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投資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就是投資國家的未來;兒童及青少年 的健康會影響未來成人健康狀態,更會影響國家未來的競爭力。為了 促進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建構實證資料為基礎之健康政策,加強事 故傷害防制、口腔、聽力、視力、青少年性教育、健康促進學校之推 動,期望每一位兒童及青少年都能有健全的身心發展及健康生活(行 政院衛生署,2008a)。

人們透過眼睛可以得到無數珍奇的見聞與難忘的經歷,也能透過 眼睛的吸收而增長智慧,充分領略大自然的雄偉與美麗。事實上人類 大部分的感覺是來自眼睛,一對健康的眼睛,可說是擁有大部分完美 的人生。但是,約有 15.3 億人的視覺障礙是源自於屈光不正,5~15 歲孩童亦是如此,其中近視盛行率的增加更是引人注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7),足見近視是全世界相當普遍的眼睛疾病,而且每 一個地區都出現增加的趨勢,近視盛行率更是以亞洲地區的臺灣、日 本、新加坡及香港為最高(施永豐、蕭朱杏、江亭萱,2005)。而臺灣 近視的特點有三項,發生年齡「早」、近視盛行率「高」,且罹患近視

度數也「深」,而高度近視比率高的主因,也與太早發生近視有密切的 關係(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8a;黃秀美,2007)。林隆光等人 在臺灣針對近視發生年齡及近視進行速度做縱系列之研究,發現臺灣 近視發生之年齡有兩個尖峰時段,一是 7 至 8 歲,另一是 13 至 14 歲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8a)。施永豐等(2005)也指出在青少 年時期近視是會隨著年齡而進行,平均每年約-0.5D,亞洲地區更快約 -0.6D,愈早產生近視且母親有近視或 10 歲以前近視,發展均會比一 般人快。近視達六百度以上(≧-6.0D)稱為高度近視,屬於病理性近 視,表示眼球真的生病了,未來容易引起併發症,如視網膜剝離、黃 斑部病變、視神經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甚至有導致失明的風險

(周文穎、劉寬鎔、林隆光、潘玟利、施永豐,2002;施永豐等,2005); 看來,對眼睛的影響與衝擊已不容忽視。

視力不良的種類很多,學生階段的視力不良以「近視」最為常見

(黃敏澤,2002)。因此,根據教育部統計處 99 學年度國中學生裸視 視力不良率統計,其中全國首善之都的臺北市共有 7 萬 3832 名視力不 良的國中生,佔 78.18%,高居全國第二!研究者目前在臺北市國民中 學任教,其99 學年度第 2 學期視力不良率為 73.6%,竟也相去不遠;

再者,全國各年級視力不良率分別為,七年級 69.38%、八年級 73.99

%及九年級高達 76.85%,該校七年級則是 70.0%、八年級 70.7%及

九年級達 78.8%,視力不良率與全國比率相差無幾,且隨著年級增加,

有升高的趨勢,其原因值得探究,因而引發研究的動機與興趣。

再者,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 2007 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 測系統」電話訪問 4026 名全國 18 歲以上成年人的近視相關知識,仍 有高達三分之二的人對近視相關知識缺乏瞭解,在三題相關近視常識 中,完全答對的只有 8.3%,答對兩題者 26.9%,不知道及三題全錯 者 64.8%,調查結果顯示民眾的近視知識普遍不足,其中又以年紀越 大者、女性、低教育程度者對近視預防相關知識較缺乏(行政院衛生 署,2008b)。黃敏澤(2002)指出充實學生的近視預防知識,養成近視 預防的態度,建立近視預防行為,乃是近視防治的當務之急。根據以 上論述,促使研究者亟欲了解近視防治的知識、態度及行為間的關係 及如何透過近視相關知識去調整生活習慣、做好「護眼」工夫,以避 免近視的發生與惡化。

黃敏澤(2002)曾建議有關近視預防知識、態度、行為宜進行不 同地區、學籍、年級學生的研究,如此將能收集到相關資料,甚至推 廣到各地區進行對照比較。研究者期望所進行的「臺北市國中生近視 防治知識、態度、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之結果能促使衛生教育人 員持續關注青少年近視人口的攀升及延緩、預防高度近視的產生,並 可提供教育與衛生主管機關在推動學生視力保健工作之參考。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