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工具「國小四年級學童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包含五篇文章

,題型為選擇題,主要檢測學生的字義理解能力、文本理解能力、推論理解能力、

摘取要旨能力。以下就本研究工具之編製方式、內容、程序說明如下:

壹、試題編寫依據

研究者為編製適用於測試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測驗,除了廣泛蒐 集、研讀有關閱讀理解的理論、閱讀能力的發展階段及國內外閱讀評量等相關文 獻,作為測驗設計架構的理論依據外,也分析國內主要的閱讀理解測驗之題型、

內容與評量方式,作為本閱讀理解測驗編製之參考。

此外, 本研究針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經常閱讀之課外書籍---童話繪本、生活 類散文、寓言故事、少年小說、兒童文學、兒童雜誌、兒童百科叢書,作廣泛蒐 集研讀之工作。再請教擔任國小四年級級任之老師,以了解國小四年級學童所具 備之中文閱讀理解能力、及其先備知識之認知,挑選合適的文章五篇,包括三篇 記敘文、兩篇說明文。

在題型部分,參考國內「中文閱讀理解測驗」(林寶貴、錡寶香,1999)、

「國小六年級學童中文閱讀理解測驗」(董宜俐,2003)之試題範例,再根據本 研究所欲檢測之字義理解、文本理解、推論理解及摘取要旨四項能力,每項閱讀 理解能力分別設計了10題的四選一單選題,總計有40 題選擇題。

貳、試題編製說明

本研究工具主要檢測學生的字義理解能力、文本理解能力、推論理解能力、

摘取要旨能力,現就各分項能力的表現特徵及檢測該能力的題目類型說明以下。

一、字義理解能力:字義理解能力除運用語言知識外,尚需語彙知識提供字典知 識,文字知識提供解決生字新詞的資料。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設計的字義理 解題目有三類,一是從文章中挑出較難的語詞,提供四種解釋供受試者選擇

,這是傳統語詞解釋的題目;二是提供四種語詞,由受試者挑選適合該情境 的最佳答案,這是需要充分理解該語詞意義,並能加以應用的能力;第三類 題目則是以該文章中的語詞造句,請受試者選出語意不當的句子,這類題目 需要理解四個語詞的含意,同時還要能判斷該語詞在新句型中,是否運用得 當,也就是說,該語詞是否適用新的情境,這是字義理解題目中較難的部分。

二、文本理解能力:文本理解能力指的是理解文章基本事實的能力,此事實明顯 的標示在文本內,閱讀者可直接由題目的字彙、句子線索找到答案。在「國 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測驗」中,文本理解的題目遵循上述的定義,只提問 文章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題目,但題目類型又分成兩類:第一類是針對一個 問題提問,而且在同一個句子可直接找到答案;第二類也是針對一個問題提 問,但答案和問題不在同一個句子,要統整上下文的描述,才能選出答案。

三、推論理解能力:推論能力,是指題目的答案隱含在文章中,閱讀者需要經由 文章脈絡的資料進一步推敲或使用百科知識才能找到正確答案者。在「國小 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測驗」中,推論理解的題目有下列三類:一是推論文章 發生的背景條件。二是推論某個事件發生的可能原因或類推到另一事件的結 論。三是為維持文章的連貫性和完整性,所做的代名詞推論。

四、摘取要旨能力:摘取文本大意或重點,檢視的是本測驗中的摘要能力,可測 試讀者是否能去思考所閱讀文章的主要意思或概念,並能精確的加以描述。

在「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測驗」中,提出三類問題,一是選出本文重點 或段落大意,二是為文章取題目,三是判斷四個選項句所描述的事實是否符 合本文內容,從中加以選擇。

參、「國小四年級學童中文閱讀理解測驗」雙向細目表

根據字義理解能力、文本理解能力、推論理解能力、摘取要旨能力四種能力 編製雙向細目表,以作為測驗編製依據。下表為國小四年級學童中文閱讀理解測 驗雙向細目表內容:

表3-3「國小四年級學童中文閱讀理解測驗」雙向細目表

文本理解 字義理解 推論理解 摘取要旨 合計 文章一(記敘文) 第1題 第2、3題 第4、5、6題 第7、8題 8 文章二(說明文) 第1題 第2、3題 第4題 第5、6、7、8題 8 文章三(記敘文) 第1、2題 第3、4題 第5、6題 第7、8題 8 文章四(記敘文) 第1、2、3題 第4、5題 第6、7題 第8題 8 文章五(說明文) 第1、2、3題 第4、5題 第6、7題 第8題 8 合計 10 10 10 10 40

肆、研究程序

一、預試試題準備

研究者首先參閱國小四年級學童經常閱讀之課外書籍改編成適合的閱讀體 裁,再依據各能力的表現特徵及檢測該能力的題目類型,參考測驗的雙向細目 表,並與任教於國小四年級的三位級任教師,共同草擬40題試題,最後委請教育 及測驗學者教授審核後,於九十五年三月修訂編成預試卷。

