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包括自編的社會領域紙筆測驗以及互動式多媒體試題,以下即針 對紙筆測驗以及互動式多媒體測驗系統(ITIS)和資料處理工具進行詳細的說明與 介紹。

壹、紙筆測驗

一、編製預試試題

研究者依據九年一貫現行綱要編製測驗試題,範圍為五年級上學期社會領域 內容─台灣的自然環境,綜合各版本課程內容以及布魯姆認知歷程向度,編製雙 向細目表,如表 3-1-1。認知歷程向度參考美國 NAEP 在地理科測驗所選定的三 個向度─記憶、了解、應用,與專家討論後認為本系統亦可編製出測驗分析能力 的試題,因此再加入第四個向度─分析,一共四個認知向度作為測驗目標。

另外兩個向度─評鑑與創造,由於「評鑑」的定義是根據規準與標準進行判 斷,主要是測驗受試者評論的能力;而「創造」的定義為組成一個新的整體,主 要是測驗發明與創作的能力,此兩個向度與本次測驗內容(台灣的自然環境)較無

直接關聯,因此暫不予討論。

平均數來表示難度。文獻中指出:當難度指標越接近0.5 時區別力越高(Anastasi, 1982),Chase(1978)指出四個選項的選擇題難度應在 0.4-0.8 之間。由表 3-3-2 可 了解本份測驗的每道試題難題。

(三)鑑別度分析

一道好的試題,高分組答對的人數要多於低分組答對的人數。根據 Noll, Scannell, 與 Craig(1976)提出鑑別度最低標準應該要 0.25 以上,學者郭生玉(1990) 引用美國學者Ebel 在西元 1979 年提出的鑑別度標準:0.4 以上非常優良,0.30-0.40 優良,0.20-0.30 尚可,0.19 以下試題為劣,需要大幅度修改或刪除。由表 3-3-2 可以得知本份測驗中每道試題的鑑別度。

21

.905 .19

圖3-3-1 互動式多媒體測驗系統系統架構

一、 試題編輯器(Item Editor):本系統提供了 14 種不同於傳統試題的題型樣板 在編輯器中供選擇,吳建緯(2006)在「元件式互動題目編輯系統」中提出 以下作答方式:

表3-3-4 互動式多媒體測驗題目作答方式表 題型 作 答 方 式

是非 利用點選的方式將正確的答案點選出來,被點選到的答案同時會 以方框標記。

單選 利用點選的方式將正確的答案點選出來,被點選到的答案同時會 以方框標記。

多選 利用點選的方式將正確的答案點選出來,被點選到的答案同時會 以方框標記。

填充 利用填充的方式,點到橫線的部分即可以鍵入答案。

錄音 利用點選的方式,當點選到錄音時,便可錄下上方對話的內容,

並且按下停止鍵結束作答。

聽音辨字

利用點選方式作答,點選題目可以聽取題目的聲音檔,並且在聽 完題目時,點選答案區的答案,答案便會被吸引過去和題目連結 在一起。

選擇式填充 例用拖拉的方式,將一群單字組合成一個有意義的句子。

看圖回答 利用點選的方式,點選題目時會唸出一段話,使用者依照題目意 思選擇一個正確的答案。

連連看 利用連線的方式,將相關的演員(圖片、文字、動畫)連結在一起。

配對(配合) 利用拖拉的方式,將答案移到正確位置後,便會吸附在一起。

分類 利用拖拉的方式,將相同種類的圖片放在同一個區域之中。

組合 利用點選的方式,點一下即會換一張不同圖片,組合成一個有意 義的大圖。

拼圖 利用拖拉的方式,演員(文字、圖片、動畫)發生碰撞便會相吸,

組合成一個有意義的拼圖。

接龍(排序) 利用拖拉的方式,演員(圖片、動畫)發生碰撞便會相吸,並接在 後面。

當出題者點選其中一種題型時,系統便將出題者所點選的題型樣板載入到系 統編輯器當中,使用者只需使用拖拉的方式調整其中的參數以及演員(多媒體項 目),使用者可依自己的需求進行更改。如圖 3-3-2:A 的部份是系統內建的題型 樣版,可由使用者自行選擇所欲編輯的題型;B 的部份是元件的屬性,如:背景、

字型、字體大小、試題配分、設定答案等,也可由使用者進行參數修改;C 的部 份在演員上(圖片、動畫、文字等)以滑鼠點左鍵,可對演員進行更換、刪除,或 設定群組等功能。

圖 3-3-2 互動式多媒體測驗系統試題編輯器 (圖片來源:仁林文化出版企業)

二、 試題播放器(Item Player):在出題者完成試題的編輯之後,多名受試者便可 以由本機的試題播放器,透過網路載入在遠端伺服器的試題,考試完畢後,

將結果送至系統結算,並統計總分與答題結果。以下為試題範例:圖3-3-3 為配合題,使用拖拉的方式將文字移到正確的位置時即會相吸。圖 3-3-4 為排序題範例,使用拖拉的方式將接龍方塊碰撞到另一方塊,即可吸附排 列順序。

