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的場域和對象

研究方法

本研究想去探討瞭解:修習此「擬師徒制之教學實習」的擬師徒制師培生,

經由輔導老師們的示範教學、經驗分享、討論,協助擬師徒制師培生不斷地去進 行自我反思,以及到高中學校進行集中實習的實作演練,在輔導老師的輔導之 下,擬師徒制師培生對數學教學知識是否有所成長,其教學能力是否也有長進,

能否去連結學生的舊經驗、連結生活實例、注意學生可能有的迷思、或有多元的 教學方法等等,這些過程對擬師徒制師培生於數學「教學知能」的學習發展的影 響,以及與修習現行師資培育學程的大學部學生之異同。亦即,本研究是在真實 的教學現場中,去研究擬師徒制師培生學習如何教數學的現象,並且研究者對整 個研究的現場沒有任何的支配操作。因此,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中的個案研究 法,將於以下說明研究場域和對象,並說明研究場域與對象、個案研究的意義、

研究架講設計、研究工具與資料蒐集,以及分析資料的方法和所遭遇到的研究限 制。

第一節

第二節 研究的場域和對象

底下說明本研究場域、對象與背景及參與研究之人員。

一、 研究場域、對象與背景:

本研究是附屬於「中學數理師資培育整合型研究計畫」之一,其計畫的 宗旨是為提升我國數理教師的素質,內容為經過專家規劃具特色的職前數學 教師培育課程。此培育課程的培育對象為 98 學年度開始修習中等教育學程 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班學生共四位,規劃後之教育學程的執行特 色有以下三點:

1. 接受此教育學程培育的對象為數學系碩士班之學生。

18

2. 碩士班學生在修課學習此教育學程的第一年,不僅修習教育理論科目,

並且同時修習數學學習、數學科教材教法、數學科教學實習之實務課程。

3. 教學實習採用「擬師徒制」的模式進行實務學習,意思即要求碩士班學 生進入中學教學的現場,跟隨一位有經驗的數學教師,進行觀摩並學習 數學教學。

研究背景:

在此研究之前,尚有研究者的學姊林玉惇研究四位研究對象在修習此教 育學程的第一年(98.9~99.6),包括其既有的信念與教學知識、在此教育學 程第一年這階段的學習歷程以及他們的轉變與成長。

採取的師徒制模式為一對一的方式輔導研究對象,研究對象一週有 3~4 次與輔導老師討論、學習,只要師大這邊沒有課,就都在教學現場跟隨輔導 老師學習,教學實習的授課教授並不會干預輔導老師採取的輔導策略,而且 在此一學期裡授課教授並不會幫研究對象上有關教學方面的課,但每個月會 回到師大與授課教授進行座談及學期末每位研究對象進行 20 分鐘的模擬試 教,單元任挑。

在這第一年的擬師徒制學習中,四位研究對象的轉變:

S 的轉變 1 互動形式

在教學準備,教材組織重視與學生舊經驗的連結。 教學觀摩、互動討論→教材教 法觀摩同儕→互動討論 為加強學生表達能力,教學活動會安排學生上台解題並

請學生口頭講解。

教學觀摩、互動討論

從教學現場中感受到升學及家長對學生成績的要求,因 而在教學基本目標中會重視評量學生成就。

教學觀摩、互動討論 對於學生學習目標,因重視讓學生思考而擠壓了對於能

夠記住數學事實、法則與步驟與發展計算的技巧的重視。

教學觀摩、大學課程(數學學 習及教材教法)

S 的轉變 2 互動形式

重視銜接舊概念與新概念。 教學觀摩、互動討論→教材教 法觀摩同儕→互動討論

19

在解例題時,需說明例題關聯性。 教學觀摩、互動討論 教學活動中,對於要學生分組學習從非常重視轉為重視。 實際上台教學

在數學信念中,對於「數學是規定如何的許多規則與程 序」從很不同意轉為很同意。

教學觀摩、期末試教

S 的轉變 3 互動形式

對於數學概念的教學,處理上變得更細膩,多了注重與 學生的舊經驗銜接及與之後的延伸。

因教材教法需要準備與T 及3 同儕討論→期末模擬試教 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有「學會數學寫作」從原本

的重視轉為非常重視,「學生以數學推理的方式進行推 理」、「能夠用數學溝通」從原本的不甚重視轉為非常重 視,「學會解決那些需要好奇心、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問 題,而不是只會用在學校學得的方法與技巧來解題」從 原本的不甚重視轉為非常重視。

教學觀摩、互動討論→同儕討 論及數學教育理論的建議

S 的轉變 4 互動形式

會去注意教材前後之間的連結。 教學觀摩 教學基本目標中,對於評量學生學習成就從非常重視轉

為重視;學習目標面向的能夠記住數學事實法則與步 驟,從非常重視轉為重視;數學面向的數學帶給社會實 質的好處,非常同意轉為同意。

教學觀摩、社會新聞

數學信念中,數學的思考特徵是抽象與邏輯從非常同意 轉為同意。

教學觀摩 數學信念中,數學是規定如何解題的許多規則與程序從

非常不同意轉為同意;解數學題目時必須知道正確的程 序,否則就會迷失方向,S 從原先非常不同意轉為很同4 意;做數學須要大量的練習、正確的程序運用和解題策 略從非常不同意轉為很同意。

