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之研究工具整理如表 3-4,並就各工具之功能及內涵分 述之:

表 3-4 研究工具使用一覽表

研 究 工 具 使用時機

家長同意書

受試者分心行為與基本學習狀況之晤談大綱(導師) 增強物調查表

收集資料

分心行為次數記錄表

攝影機、錄影帶、視聽媒體播放器 獎勵卡、增強物

方案介入

攝影機、分心行為次數記錄表 追蹤期

雙項行為介入策略結束後之晤談大綱(導師) 實驗結束後

一、家長同意書

徵得受試者的家長同意,取得家長同意書(附錄二),始進行教學實驗。

二、受試者分心行為與基本學習狀況之晤談大綱(導師)

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設計一份半結構式的受試者分心行為與基本學 習狀況之晤談大綱(如附錄三),透過與普通班導師的訪談過程中,更進一 步瞭解受試者學習、分心行為、情緒等狀況,以助於往後實驗的進行。

三、增強物調查表

本研究參考鈕文英(2001)、李香芬(2002)、司念雲(2002)、戴官宇(2007)

所設計之增強物調查表,進而修改適合本研究之增強物調查表(如附錄 四),首先詢問受試者意見,再將其意見與普通班教師共同討論適合與否,

最後與受試者做最後的協調與確認,依喜歡程度前三項做為獎勵之增強 物。調查結果請見表 3-3。

四、分心行為次數記錄表

由於分心行為發生的頻率次數與時間難以界定,因此研究者依據反應 時距記錄法(interval recoding)為原則,研究者設計分心行為次數記錄表(如 附錄一),採取每一時距內,觀察分心行為有無發生,再做正確的記號。一 節課扣除前 10 分鐘準備階段,最後 15 分鐘結束階段,因此截取一節課中 的 15 分鐘作為觀察樣本。由於每次的分心行為頻率與持續時間不一,因此 以每 30 秒為一區段,只要每一區段內出現所定義之分心行為,即畫記「×」, 若無出現則不畫記。畫記次數越接近 240 次,則表示分心行為程度越嚴重,

次數越少則程度越輕。

五、攝影機與錄影帶、視聽媒體播放器

本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以新力牌 DCR-DVD805 攝影機拍攝學生基線 期、處理期、撤除期以及追蹤期階段的上課行為表現,基線期一(A1)、撤 除期(A2)拍攝時間為期各六次,每週三節國語課全程現場錄影;處理期一、

二(B1、B2)拍攝時間為期各六次,仍以每週三節國語課全程現場錄影;追 蹤期(C)拍攝時間為期十二次,每週三節國語課共四週,亦是全程現場錄 影。所拍攝錄影帶於當日即進行觀察記錄分心行為次數。基線期一(A1)所 拍攝的錄影帶將製作成教學錄影帶,在處理期一(B1)中透過視聽媒體播放

器讓受試者觀看教學錄影帶並自我模仿;撤除期(A2)所拍攝製作的教學錄 影帶則在處理期二(B2)中呈現給受試者觀看。

六、獎勵卡、增強物

本研究者自行設計獎勵卡,於處理期一、二(B1、B2)期間內,受試者 之分心行為出現次數低於規定次數者,即可在獎勵卡上蓋戳章。增強物是 經由受試者、普通班老師共同協商同意,受試者在六次課程內依集滿戳章 數換取增強物。

七、雙項行為介入策略結束後之晤談大綱(導師)

在實驗結束後,透過「雙項行為介入策略後之晤談大綱」詢問普通班 導師,受試者在接受雙項行為介入策略時,是否對其上課時之分心行為有 所降低?其維持效果如何?將普通班導師對雙項行為介入策略的觀感,作 為社會效度分析,並列入撰寫論文結論之參考依據。

第六節 研究實施程序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錄影帶自我模仿與代幣制度對減低國小學生分心行 為之成效。實驗教學未進行前,先瞭解受試者的分心行為現況,製作錄影 帶自我模仿教學錄影帶,接著進行雙項行為介入策略的實驗,依分心行為 次數記錄瞭解其立即與維持效果。整個研究實施程序如圖 3-4 。

