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資料處理與分析 資料處理與分析 資料處理與分析

將施測問卷回收,並逐一檢查,刪除漏答較嚴重的無效問卷,統 計有效問卷份數及有效回收率。將有效問卷編碼後,便可依問卷各題 逐份譯碼,並鍵入電腦作為資料檔,然後開始著手進行資料處理與分 析。以 SPSS18.0 for Windows 版統計套裝軟體分別進行各項描述性統 計及推論性統計。依研究目的、研究假設及研究架構進行統計分析,

茲說明如下:

一、 描述性統計

以次數、百分率等描述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年級、性別、近視 與否、學業成績、近距離用眼時數、家庭社經地位等)等類別變項之 分佈;以平均數、標準差來描述近視防治知識、態度及行為等距變項。

二、 推論性統計

(一)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探討研究對象的背景變 項(年級、性別、近視與否、學業成績、近距離用眼時數、家庭社經 地位等)與近視防治知識、態度及行為間的關係。當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達顯著差異時,再進行事後比較(Post Hoc)。事後比較分兩種情況 進行,當組間變異數同質時,採薛費氏事後比較法(Scheffé′s Method)

考驗;當組間變異數異質時,採 Dunnette′s T3 考驗,以了解不同水準 間差異的顯著來源。

(二) 積差相關

以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來瞭解 研究對象近視防治知識、態度及行為彼此間的關係。

(三) 複迴歸分析

以複迴歸分析法(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來探討研究對象背 景變項是否能有效預測其近視防治知識、態度及行為。在進行複迴歸

分析前,先進行共線性診斷(Collinearity Diagnostics),以瞭解各變項

(One-Way ANOVA)

-薛費氏事後比較法

(Scheffé′s Method)

-Dunnette′s T3 考驗

(Pearson′s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三、探討研究對象 Regression Analysis)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結果與討論 結果與討論 結果與討論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將所得的資料,經統計分析後,分為以下六 節來敘述,包括研究對象背景分佈情形;研究對象之近視防治知識、

態度、行為分佈情形;研究對象背景變項與近視防治知識、態度及行 為間的關係;研究對象近視防治知識、態度及行為間的關係;研究對 象近視防治行為之預測變項探討及討論。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背景 研究對象 背景 背景變項 背景 變項 變項分佈情形 變項 分佈情形 分佈情形 分佈情形

本節採用描述性統計敘述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級

、近視與否、學業成績、近距離用眼時數、家庭社經地位,依序說明 如下:

一、 性別

如表 4-1-1 所示,研究對象共計 451 人,當中男生有 221 人(49.0

%);女生有 230 人(51.0%)。

二、 年級

如表 4-1-1 所示,研究對象中七年級學生有 159 人(35.3%);八 年級學生有 144 人(31.9%);九年級學生有 148 人(32.8%)。

三、 近視與否

本研究所稱之近視是指研究對象曾經眼科醫師診斷為「近視」者,

如表 4-1-2 所示,研究對象中近視者有 328 人(72.7%),未近視者有

123 人(27.3%);而近視者中,有戴近視眼鏡(含隱形眼鏡)者有 269 人(82.0%),未戴近視眼鏡(含隱形眼鏡)者有 59 人(18.0%)。如 表 4-1-3 所示,近視者中,有 38.7%的研究對象不清楚近視眼鏡的度 數,可見有許多研究對象對於自身的視力狀況並不關注。如表 4-1-4 所示,研究對象開始戴近視眼鏡年齡組距的分佈,以 7~12 歲(65.8

%)最高,13~15 歲(25.3%)次之,大約是國中小階段較為密集。

四、 學業成績

本研究中所指的學業成績是以 100 學年度第 1 學期成績為參考依 據。如表 4-1-5 所示,研究對象學業成績優等(90 分含以上)者有 112 人(24.8%);甲等(80 分含以上,未滿 90 分)者有 139 人(30.8%);

乙等(70 分含以上,未滿 80 分)者有 79 人(17.5%);丙等(60 分 含以上,未滿 70 分)者有 72 人(16.0%);丁等(未滿 60 分)者有 48 人(10.6%);未作答者 1 人(0.2%)。

