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都會高齡化社區之友善服務計畫-以台北市青田社區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都會高齡化社區之友善服務計畫-以台北市青田社區為例"

Copied!
1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 都會高齡化社區之友善服務計畫 -以台北市青田社區為例 Friendly Care Service Projects in Metropolitan Aging Communities —. Using Chingtien Community, Taipei Ci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梁桂嘉 研 究 生:顏麗蘋 民國一○一年七月.

(2) 摘要 本研究針對台灣都會地區,退休老人的原居住社區就地發展形成銀髮社 區,做初步的探討規劃。主要研究目的在於:一、探討都市原有社區轉型為老 年社區期間,友善社區環境應具備的各種服務項目,歸納出一份原社區成功轉 型高齡化社區的架構圖。二、提出假設性的友善服務計畫建議,研擬可行性之 高齡社區服務與照顧機構之設置和樓層規劃,並整理成一份社區文宣冊。 . 從許多先進國家的經驗中關於高齡照護發展的趨勢觀察到,老人服務與社 區照顧已經是社會福利政策的主流。本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文獻資 料,探討「機構式照顧」和「社區式照顧」的高齡者居住型態、高齡化社會所 產生的各項老人問題和社區環境的改善對高齡族群的重要性。第二、專案調 查,以台北市的青田社區作個案研究,探討其歷史文化和分析其社區人口年齡 結構,就實地觀察的社區環境和受訪的老人需求做連結。第三、專案製作,根 據調查結果提出假設性的高齡居民居住的友善服務計畫之具體建議,以符合就 地老化的政策為目標。此外,創作主題以「青田映像」文宣冊來呈現青田社區 的友善環境,以做為未來研究人員在老人社區服務之參考。. 最後結論提出以社區為單位讓老人獲得離家近的服務機構,內容包含了心 理照顧和生活照顧兩個層面,讓高齡者安心的居住在原本熟悉的社區生活,延 緩入住機構的時間,達成生活正常化(Normalization) 、就地終老(Aging in Place) 的環境。及早擬定完整的社區服務計畫,是未來高齡化社會政策的重要發展。. 關鍵字:在地老化,社區照顧,高齡化,銀髮族,友善社區服務. I .

(3) Abstract This is a preliminary study focusing on communities in metropolitan Taiwan that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metropolitan communities into elderly communities. The main research purposes are as follows: 1) to discover the service categories that elderly‐friendly communities should offer when metropolitan communities transform into ageing communities, and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successful transitions from metropolitan to aging communities; 2) to construct a viable friendly care service project proposa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geing community services and care facility and its floor plans, and furthermore, to ga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into a community brochure. As observed in elderly care development trend experiences of many advanced countries, elderly services and community care have become the mainstream in terms of social welfare policies. Thi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First, a literature review i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in living patterns of the elderly within “facility care” and “community care,” that come with aging societ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community environments to better accommodate the elderly. Second, ad hoc investigations are conducted in a case study of Chingtien Community, Taipei City, to determine the historical culture of the community, as well as analyze its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in order that the needs expressed by interviewed elderly residents could be considered along with observations of the community environment’s status. Third, an ad hoc project is executed to propos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a hypothetical friendly care service program for elderly residents, which had been designed to accommodate Aging in Place policies. Furthermore, a creative theme of “Chingtien Impressions” is applied to the design of the community brochure to better represent the elderly friendly environment of the community, and to provide a point of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II .

(4) Finally,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within single communities, care faciliti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ovide accessible services to the elderly in the vicinity of their homes. Services should include both mental care and daily life care services in order that the elderly may comfortably reside in communities already familiar to them, thereby, delaying the need for facility care and attaining the goal of Normalization and Aging in Place for the elderly. Formulating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service projects in advance will be vi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policies on aging societies. Keywords: Aging in Place, community care, aging, elderly, friendly community service . III .

(5) 謝誌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承蒙指導老師梁桂嘉教授的指導。梁老師讓我自由 選擇有興趣的議題;當初觀察到我國少子化現象的事實,對於未來高齡結構的 社會產生關注,於是先鎖定了以高齡者為研究對象,但尚無法明確所要切入的 範圍與論點,感謝老師給予明確的方向和重要的觀念引導,才能完成本論文。 並感謝在口試期間,承張柏舟教授與曹筱玥教授撥冗賜教,提供極為寶貴的建 議。. 本論文的完成不只是單一過程,在研究所學習期間所學習到的相關課程都 是本論文完成不可或缺的條件,感謝師大設計研究所每一位授業指導教授及葉 助教兩年來的指點與協助。. 在即將再度揮別學生時期之際,研究所兩年的課堂上吃吃喝喝的歡樂氣 氛,同學們在論文製作期間大家爆肝趕論文,互相鼓勵和打氣,感念共同學習 的 24 位同窗同學,你們都是我的難忘回憶。. 要感謝我的母親,因為她的體諒,讓我完成這段研究所的旅程。要感謝廷 彥,在身邊的的關懷、支持和鼓勵,讓我可以暫時停下忙碌的工作,使我更堅 定繼續就讀,最後完成研究所的學業。. 本研究與創作如有闕漏或不足之處,日後期盼師長及各位先進不吝指正賜 教,在此謹表謝忱。. IV.

(6) 目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  謝誌 ........................................................................................................................ IV  目錄 ......................................................................................................................... V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 ........................................................................................................... 7  第四節  研究架構 ...........................................................................................................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10  第一節  高齡者居住型態 ............................................................................................. 10  一、  終生完整照顧體系之機構 ............................................................................. 11  二、  發展高齡化社區照顧之單位 ......................................................................... 14  第二節  社區照顧(Community Care) ...................................................................... 20  一、  社區照顧的定義 ............................................................................................. 21  二、  社區照顧的價值觀 ......................................................................................... 22  三、  社區照顧的服務項目 ..................................................................................... 23  第三節  高齡勞動者就業趨勢 ..................................................................................... 25  第四節  高齡化社會時代 ............................................................................................. 28  一、  我國社區照顧現況概述 ................................................................................. 28  二、  老人福利年表 ................................................................................................. 29  三、  老人問題項目 ................................................................................................. 32 . V .

(7) 四、  高齡時代之通用化(Universal Design)環境 .............................................. 36  第五節  高齡化社區居住環境剖析 ............................................................................. 38  一、  老人社區居住環境五項指標 ......................................................................... 38  二、  老人社區環境評估提出 ................................................................................. 39  三、  高齡者生活滿意度 ......................................................................................... 40  四、  高齡者學習社區策略規劃 ............................................................................. 40  五、  台北市高齡社區環境改造案例 ..................................................................... 41  第參章  專案研究-個案調查與分析 .................................................................... 43  第一節  研究區域概述 ................................................................................................. 43  一、  地理位置 ......................................................................................................... 43  二、  社區發展過程 ................................................................................................. 44  三、  青田社區的文化特色及資產 ......................................................................... 46  四、  青田社區人口統計 ......................................................................................... 48  五、  周邊居住環境簡介 ......................................................................................... 49  第二節  社區環境說明 ................................................................................................. 50  一、  社區環境特色 ................................................................................................. 50  二、  社區環境機能 ................................................................................................. 51  第三節  社區環境問題探討之依據與方法 ................................................................. 57  一、  探討依據 ......................................................................................................... 57  二、  探討方法 ......................................................................................................... 58  第四節  個案調查 ......................................................................................................... 59  一、  社區行為活動觀察 ......................................................................................... 59  二、  訪談 ................................................................................................................. 62  三、  研究限制 ......................................................................................................... 66 . VI .

