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表 表

表 3333----2222---1-11 1 施測學校及人數一覽表 施測學校及人數一覽表施測學校及人數一覽表 施測學校及人數一覽表

學校名稱 抽樣班級數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合 計 A 國中 6 43 42 50 135 B 國中 3 26 24 15 65 C 國中 3 28 16 27 71 D 國中 3 31 32 32 95 E 國中 3 30 32 23 85 合 計 18 158 146 147 451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questionnaire survey),研究工具為自編結 構式問卷,配合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及相關文獻探討所得資料,參考苗 迺芳(1996)、李蘭等(1989)、黃敏澤(2002)、沈希哲等(2008)、

郭瑞玲(2008)、行政院衛生署(2008b)、彭秀英等(2010)、彭秀英(2011)

等研究之問卷內容,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所擬的題目,加以修訂評估 後,擬訂為本研究所需之問卷初稿,經過專家考驗、預試、信度分析 及修改問卷等過程,最後完成問卷編製及信度分析。茲將研究工具編 製過程與內容說明如下:

一、 結構式問卷之初搞擬訂

問卷內容設計分成四大部分,包括背景變項、近視防治知識、近 視防治態度及近視防治行為,茲分別敘述如下:

(一) 背景變項

本研究所編擬之背景變項包括年級、性別、近視與否、學業成績、

近距離用眼時數及家庭社經地位,分別詳述如下:

1. 年級:分為七、八、九年級。

2. 性別:分為男生與女生。

3. 近視與否:分為近視及未近視兩類,指研究對象曾經眼科醫師 診斷為「近視」者為近視,反之為未近視。

4. 學業成績:七、八、九年級的研究對象採計 100 學年度第 1 學 期成績為參考依據,以「優」、「甲」、「乙」、「丙」、「丁」等呈 現。

5. 近距離用眼時數:是指測量研究對象平均每日的近距離用眼時 間。近距離用眼時間的計算方式,是以週一至週五和週末(週 六及週日)一日之近距離用眼時間加權計算而得,計算公式如 下:平均每日的近距離用眼時數=【週一至週五每日之近距離 用眼時間×5+週末(週六及週日)每日之近距離用眼時間×2+

每週參與課外輔導活動時間】÷7。而近距離用眼行為則是指參 與課外輔導活動(如補習、才藝班—鋼琴、小提琴等,不包括 第八節課後輔導及戶外類型的才藝班—籃球、排球等)、平日及 週末用眼行為(如寫作業、讀書、閱讀課外讀物、看電視、使 用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等)。

6. 家庭社經地位:以研究對象父親或母親中社經地位較高者為代

表。社經地位將參考林生傳(2005)依國內社會實況與修改後 的計算方法進行計分,即以教育程度和職業等級為主要決定指 數,依照公式將教育程度乘以「4」加職業等級高低指數乘以「7」

合併計算出家庭社經地位變項的得分。而本研究則再將第一級 和第二級(41~55 分)合併為高社經地位;第三級 30~40 分 為中社經地位,第四級和第五級(11~29 分)合併為低社經地 位(見表 3-3-1、表 3-3-2、表 3-3-3)。

(二) 近視防治知識

本研究綜合李蘭等(1989)、黃敏澤(2002)、沈希哲等(2008)、

行政院衛生署(2008b)、彭秀英等(2010)、彭秀英(2011)文獻後自 擬問卷而成的「近視防治知識」,內容分為「眼睛構造與功能」、「近視 之成因及機轉」與「近視防治方法」三部分。量表採選擇題形式,共 計 14 題,每題 4 個選項,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選項,按研究對象答 題程度,計分方式為答對給 1 分,答錯則為 0 分,答多重選擇或未答