五、 近距離用眼時數

本研究是指測量研究對象平均每日的近距離用眼時間。而近距離 用眼行為則是指參與課外輔導活動(如補習、才藝班—鋼琴、小提琴 等,不包括第八節課後輔導及戶外類型的才藝班—籃球、排球等)、寫 作業、閱讀課外讀物、看電視、使用電腦、使用智慧型手機等。如表 4-1-6 所示,研究對象平日(週一至週五)每日平均之近距離用眼時間

是 6.96 小時;週末(週六與週日)每日平均之近距離用眼時間是 10.76 小時;經由加權平均計算後,可知其每日之近距離用眼時間是 8.05 小 時(未含參與課外輔導活動時數)。將研究對象近距離用眼行為個別來 看時,參與課外輔導平均每天為 0.72 小時;寫作業、讀書(課本、參 考書等)的時間平均每天為 2.16 小時;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平均每天 為1.13 小時;看電視的時間平均每天為 1.82 小時;使用電腦打電動、

上網等的時間平均每天為 2.00 小時;使用智慧型手機打電動、上網等 的時間平均每天為 0.94 小時。由上述結果可知,研究對象每日花最多 時間在「寫作業、讀書(課本、參考書等)」上(2.16 小時),其次為

「使用電腦打電動、上網等」(2.00 小時)。

六、 家庭社經地位 1. 父母教育程度

如表 4-1-7 所示,研究對象父親的教育程度,國中(含)以下畢 業者有 68 人(15.1%);高中(職)畢業者有 169 人(37.5%);專 科畢業、大學肄業者有 47 人(10.4%);大學(學院)畢業者有 84 人(18.6%);研究所以上畢業者有 50 人(11.1%)。

如表 4-1-7 所示,研究對象母親的教育程度,國中(含)以下畢 業者有 54 人(12.0%);高中(職)畢業者有 199 人(44.1%);專 科畢業、大學肄業者有 54 人(12.0%);大學(學院)畢業者有 92

人(20.4%);研究所以上畢業者有 25 人(5.5%)。

2. 父母職業

如表 4-1-8 所示,研究對象父親的職業分類,半技術、非技術工 人者有 82 人(18.2%);技術性工人者有 112 人(24.8%);半專業 人員、一般公務人員者有 68 人(15.1%);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 者有 111 人(24.6%);高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者有 41 人(9.1

%)。

如表 4-1-8 所示,研究對象母親的職業分類,半技術、非技術工 人者有 139 人(30.8%);技術性工人者有 94 人(20.8%);半專業 人員、一般公務人員者有 84 人(18.6%);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 者有 101 人(22.4%);高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者有 15 人(3.3

%)。

3. 家庭社經地位

如表 4-1-9 所示,以研究對象父親或母親中社經地位較高者為代 表。研究對象之家庭社經地位,其中屬低社經地位有 194 人(43.0%); 中社經地位有 108 人(23.9%);高社經地位有 134 人(29.7%);未 作答者有 15 人(3.3%)。

表 4-1-1 研究對象性別與年級分佈情形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合計

年級

性別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男生 77(17.1) 68(15.1) 76(16.8) 221( 49.0)

女生 82(18.2) 76(16.8) 72(16.0) 230( 51.0)

合計 159(35.3) 144(31.9) 148(32.8) 451(100.0)

表 4-1-2 研究對象近視與否及配戴近視眼鏡分佈情形 人數 % 合計

人數 %

未近視 123 27.3 123 27.3

戴鏡 269 82.0 近

視 未戴鏡 59 18.0 328 72.7

合計 451 — 451 100.0

表 4-1-3 研究對象近視眼鏡度數分佈情形

眼鏡度數 人數 %

未滿 200 度 32 11.9

200 度以上,未滿 600 度 107 39.8

600 度以上 26 9.7

不清楚 104 38.7

註:n=269(近視且配戴近視眼鏡者)

表 4-1-4 研究對象開始戴近視眼鏡年齡組距分佈情形

年齡組距 人數 %

6 歲以下(學前及幼稚園) 19 7.1

7~12 歲(國小) 177 65.8

13~15 歲(國中) 68 25.3

未作答 5 1.9

註:n=269(近視且配戴近視眼鏡者)