一、實驗準備階段

(一)確定研究方向與主題、蒐集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

研究者以目前國小教學現場實際遭遇問題為研究方向,與教授討論 後決定主題;閱讀蒐集、閱讀國內外有關學生注意力、分心行為特質與

文獻資料蒐集與探討

選定研究對象

取得家長同意並做教師晤談

分心行為觀察預試

蒐集、剪輯影片

選定代幣制度

執行雙項行為介入策略實驗教學

實驗結束後之教師晤談

資料整理分析

觀察者訓練

1.增強物調查 2.代幣制度之規則

與實施方式

結論與建議 1.專心行為

2.分心行為

圖 3-4 研究實施流程圖

介入處理策略、錄影帶自我模仿、代幣制度等文獻,以建立本研究的理 論基礎。

(二)確定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是研究者所在之教學實務現場國小某三年級某普通班,

經由導師上課時所觀察,選出有分心行為之學生,且影響個人學習、教 師教學與同儕學習者,共三名。

(三)取得家長同意並做教師晤談

徵詢研究個案家長同意,並取得家長同意書後,並與普通班教師進 行晤談,更進一步瞭解個案分心行為的情形。

二、實驗訓練階段

(一)分心行為之觀察預試

本研究於九十七年二月中至二月底進行「分心行為次數記錄表」之 觀察預試,以研究者教學工作之普通班中,選取四位有分心行為之學生,

以錄影方式觀察其上課之分心行為。觀察預試主要是確定分心行為次數 記錄表的八項目標行為定義、記錄方式以及進行觀察者訓練。

(二)觀察者訓練

為確保本研究的觀察信度品質,除了研究者本身參與觀察記錄外,

另外邀請本校一位特教班老師擔任觀察員,其畢業於台中師範學院特教 系,台中師範學院測驗統計研究所修業中,已有七年特教教學經驗。

於正式的行為觀察前,研究者透過分心行為次數記錄表,向觀察員 解釋、確認本研究的分心行為、記錄方式與重點,並進行觀察練習,直

到兩者達成 80%共識,才進入正式的行為觀察記錄。

三、實驗進行階段

本研究實施的行為策略介入包含錄影帶自我模仿以及代幣制度,透過 單一受試實驗設計之 ABAB 倒返設計來進行實驗。實驗進行階段自九十七 年三月至九十七年六月,為期十六週。研究實驗共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 基線期一(A1)、處理期一(B1)、撤除期(A2)、處理期二(B2)、追蹤期(C)。前 四個階段皆為六次課程,追蹤期則為期十二次課程;利用每週三次的國語 課程,,每節 40 分鐘全程拍攝,研究者與觀察員根據拍攝錄影帶再進行分 心行為次數記錄。

(一)蒐集基線期資料

國語課架設攝影機拍攝三位受試者的上課行為,並觀察受試者分心 行為的表現,但不介入任何教學。

(二)剪輯專心、分心行為影片

將基線期所拍攝之上課行為,取其中 15 分鐘,利用電腦軟體剪輯專 心、分心行為的片段,以供錄影帶自我模仿介入策略之教學使用。

(三)選定代幣制度

透過增強物調查表瞭解受試者欲兌換之增強物,並說明代幣制度之 規則與實施方式。

(四)進行實驗教學

於有國語課之早自習時間,進行雙項行為介入策略,第一次介入教 學,先觀看錄影帶進行教學,能在當天國語課時減少分心行為的出現,

第二次則先公布前一天分心行為表現次數,並依規定在獎勵卡上蓋戳 章,再進行觀看錄影帶之教學。直到六次雙項行為介入策略教學後,依 其戳章數予以兌現增強物。

四、實驗處理後階段

(一) 實驗結束後之教師晤談

於雙項行為介入策略實驗結束後,再度晤談普通班導師,以瞭解對 受試者在接受行為策略介入教學後的觀感,作為社會效度分析,並列入 撰寫論文結論之參考依據。

(二)資料整理與分析

彙整實驗前後的晤談資料、分心行為記錄表,加以整理、分析。

(三)結論與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以及相關文獻內容和本研究的發現進行說明,提出本 研究結論與建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