(8) 第肆章  專案創作-計劃說明與創作表現 ............................................................. 67  第一節  計劃方向說明 ................................................................................................. 67  第二節  計劃內容說明 ................................................................................................. 69  一、  身體老化而產生的機能變化 ......................................................................... 69  二、  社區問題點發現 ............................................................................................. 70  三、  老人社區的友善生活環境 ............................................................................. 75  1.  友善環境的定義與目標…………………………………………………………………….…..……87  2.  青田社區現況的優勢觀察…………………………………………………………………………..88  3.  研擬可行性之計畫內容…………………………………………………………..……...………….89  第三節  創作表現 ......................................................................................................... 80  一、  創作主題 ......................................................................................................... 80  二、  海報設計 ......................................................................................................... 81  三、  社區文宣冊 ..................................................................................................... 82  四、  展出作品 ......................................................................................................... 9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95  第一節  結論 ................................................................................................................. 95  第二節  執行困難 ......................................................................................................... 97  第三節  建議 ................................................................................................................. 99  參考文獻 .............................................................................................................. 100  附錄一  青田社區老人訪談表 .............................................................................. 105  附錄二  矮小女老人  人體尺度空間圖 ................................................................. 107  附錄三  高大男老人  人體尺度空間圖 ............................................................... 1078  附錄四  坐輪椅矮小女老人  人體尺度空間圖 .................................................... 1089  附錄五  坐輪椅高大男老人  人體尺度空間圖 ...................................................... 110  附錄六  高齡化社會都市住宅區  公共設置原則圖 ............................................... 111 . VII .

(9)  . 表目錄 表  1      99 年底人口結構分析 ...................................................................................... 3  表  2      重要人口統計指標 .......................................................................................... 3  表  3      高齡人口  (中推計結果) .................................................................................. 4  表  4      2010 年及 2060 年人口金字塔(中推計結果) ................................................. 4  表  5      社區照顧之照顧類別表 ................................................................................ 21  表  6      老化過程與社會支持關係 ............................................................................. 24  表  7      聯合國衛生組織(WHO)定義 .................................................................... 26  表  8      美、日、台邁入高齡化社會之年代 ............................................................. 26  表  9      美、日高齡就業政策 ..................................................................................... 26  表  10    工作年齡人口  (中推計結果) ......................................................................... 27  表  11    我國老人安養及長期照顧概況 ..................................................................... 28  表  12    相關社區照顧說明 ......................................................................................... 29  表  13    老人福利編年簡要表 ..................................................................................... 30  表  14    個體老化的機能變化 .................................................................................... 32  表  15    設計類別的概念 ............................................................................................ 36  表  16    通用設計的七項原則 .....................................................................................37   表  17    老人社區居住環境五項指標......................................................................... 38  表  18    社區環境性能項目 ......................................................................................... 40  表  19    高齡者學習社區之策略目標 ......................................................................... 41  表  20    福德社區改造計畫 ......................................................................................... 41  表  21    龍安里列入保護的老樹 ................................................................................. 46  表  22    青田街日式木造建築的官舍特色 ................................................................. 46  表  23    龍安里現住人口數按性別及年齡分三段組 ................................................. 48  表  24    全國人口與龍安里人口按年齡三段組之百分比比較 ................................. 48  表  25    臺北市大安區現住百歲以上人口數 ............................................................. 49  表  26    住棟型式 ......................................................................................................... 52  表  27    青田社區宗教團體列表 ................................................................................. 55  VIII .

(10) 表  28    青田社區鄰近政府機關 ................................................................................. 56  表  29    老人居住環境五項指標及探討方向 ..............................................................57  表  30    調查的內容與方法 ......................................................................................... 58  表  31    因應身體變化提出的環境建議 .................................................................... 69  表  32    青田社區老人居住五項指標之建議 ..............................................................74  表  33    青田社區未來發展建議 .................................................................................76   表  34    社區內對高齡者居民之「服務內容」應包含以下支持 ............................. 77  表  35    社區內對高齡者居民「服務之機構」應包含以下單位 ............................. 78  表  36    公共活動中心樓層計劃 ................................................................................. 78  表  37    健康照護中心樓層計劃 ................................................................................. 79 . IX .

(11) 圖目錄 圖  1      研究與創作流程圖 ........................................................................................... 9  圖  2      耕莘體系分布圖 ............................................................................................ 12  圖  3      恆安多層級照護服務網分布圖 .................................................................... 13  圖  4      雙連安養中心圖 ............................................................................................ 14  圖  5      林口長庚養生文化村圖 ................................................................................. 15  圖  6      門諾基金會圖 ................................................................................................. 16  圖  7      台南長榮老人社區圖 ..................................................................................... 18  圖  8      老人居住環境的構成圖 ................................................................................. 19  圖  9      身體老化示意圖 ............................................................................................. 33  圖  10    老人生活型態屬性定位圖 ............................................................................. 34  圖  11    大安區里界說圖 ............................................................................................. 44  圖  12    青田日式建築圖 ..............................................................................................47   圖  13    青田社區街景圖 ............................................................................................. 49  圖  14    日式傳統屋舍圖 ............................................................................................. 52  圖  15    日式古蹟圖 ..................................................................................................... 52  圖  16    舊式大廈圖 ..................................................................................................... 52  圖  17    水泥公寓圖 ..................................................................................................... 52  圖  18    豪宅華廈圖 ..................................................................................................... 52  圖  19    豪宅華廈圖 ..................................................................................................... 52  圖  20    金華公園入口處圖 ......................................................................................... 53  圖  21    青田街道巷口圖 ............................................................................................. 54  圖  22    青龍宮圖 ......................................................................................................... 55  圖  23    和平教會圖 ..................................................................................................... 55  圖  24    清真寺圖 ......................................................................................................... 55  圖  25    聖家堂圖 ......................................................................................................... 55  圖  26    耶穌孝女會圖 ................................................................................................. 55  圖  27    青田巷弄並排停車圖 ..................................................................................... 55 . X .

