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問題、途徑與方法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問題、途徑與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日本少子化政策的政策過程

除了少子化的問題,以及應對少子化問題的政策外,針對日本少子化政策的 政策過程,也有相關的文獻得供檢閱。例如杉本24、増田25,以及守泉的著作26, 對於1990 年代至較近期以來的少子化政策的政策過程做出了描述。然而可以注 意到的是,這些內容主要論及了政策的決定,再據此討論政策決定所代表的意義;

不過在促成政策產出之轉換過程方面,特別是來自於政治環境的影響,敘述仍相 對較少。

基於以上的文獻回顧,本研究將以從1994 年的「天使計畫」(エンゼルプラ ン)至今,日本政府所實施以應對少子化問題的諸多政策計畫的政策過程,做為 具體的研究標的。本研究選擇此研究標的之目的在於,有關日本少子化問題與少 子化政策的研究既已十分充分,若由政策過程的途徑進行切入,或可另闢蹊徑。

本研究做為以日本為對象的區域與國別研究,透過在社會問題或社會政策的領域 中,加入更多從政治的角度出發的觀點,期許為理解日本的有關問題拓展出新的 視野。

第三節 研究問題、途徑與方法 一、研究問題

24 杉本貴代栄,2004,「「少子化対策」に見るジェンダーの課題」,清水浩昭編,日本人と少 子化(東京:人間の科学新社),頁255-282。

25 増田雅暢,2008,これでいいのか少子化対策―政策過程からみる今後の課題(京都:ミネ ルヴァ書房)。頁31-43。

26 守泉理恵,2014,「1990 年以降の日本における少子化対策の展開と今後の課題」,IPSS Working Paper Series,第 10 期,頁 1-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基於前面的研究背景與文獻回顧,本研究預計針對日本少子化政策的政策過 程進行探討,並會較多著墨在從政治的角度出發的觀點。具體而言,本研究欲回 答的問題包含以下三個:

(一)從1990 年代至今,日本所曾經採取的少子化政策為何?

(二)上述不同時期的少子化政策,促成政策產出之轉換過程為何?

(三)上述不同時期少子化政策的轉換過程,呈現了何種特徵與變化?

二、研究途徑:政策過程理論

設定了所欲回答的問題後,在研究途徑方面,本研究將以政策過程理論

(policy process theories)為途徑,從日本少子化政策形成的演進與循環過程出 發,探討包括需求輸入、轉換過程、政策產出,到評價反饋等過程,以及不同時 間背景下來自外在環境的因素對於政策形成所產生的影響。

政策過程理論的發展源自於政治學中的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Hogwood 與 Gunn 曾基於 Gordon 等人的研究272829,提出了所謂的政策分析七變項,其中 的第二個變項就是政策過程研究(studies of policy process)。政策過程研究不只 是關心政策的內容,更要能披露出對於政策形成有所影響的各種因素,且要嘗試 評估不同因素在政策議題發展上產生了何種面向與程度的影響30。本研究預計以 政策過程理論為研究途徑,並應用合適研究方法探討日本的少子化政策與其政策 過程,以解答前面所列的三個研究問題。

27 Hogwood, B.W. & Gunn, L.A.. 1981. The Policy Orientation (Glasgow: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28 Hogwood, B.W. & Gunn, L.A.. 1984. Policy Analysis for the Real Worl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9 Gordon, I., Lewis, J. & Young, K.. 1977. “Perspectives on policy analysis,” Public Administration Bulletin, vol. 25, 26-30.

30 Hill, M.著,林鍾沂、柯義龍、陳志瑋譯,2003,現代國家的政策過程(臺北:韋伯文化)。

頁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研究方法:文獻分析法與歷史研究法

而對應於所欲回答的研究問題與所選定的研究途徑,精準蒐集具價值之資料 並做出有效的詮釋分析是本研究的重要課題。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將採用 的是文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以及歷史研究法(historical method)。

(一)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又稱為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此研究方法透過從文獻中 獲取資料再加以分析,其結果可以用來解釋一個特定時間點上一個現象的狀態,

或是一段時間區間內該現象的發展情形31。文獻分析法特別適合用來回答這樣的 問題:「誰說了什麼、對誰說、為什麼說、如何說,以及產生什麼影響?」除了 謹慎地處理文獻中的內容外,也涉及關於這些內容的原因與影響的探究32。本研 究中所依賴的文獻來源可分為一手與二手的資料。一手資料包括但不限於官方統 計資料、法規資料、狀況報告書、政府行政與立法部門的會議記錄、政治家與其 他重要人物及組織的發言或宣言等等;二手資料則泛指其他具有可為本研究所用 之研究成果的相關著述。

(二)歷史研究法

歷史研究法指的是有系統地蒐集並客觀地評價與過去發生之事件有關的資 料,以對於事件之因、果、趨勢做出描述與解釋33。從定義上來說,歷史研究法 顯然與前述的文獻分析法有重疊之處。不過,歷史研究法著重的是藉由分析現有

31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16 版(臺北:五南)。頁 459。

32 Babble, E.著,邱澤奇譯,2009,社會研究方法,11 版(北京:華夏)。頁 318-319。

33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16 版(臺北:五南)。頁 47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資料來「發現」新的資料34,意即除了分析資料以呈現不同時間點或時間區間 的事件外,更透過推論來形成新的資料,進而加強對於事件發展在較大時間歷程 中的完整掌握。由於強調推論與形成具長連續性的因果關係,歷史研究法被期待 的另一個效果是,有助於透過歷史來增進對現況的理解甚至對未來的預測35。既 然文獻分析法與歷史研究法在形式上有所共通,因此在本研究中將不會對兩種研 究法的使用作明顯的切割,而是以兼具兩種研究法特色,同時並重於內容分析與 因果關係建立的方式來進行資料的蒐集、處理、呈現。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