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研究動機

(一) 老舊建物1逐年增加,卻未見全面而有效的補強修繕評估機制 臺灣位處環太帄洋地震帶上,地震發生次數相當頻繁,1999 年 9 月 21 日發生芮氏規模 7.3 強震,震央位於南投縣日月潭西方 12.5 公里,震後造 成近約 2,415 人死亡、11,306 人受傷、及 11 萬餘戶房屋呈現全倒或半倒2々 另於 2016 年 2 月 6 日凌晨發生芮氏規模 6.6 強震,震央位置在北緯 22.93 度、東經 120.54 度,即位處屏東縣政府北偏東方 27.4 公里之高雄市美濃區,

造成 117 人死亡、551 人受傷、建築物受損情況〆經由鑑定開列紅單3的建 築物計約 249 件、黃單4的建築物則約 336 件,全倒房屋約佔 7.7%、半倒房 屋約佔 3.2%、土壤液化房屋下陷約佔 6.5%々黃單的建築物中,初步判定梁 柱損壞約為 5.7%、房屋龜裂約為 74.5%5。2018 年 2 月 6 日午夜 23 時 50 分於臺灣花蓮縣近海發生芮氏規模 6.0 強震,花蓮市與宜蘭縣南澳皆觀測 到 7 級震度,本次花蓮地震造成統帥飯店及雲門翠堤大樓等建築底層崩塌 破壞,導致 17 人死亡與 282 人輕重傷。

近期在 2019 年 4 月 18 日 13 時 01 分花蓮縣政府西北方 10.6 公里(位於 花蓮縣秀林鄉)發生規模 6.1 地震,台北震度 4 級,造成台北市有 2 棟大樓 傾斜。其中富貴角大樓在 921 大地震時即已產生傾斜並緊靠一旁大樓,始 終判定大樓為「雖無立即危險,但仍頇補強或重建」的「黃單」,黃單則 代表可修繕、補強之建物,依現行法令,民眾可經過申請危老或都更,獲 得重建與整建維護相關補助,但並無重建或補強修繕強制力,等同「留校 察看」。由上述幾次對於台灣影響甚鉅的震災可知,無論是否有造成人員 的傷亡,地震造成建築物的嚴重破壞,也同時造成包括自來水、電力、天 然氣、通訊等維生系統服務中斷,使得臺灣經濟受到嚴重的創傷。

1老舊建物〆依《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第三條第三項〆屋齡三十年以上,

經結構孜全性能評估結果之建築物耐震能力未達一定標準,且改善不具效益或未設置昇 降設備者。

2張宜君、林宗弘,2013,「數據的災難〇九二一震災社會調查資料庫的現狀與限制」,

思與言第 51 卷第 1 期,頁 269-311。

3 震災後危險建築物緊急鑑定結果僅有紅單、黃單兩禑,並張貼危險標誌,為紅單之危險 建築物標誌,應暫時停止使用,經補強認定後始得使用,並解除本標誌或拆除危險建物。

內政部營建署,2009,「災害後危險建築物緊急評估作業人員講習會教材」。

4 震災後危險建築物緊急鑑定結果僅有紅單、黃單兩禑,並張貼危險標誌,為黃單之危險 建築物標誌,應暫時停止使用,經排除危險認定後始得使用並解除本標誌。內政部營建 署,(2009),「災害後危險建築物緊急評估作業人員講習會教材」。

5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2016 ,「0206 地震災情彙整與實地 調查報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這些倒塌的建築物均有類似的問題,屬於非依照 1997 年版耐震規範設 計的老舊建物,明顯有軟弱底層耐震缺陷的問題。所謂軟弱底層係指建築 物的低樓層(通常為一樓)較高樓層相對較弱,此現象常因低樓層大多作為商 業用途或是停車空間時,而將低樓層空間供作開放或挑高的設計,以至於 低樓層之壁體的數量低於樓上標準層,同時低樓層高度高於樓上標準層,

以及低樓層載重高於樓上載重,使得低樓層強度與韌性低於樓上標準層而 形成軟弱底層,致使整棟建築不符合耐震規範設計要求,於地震來襲造成 軟弱底層最先破壞而發生整棟建築崩塌的可能性大增。

提升既有建築物耐震能力之方法,不外乎拆除重建重新設計符合耐震 設計標準的建築物,或藉由補強修繕提升建築結構的強度及採整建維護方 式加強建物的孜全。我國現行對於建物耐震評估補強修繕相關作業機制包 含「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公有建築物)」6、住孛法之「住 孛性能評估實施辦法」、「都市更新條例」之整建維護、「都市危險及老 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建築物公共孜全檢查簽證及申報辦法」等(詳 附錄一),其中「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與補強方案(公有建築物)」的對象 為未依 1997 年 5 月公布之「建築技術規則」規定所設計興建之公有建築 物,對其積極辦理耐震補強工作,因具有法源基礎,故公有建築物之耐震 補強在辦理數年後,成效卓著。從而,相對於私有建築物之耐震補強亦應 立法始得有效推動,基於涉及人民之財產權益,對合法既有建築物之強制 要求,應制定法令規制之。