表 3-3-1 父母教育程度之分類水準

等級 教育程度 得分

第一級 研究所畢業 5 分

第二級 大學畢業、技術學院畢業 4 分

第三級 專科畢業、大學肆業 3 分

第四級 高中、職畢業 2 分

第五級 國中畢業及其他 1 分

資料來源:林生傳,2005。

表 3-3-2 父母職業類別之分類水準

等級 職業類別 得分

第一級 高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 5 分

第二級 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 4 分

第三級 半專業人員、一般行政公務人員 3 分

第四級 半技術性工人 2 分

第五級 非技術性工人及無業者 1 分

資料來源:林生傳,2005。

表 3-3-3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分類表 社經

等級

教育

指數 加權 職業

等級 加權 社經地位 指數

社經地位 等級

Ⅰ 5 ×4 5 ×7 52-55

Ⅱ 4 ×4 4 ×7 41-51 高(41-55)

Ⅲ 3 ×4 3 ×7 30-40 中(30-40)

Ⅳ 2 ×4 2 ×7 19-29

Ⅴ 1 ×4 1 ×7 11-18 低(11-29)

資料來源:林生傳,2005。

者則不給分。測量結果,得分愈高,表示研究對象對近視防治知識程 度愈好;得分愈低,則反之。

(三) 近視防治態度

本研究綜合李蘭等(1989)、黃敏澤(2002)、沈希哲等(2008)、

郭瑞玲(2008)、彭秀英等(2010)、彭秀英(2011)文獻後自擬問卷 而成的「近視防治態度」,內容分為「對近視者的態度」、「對戴眼鏡的 態度」與「對護眼行為的態度」三部分正向或負向的主觀評價。採 Likert 五分量表計分,共計 18 題;問卷中第 6、7、8 題為反向題,計分方式

給5 分至 1 分;問卷中第 1~5 題、9~18 題為正向題,計分方式依「非 常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別給 5 分 至 1 分。將所得分數加總後,得到近視防治態度總分,得分愈高,表 示研究對象對近視防治態度愈正向;得分愈低,則反之。

(四) 近視防治行為

本研究綜合苗迺芳(1996)、李蘭等(1989)、黃敏澤(2002)、沈 希哲等(2008)、彭秀英(2011)文獻後自擬問卷而成的「近視防治行 為」,內容分為「讀書、寫字用眼行為」、「看電視及 e 化電子產品用眼 行為」及「護眼行為」三部分,由研究對象根據個人實際所採取的行 為來作答。採 Likert 五分量表計分,共計 17 題,計分方式依「總是 如此」、「經常如此」、「偶爾如此」、「很少如此」、「從不如此」分別給 5 分至 1 分。將所得分數加總後,得到近視防治行為總分,得分愈高,

表示研究對象近視防治行為愈好;得分愈低,則反之。

二、 研究工具效度考驗

初稿擬訂後,請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醫學、護理、健康教育等 專家共 11 位(見附錄一),根據研究目的及研究架構,依問卷內容之

「正確性」、「重要性」、「適用性」及「內容涵蓋面與比例」進行問卷 內容效度考驗,評分方法採三分法,即「適當」、「尚可」、「不適當」,

並請專家提供修改的建議(見附錄二)。於民國 101 年 4 月初聯繫並發

函予專家,經兩週時間回收專家之意見表,綜合各專家意見,並與指 導教授討論後,刪除、修改較敏感之題目及較具有爭議性、模稜兩可 的題目,爾後完成預試問卷(見附錄三)。

三、 研究工具信度考驗

修正後之問卷,為瞭解研究對象對文字理解程度、填答問卷的反 應、估計施測所需的時間、問卷的適用性及調查進行中可能發生的問 題,故預試過程模擬正式施測情形,先說明研究目的及填答所需注意 事項,鼓勵填答者對該問卷內容或敘述方式提出問題與建議,並作為 修改問卷之參考。因此,研究者於民國 101 年 6 月初,選取一所樣本 學校的非樣本之學生為正式施測樣本,以班級為單位,各年級取一班,