(12) 圖  28    青田街巷口車站圖 ......................................................................................... 56  圖  29    周邊居住環境地圖 ......................................................................................... 59  圖  30    單向道-雙向道動線圖 ................................................................................. 60  圖  31    青田街單向道圖 ............................................................................................ 60  圖  32    林蔭分布圖 ..................................................................................................... 61  圖  33    新舊建築物分佈圖 ......................................................................................... 61  圖  34    林蔭與新舊建物重疊圖 ................................................................................. 61  圖  35    公共設施分布圖 ............................................................................................. 62  圖  36    人行道劃分圖 ................................................................................................. 62  圖  37    巷弄停車圖 ..................................................................................................... 63  圖  38    青田柑仔店圖 ................................................................................................. 64  圖  39    編譯館圖書室圖 ............................................................................................. 64  圖  40    金華公園圖 ..................................................................................................... 64  圖  41    青田社區布告欄圖 ......................................................................................... 66  圖  42    社區意識測度架構圖 ..................................................................................... 68  圖  43    社區內車輛行徑圖 ......................................................................................... 70  圖  44    國立編譯圖書館一隅圖 ................................................................................. 71  圖  45    青田十六藝術空間招牌圖 ............................................................................. 71  圖  46    金華公園一隅圖 ............................................................................................. 71  圖  47    金華公園運動器材圖 ..................................................................................... 72  圖  48    龍安里里民活動中心圖 ................................................................................. 73  圖  49    海報設計 ......................................................................................................... 81  圖  50    文宣冊內頁一 ................................................................................................. 82  圖  51    文宣冊內頁二 ................................................................................................. 82  圖  52    文宣冊內頁三 ................................................................................................. 83  圖  53    文宣冊內頁四 ................................................................................................. 83  圖  54    文宣冊內頁五 ................................................................................................. 84  圖  55    文宣冊內頁六 ................................................................................................. 84  圖  56    文宣冊內頁七 ................................................................................................. 85  圖  57    文宣冊內頁八 ................................................................................................. 85  圖  58    文宣冊內頁九 ................................................................................................. 86 . XI .

(13) 圖  59    文宣冊內頁十 ................................................................................................. 86  圖  60    文宣冊內頁十一 ............................................................................................. 87  圖  61    文宣冊內頁十二 ............................................................................................. 87  圖  62    文宣冊內頁十三 ............................................................................................. 88  圖  63    文宣冊內頁十四 ............................................................................................. 88  圖  64    文宣冊內頁十五 ............................................................................................. 89  圖  65    文宣冊內頁十六 ............................................................................................. 89  圖  66    文宣冊內頁十七 ............................................................................................. 90  圖  67    文宣冊內頁十八 ............................................................................................. 90  圖  68    牆面海報 ......................................................................................................... 91  圖  69    文宣冊 1/2 ...................................................................................................... 92  圖  70    文宣冊 2/2 ...................................................................................................... 93  圖  71    手工書 ............................................................................................................. 94  圖  72    由原社區成功轉型高齡化社區之架構 ..........................................................97 . XII .

(14) 第壹章 緒論 我國自 82 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以來,社區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如何使 高齡人口安適的居住在原社區,高齡居住社區的服務提升及規劃將是一大重要 課題。以社區為單位的主動關懷,規畫出適合老年生活的友善環境。 .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起初觀察到身邊朋友晚婚與少子的現象,加上筆者與長輩的生活情況,以 及各媒體陸續報導關於我國人口呈倒金字塔的發展,讓筆者己對於我國快速的 高齡化現象產生警覺,思考著怎麼樣的環境是家人或自己在年邁後的理想居住 地方?或者說符合大多數人所期待的老年生活?  於是本論文從養老的居住型態 著手探討,分為機構式的照顧和社區式的照顧兩種發展模式,再慢慢收集各項 高齡化相關的報導或研究資料。 . 中國時報(2011 年 11 月 7 日,A15)社論指出: "人口老化與孤獨化將隨著傳統家庭功能弱化,將來社會上孤獨老人的數量 將日益增加,不只在年金與健保的資源會對年輕世代造成沉重的負擔,許多孤 獨老人的生活與醫療照護問題會大大影響政府財政結構。"  面對高齡社會的成長,依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7)我國 97 年至 145 年人口推計,2007 年台灣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佔總人口數 10%,如表 1、 表 2;推計 2056 年台灣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佔總人口數 38%。老年人口持 續增加,未來老人退休與照顧將成為社會潛在性問題。內政部統計 99 年底人 口結構分析我國人口增加率呈遞減趨勢,主要係自然增加率之減少,65 歲以上 1 .

(15) 老人所占比例持續攀升,促使高齡人口居住環境應適當規劃之必要性,將來針 對老人生活環境與照顧需求之設計規畫將與日俱增,並形成高齡化社會中重要 的環節之一。台灣雖然還不是全球最老的國家,但已經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 國家,如表 3、表 4;一個老化的社會,除了可能會失去成長動力與消費力, 國家還會面臨財政上的挑戰,高齡者疾病發生率的提高,關於年長者的照護更 是一大頭痛的問題。 . 依賴家庭照顧是過去台灣老人退休後的居住安養方式。近年來家庭結構的 轉變,現代老人身心狀況與生活條件和過去不同,愈來愈多樣化的養生村機構 或是高齡者住宅成立,提供高齡者的退休生活有更多的選擇。. 照顧機構的理想發展形成:  1.. 直接由原社區自然形成。(本地居民+親友+環境服務設計)。 . 2.. 預定地規劃,ex:養生村。(中小型社區地+周邊環境改善+需要有遷移 的顧慮及管理系統的規劃)。 . 3.. 既有且沒落的大型建物修建,ex:公寓大樓。(僅針對建物環境內部規 劃+管理系統的規劃)。 . 4.. 輔導原有的安養中心重新有系統的照顧規劃及落實改善。 . 5.. 以上單位的照顧服務的整合。 .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在 1981 年 3 月開始辦理自費安養業務,其收費低廉, 提供台北市民申請入住,並且對於申請者的經濟背景又無限制,因此也吸引了 不少經濟條件還過得去,身體狀況良好的市民爭相申請。這些人進入居住後, 通常都是直到失能才離開,因此社會局辦理的自費安養的流通速度緩慢,等待 名單很長。由於這種公辦的自費安養院不輕易漲價,這引發了少數人先占先贏 的社會福利配置問題。. 2 .

(16) 要達成被服務對象(高齡族群)不會陷於社會兩極化,就要擺脫昂貴的機 構式的老人居住問題,不受限於照顧機構的高昂收費機制;同時提高照顧服務 及照顧環境的品質,這就是使高齡族群能夠回歸社會主流整合於一般社區照顧 的理念。 在本論文研究中「高齡者」、「老人」、「年長者」、「銀髮族」常相互 為用。 表  1    99 年底人口結構分析  內政統計通報    一○○年第二週  . 99 年底我國戶籍登記人口為 2316 萬人,總增加率僅 1.8%,創歷年來新低。 就長期而言,我國人口總增加率呈遞減趨勢,主要係自然增加率之減少。 . . 同期扶老比 14.6%,續呈平穩上升趨勢;扶幼比 21.3%,則呈快速下降。 . . 我國自 82 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以來,65 歲以上老人所占比例持續攀升,99 年底已達 10.7%,老化指數為 68.6%,近 3 年間就大升 10.5 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 表  2     重要人口統計指標 由於出生人數減少、死亡人數增加,我國人口自然增加人數持續遞減,惟受外 籍配偶增加而使社會增加人數隨之遞增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總人口每年仍約增加 7‐8 萬人。  由於預期壽命延長,若社會中每一代出生數比上一代少,這個社會的人口就會 逐漸高齡化;因此,我國 0‐14 歲人口比率持續下降,而 65 歲以上人口比率持續上 升,人口高齡化程度愈來愈明顯。  年別. 出生數. 死亡數. (千人) (千人). 三階段人口結構 (%) 0-14 歲. 15-64 歲. 65 歲以上. 1989. 315. 103. 27.5. 66.5. 6.0. 1993. 326. 111. 25.1. 67.8. 7.1. 1999. 284. 126. 21.4. 70.1. 8.4. 2007. 204. 141. 17.6. 72.2. 10.2. 2008 . 199 . 144 . 17.0 . 72.6 . 10.4 . 2009 . 191 . 144 . 16.3 . 73.0 . 10.6 .  . 資料來源:內政部,「中華民國人口統計年刊」  3 .