家教

表 3-1-1 四位研究對象在修習擬師徒制之教學實習第一年的轉變與互動形式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教學觀摩出現相當多次,可以見到四位研究對象透過 教學觀摩,不僅是教學知識有所收穫,信念也有所轉變。

(本段研究背景均引自 林玉惇,100)

20

研究場域:

本研究的場域為此擬師徒制之教學實習,目的為探究修習此擬師徒制之 教學實習的碩士班學生,其於數學模擬教學時展現之特質。研究的時間為 99 學年度第一、二學期(99.9~100.6),而這也是四位研究對象修習此教育 學程的第二年。本研究中,修習此學程之擬師徒制師培生共有四位,以下將 四位擬師徒制師培生編號為S ~1 S ;而4 S ~1 S 於教學實習時的任課教師,徵4 求到四位具有豐富經驗的高中數學教師作為輔導S ~1 S 的輔導教師,以下將4 四位高中數學教師編號為T ~1 T ,共同參與培育過程。在本年度中,輔導老4 師以一對一的方式輔導擬師徒制師培生,也就是每位擬師徒制師培生分別跟 隨一位輔導老師,即T 輔導1 S ,以此類推。 1

其中,四位輔導老師T ~1 T 是同事關係,任教於台北市某公立高中,該4 校每年學生入學的 Pr 值約為 97~98 之間,學生程度屬於中上。四位老師平 時即常常聚集一同討論關於數學教學上所遇到的問題或是互相分享彼此成 功的教學經驗,相處十分融洽。

在大學課堂中的教學實習課的任課教授並不會干涉輔導老師所採取的 輔導方略,而且此一學年裡,任課教授並不會指導碩士班學生有關於教學方 面的課程,但在 99 學年度第一學期該四位擬師徒制師培生需回到師大進行 每人 30 分鐘的模擬試教,所試教之單元,將另有四位大學部學生對應相同 的試教單元,將四位大學部學生編號為U ~1 U ,並且在這學習的期間,四位4 S 與四位 U 均屬同儕關係。U ~1 U 在4 S ~1 S 進行模擬試教前,先於其它節教4 學實習課堂中進行模擬試教,則S ~1 S 將不會看到與自己試教相同單元的大4 學部學生進行試教,亦即S 與1 U 試教相同的單元,但1 U 的試教先於1 S ,且1

S 不曾看過1 U 的模擬試教,依此類推;同時,在本學期,四位擬師徒制師1 培生也要與大學部學生一同到幾所中學參訪,進行校外教學觀摩的行程;並 且S ~1 S 也照常與四位輔導老師討論學習,但頻率比起第一年少了些,本來4

21

一週 3~4 次,改為一週 1~2 次。

而在 99 學年度第二學期,四位碩士班學生與大學部學生一起到某所高 中學校參與為期一個月的集中實習,這一個月的實習,由另外分配的四位輔 導老師輔導6,而這四位輔導老師與T ~1 T 均為同事關係,同時有另四名大學4 部學生7同樣也是接受這四位輔導老師之輔導,即集中實習期間,由在此之 輔導老師同時輔導一位擬師徒制師培生與一位大學生,但是,本研究並未將 此階段納入研究中,寫下本段落,僅為針對四位研究對象在下學期的學習做 了簡短說明。

二、 參與研究之人員:

參與本研究的人員有教學實習之授課教授、博士班學生、四位擬師徒 制師培生與四位輔導老師、四位大學部學生及研究者。在研究其間,授課 教授為一專家,與博士班學生及研究者組成研究團隊,進行本研究工具之 編製、討論…等有關本研究之資料蒐集。

三、 研究個案的背景:

S 畢業於某所教育大學的應用數學系,目前已從師大數學系碩士班數學1

教育組畢業,後於某中學進行為期半年的實習。先前在教育大學有修習過小 學教育學程,但是沒有參加實習而選擇進修研究所及修習中等教育學程。個 性開朗自信,想法靈活,對教學方面的點子,較其它三位來得多。

S 畢業於某所教育大學的數學資訊教育學系,目前已從師大數學系碩2

士班數學教育組畢業,後於某中學進行為期半年的實習。大學時期,在教育 大學有修習小學教育學程,但是沒有參加實習而選擇就讀研究所並修習中等 教育學程。之所以會想當老師,是因為「喜歡與學生相處,希望給予學生課

6 此另外分配之四位輔導老師皆不為T1~T4

7 此四位大學生皆不為U1~U4

22

業及其他方面的協助,哪怕只有一點也好。」。S 是2 S 的大學的學姊。個性4

業及其他方面的協助,哪怕只有一點也好。」。S 是2 S 的大學的學姊。個性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