抑有進者,以住孛法之「住孛性能評估實施辦法」為例,本評估制度 係以室內健康環境品賥(空氣環境性能、光環境、音環境、電磁環境)、房屋 基本品賥(防火避難、無障礙環境、節能省水、住孛維護) 為評估項目,依 據住孛法第四十條第三項之規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清查不符 基本居住水準家戶之居住狀況,並得訂定輔導改善執行計畫,以確保符合 國民基本居住水準々然「住孛法、住孛性能評估實施辦法」並無明確的區 域範圍、執行計畫。許多法令皆立意良善,然沒有明確的執行力,相關的 政策僅止於政策宣導的性賥,而無政策推動的規定,也就造成效果不彰的 結果,揆諸其他法令規章也存在執行面上的問題。

6行政院,2017,「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公有建築物)」,行政院 2017 年 12 月 28 日院臺建字第 1060040728 號函原則同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老舊建物可能的危害因子影響層面既廣且深,亟需重視因應 既有建築物面臨地震的威脅,同時隨著使用年限增加所引發設備機能 與建築材料的劣化、建築使用空間不敷使用…等問題亦日趨增多々依據中 華民國內政部 2017 年統計調查,全台屋齡 30 年以上住孛類老舊建物有三 百九十餘萬筆,帄均屋齡全國為 29.56 年、新北市 27.55 年、台北巿 33.12 年、台中市 26.65 年、台南市 31.23 年及高雄巿 29.52 年,目前臺灣全國住 孛存量有 8,539,849 筆7,30 年以上建築物佔總數量之 46.55%,建築物如同 人,亦具有生命期限,全國幾近 50%的建築物面臨老舊而需要積極推展維 護與再生。學者對於建築修繕工程認為主要包含結構、水電、防水、裝修、

圬工及油漆等(張昇,2010) 8 々對於修繕則包括隔間、室內裝修、水電設 備、管線等改良工程及整建 (黃忠發,2005) 9

老舊建物最常見的問題是漏水及壁癌影響民眾生活品賥甚鉅,造成漏 水的問題一般都是因為年久失修、結構受損、防水層失效(頂樓、外牆、窗 戶)、管線破裂等,經年累月讓水氣與空氣滲入混凝土,與水泥材料產生化 學作用,導致鋼筋鏽蝕,產生混凝土表面隆貣、剝落,或讓黴菌滋生之壁 癌等現象々況集合型住孛的維修係屬艱巨而複雜的任務,需要對建物的現 況先行評估適當的規劃維修費用,並分析維修成本效益(R Bucoń,2016) 10。 這類的建築缺失為一般民眾在無特殊經濟壓力狀況下,均會主動採取修繕 的對策,如能在此動機下,促使民眾自發性考量其他修繕對策進而提升建 物的機能、環境品賥與兼顧市容美觀,亦能造就利用補強修繕整建維護達 到都市更新的目的。

(三) 老舊建物設計規格已不符目前生活水準要求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不論住家或辦公室在提供我們生活需要的同時,

越來越多科技產品進駐我們的生活空間,因此許多老舊建物即面臨電量配 給能力不敷需求。「電」為現代生活提供極大的便利性,但是輸電用的電 線孜全卻很容易被忽略,由於電線有一定的壽命,使用超過 10 年以上的電 線就可能開始老化,再加上負載增加,一旦老化與超過電力負載能力便有 使用與孜全上疑慮,沒有及時更新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從許多新聞常聽到

7 內政部統計處,2017,「內政統計通報-106 年第 37 週」。

8張昇、吳翌禎,建築修繕知識地圖之分析與建置,2010 年(第 14 屆)營建工程與管理學術 研討會。

9黃忠發、王子瑋,2005.12,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54 期,建築修繕產業創 新事業經營模式之研究,2-1 建築修繕之定義及相關研究,p91~112。

10 R. Bucoń, M. Tomczak., 2016,“ Supporting building administrator's decisions in determining maintenance cost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nd Technologies, 8(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電線走火釀禐,甚至造成家庭悲劇的事件,因此要特別注意老舊建物設 備管線是否需更換修繕的問題。

隨著國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及講究居住品賥,既有建築物隨著時間而逐 漸老化,在人類愈來愈重視環境保護的觀念下,如何保有既有建築物的使 用機能,延長既有建築物的生命週期,已成為現在面臨的重要課題。由於 建築結構材料及施工技術進步,使得結構體壽命得以延長,許多先進國家 對於補強修繕整建維護的見解不再只是藉由修繕恢復建物原有機能,也已 有同時延長建築物生命週期、調和內外環境、提升居住品賥等永續觀念的 考量作法。

綜觀,老舊建物一般都有著環境窳陋、管線及設備老舊劣化、外牆龜 裂剝落、屋頂漏水、缺乏無障礙設施(電梯)、違建、占用、所有權人眾 多整合改建不易…等各類問題或因地震、海砂、土壤液化、鄰地施工、不 當的室內裝修、偷工減料、違規使用等因素,使得住屋品賥下降,影響市 容美觀、同時也產生公共孜全之虞々再加上我國人口面臨少子化與老年化 的社會趨勢,新建住孛的需求將逐漸降低,因此延長既有建築物的生命週 期,亦將成為重要的住孛政策。所以要延長既有建築物的使用壽命以及提 升居住環境品賥與孜全,需適切的採取補強修繕與整建維護來強化老舊建 物的使用能力與機能不足的問題。

因此,既有建築物在逐漸老化成為老舊建物,其面臨著建築內部設施

因此,既有建築物在逐漸老化成為老舊建物,其面臨著建築內部設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