(17) 表  3     高齡人口  (中推計結果)  65 歲以上高齡人口數量增加幅度將愈來愈大,占總人口比率將由 2010 年 10.7%,增加至 2060 年為 41.6%。  高齡人口中,80 歲以上高高齡人口將由 2010 年 60.6 萬人,增加至 2060 年為 344.9 萬人,占高齡人口比率亦由 24.4%增加為 44.0%。  年別 . 總人口 . 65 歲以上高齡人口  (萬人) . (萬人) . 合計 . 65‐79 歲 . 80 歲以上 . 2010 . 2,316.5 . 248.6 . 188.0 . 60.6 . 2020 . 2,343.7 . 381.3 . 291.8 . 89.5 . 2030 . 2,330.1 . 568.3 . 438.1 . 130.2 . 2060 . 1,883.8 . 784.3 . 439.4 . 344.9 . 年別 . 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 2010 . 10.7 . 100.0 . 75.6 . 24.4 . 2020 . 16.3 . 100.0 . 76.5 . 23.5 . 2030 . 24.4 . 100.0 . 77.1 . 22.9 . 2060 . 41.6 . 100.0 . 56.0 . 44.0 . 占 65 歲以上高齡人口比率  (%) .  . 資料來源:內政部,「2010 年至 2060 年臺灣人口推計」報告  表  4     2010 年及 2060 年人口金字塔(中推計結果)  65 歲以上高齡人口數量增加幅度將愈來愈大,占總人口比率將由 2010 年 10.7%,增加至 2060 年為 41.6%。  高齡人口中,80 歲以上高高齡人口將由 2010 年 60.6 萬人,增加至 2060 年為 344.9 萬人,占高齡人口比率亦由 24.4%增加為 44.0%。    2010 年                                                  2060 年 .  .   . 資料來源:內政部,「2010 年至 2060 年臺灣人口推計」報告 . 4 .

(18)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據經建會推估台灣未來十年,將成為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因應老化的事 實,早期的老年政策是設立機構集中照顧老人個體,當作養老的主要方式;隨 著高齡人口比率的增加,應從老年生活的環境結構問題解決,積極老化的老年 政策應該為高齡者創造友善的生活環境。. 經由報章媒體資訊,宣導居住環境具有一定品質之養生機構,多數平均每 人每月負擔多會使一般薪水階級民眾卻步,更別說經濟收入有限的年長者;另 外,由政府所承辦的公費安養機構,其收容條件又有相當多的條件及限制,申 請名單冗長。所以大多數中間所得的民眾對於負擔私立機構高額的安養費用倍 感吃力,卻又未達公費機構的入住標準,導致許多年長者無法住進環境較優良 又可負擔的安養機構。. 中間所得的年長者既無法享受優質自費老人住宅之完善環境,這些老人獲 得的補助也有限,但這群老人卻是人數最多的一群。因此以社區為中心的這種 照顧服務模式是針對老化族群為對象,提升老人在社區生活之便利性與自主 性,對社區內老人環境與居家之間的互動關係作探討,「在地老化」可以真正 造福大多數老人。. 所謂「在地老化」係指居住者能在原來長期的居住環境底下終老一生不遷 移 (黃耀榮,2006),高齡的居住者在熟悉的地方可以有熟悉的人、事、物 而愉悅、安全自在的生活。. 5 .

(19) 本研究從探討都會的傳統社區形式到人口結構預測之高齡化發展結果,並 以青田社區為研究範圍,完成以下目的: . 1.. 探討都市原有社區轉型為老年社區期間,友善社區環境應具備的各種 服務項目,歸納出一份原社區成功轉型高齡化社區的架構圖。 . 2.. 提出假設性的友善服務計畫建議,研擬可行性之高齡者社區服務與照 顧機構之設置和樓層規劃,並整理成一份社區計畫文宣冊。 . 銀髮族社區友善環境,系由原本的社區發展形成之老年人口社區,該社區 多數機能皆為符合高齡人口居住而規劃,除了可以使當地年長居民彼此相互支 持和社會互動,給予銀髮族群優良適宜的生活環境、擁有社區意識,還能夠讓 居民家屬免除全天候照顧的壓力,放心的工作與生活;社區環境提供家人安心 的後盾且發展這樣專業照護的社區環境,更能避免少數的私立老年機構常會予 負面觀感的隱性擔憂。. 6 .

(20) 第三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鎖定 65 歲以上,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包含身體健康者及輕度障礙 者的台北市龍安里青田社區居民為對象。有關失能、長期臥床等「需要他人照 顧」生活之年長者,基於本研究使論述點集中,暫不納入研究範圍。. 一、. 高齡化比率. 選定大台北精華地帶的社區,在政府單位的人口統計數據中,符合世界衛 生組織定義之高齡化比率的社區。. 二、. 老人的定義. 內政部統計人口結構分析以 65 歲以上老人人口為數據分點;台灣法規中 的老人福利法以 65 歲以上稱為老人;公務人員退休法亦是以 65 歲為奉命退休 年齡,都有其福利和老人生活津貼。. 三、. 老化的程度. 依健康的狀況可分為 3 類:(中華民國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書,2011) 一級老化:健康的老人。生活可自理,健康狀況良好無病痛。 二級老化:輕度障礙的老人。生活可自理,需要仰賴輔助設備與慰問關懷, 身體狀況欠佳。 三級老化:重度失能的老人。生活無法自理,需仰賴他人照顧、長期臥床 療養。. 7 .

(21) 第四節 研究架構. 一、. 單元案例蒐集整理. 探討國內大台北都會社區之高齡者對居住型態的感受以及對社區服務的 需求評估,進而瞭解高齡者對於目前居住環境之不足以便探討適合的服務規 劃。. 二、. 專案研究. 專案名稱:都會高齡化社區之友善環境服務規畫。 專案環境:針對青田社區之歷史、文化環境探討。 專案範圍:地區圖、人口年齡分布等…。 專案內容:規劃服務高齡社區之生活環境。 三、. 創作說明與呈現方式. 明確所要規劃的方向,並且依據身體機能、社區問題點發現、高齡友善生 活環境等特點,提出建議項目及機構計畫,整合在創作內容中,表現方式用文 宣手冊和海報設計來說明計劃內容。. 8 .

(22) 研究流程 u0 一、研究目的確立 . 研究方法 說明研究目的,  設定研究範圍限制。 .    . 針對國內高齡者居住環境型.  . 二、文獻資料收集、 .  . 歸納與分析 . 態、社區化趨勢與各式高齡化 資料歸納與分析。 .      . 三、專案研究_ .  . 個案調查與分析 . 針對台北市龍安里青田社區環 境做田野調查、訪談及社區文 化探討。 .          . 四、專案創作_  規劃說明與創作表現 . 規劃條件與計畫說明  輔以作品呈現解說。 .     撰寫結論、 .   五、結論與建議   . 提出後續研究建議。  圖  1    研究與創作流程圖 . 9 .