圖 3-3-3 試題作答範例─配合題 (圖片來源:康軒文教事業)

圖 3-3-4 試題作答範例─排序題 (圖片來源:康軒文教事業)

運用本系統進行測驗,不但教師編製試題十分簡便,且可自動計分,提高測 驗的效率,此外,由於本系統由JavaBean 開發完成,不論是 windows、Linux 等 作業系統皆可執行,尤其迷你筆電(Netbook)為未來資訊時代的主流,美國麻省理 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所成立的OLPC 從 2005 年開始以迷你筆電提出”One Laptop Per Child ”(每個兒童一台電腦)的教育專案,其目的是將電腦應用推廣到全世界的兒 童,以期望透過它來改善教育品質、縮短數位落差,進而協助開發中國家脫離貧 窮,但問題之ㄧ則是軟體環境不如一般電腦,不過迷你筆電的程式開發環境包含 了JavaScript,因此 ITIS 系統不但符合時代潮流,在數位學習的過程中,更是實 用性的評量系統。

參、互動式多媒體測驗試題

一、編製原則

本研究中互動式多媒體測驗試題是依據九年一貫現行綱要編製,範圍為五年

級上學期社會領域內容─台灣的自然環境,綜合各版本課程內容,將試題分為:

布魯姆認知分類互相配合,研究者再根據專家建議進行試題內容修改,以符合專 家效度。

表3-3-6 互動式多媒體測驗專家審核表(圖片來源:仁林文化出版企業) 第一部份 海岸 (概念與了解) 修改 刪除或保留

專家審核表根據測驗的內容一共分為十個部份,每個部份都測驗同一個概 念,並搭配相同的布魯姆認知分類,一個部份有三種題型,依序是配合題、排序 題和連連看。研究者實際將試題以電腦畫面操作並展示給專家審核,在審核表上 也同時呈現試題畫面,針對需要修改的部分直接做記號及寫上修改方式。經過審 題後,得到下列建議:

(一)試題內容

1. 各版本對於不同地形所給予的名稱不盡相同,建議將「海蝕岩」修改為

「奇岩怪石」。

2. 島嶼的成因只分為珊瑚礁和火山島,花崗岩是屬於組成島嶼的成份,應 將花崗岩的選項刪除。

3. 海岸、地形形成:連連看部分圖片給予太多提示,應該將文字說明去除。

4. 台灣的相對位置:(1)配合題,建議將「中國大陸」更換為「菲律賓」,以 避免引起爭議。(2)排序題,建議將「巴士海峽」更換為「南海」,較符合 題目意思。

5. 地形分布:(1)配合題建議將「南投」改為「南投東部」,較能正確判斷地 形。(2)排序題底圖過於複雜,留下重要線索即可。

6. 台灣的氣候:(1)配合題內容不適當,建議刪除,重新命題。(2)連連看的 題目敘述說明不夠清楚,建議加上具體的條件。

7. 台灣的絕對位置建議底圖給經緯度的格線,並標示其中一個緯度或經度。

8. 地形特色的排序題,建議將圖中黑線移除,以較明顯的地形圖呈現即可。

(二)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

1. 台灣地形的種類原本歸類為了解,建議改為記憶。

2. 分析類型試題,可增加線索,讓受試者根據題目敘述進行分析再作答。

(三)操作方式

1. 同一種題型的操作介面必須統一。

2. 將題目敘述區域與作答區域劃分出來。

3. 連連看的每個選項前面加上連線的記號,如●。

4. 排序題的作答方式應視題目內容,將排列方式分為由左而右或由上而下。

(四)修改試題舉例

根據以上專家提供的建議,研究者進行試題修改,下面呈現幾道修改的範例:

1. 試題內容修改:專家建議台灣的氣候配合題應重新命題,舊有題型的內容 與題目敘述關聯性低,情境設計不佳,和「應用」較無關聯,因此重新修 改試題。

修改前試題(圖片來源:康軒文教事業)

修改後試題(圖片來源:南一書局)

圖3-3-5 配合試題內容修改試題前後範例圖

2. 配合認知分類修改:分析類型試題應增加線索,讓受試者根據題目敘述進 行分析再作答。

修改前試題(圖片來源:康軒文教事業)

修改後試題(圖片來源:康軒文教事業)

圖3-3-6 配合認知分類修改試題前後範例圖

3. 操作方式:由於排序題在系統的預設值為由左而右排列,但因部分試題需 要受試者將答案依照「由南到北」的順序排列,因此增加「由上而下」的 排列方式,以避免作答時受到方向的混淆。

修改前試題(圖片來源:南一書局)

修改後試題(圖片來源:南一書局)

圖3-3-7 配合操作方式修改試題前後範例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