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共有三項,包括了自編的數學實物遊戲、

自編數學數位遊戲「我會算算數」以及幼兒數學能力測驗-第二版

(TEMA–2)。以下針對三項研究工具分別進行施測內容與方法和信效 度的說明。

由於研究目的在探討幼兒進行實物遊戲與數位遊戲學習表現的差 異,因此研究者盡量控制自編之實物遊戲與數位遊戲中的內容、難度 與評量一致,以減少因遊戲內容而產生的誤差:一、在內容方面,研 究者將實物遊戲中每題所使用的物體一一拍照,以此來作為數位遊戲 中呈現的遊戲題目圖片。舉例來說,實物遊戲第一題使用玩具小獅子 來呈現題目,研究者就會將實物的玩具小獅子拍照,用來作為數位遊 戲第一題所呈現的題目圖片。二、在難度方面,研究者依據文獻,選 定以簡易的加法心算統一作為實物遊戲與數位遊戲的數學內容。在遊 戲中研究者設計有 15 題的加法問題,題目呈現的順序在實物遊戲與數 位遊戲中是一致的。舉例來說,實物遊戲的第一題是 2+1,第二題是 2+2…,那麼數位遊戲也是第一題為 2+1、第二題 2+2…。三、在評量 方面,研究者控制實物遊戲與數位遊戲的計分方式一致,答對一題得 1 分,答錯得 0 分。依據文獻定義以及考量到受試幼兒可能使用非心算 的作答方式,研究者設定受試幼兒須在三秒內回答加法心算的問題。

因此在數學實物遊戲中,超過三秒之後才回答的幼兒即算答錯;而在

數學數位遊戲學習中,研究者考量幼兒觀看題目欄以及以手指觸控的 反應時間,將答案選項掉落至底部時間設計為四秒鐘。

壹、 數學實物遊戲

一、遊戲施測內容說明

研究者於幼兒園中安靜不受干擾之處,和受試幼兒進行一對一的 數學實物遊戲。數學實物遊戲總共十五題,使用不同的物體來進行加 法遊戲。遊戲開始前,施測者會先陳述一段指導語:「等一下我們要來 玩一些算算數的遊戲! 請你(妳)試試看可不可以只用看的就能算出一 共有多少東西?」。每題遊戲開始後,研究者會將物體配合所陳述故事 句子分開成兩邊放置。受試幼兒答對一題得 1 分,答錯得 0 分。若幼 兒回答的時間超過 3 秒鐘,或是出現手指、口頭計數等非心算能力的 動作即算答錯。在受試幼兒依序進行完 15 題遊戲後,研究者會告知受 試幼兒:「全部答完了!謝謝!」。15 題遊戲的故事陳述如下:

(一) 小獅子(2+1)

程序:研究者說:「動物園裡有兩隻小獅子,後來又來了一隻小獅子,

現在動物園裡一共有幾隻小獅子?」,如圖 3-2、圖 3-3 所示。

3- 2 兩隻小獅子 3- 3 一隻小獅子

(二) 小朋友(2+2)

程序:研究者說:「動物園有兩位小朋友來參觀,後來又來了兩位小朋 友,現在動物園裡一共有幾位小朋友?」,如圖 3-4、圖 3-5 所示。

3- 4 兩位小朋友 3- 5 兩位小朋友 (三) 青蛙(5+3)

程序:研究者說:「池塘裡有五隻小青蛙,後來又有三隻小青蛙跳進池 塘,現在池塘裡一共有幾隻小青蛙?」,如圖 3-6、圖 3-7 所示。

3- 6 五隻小青蛙 3- 7 三隻小青蛙 (四) 小熊(7+6)

程序:研究者說:「動物園裡住了七隻小熊,後來又來了六隻小熊,現 在動物園裡一共有幾隻小熊?」,如圖 3-8、圖 3-9 所示。

3- 8 七隻小熊 3- 9 六隻小熊 (五) 火車(4+4)

程序:研究者說:「火車站裡有四列小火車,後來又來了四列小火車,

現在火車站裡一共有幾列小火車?」,如圖 3-10、圖 3-11 所示。

3- 10 四列小火車 3- 11 四列小火車 (六) 汽車(3+2)