共發出問卷 74 份進行問卷預試,扣除無效問卷 9 份,共計 65 份有效 問卷(見表 3-3-4)。

表 3-3-4 預試問卷回收分析表

年級 有效問卷 無效問卷 合 計

七年級 23 2 25

八年級 20 6 26

九年級 22 1 23

合合

合合 計計計計 65 9 74

回收後,問卷以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Cronbach′s α)進行信度 考驗處理及知識題進行難易度、鑑別度分析,以瞭解學生答題狀況。

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 問卷難易度、鑑別度分析(見附錄四)

為了解「近視防治知識量表」題目之難易程度,因此進行各題項 難易度(Item difficulty)及鑑別度(Item discrimination)分析,結果分 述如下:

根據 Chase(1978)主張選擇題的形式,試題難易度應介於 .40 至 .80 範圍為選擇標準。近視防治知識各題目難易度範圍在 .095 至 .978 間,難易度平均為 .749,故本問卷知識題部分難易度屬適中偏 易。

而在鑑別度方面,根據吳明隆、涂金堂(2005)指出試題鑑別度 指標值應介於-1 至+1 之間,愈接近 1,代表題項的鑑別度愈佳,但以 Noll,Scannell & Craig(1979)之標準而言,一般可接受的最低標準為 .25 以上。近視防治知識各題目鑑別度範圍介於 -.003 至 .545 間,

鑑別度平均為 .271,因此題目整體而言,鑑別度仍屬尚可,部分不佳 或尚可的試題將進行庫李信度 20(KR20)後再斟酌進行修改。

(二) 預試問卷與信度考驗(見附錄五)

近視防治知識採二元化計分(dichotomously scoring),即是對錯的 測驗上,答對得 1 分,答錯得 0 分,因此,信度分析可採用 Cronbach′s α檢定,即相當庫李 20 號公式(Kuder-Richardson formula 20;簡稱 KR20)分析量表項目間的一致性,近視防治知識量表預試的結果 KR20

值為 .584,多數題目刪除後的 KR20,較未刪除前的量表係數(.584)

為低,顯示內部一致性頗佳;近視防治知識信度,以同質性檢驗其信 度,第 4、8、14 題刪除後的係數亦提高,因此,近視防治知識的信度 也可相對地提高。故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第 4 題「高度近視者,發生 視網膜退化或剝離的機率較高。試問:一般而言,近視幾度以上屬於 高度近視?」為必備題,予保留;第 8 題「有關近視防治的方式,下 列敘述何配戴眼鏡配戴眼鏡配戴眼鏡配戴眼鏡者錯誤?」將此題的用語措辭修正為「有關近視防 治的方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第 14 題「看書、寫字時,應每隔 幾分鐘後,遠眺休息 10 分鐘?」修改為「持續看書、寫字、打電腦時,

應每隔幾分鐘後,遠眺休息 10 分鐘?」。

近視防治態度量表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值為 .813,顯示內部 一致性佳;而在同質性檢驗部分,各題目與總分大多有高度的相關,

唯第 5、9 題相關係數太低,故予刪除,題項刪除後的α係數明顯提高 於 .813。近視防治行為量表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值為 .830,顯 示內部一致性佳;而在同質性檢驗部分,各題目與總分大多有高度的 相關,唯第 15 題相關係數太低,故予刪除,題項刪除後的α係數明顯 提高於 .830。

(三) 正式問卷與信度考驗

研究者根據預試問卷信度分析結果及學生反應情形與指導教授討

論後,修改部份內容,完成正式問卷(見附錄六)。於 101 年 6 月 11 日至 101 年 6 月 18 日針對臺北市五所國中進行正式施測。將回收問卷 進行信度分析,發現近視防治知識內部一致性為 .624;近視防治態度 內部一致性為 .847;近視防治行為內部一致性為 .884(見表 3-3-5)。

表 3-3-5 問卷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表

項 目 信度指標 預 試 正式施測

項 目 信度指標 預 試 正式施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