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場域

研究者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擇研究場域,下文詳述選擇該所幼兒園的緣由,

介紹所選觀察場地的情況。

壹、選擇 SY 幼兒園的緣由 一、選擇 SY 幼兒園的準備工作

研究者在大陸一所公立三年制專科學校服務於當地幼兒師資培育工作,以工 作城市 J 市爲範圍尋找研究場域,在選擇研究場域之前做了紮實的尋找、觀察、

判斷的工作。首先,研究者先向教育局請教所在地區幼兒園日常開展積木活動的 現況,得知在中國大陸三輪九年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推動下,各類幼 兒園(公立、私立、集體辦園、公辦民營)都開始重視幼兒角落活動,都設置了 積木角,也都給幼兒機會在積木角玩耍,但每所幼兒園的開展狀況不同。據教育 局幼兒教育教研員對市區幼兒園角落活動開展情況的介紹後,研究者初步將目光 鎖定在工作地點附近的幼兒園,每次去一所幼兒園(共觀摩 16 所幼兒園),每 次觀察角落中的積木角 30-60 分鐘。研究者發現有些幼兒園的積木素材很少,有 些幼兒園積木素材與幼兒年齡不適宜,有些幼兒園積木角一週才開展一次,有些 幼兒園教師在幼兒操作積木時不關注幼兒,諸如此類的問題讓研究者直接將這些

幼兒園從備選名單中剔除,而 SY 幼兒園在研究者觀摩期間,積木角開展活動次 數較多,積木素材與其他幼兒園相比相對充足,專用建構室和每個班級都配備了 積木,便初步決定將合作園所確定爲 SY 幼兒園。

二、選擇 SY 幼兒園的緣由

第一,該幼兒園爲當地一所普通公立幼兒園,具備當地一般幼兒園的樣貌。

該園是 J 市在第二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推動下創建的幼兒園,位於 J 市的 城市和鄉村交界,離市中心大約 8 公里,占地面積 20 畝(約 4040.42 坪),於 2015 年由 J 市金東區教育局創辦,等級爲省二級幼兒園(幼兒園依據優質程度 分爲省一級、省二級、省三級、準辦幼兒園四類)。該公立幼兒園爲當地教育局 全額撥款幼兒園,也就是幼兒園的基礎建設、用水用電、人事(在編人員)、師 資培養等費用皆爲政府財政撥款,所招收的幼兒多居住在附近社區。在研究者蒐 集資料之際,該園有小、中、大班三個年齡段 15 個班,幼兒 450 名,專任教師 32 人,其中大學部 21 人,占比 65.6%。每班配有 2 名專任教師和 1 名保育教師。

園所第二棟教學樓建造完畢,未來幼兒園將擁有 27 個班級,容納幼兒 810-850 人,配有兒童劇場、大型室內體育館、大型屋頂農場、圖書館、木工坊、織造坊、

陶藝坊、美工坊、科學館等設施。

第二,該幼兒園的辦園理念與研究者的幼兒教育理念不謀而合。研究者在選 擇幼兒園的時候需要考慮園所理念與研究者的理念吻合,如此才能互相溝通,利 於研究的順利開展。該幼兒園最初由 J 市金東區教育局委派一名小學教師擔任園 長,於 2018 年 8 月,某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集團負責管理,其辦園理念是:把 遊戲還給孩子,把孩子還給自己,真正地愛與尊重幼兒(王芳、朱瑤,2011)。

其培養目標是希望從這裡走出去的孩子健康、快樂、誠實、自信、獨立和向上(王

77

芳、朱瑤,2011)。研究者認同該幼兒園的辦園理念,不謀而合之處在於,研究 者歷經七年的學前教育求學經歷和十年的學前教育界服務工作經歷,認爲幼兒是 獨立的學習者,其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需要仰賴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直接感知 而學習,遊戲就是給孩子充分體驗、操作、感知的機會,幼兒園應該符應幼兒的 學習特點與規律去開展教育活動。

此外,研究者也認同該幼兒園實施的課程。該幼兒園由某師範大學附屬幼兒 園集團管理,該集團在某師範大學學前教育教師的專業引領下,很多年資教長的 教師歷經 20 年不斷探索適合本園幼兒的課程,系統地學習盧梭、杜威、列昂傑 夫的教育哲學,內化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心理學理論,大膽嘗試以當地資源、文 化爲載體,建構獨具特色的幼兒園課程——「蛛網式幼兒園主題課程」(王芳、

朱瑤,2011)。該課程是圍繞幼兒的興趣、需要,猶如蜘蛛織網一樣將幼兒所學 的經驗完整地編織而成,使得內容相互融合,層層遞進(王芳、朱瑤,2011)。

研究者曾多次到集團幼兒園觀課,深知該課程是呼應幼兒需求,順應幼兒發展,

關注幼兒生活經驗的,認同該幼兒園實施的課程。

第三,幼兒園園方的大力支持是很重要的原因。園方的支持主要體現在三個 面向:首先,園長修訂幼兒園作息表,給幼兒充分的積木活動時間。其次,園長 新購置一些積木素材,投放到每個班級,讓幼兒有豐富的積木素材可以探索。最 後,園長到現場觀察教師如何對待幼兒的遊戲,給教師提供機會研討。