(2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機構照顧(institutional care)、家庭照顧(home care)、社區照顧(community care)並列為老人安養照顧的三個主要方式。(曾竹寧,1999). 文獻探討內容包含幾個部分:1.高齡者居住型態 2.社區照顧 3.高齡勞動者 之就業趨勢 4.高齡化社會之時代 5.高齡化社區居住環境剖析。. 第一節 高齡者居住型態. 關於銀髮族的居住模式研究,早期許多文獻內容多針對高齡者「重新安置」 及「環境遷移」等相關議題探討,而且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醫療養護的機構照 顧這類型中。曾思瑜(2009)提出居四項住型態類型。. 高齡者居住型態大致分為以下類型: 1. 自我照顧(self care)= 維持獨立生活的住宅。能夠獨立自主生活。 2. 家務協助(residential care)= 具協助機能的自立生活住宅。能夠獨立生活, 但有時需要生活協助。如家事清潔服務,家務協助。 3. 個人照護(personal care)= 照護設施。無法獨立生活,需要個人照顧。如 提供三餐、洗澡、衣物穿脫、步行移動等幫助。 4. 護理照護(nursing care)、醫療照護(medical care)= 長期醫療、看護設 施。主要以慢性病患者為對象,持續性給予藥劑、藥物、診療、檢查、 復健等長期醫療設施及照顧。. 10 .

(24) 大台北都會區許多養護機構隱身在街頭大樓裡,這類型的老人照顧中心規 模有限,在收容條件上依老化程度多有限制,若該單位以照顧二級老年人為 主,一旦老人進入三級老化時,便會被要求再度轉移;而這類型機構多是私人 開辦,經費有限,照顧人員素質不一的情況下,也出現許多社會觀感不佳的案 例。故本研究排除探討此類小型規模的單一照顧中心,而以「終生安養」為主 旨的發展機構作為探討。. 國內目前有兩種照顧模式可以達成完全終身照顧的理想,第一種是終身完 整照顧體系之機構,第二種是就地發展高齡化社區照顧。. 一、 終生完整照顧體系之機構 曾思瑜(1999)指出台灣早期解決高齡者福利體系以機構型設置為主。依 老人的健康程度,我國老年人居住設施體系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安養機構、養 護機構、長期照護機構。但是現今社會,許多老人照顧機構逐漸發展成能夠滿 足各階段不同健康照護需求的老人,不再是單一階段性服務而已,而朝向整合 各個體系階段,予符合高齡者其終生完整的照顧機構,茲列舉如下:. (一)機構體系-耕莘長期照護體系: 耕莘體系秉持四全照護理念,照顧年老殘弱的族群;〈全人、全程、全家、 全隊〉四全照護落實在長期照護。耕莘照護體系包含了醫院單位、學校單位、 養護中心、安養中心、日間照護、公寓機構、地區服務中心等。其中「頤苑自 費安養中心」為財團法人天主教耕莘醫院辦理公設民營,內政部北區老人之家。. 11 .

(25) 圖  2     耕莘體系分布圖  資料來源:http://yeyan.ehosting.com.tw/CTH_all.htm . 12 .

(26) (二)機構體系-恆安多層級照顧服務網: 「恆安」為財團法人之非營利事業機構,以機構式照顧為主,建構老人多 層級照顧服務網,提供高齡族群整體性、優質、多元、連續性的照顧服務。恆 安照顧服務網路包含大台北各地,如:萬華、文山、基隆、士林等地方,設有 多所養護中心、彼此間具有連結系統可提供全面性的個人照顧、社區照顧、居 家照顧等服務,及成立「天下為公基金會」,照顧老年人口。. 圖  3     恆安多層級照護服務網分布圖  資料來源:http://www.hangan.org.tw/about‐4.aspx  13 .

(27) (三)機構體系-雙連安養中心: 位於三芝鄉之「雙連安養中心」,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雙連教會於 1993 年成立的綜合性社會福利園區,規劃具備有安養照顧、輕度養護、重度養護、 長期照護、失智症單元式照護、短期照護、日間照顧,以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等多功能、多元化、多層級、連續性的一所長期照顧服務機構,並延伸承辦社 區式及居家式的照顧服務。發展老人社區大學,於 1988 年起開辦社區松年大 學,首創全國第一所位於安養中心的大學;在松年大學,老師即是學員,學員 即是老師,教學相長,相得益彰,為長者營造成就的舞臺。. 圖  4     雙連安養中心圖  圖片來源:  http://www.jjpan.com/selected/23_Suan‐Lien_ch.htm . 二、   發展高齡化社區照顧之單位  老人本身對於環境的調適能力就比較弱。要使老年人重新適應新的環境容 易造成銀髮族生理、心理、社會調適等問題。除了機構照顧的型態完備以外, 另外一種型態為社區照顧的模式發展。茲列舉如下:. 14 .

(28) (一)社區體系-林口長庚養生文化村: 財團法人長庚醫院在桃園縣龜山鄉特整興建一個超大型老人住宅社區-長 庚養生文化村,就是為了要打造像是一個真實社區感受度的養老環境。第一期 住宅已於 2004 年底完工。養生文化村的規劃目的要提供一個使年長者在身體 活動、心智認知、生產力和生活滿意方面,都能享受健康樂趣的生活環境的全 方位的照護規劃。全村 4000 戶不同坪數住房,完整的鄰里街坊,充滿人情味 的高齡專屬社區。全區無障礙的環境設計,有良好的經營管理品質,完整的社 區機能,兼顧保健、醫療、養生、休閒、娛樂,滿足銀髮族的生活需求,多元 化的社團資源,自然園區的自然環境規劃;定期舉辦多元的銀髮學園課程,多 樣化的社團活動、藝文表演,豐富生活內涵,安排住戶中學有專長者,擔任教 學或服務工作,貢獻人生經驗。還設有專屬社區醫院,派駐醫學中心級的專業 醫師提供服務。. 圖  5    林口長庚養生文化村圖  圖片來源:桃園縣龜山鄉公所網頁 . 15 .

(29) (二)社區體系-門諾基金會-花蓮壽豐老人照顧社區: 「門諾」從地區醫療服務再延伸出的社會福利照顧措施,是期望以在原生 環境、在地終老的照顧服務理念,以基金會為中心單位,個案管理師與服務員 到宅服務部落的長輩,關切長者的居住與心理健康;社工與營養師定期訪視關 心,掌握長者的營養與身體健康,實現全人身心靈完整健全的照顧。. 門諾簡史:民國 37 年,有一支由 6、7 人組成的醫療隊伍,出現在台灣東 部的原住民部落;以改裝的美軍卡車載運美援的醫藥品與補給品,當中有外籍 醫護人員、傳道者和翻譯員,在台灣醫療史上是第一批以跋山涉水的方式,進 入偏遠地區行醫的專業人員。民國 43 年,將醫療範圍擴及至一般的平地人, 「基督教門諾會醫院」於是在花蓮成立。源於門諾醫院半世紀以來,所做的許 多非醫療的社會關懷事項。因此門諾醫院將它匯聚起來,成立了「門諾基金 會」。基金會自 1997 年成立以來,積極投入花蓮地區年長者與身障者的照顧 工作,結合了社工、護理、復健、營養,與特殊教育等各種專業同工組成團隊, 目前在花蓮縣境提供各項生活照顧服務,每月服務人數多達 2500 人。. 圖  6    門諾基金會圖  圖片來源:門諾形象首頁 http://www.mch.org.tw/. 16 .

