-1:功能性照顧分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1-1-2:情感性照顧分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1-1-3:不公平感分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1-2:成人依附風格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1-2-1:安全型依附風格具有良好信效度。

1-2-2:焦慮型依附風格具有良好信效度。

1-2-3:逃避型依附風格具有良好信效度。

1-2-4:排除型依附風格具有良好信效度。

1-3:愛情關係滿意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假設二:大學生「成人依附風格」在親職化對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中介效果。

2-1-1:「安全型依附風格」在「功能性照顧」對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中介效果。

2-1-2:「焦慮型依附風格」在「功能性照顧」對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中介效果。

2-1-3:「逃避型依附風格」在「功能性照顧」對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中介效果。

2-1-4:「排除型依附風格」在「功能性照顧」對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中介效果。

5

2-2-1:「安全型依附風格」在「情感性照顧」對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中介效果。

2-2-2:「焦慮型依附風格」在「情感性照顧」對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中介效果。

2-2-3:「逃避型依附風格」在「情感性照顧」對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中介效果。

2-2-4:「排除型依附風格」在「情感性照顧」對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中介效果。

2-3-1:「安全型依附風格」在「不公平感」對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中介效果。

2-3-2:「焦慮型依附風格」在「不公平感」對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中介效果。

2-3-3:「逃避型依附風格」在「不公平感」對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中介效果。

2-3-4:「排除型依附風格」在「不公平感」對愛情關係滿意度具有中介效果。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大學生

本研究大學生係指國立、私立大專、獨立院校等之學生,而本研究以臺灣北、中、

南、東區具有戀愛經驗之大學生為主要樣本對象。

貳、親職化

親職化意旨父母化,也就是孩童或青少年生理、心理尚未發展成熟時,因家庭、

社會等背景因素而承接了家中父母的角色任務,親職化行為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種為 工具型的親職化,孩童或青少年可能成為了父母家中經濟、協助家務的主要對象,另 一種為情感型的親職化,孩童或青少年成為父母的伴侶、密友,給予父母情感上的支 持或者陪伴,成為父母的知己,三為不公平感,表示個體在擔任親職角色時,對此角 色任務感到不公平之感受,親職化使得孩童與青少年無法做個真正的孩童和青少年,

反倒像是家中的父母。

本研究使用謝喆瑋(2008)所修訂之「親職化量表」為研究工具,量表內涵分為

三個面向討論,分別為「功能性照顧」、「情感性照顧」、「不公平性」三個向度。本研

究以此量表欲測得受試者過去在家庭中親職化程度,並了解受試者在親職化不同面向 得分情形。

參、成人依附風格

成人依附風格(Adult attachment style),意指個體在成年時與他人建立情感連結 的方式,如同幼兒時期和父母建立情感連結般,是一種持久穩定的人際親密傾向,會 影響個體和伴侶間的互動模式(Bowlby, 1982),本研究以王慶福(1995)修訂之「人 際依附風格量表」為施測工具,量表具有四個分量表,分別為安全型依附、排除型依 附、逃避型依附、焦慮型依附四種依附風格傾向,受試者在該分量表得分最高者表示 傾向該種成人依附風格。

7

肆、愛情關係滿意度

肆、愛情關係滿意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