先闡釋時間方面的支持,2018 年 8 月,某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集團負責管 理該園,W 園長(40 歲,女,某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碩士,幼教領域工作 18 年,

擔任副園長 6 年,擔任園長 2 年)和 H 副園長(36 歲,女,某師範大學學前教 育學士,幼教領域工作 15 年,擔任教研組長 8 年,擔任副園長 2 年)委派來園

管理,她們重視日常的角落活動,要求教師每天給幼兒充足的時間玩角落活動。

後續,幼兒園成爲浙江省教育廳推廣安吉遊戲的實踐園,「安吉遊戲」是浙江省 湖州市安吉縣教育局推動區域幼兒園開展的一種以遊戲爲主要形式,涵蓋多種活 動形式的全新學前教育實踐模式(簡楚瑛,2016),旨在創設一個真遊戲的環境,

尊崇幼兒的自主需求與興趣(Coffino & Bailey, 2019),這也使得幼兒園園方更 注重給幼兒較多時間去探索。

W 園長曾言:

「我們浙師大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就是把遊戲還給孩子,把孩子還給自 己…這個理念我是很接受的,孩子他的思維特點是處於具體形象的, 大 部分的學習應該是來自於直接經驗, 對他的發展是更為有益的深層次 的, 直接經驗的東西一定不是空口說的,一定需要一些媒介的東西,

遊戲會提供給孩子一些物質材料…我們的理念和安吉遊戲是吻合的,我 們就選擇加入實踐園,真正去學習人家的長處,把幼兒自己的遊戲落實 下來。」(訪園長 20190308)

「怎麼落實,我們當時全體教研組長就開會討論,在時間上、材料上、

場地上、後勤保障上要做什麼達成共識…時間的話就按照國家文件規定,

一天一定要保證兩個小時…我們就重新定了一日作息表…遊戲分爲戶 外和室內,安吉遊戲強調戶外,我們就保證戶外遊戲上午有一個小時,

還有室內遊戲,就是區域活動(角落活動),我們也安排了一個小時,

這樣肯定就保證了。」(訪園長 20200221)

正是因爲園長高度認可幼兒應該透過直接經驗學習,所以她們才會加入安吉 遊戲實踐園,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園長將幼兒園的遊戲分爲戶外和室內遊戲,戶 外遊戲就是安吉戶外冒險遊戲,上午一個小時,室內遊戲是角落活動(積木角是 角落活動的一個角)。僅以幼兒園大班作息時間表爲例(見表 3-1-1),上午有 55 分鐘戶外遊戲與早操時間和 60 分鐘角落時間,下午有 35 分鐘戶外遊戲和 30 分鐘室內遊戲時間,室內與室外遊戲時間皆爲 90 分鐘,一日遊戲時長合計 180 分鐘,超過了兩個小時。

79

不想在專業繼續走,合同就沒有續簽。」(訪園長 20190308)園長對師資進行過 一輪調整後,每半年有一次安吉遊戲培訓,由安吉縣教育局委派園長和老師到現 場做講座,先介紹如何營造幼兒可以玩遊戲的環境,引導教師放手讓幼兒大膽玩。

園長自身也經常到現場觀察教師們是如何對待幼兒遊戲的,用組織研討的方式讓 教師改變。

「我們就引導老師去发现, 還是拿到這個新鮮的材料的時候他們(幼 兒)是怎麼去對待的, 用照片拍下孩子過程性的表現, 去组织探讨…

我們現在的老師經歷了這麼長時間(1 年半)的安吉遊戲實踐,老師有 很大的變化,兒童觀變了,開始意識到遊戲才是幼兒學習的最佳途徑…

她們開始在遊戲的時候關注幼兒的表現,用手機記錄,然後自覺去反 省…而且產出了很多經典的遊戲案例,你看現在美國一些學者在研究安 吉遊戲的觀察案例,我們也在教研的時候和老師一起分析案例,學習解 讀幼兒在遊戲中的發展。」(訪園長 20200221)

研究者每次到幼兒園,都會發現每個班級的主課、配課教師,乃至保育員(大 陸所有幼兒園均設置兩位教師一位保育員,保育員負責班級衛生管理)都能目不 轉睛地看幼兒玩,用手機記錄幼兒的探索。

貳、所選觀察場地

本研究的場地初爲該幼兒園的一個大班活動室。選擇該班級活動室的緣由如 下:研究者和 W 園長及全體教師溝通了博士論文的研究意向,經自願原則,一 名大班教師(Z 老師)願意提供觀察機會,其主班教師亦同意我進入班級觀察。

該班級有 2 位教師,1 位保育教師,28 位幼兒,11 名男生,17 名女生,平均年 齡 6 歲 1 個月。研究者和 Z 教師討論觀察幼兒玩積木的場域。Z 老師建議遵循本 園日常實況,以幼兒熟悉的班級積木角爲觀察地點。本研究中幼兒共進行了 33 次積木活動,前面 10 次活動是在本班的積木角進行的(如圖 3-1-1 所示),坐落 在教室中的北面,沿着北面和東面牆壁都是玩具櫃,中間寬敞空曠的地方爲幼兒 搭建場底,面積爲 42.12 平方米(7.8m*5.4m)。

但是,幼兒經過前面的搭建後,發現場地太小,無法符應搭建需求,便協商

但是,幼兒經過前面的搭建後,發現場地太小,無法符應搭建需求,便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