(30) 獨居長者的家中環境,往往因為無人協助整理造成髒亂不堪;因此,需藉 助於服務人員深入社區,協助照顧居家的失能者,使得獨居或失能者也能享有 生理安全與生命尊嚴。 基金會服務範圍包含: 1.. 失能者服務:居家服務、到宅沐浴、長期照護巴士. 2.. 獨居者服務:送餐服務、緊急救援連線服務. 3.. 一般社區老人服務:社區日托. 門諾以「個案管理」模式,讓每位服務對象有一專責的個案管理師定期訪 視關懷,經由專業的評估與討論,為每位服務對象依個別需求與家庭環境提供 個別服務,進而減少服務對象在資源尋求上的困擾與障礙。. (三)社區體系-台南長榮老人社區: 台南長榮老人社區是完全實踐由原在地社區自身發展形成之高齡社區最 成功的的典範。台南市長榮里人口結構以老人居多,高達 30.7%,因此自 93 年度開始老人福利與照顧服務成為社區的首要工作。因此而有『老者安之-營 造銀髪族姿采人生』計畫,營造健康社區生活,提出長青食堂、關懷問安與社 區健康管理站等三個方案來回應社區老人照顧的問題。. 長榮社區經營發展的成功關鍵因素可歸納為: 1.. 開創人物為社區理事長,是一個台灣土生土長的外省第二代,對族群 融合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與認同。社區總共有三個單位共同合作,包括 長榮里里長辦公室、長榮新城大樓管理委員會、長榮社區發展協會。. 2.. 結合外部資源,里長會根據社區活動需求結合政府單位,例如市政府. 17 .

(31) 眷村文化展覽,與大學合辦學術性研討會,提供大學生及研究生實習 機會等,適當引入外部資源,一起共同努力營造社區。 3.. 社區通訊報的聯繫。長榮社區早期為『北垣社區』,其住戶百分之九 十為眷戶,是一個以眷村為主體的住宅社區。在該時期的另一個特色 是每月發行社區報紙---北垣通訊,將公共事務充分地告知地方居民, 迄今轉換成為長榮通訊,仍每月按時發刊,從未間斷;它是長榮社區 改建期間維繫暫時四散的居民重要的臍帶,使大家仍然保持著共同體 的關係。. 圖  7    台南長榮老人社區圖  圖片來源:長榮社區部落格  http://blog.yam.com/changrong . 出生率降低導致人口結構趨向高齡化,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我國已逐漸 面臨到照顧 80 歲以上「老老人」,醫療費用將會大量增加。社會支持體系與 老人照顧品質息息相關,人口結構之問題不只對社會經濟帶來影響,對政府財 政更是一大挑戰。老人健康和主觀幸福感不可忽視的,提高照顧老人的品質, 建構社會支持體系非常重要,而有實質滿意度效率又可避免大量財政支出在硬 體結構上的方式,從社區照顧做起便是其中一項;我國財力及人力資源有限, 18 .

(32) 人口結構的大幅改變,使得國家近年來在社會福利政策上有大幅調整,對公共 支出必須要進行重組(陳燕禎,2009)。. 陳政雄(2011)認為當老人所佔比率低於總人口數 10%時,機構設施最重 要;當該比率升高至 10%~15%時,機構設施重要性相對下降,而高齡者住宅相 對提高,如圖 8。當台北市人口的 2.6 倍都是老人,屆時平均每 1.5 個年輕人就 必須扶養 1 名老人,年輕人的經濟負擔及政府財政勢必面臨極大考驗。林志瑞 (2004)說明從居住空間考量上,强調退休後儘可能使在宅安養的時間延長, 而不急於遷移至資源及成本耗費高,且少親情照顧之機構的安養機構,可有效 緩和對國內往後政府福利政策龐大負擔和經濟的衝擊。. 歐、美等先進國家的共同趨勢以在宅照顧最重要,老人住宅其次,機構設 施又其次,目的為了提高老人居住環境的安定感與維護老人的尊嚴,社區化的 在宅照顧不但可以節省國家資源,同時也不失達成對老人應有的照顧。由以上 種種觀點,台南長榮社區的成功轉型發展為高齡社區的經驗,可以是將來我國 其他即將邁向高齡化社區學習的典範。. 圖  8    老人居住環境的構成圖 資料來源:陳政雄(2005). 19 .

(33) 第二節 社區照顧(Community Care). 英國政府於貝弗里奇白皮書中明確將社區照顧定義為「提供適當程度的介 入,幫助人們達到最高度的獨立以及自我控制生活,為使目標達成事實,服務 將發展成較寬廣的範圍,且將提供很多必須的設備」。. 在台灣,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已超過 10%,照顧老人最多的地方不是醫 院也不是養老院,而是家庭,所以家庭照顧的壓力(stress)和負擔(burden)自然也 最大(陳燕禎,2009);照顧老人不再是單一家庭的責任,而是必須部分轉移 至社會其他支援單位,老人所需服務或照顧可以在家居附近就近獲得。. 黃珠茵(2005)提出四種老人居住需求的看法: 1.. 安全:居住環境設計須考慮老年人行動不便的特性。. 2.. 多元:應提供多樣性的居住型態,讓老年人有選擇的機會。. 3.. 經濟:老人的居住問題應考量老年人的經濟負擔能力。. 4.. 互動:安排各式活動,提高老人與他人接觸的機會和環境。. 曾竹寧(1999)提及面對少子化的事實,老人家庭結構的獨居化(living alone),老年人對於照顧服務的需求,傳統的家庭照顧無法負擔所有照顧老人 的責任,機構照顧的服務品質參差不一,或是費用高昂,加上多數老人排斥選 擇機構安養,去機構化的照顧模式應運而生。社區照顧通常可以彌補在宅照顧 之不足,這也將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20 .

(34) 一、 社區照顧的定義 其定義是指以社區為單位,並連結正式(合法立案的社會服務機構)與非 正式(親戚、鄰居、朋友、志工等)的社區資源,去協助社區中體弱或是失能 的老人,使其在獲得協助後能夠獨立生活,讓他們能和平常人一樣居住在自己 的家裏,生活在自己的社區中,而又能得到適切的照顧(蘇景輝,1995;呂寶 靜,1997;李瑞金,2001)。. 概念上,社區照顧(Community Care)旨在社區中推展社會福利服務,又 分為在社區內照顧(care in the community)和由社區來照顧(care by the community)兩個概念,如表 5。此觀念可追溯於 1981 年英國老人照顧政策白 皮書中指出:社區照顧的意涵應由「在社區內照顧」逐漸轉為「由社區來照顧」, 在高齡化時代,國人要具有「照顧老人的責任應由每個人共同分擔」的觀念。. 表  5     社區照顧之照顧類別表  照顧類別  項目 . 在社區內照顧 . 由社區來照顧 . (care in the community) . (care by the community) . 老人居住的場所 . 社區中的老人機構。 . 老人在自己家裡。 . 主要照顧者角色 . 由小型的、地方為主的機構 由非正式部門(家人、鄰居、朋 來提供服務,包括:診所、 友)、公部門政府專員(社工人員) 中小型醫院、中途之家等. 及民間志願團體(義工)  所提供。. 等。  次要照顧者角色 . 由非正式人員;如家人、朋 由政府單位監督供給者所擔任 友、鄰居給予協助。 . 服務的角色。 . 資料來源:呂寶靜(1997)、李瑞金(2001)     . 21 .