表 4-1-5 研究對象學業成績分佈情形

表 4-1-8 研究對象父母職業類別分佈情形

父親 母親

職業分類

人數 % 人數 %

半技術、非技術工人 82 18.2 139 30.8

技術性工人 112 24.8 94 20.8

半專業人員、一般公務人員 68 15.1 84 18.6 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 111 24.6 101 22.4 高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 41 9.1 15 3.3 合計 414 91.8 433 96.0 註:總人數未達 451 為遺漏值。

表 4-1-9 研究對象父母家庭社經地位分佈情形

家庭社經地位 人數 %

低社經地位 194 43.0

中社經地位 108 23.9

高社經地位 134 29.7

未作答 15 3.3

合計 451 100.0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對象之 研究對象之 研究對象之近視防治知識 研究對象之 近視防治知識 近視防治知識、 近視防治知識 、 、態度 、 態度 態度 態度、 、 、行為分佈情形 、 行為分佈情形 行為分佈情形 行為分佈情形

本節係以描述性統計敘述研究對象之近視防治知識、態度、行為 的分佈情形,依序說明如下:

一、 研究對象之近視防治知識分佈情形

本研究採自擬式近視防治知識量表評量研究對象近視防治知識瞭 解的程度,內容包括眼睛構造與功能、近視之成因及機轉與近視防治 方法等部分。近視防治知識測驗,共計 14 題,題型為選擇題,每題有 四個選項,答對者得 1 分,答錯或不知道者均以 0 分計算,近視防治

知識總分介於 0~14 分,得分愈高,表示近視防治知識的認知愈高。

如表 4-2-2 所示,研究對象近視防治知識得分中最大值為 14 分,最小 值為1 分,平均數為 9.71 分,標準差為 2.32 分,顯示研究對象近視 防治知識屬中上的程度。

如表 4-2-1 所示,研究對象近視防治知識方面,認知較佳者前三 題依序為:「看書、寫字時,室內燈應全開,不能只開桌燈」(答對率 91.8%)、「養成良好的坐姿,並隨時注意書房與教室的光線是否適中」

(答對率 91.6%)、「近視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長時間且近距離用眼過 度」、「有關近視防治的方式,飲食應均衡攝取,不應隨個人喜好挑選」

(答對率皆為 91.1%)。

而認知較差者前三題依序為「使用電腦時,眼睛應與 15 吋(約 38 公分)以上的電腦螢幕維持 70~90 公分以內之適當距離」(答對率 7.8

%)、「近視雷射手術後,仍無法阻止高度近視可能引起的眼底病變」(答 對率 46.8%)、「近視 600 度以上屬於高度近視」(答對率 54.5%)。以 上近視防治知識答題情形不佳者,都是未來應加強宣導的部分。

二、 研究對象之近視防治態度分佈情形

近視防治態度內容包括對近視者的態度、對戴眼鏡的態度與對護 眼行為的態度。共計 18 題,總分範圍為 18~90 分,得分愈高,表示 研究對象對近視防治態度愈正向。如表 4-2-2 所示,近視防治態度總

得分中最大值為90 分,最小值為 41 分,平均數為 74.77 分,標準差 為8.67 分,顯示研究對象近視防治態度整體趨於正向。

如表 4-2-3 所示,近視防治態度量表各題平均得分介於 2.99~

4.39 間,而題目中以「長時間或近距離用眼睛看東西後,應該每隔一 段時間就望遠休息一下」之得分最高(平均數 4.40),其次為「學習視 力保健知識對近視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平均數 4.39),第三為

「看書、寫字時,應隨時注意並調整成正確的姿勢,以避免近視問題」

(平均數 4.38)。

而得分最低的三題依序為「一旦經醫師確診為近視,想要恢復正 常視力,是不太可能的」(平均數 2.99)、「發生近視的年齡越小,就越 容易變成高度近視」(平均數 3.59)及「發現自己罹患近視是一件相當 嚴重的事」(平均數 3.72)。

三、 研究對象之近視防治行為分佈情形

近視防治行為量表內容包括讀書、寫字用眼行為、看電視及 e 化 電子產品用眼行為與護眼行為,由研究對象根據個人實際所採取的行 為來作答。共計 17 題,總分範圍為 17~85 分,得分愈高,表示研究

近視防治行為量表內容包括讀書、寫字用眼行為、看電視及 e 化 電子產品用眼行為與護眼行為,由研究對象根據個人實際所採取的行 為來作答。共計 17 題,總分範圍為 17~85 分,得分愈高,表示研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