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壹章 緒論

我國自 82 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以來,社區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如何使 高齡人口安適的居住在原社區,高齡居住社區的服務提升及規劃將是一大重要 課題。以社區為單位的主動關懷,規畫出適合老年生活的友善環境。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起初觀察到身邊朋友晚婚與少子的現象,加上筆者與長輩的生活情況,以 及各媒體陸續報導關於我國人口呈倒金字塔的發展,讓筆者己對於我國快速的 高齡化現象產生警覺,思考著怎麼樣的環境是家人或自己在年邁後的理想居住 地方?或者說符合大多數人所期待的老年生活?  於是本論文從養老的居住型態 著手探討,分為機構式的照顧和社區式的照顧兩種發展模式,再慢慢收集各項 高齡化相關的報導或研究資料。 

中國時報(2011 年 11 月 7 日,A15)社論指出:

"人口老化與孤獨化將隨著傳統家庭功能弱化,將來社會上孤獨老人的數量 將日益增加,不只在年金與健保的資源會對年輕世代造成沉重的負擔,許多孤 獨老人的生活與醫療照護問題會大大影響政府財政結構。" 

面對高齡社會的成長,依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7)我國 97 年至 145 年人口推計,2007 年台灣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佔總人口數 10%,如表 1、

表 2;推計 2056 年台灣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佔總人口數 38%。老年人口持 續增加,未來老人退休與照顧將成為社會潛在性問題。內政部統計 99 年底人 口結構分析我國人口增加率呈遞減趨勢,主要係自然增加率之減少,65 歲以上

老人所占比例持續攀升,促使高齡人口居住環境應適當規劃之必要性,將來針 對老人生活環境與照顧需求之設計規畫將與日俱增,並形成高齡化社會中重要 的環節之一。台灣雖然還不是全球最老的國家,但已經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 國家,如表 3、表 4;一個老化的社會,除了可能會失去成長動力與消費力,

國家還會面臨財政上的挑戰,高齡者疾病發生率的提高,關於年長者的照護更 是一大頭痛的問題。 

依賴家庭照顧是過去台灣老人退休後的居住安養方式。近年來家庭結構的 轉變,現代老人身心狀況與生活條件和過去不同,愈來愈多樣化的養生村機構 或是高齡者住宅成立,提供高齡者的退休生活有更多的選擇。

照顧機構的理想發展形成: 

1. 直接由原社區自然形成。(本地居民+親友+環境服務設計)。 

2. 預定地規劃,ex:養生村。(中小型社區地+周邊環境改善+需要有遷移 的顧慮及管理系統的規劃)。 

3. 既有且沒落的大型建物修建,ex:公寓大樓。(僅針對建物環境內部規 劃+管理系統的規劃)。 

4. 輔導原有的安養中心重新有系統的照顧規劃及落實改善。 

5. 以上單位的照顧服務的整合。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在 1981 年 3 月開始辦理自費安養業務,其收費低廉,

提供台北市民申請入住,並且對於申請者的經濟背景又無限制,因此也吸引了 不少經濟條件還過得去,身體狀況良好的市民爭相申請。這些人進入居住後,

通常都是直到失能才離開,因此社會局辦理的自費安養的流通速度緩慢,等待 名單很長。由於這種公辦的自費安養院不輕易漲價,這引發了少數人先占先贏 的社會福利配置問題。

2008  199  144  17.0  72.6  10.4 

2009  191  144  16.3  73.0  10.6 

 

資料來源:內政部,「中華民國人口統計年刊」 

2010  2,316.5  248.6  188.0  60.6 

2020  2,343.7  381.3  291.8  89.5 

2030  2,330.1  568.3  438.1  130.2 

2060  1,883.8  784.3  439.4  344.9 

年別  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 占 65 歲以上高齡人口比率  (%) 

2010  10.7  100.0  75.6  24.4 

2020  16.3  100.0  76.5  23.5 

2030  24.4  100.0  77.1  22.9 

2060  41.6  100.0  56.0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