(35) 二、. 社區照顧的價值觀. 呂寶靜(1997)認為提供社區照顧服務應遵循社區照顧的中心價值和信念: 1.. 承認每位老人的公民權 . 2.. 尊重老人的自立 . 3.. 尊重隱私權 . 4.. 尊重個人的尊嚴和個別性 . 5.. 尊重個人對服務的選擇權 . 6.. 協助受照顧者達成他們的目標 . 「居家照顧」是老人社區照顧內容之一,主要由政府公部門、志工、民間 專業機構等提供居家照顧服務,包括日常生活照顧服務及身體照顧服務。不但 能增強家庭照顧能力,更能滿足老人留在熟悉環境的需求,也是因應政府推展 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與生活正常化(Normalization)兩項任務目標(陳燕 禎,2009)。. (一)高齡居住社區化-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 現今全球先進國家以推動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為主要高齡者居住政 策;我國老人福利法修正明定老人應在其生活熟悉的社區環境中自然老化,維 持老人自主、尊嚴、隱私的生活品質。所謂「在地老化」是指居住者能在原居 環境終老一生而不遷移,並高齡者可擁有熟悉的人事物,居住環境亦能因應居 住者的老化,滿足不同階段的生活需求(黃耀榮,2006;黃舒瑋,2010)。. 為了達成在地老化的可能性,需鼓勵高齡居住融入一般社區中,藉由社區 既有基礎設施與生活機能,讓高齡者輕易獲得各項服務,既可節省新興設施之 資源,以及發展在地老化的可能性。謝美娥(1997)指出於照護方面,建構社 22 .

(36) 會支持網路(social support networks)可針對不同時期的生理或身體的健康情況 的老人,給予適當的照護,形成終生服務,協助高齡者不需離開一生熟悉的生 活圈,因此高齡者居住應與社區密切結合運作,才可能實現在地老化的願景。. (二)本土化社區照顧-生活正常化(Normalization) 老人是環境適應力較弱的族群,對身體退化並且行動有些困難的老人,要 重新適應遷移後的新環境著是一項重大考驗,並且會造成生理、心理、社會調 適等問題(曾思瑜,2009)。本土化社區照顧是希望可以讓居民留在原本的環 境終老,落實「生活正常化」(Normalization)。. 2007 年內政部修正老人福利法第 33 條明定應推動適合老人安居之住宅, 住宅設施應以小規模、融入社區、多機能之原則規畫辦理。謝幼緯(2009)明 確說明「融入社區」意旨:由社區現有基礎公共設施及生活機能,使老人易獲 得醫療、交通、文化、文康、教育、娛樂及等休閒服務,且便於參與社區相關 事務。為使老人能在熟悉的社區中得到安養照顧,擁有正常化的晚年生活,也 能夠補強居家安養提供的不足。. 三、. 社區照顧的服務項目. 曾竹寧(1999)說明有組織、有計畫的建構社區福利服務網路體系就是落 實社區式老人照顧服務,並提出 7 項社區照顧服務項目:. 1.. 居家醫療照護(home health care). 2.. 家務管理(home-maker and chore services). 23 .

(37) 3.. 交通服務(transportation). 4.. 膳食到府服務(home-delivered meals). 5.. 日間照顧(adult day care). 6.. 家庭訪視(visitation). 7.. 電話追蹤(telephone reassurance). 社區照顧在服務老化程度初期及中期的幫助效果最為顯著與需要,唯有至 長期臥床,生活無法自理之老人家,才必須離開社區環境,進入機構照顧之需 求,如表 6。. 表  6    老化過程與社會支持關係 輕←−−−−−−−−−−−−−−−−−−−老化程度−−−−−−−−−−−−−−−−−−−−→重 身體健康狀況. 社會支持需求. 支持內容. 健康自立期. 健康衰退障礙期. 臥床期. 鄰里延展性. 補全性. 生活照顧支持性. . 居家修繕. 生活支持. . 居家照護. . 電話關懷. . 居家照顧. . 日間醫療照顧. . 長青學苑. . 送餐服務. . 照顧者喘息服. . 老人活動中心. 健康照顧. . 志願服務、長青  銀行. 務. 復康巴士服務. . 社區衛生中心. . 日托照顧 資料來源:黃珠茵(2005)及本研究整理. 24 .

(38) 第三節 高齡勞動者就業趨勢. 我國還面臨少子化的衝擊,屆時高齡人口將快速攀升,自然也將驅使勞動 力進一步老化。提供高齡者就業機會,能夠活用高齡勞動力、地區活性化、滿 足地區生活需求、讓高齡者維持健康、提供長期照護勞動力、充實高齡者生活 樂趣、提高社區參與率。. 目前全球的高齡化速度都呈現攀升的狀況,人口老化是近幾年來大多數國 家面臨的主要課題,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定義,當一個國家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體人口之比例超過 7%時,稱為高齡 化社會(aging society);該比例超過 14%時,稱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 超過 20%時,稱之為超高齡社會(super aged society),如表 7。我國在 1993 年 邁入「高齡化社會」,預計於 2018 年邁入「高齡社會」,2026 年邁入「超高 齡社會」;美國早在 1942 年即邁入「高齡化社會」,而日本在 1970 年成為「高 齡化社會」,如表 8。. 雖然台灣人口老化時間較美、日為晚,但老化速度卻較美、日為快。依據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估計,台灣從高齡化社會到高齡社會所歷經的時間需要 25 年(1993 年~2018 年),但從高齡社會到超高齡社會卻僅需 8 年時間(2018 年~2026 年),如表 10;除了二次大戰後(1949 年)出生的第一批嬰兒潮將於 2014 年左右進入 65 歲,政府面對台灣老化社會事實,應及早規劃開發中高齡 人力資源問題;對於比我國更早面臨高齡化的美、日,其經驗非常值得我國政 府參考及規劃,如表 9。(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中華民國台灣 95 年至 140 年人口推計》,2006). 25 .

