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包含「教學工具」及「評量工具」兩部分,茲分述如下:

一、教學工具

(一)教學材料---故事體結構文章

依據特殊教育新課程綱要之精神,認知功能無缺損之學習困難兒童在課程上 仍須以普通班課程為主做調整,因此在故事體結構文章的選擇上,排除研究參與 學生在普通班所被授予的康軒版國語教材(避免學習效應),而以翰林版、南一 版國語課文及其出版之命題測驗閱讀文章為實驗教學教材來源(見附錄二)。另 為避免實驗教學結果受學習影響所造成誤差,事先亦詢問研究參與學生家長並無 在家中額外替孩子購買翰林版、南一版的課本、評量學習、閱讀測驗。

(二)故事結構圖

本研究所引用的故事結構圖為Idol(1987)所提出(如圖3-2),並參考國內 外對故事結構要素的分析,歸納出六個故事結構要素,作為故事結構教學之用,

依序為主角、背景、問題、事件經過、事件結果以及主角反應。

我的故事圖 姓名:

故事名稱:

主角: 文章背景 時間:

地點:

問題:

事件經過:

事件結果:

主角反應:

圖 3-2 故事結構圖

資料來源:Idol & Croll,(1987). Story-mapping training as ameans of improv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199.

二、評量工具

此部分評量工具可分篩選研究參與學生的評量工具及閱讀成效評量工具,茲將 各種評量工具分述如下:

(一)篩選研究參與學生的評量工具 1.中文年級認字量表

(1)編製者:2001年由黃秀霜所編製。

(2)測驗目的:主要在評量學生看字讀音的認字能力。該測驗提供年級參 照常模,可看出該學生與同年級學生的差異,是一種用來鑑別識字能 力困難的測驗。本研究於實驗教學介入前使,用於排除因識字困難造 成的閱讀障礙學生。

(3)適用對象:國小一年級至國中三年級學生。

(4)測驗方式:題目包括200個字頻由高至低的中文字,以個別施測的方 式,由受試者逐一念出,答對就得一分,連續錯誤20個字就停止。

2.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

(1)編製者:1999年由柯華葳所編製。

(2)測驗目的:在實驗教學前篩選出閱讀理解有困難的學生,在實驗教學 後了解研究參與學生其閱讀理解表現。

(3)適用對象:國小二至六年級學生。

(4)測驗方式:可團體及個別施測。測驗期間,學生如因識字量不足而無 法理解該題目, 主試者可以讀題的來進行測驗。本測驗依學生認知發 展程度可分為甲(一至三年級) 、乙 (四至六年級)兩式。本測驗 包含三類型理解題目:多意字題、命題組合和短文理解。測驗結果依 通過率(答對題數/總題數)分低、中、高三組。該測驗提供各年級 高中低組之通過率,並可進一步做題型分析。

(二)閱讀成效評量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閱讀理解測驗,依據15項成就測驗試題編製原則(引自紐文

英,2011),自編文章結構及內涵理解兩類閱讀理解測驗(見附錄二)。測驗題目 編製完成後,請兩位教學經驗十年以上的國小資源班教師先行審核題目的可讀性 及難度是否恰當,並依其意見修改測驗內容,再請台東大學特教系劉明松、魏俊 華二位教授評估試題,建立專家效度(見附錄三)。接著經兩位學習困難與研究參 與學生相當之四年級學生做預試後,增、刪題目,最後確定各篇文章的測驗題目,

並建立專家內容效度(見附錄四)。

1.文章結構理解測驗

(1)測驗目的:此測驗在三個階段均會使用,用以評量研究參與學生接受 故事結構教學前、後等不同時期的文章結構理解能力。

(2)測驗內容:本測驗改編自 Idol(1987)故事結構圖後命題,採開放問 答題型(見附錄五)。

(3)測驗方式:施測時給予研究參與學生文章及試題,閱讀完畢研究參與 學生需能依據題本問題說出文章中各重要元素及發生的先後順序。當 研究參與學生作答時,將其作答內容錄音下來,並將作答狀況摘錄在 記錄紙上(見附錄六)。

(4)計分方式:評分者聆聽錄音帶後,針對研究參與學生說出的六大概念進 行評分,每一概念為2分,完整描述得2分,說出部分概念得1分,回答完 全錯誤或未回答得0分,每篇文章最高12分。

(5)建立評分者間信度:為了避免評分者主觀因素干擾,確保測驗信度,

研究者說明評分標準與方法後,邀請上述兩位編擬測驗的國小資源班 教師共同聽錄音紀錄評分,評量結果不一致處,經討論後再決定給分,

以建立評分者間信度。

2.文章內涵理解測驗

(1)測驗目的:此測驗在三個階段均會使用,用以評量研究參與學生接受 故事結構教學前、後等不同時期的文章內涵理解能力。

(2)測驗內容:本測驗依Pearson 和Johnson(1978)所提的「理解三層次 論」來命題,題目內容包含有表層的文字、句義理解、深層文意的理 解和涉入個人經驗的推理層面的問題。為減低研究參與者之閱讀負 擔,題本皆附上注音。本測驗採選擇答題形式,每份測驗中皆有十題 四個單選選項的題目(見附錄七)。

(3)測驗方式:施測時給予文章及試題,完成後交卷,不限完成時間。

(4)計分方式:計分時以一題十分計算,總分一百分。

(三)學習成效滿意度調查問卷

為了解研究參與學生及其導師對實驗教學之滿意度,故於實驗教學結束後

,以「學習成效滿意度調查問卷」(見附錄八、附錄九)針對學習方法、教學 成果、策略運用和學習態度設計題目,並用四點量表請學生及教師勾選之,非 常同意得4分;有點同意得3分;有點不同意得2分;非常不同意得1分來計算總 分,得分越高表示學習的態度越積極、成效越佳,最後依據學生、教師之反應 作資料內容歸納與分析,以比較他們對本實驗教學的觀感是否有正向提昇,並 作為未來教學設計參考之用。

(四)教學記錄與回饋

研究者於每次教學結束後填寫教學記錄表(見附錄十)以檢視自己的教學 及記錄學生學習反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