二、進行預試

研究者於九十五年四月商請彰化縣兩所國小四年級學童共216位作為預試樣 本,採團體施測方式,並由該班級任老師依據施測說明(如附錄一)協助施測。

施測過程如下:

(一)主試者先發下記錄紙,指導受試者填寫完成基本資料。

(二)主試者說明作答方式並引導受試者找到選擇題答題位置。

(三)主試者說明給分方式,選擇題每答對一題得一分,滿分40分。

(四)確定所有受試者皆無疑問後,主試者要求寫下開始答題時刻,並宣佈開始 作答。完成作答時,再記錄交卷時刻。

三、預試測驗之分析:

(一)量的分析

根據預試結果,對受試者之試題作答反應,以統計軟體 SPSS for Window 11.0 進行古典測驗理論之試題分析,求得古典測驗理論的難度及鑑別度,目的在於描

述每個試題之難易度與鑑別程度,並檢測本測驗的信、效度。預試結果如下表 3-4。

由預試分析表得知,本測驗各題難度介於.28~ .855 之間,平均難度為.656。 來分析。根據學者 Devellis(1991)提出,α 係數介於.60 至.65 之間最好不要;

α 係數介於.70 至.80 之間相當好;α 係數介於.80 至.90 之間非常好。經由

(二)質的分析

經由預試結果量化分析所得到的難度(P)及鑑別度(D)數據,對於鑑別度

(D)較差的試題,也就是較不合適的題目,經由研究者與三位國小四年級的級 任教師再一次審核及討論,並根據雙向細目表的內涵決定這些試題的處理方式。

四、試題修改

本研究為顧及測驗所包含的各能力試題之完整性和均衡性,以及試題數對於 效度之影響,故針對上述鑑別度較低的2道題目,參酌其高低分組的答對率(難 度),僅作試題之修改,而不貿然刪題。而且余民寧(2002)也認為:挑選優良 試題的最好方法,便是兼顧試題分析的實證資料和邏輯分析的結果;有時候,使 用邏輯分析的判斷方式,確保試題具有內容效度,反而比使用單純的試題分析結 果(或統計數據)更為重要。

本測驗中文章二的第5題、文章四的第6題,經研究者與三位國小四年級的級 任教師再一次審核及討論後修改如下:

(一)文章二的第 5 題,原題目:

( )5、下列的句子,哪一句不是本文的重點?(1)所有的熊都是雜食性動物 (2)台灣黑熊是台灣最大的哺乳動物 (3)熊是屬於食肉目熊科 (4)熊不會主動去攻擊人類。

本題最主要是要測驗學童對於整理文章、瞭解內容並摘取重點的能力,希望 受試者能從文章中「除了北極熊外,幾乎所有的熊類都可以說是雜食性動物」這 一句話中選出「(1)所有的熊都是雜食性動物」不是本文重點。

參考本題的難度及鑑別度發現:難度(P)=0.32,鑑別度(D)=0.16,

也就是說本題鑑別度不良的原因乃是高分組答對的人數太少所致。因此,部分的 更改題目,讓試題的難度降低,是本題修改的重點。

經研究者與三位國小四年級的級任教師討論後,文章二的第5題修改如下:

( )5、根據本文,下列哪一句話是正確的?(1)所有的熊都是雜食性動物 (2)北美棕熊是台灣最大的哺乳動物 (3)熊是屬於食肉目熊科 (4)熊會主動去攻擊人類。

(二)文章四的第6題,原題目:

( )6.本文中第四段「…因為他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和善的鬥牛 …」,句中的他 是指誰?(1)舊主人 (2)商人 (3)新主人 (4)鬥牛士

本題最主要是要測驗學童能否根據這段話之前的文章內容,去推論代名詞

「他」所代表的意義。

參考本題的難度及鑑別度發現:難度(P)=0.855,鑑別度(D)=0.19,

也就是說本題鑑別度不良的原因乃是低分組答對的人數太多所致。因此,部分的 更改題目,讓試題的難度升高,是本題修改的重點。

在檢視本試題時發現受試者不需參考前文,只要根據「此時,鬥牛士高舉著 一把劍,準備向牠刺過來,丁丁卻毫無恐懼,一臉平靜、悠閒的樣子,讓鬥牛士 不知不覺也放下了劍,因為他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和善的鬥牛。」這一段話便能找 出答案。因此,研究者與三位國小四年級的級任教師討論後,文章四的第六題修 改如下:

( )6.本文中第四段「…全場的觀眾深受感動,大家起立鼓掌 …」,句中觀 眾是為誰鼓掌?(1)舊主人 (2)商人 (3)丁丁 (4)鬥牛士

五、正式施測

本測驗經過修題後正式題本完成(見附錄二和附錄三),總計有五篇文章,

每一篇文章均有8題選擇題,共計40題。分別檢測受試者字義理解、文本理解、

推論理解、摘取要旨等能力。每一題各佔一分,總分40分。研究者於九十五年六 月商請彰化縣三谭國小2班、田中國小8班、員林國小6班合計 507人,進行「國 小四年級學童中文閱讀理解測驗」之檢測,並請該級任教師協助填寫施測學生背 景之調查問卷(見附錄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