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參章 專案研究-個案調查與分析

本研究設計以台北市大安區龍安里青田街為研究範圍,以青田社區為例。

以下對於青田社區個案調查方法包含:

1. 相關歷史環境文獻資料收集、整理、歸納。

2. 直接觀察法,至研究範圍實地現場觀察,並做紀錄,依紀錄了解現況 並發現問題目標。

3. 訪談,以確立或修正研究方向、方法及內容。

第一節 研究區域概述

將根據地理位置、社區發展過程、文化特色和資產、人口特質及周邊居住 環境來分析。 

一、 地理位置

青田街位於台北市大安區龍安里內,面積約有 0.1674 平方公里。東至:新 生南路二段與大安森林公園為界;南至:和平東路一段與龍坡里為界;西至:

金華街 164 巷接和平東路一段 141 巷與錦安里為界;北至:金華街與福住里為 界。截至 100 年 9 月份人口數:約 7,967 人,男性 3,868 人,女性 3,897 人。戶 數:約 3,373 戶。(台北市大安區戶政事務所,2011)

     

圖  11    大安區里界說圖  圖片來源:台北市區里界說-大安區 

二、 社區發展過程

歷史沿革:本里於日據時期原稱為「龍安坡」,台灣光復實施地方自治,

將其劃分為龍坡里及本里「龍安里」。民國 40 年將本里部份地區劃出增設靜 龍里;民國 79 年 3 月 12 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復將本里自和平東路一段 141 巷以西部份劃歸錦安里,餘與靜龍里合併,經整編後仍稱龍安里。

以下龍安里青田街的社區歷史發展擷取自鄭博仁(網路資料)。

"日據時代晚期(約 1914 年之後),殖民政府為了推行皇民化教育,在當 時的台北城外東南區的富田町、古亭町與龍安坡一帶興建不少學校,台灣總督 府高等學校(台灣師範大學)與台北帝國大學(台灣大學)便是在此時期成立,

和平區之龍安里區圖 

大安區界圖      大安區之次分區界圖      次分區之和平分區圖 

木造地板、榻榻米、紙格子拉門、檜木壁櫃與踏板,紅磚堆砌的高聳圍牆、庭

院裡的石燈籠、竹柏、漂著荷葉小魚的水塘,比人還高的櫻花或桂花樹,幾乎是這 段殖民時期興建日式屋舍的標準配備。很難想像,半個世紀前的臺北,在青田街、

麗水街、溫州街、牯嶺街這些教授文人宿舍聚集的區域,有  75%  以上房舍都是這 個樣貌。 

目前的市定古蹟有 4 項即為日式宿舍之保留資產。 

1930 年代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  1930 年代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  1930 年代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  1930 年代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 

【翁通楹寓所】青田街 9 巷 5 號 

【馬廷英故居】青田街 7 巷 6 號 

【羅銅壁寓所】青田街 12 巷 5 號 

【劉榮標寓所】青田街 7 巷 2 號 

資料來源:市立視障圖書館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2010 年台北市區里界說-大安區  這裡的住宅建築年代,約在 1920 至 1940 年間,有許多日籍學者希望長期 居留臺灣而出資,建造自己的私人獨幢建物,而施工技法比較於最早期整批建 造的日式宿舍,形式更加多元豐富;建築多木造,房屋鋪陶燒棧瓦,入口玄關、

主臥室、起居室、書房、賓客房、管家佣人房等具全,甚至有些庭院具有西式 的日光浴場所,可見當時住宅之高級規格。

圖  12    青田日式建築圖;本研究實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