程序:研究者說:「小偉有三部小汽車,後來他又買了兩部小汽車,現 在小偉一共有幾部小汽車?」,如圖 3-12、圖 3-13 所示。

3- 12 三部小汽車 3- 13 兩部小汽車

(七) 飯糰(4+3)

程序:研究者說:「小明買了四個飯糰,後來又買了三個飯糰,現在小 明一共買了飯糰?」,如圖 3-14、圖 3-15 所示。

3- 14 四個飯糰 3- 15 三個飯糰 (八) 筆(5+5)

程序:研究者說:「小華本來有五枝筆,後來他又去買了五枝筆,現在 小華一共有幾隻筆?」,如圖 3-16、圖 3-17 所示。

3- 16 五枝筆 3- 17 五枝筆 (九) 蝴蝶結(3+3)

程序:研究者說:「小美的袋子上綁了三個蝴蝶結,後來她又綁了三個 蝴蝶結,小美的袋子上現在一共有幾個蝴蝶結?」,如圖 3-18、圖 3-19 所示。

3- 18 三個蝴蝶結 3- 19 三個蝴蝶結 (十) 木頭圈圈(6+3)

程序:研究者說:「小胖有六個木頭圈圈,後來他的朋友又送了他三個 木頭圈圈,小胖一共有幾個木頭圈圈?」,如圖 3-20、圖 3-21 所示。

3- 20 六個木頭圈圈 3- 21 三個木頭圈圈 (十一) 原住民(6+4)

程序:研究者說:「部落裡有六個原住民,後來又住進來四個原住民,

現在部落裡一共有幾個原住民?」,如圖 3-22、圖 3-23 所示。

3- 22 六個原住民 3- 23 四個原住民

(十二) 藍寶石(5+2)

程序:研究者說:「大熊挖到了五顆藍寶石,後來又挖到兩顆藍寶石,

現在大熊一共有幾顆藍寶石?」,如圖 3-24、圖 3-25 所示。

3- 24 五顆藍寶石 3- 25 兩顆藍寶石 (十三) 碗(6+5)

程序:研究者說:「桌上放了六個碗,後來加了五個碗,現在桌上一共 有幾個碗?」,如圖 3-26、圖 3-27 所示。

3- 26 六個碗 3- 27 五個碗 (十四) 起士(8+4)

程序:研究者說:「小英吃了八片起士,後來又吃了四片起士,小英一 共吃了幾片起士?」,如圖 3-28、圖 3-29 所示。

3- 28 八片起士 3- 29 四片起士 (十五) 士兵(5+4)

程序:研究者說:「軍隊裡來了五位士兵,後來又來了四位士兵,現在 軍隊裡一共有幾位士兵?」,如圖 3-30、圖 3-31 所示。

3- 30 五位士兵 3- 31 四位士兵

二、效度與信度 (一) 效度

本研究自編的數學實物遊戲由相關領域的三位口試委員進行檢查、

審視,研究者經過修改後建立遊戲的內容效度。

(二) 信度

進行數學實物遊戲的施測時,研究者從每班隨機挑選 10 位受試幼 兒與另一位施測者同時計分,研究者與另一施測者所建立的評分者信 度達 100%,r=1.0。

貳、 數學數位遊戲─「我會算算數」

一、數位遊戲內容說明

研究者於幼兒園中安靜不受干擾之處,讓受試幼兒使用電腦進行

「數學數位遊戲」─我會算算數。在「我會算算數」遊戲中一共有十 五題,題目中的物體、題目出現的順序以及計分的方式和「數學實物 遊戲」一致,受試幼兒答對一題得 1 分,答錯得 0 分。「我會算算數」

的遊戲方式與內容分述如下:

(一) 遊戲進行前,會先陳述一段指導語,如圖 3-32。

3- 32 遊戲開始前指導語

(二) 在「我會算算數」遊戲中,研究者統一設定遊戲速度為「快」。在 此速度下,答案選項落下的時間約 4 秒鐘,如圖 3-33。

3- 33 遊戲速度選擇

(三) 遊戲開始前,施測者陳述指導語:「等一下我們要來玩算算數的遊 戲,如果你(妳)看到上面紅色的地方出現 1 個東西+1 個東西,

那 1+1 是多少?」,施測者先確認受試幼兒可以瞭解 O 加 X 是多少 的問題。若幼兒可以回答出等於 2,施測者繼續陳述指導語:「好,

那你(妳)就看中間白色的地方,等一下會掉下來四個數字方塊,

你看哪一個是對的答案就用手指頭點下去!像剛剛的 1+1 是 2 對不 對,請你(妳)從掉下來的數字方塊找 2 點下去!」,施測者確認受 試幼兒可以瞭解答題的操作方式。若幼兒瞭解遊戲方式,施測者請 幼兒自行用手指點選中間紅色「開始」,如圖 3-34。

3- 34 點選遊戲開始

(四) 遊戲開始後,上方題目欄會以兩群物體來呈現加法題目,為了減少 幼兒花費在看題目的時間,施測者會在題目出現時輔助陳述:「O 加 X 是多少?」。舉例來說,若該題為 5+3,則施測者會在題目出現 時敘說:「5+3 是多少」,如圖 3-35。

3- 35 遊戲畫面

(五) 遊戲開始後,中間答案欄會掉落四個答案選項,受試幼兒以手指觸 控螢幕的方式,點選能正確回答題目欄的答案選項。幼兒答對出現 鼓勵音效,答錯出現警示音效,答案選項掉落至底部後,受試幼兒 若仍未作答即算答錯。受試幼兒在作答完十五題的數學遊戲後會呈 現一段回饋語,如圖 3-36。

3- 36 遊戲結束回饋語

二、效度與信度 (一) 效度

「我會算算數」由相關領域的三位口試委員進行檢查、審視,研 究者經過修改後建立遊戲的內容效度。

(二) 信度

數位遊戲「我會算算數」是研究者依據相關文獻所設計,每次進 行遊戲時,答案選項掉落的速度、計分方式都是按照程式設計而運作,

不會因多次操作而產生偏差,有精確的一致性。另外在操作方式上,

幼兒是以手指觸控螢幕此種直覺且準確的方式來選擇答案,能避免受 試幼兒因小肌肉發展不一而在滑鼠等工具上所產生的操作誤差。研究 者自行記錄受試幼兒的數位遊戲得分,並與網路後台所記錄之得分進 行相關考驗,所建立評分者信度為 100%,r=1.00。

參、 幼兒數學能力測驗-第二版

一、幼兒數學能力測驗內容

「幼兒數學能力測驗-第二版(TEMA–2)」乃 1983 年由 Ginsburg 和 Baroody 合編之「幼兒數學能力測驗」在 1990 年的修訂版,適用於 三至八歲兒童。此測驗工具可用來評量兒童之非正式數學能力:如唱 數、合理性數算、多的概念、心算數線、簡易加減計算和心算;以及 正式數學能力:如傳統規定數字之讀和寫、數字運算表、計算、十進 位和位數概念等數學能力。國內學者許惠欣則於民國 85 年將之翻譯成 中文。中文版的題本除兩題中的美鈔改為新臺幣之外,其餘內容均與 英文原版相同,題本共計 65 題,每題 1 分,最後累計通過之題數即為 原始總分。

研究者於幼兒園中安靜不受干擾之處,和受試幼兒進行一對一的 幼兒數學能力測驗。測驗從符合受試幼兒年齡的題數開始,一直施測 到幼兒連續答錯五題時停止測驗。每名幼兒的測驗時間預估為 20~30 分鐘。研究者依照受試通過的最高點往前尋找基準點,將通過題數加 總作為原始總分,並依據幼兒的年齡對照常模,將其原始分數轉換為 數學商數(MQs)。

二、效度與信度 (一) 效度

幼兒數學能力測驗中文版之題本內容,除第 41 題與第 46 題之 美 鈔改為新臺幣十元銅板、一百元與一千元鈔票之外,其餘均與英文

幼兒數學能力測驗中文版之題本內容,除第 41 題與第 46 題之 美 鈔改為新臺幣十元銅板、一百元與一千元鈔票之外,其餘均與英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