(39) 表  7     聯合國衛生組織(WHO)定義 階段  第一階段 . 內容 . 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 當一個國家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體 人口之比例超過 7%時 . 第二階段 . 高齡社會(aged society) . 當一個國家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體 人口之比例超過 14%時 . 第三階段 . 超高齡社會(super aged . 當一個國家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體. society) . 人口之比例超過 20%時  資料來源:台灣勞工月刊  第 15 期 . 表  8      美、日、台邁入高齡化社會之年代 美國. 1942 年起~迄今. 日本. 1970 年起~迄今. 台灣. 1993 年起~迄今 資料來源:台灣勞工月刊  第 15 期   . 表  9      美、日高齡就業政策  美國的「老人社區服務就業計畫」 (SCSEP) ,提供年滿 55 歲之弱 美國. 勢老人,由政府安排社區服務並藉由補助經費來提供需要協助的 老人相關的職業訓練及後續就業服務,促進高齡者雇用之安定。 日本的「社團老人全國銀髮人才資源中心」 ,基於自主、自立、合. 日本. 作、互助之理念,以會員制,中心提供就業情報協助窗口促進高 齡者退休後的研修課程及就業機會,使老年時能以另一種方式持 續工作與生活,有效活化中高齡及高齡人力資源。 資料來源:丁玉珍、林于倩,2008.09  ;  賴樹立,2008.09. 26 .

(40) 表  10 . 工作年齡人口  (中推計結果) . 15‐64 歲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由 2010 年 73.6%,增加至 2015 年達最高峰 74.4%後,轉趨遞減,2060 年降為 48.9%。  工作年齡人口結構亦將趨高齡化,2010 年工作年齡人口中,以 25‐34 歲占 23.0%最 多,而 2060 年則以 55‐64 歲占 28.2%為最多。   . 年別 . 總人口 . 15‐64 歲工作年齡人口  (萬人) . (萬人) . 合計 . 15‐24 歲. 25‐34 歲 . 35‐44 歲 . 45‐54 歲 . 55‐64 歲. 2010 . 2,316.5 . 1,704.6 . 319.6 . 391.7 . 365.0 . 368.3 . 259.9 . 2020 . 2,343.7 . 1,689.8 . 265.3 . 327.3 . 391.6 . 355.1 . 350.5 . 203 . 2,330.1 . 1,511.5 . 186.9 . 273.4 . 328.7 . 382.3 . 340.3 . 2060 . 1,883.8 . 921.9 . 130.8 . 11.7 . 176.8 . 192.4 . 260.2 . 15‐64 歲人口占總. 占 15‐64 歲工作年齡人口比率  (%) . 2010 . 73.6 . 100.0 . 18.8 . 23.0 . 21.4 . 21.6 . 15.2 . 2020 . 72.1 . 100.0 . 15.7 . 19.4 . 23.2 . 21.0 . 20.7 . 2030 . 64.9 . 100.0 . 12.4 . 18.1 . 21.7 . 253 . 22.5 . 2060 . 48.9 . 100.0 . 14.2 . 17.5 . 19.2 . 20.9 . 28.2 . 資料來源:內政部,「2010 年至 2060 年臺灣人口推計」報告. 27 .

(41) 第四節 高齡化社會時代. 國際知名通用設計專家中川聰(2008)指出,對於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身 體老化的經驗和狀況是一般人無法感受的,日常生活的環境和使用方式都會面 臨到年輕時候未曾體會到的狀況,面臨將來高齡社會多數人即將面對的新的使 用習慣將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因此不久的將來將有眾多的設計和產品都 將因應老年化社會的環境轉變而發展出更適用於高齡族群的設計,居住環境亦 是如此。. 本節將探討高齡化社會時代之社會政策、老人福利年表及老人問題項目。. 一、 我國社區照顧現況概述 依據 99 年度內政部統計通報及 101 年度內政部社會司老人福利政策,可以 看出我國老人社區的居家照顧現況,如表 11、表 12。 表  11    我國老人安養及長期照顧概況  內政統計通報    九十九年第三十六週  . 99 年 6 月底接受「長期照顧十年計畫」之服務人數及較 98 年底增減率,居家 服務個案人數計有 2 萬 5342 人(增 13.2%)、日間照顧 772 人(增 25.5%)、 交通接送服務 1 萬 1734 人(增 26.9%)。 . . 為因應人口老化趨勢導致高齡人口安養及長期照顧需求支成長,行政院於 96 年核定「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服務對象包括(1)65 歲以上老人、(2) 55 歲以上山地原住民、(3)50 歲以上身心障礙者及(4)僅工具性日常生活 活動功能(IADL)失能且獨居之老人,以協助日常生活活動服務為主,服務內 容主要為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托顧、低收入及中低收入失能老人營養 餐飲服務及交通接送服務等,並依服務對象失能呈度及家庭經濟狀況提供不 同比率補助。 . 28 .

(42) . 另外針對家庭照顧功能較為不足之高齡人口提供機構式照顧。 .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99/06 表  12    相關社區照顧說明  對於行動自如老人,選 政府對家庭總收入未達社會救助法規定最低 定適當地點提供集中. 生活費用 1.5 倍者全額補助;家庭總收入符合. 餐飲服務  用餐服務;若行動困難 社會救助法規定最低生活費用 1.5 倍至 2.5 倍 者則提供送餐到府服. 者補助 90%(使用者自付 10%)。   . 務。    為滿足老人居家安養. 自 92 年迄今,共計培訓 7 萬 4,349 名照顧服. 需求,減輕家庭照顧負 務員;另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自 93 年起開辦照 居家服務  擔,自 91 年 6 月 1 日. 顧服務員職類技術士技能檢定,以建立照顧服. 起將照顧服務員服務. 務員認證制度,截至 100 年底共有 2 萬 1,407. 對象擴大到一般戶。 . 人取得合格證照。 . 主要提供失能、失智老 100 年度服務人數合計 1,213 人;有關設置日 日間照顧 . 人,定期或不定期往返 間照顧中心部分,除連江縣受限於特殊地理因 日間照顧中心, . 素外,餘各縣市皆完成至少設置 1 處之階段性 目標,共設 78 所日間照顧中心。 . 輔具租買  為利失能者使享有尊 與 . 由各縣市政府編列預算補助失能老人購買、租. 嚴、安全、獨立自主生 借輔具,及改善居家無障礙環境等。100 年度. 環境改善  活, . 服務人數合計 6,845 人。  本研究整理;摘錄內政部社會司老人福利與政策,101/03      資料來源:http://sowf.moi.gov.tw/04/01.htm . 二、 老人福利年表 我國早期的老人福利是較偏於狹義的老人福利,民國 47 年以後較為重要 的老人福利政策與法規,但自民國 69  年頒定老人福利法以後,尤其是經過民 國 86  年、89 年及 91  年三次修法以後逐漸擴大,而慢慢有傾向於廣義的老人 福利趨勢。 . 29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以「照顧服務員、托育人員、擬真測試系統」等職類為徵求重點,分數以 30 分計;另為強化區域均衡,所在區域為花蓮縣、台東縣及離島地區者,每一辦

‧ 「種籽」計畫名稱及編號 : 善用社區資源促進 常識科的探究式學習 (KP0107). ‧

本會從 2013 年開始推動失智友善社區,包含了失智友

The main hypothesis that we are most interested in is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denoted H 1 , that the mean birth weight of Australian babies is greater than 3000g.. The other

• To provide district-based/territory-wide support, and line up schools to form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 To offer KLA-based pedagogical support as well as

Because communities of interest are often important, the basic theoretical concept in the bandwagon model is not the number of users, but the user set– that is, the set of consumer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stimulus factors of work pressure (i.e., work stressors) are the administrative work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1)Search sites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service users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s well as the perception of tr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