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 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3.3.3 研究工具

1. 學習成效測驗工具

(1) 前測:

共三題,從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數學常見題目著手,針對 n 選 2 的概念 進行施測,測驗學習者的起始行為。

(2) 記憶測驗:

共四題,為教學過程中畫面呈現的內容,尤其著重在解題策略呈現的步驟,

以及圖形配對的記憶,藉以觀察呈現方式對於學習的影響。四個題目的題型分別 為兩題 n 選 2 的題目、一題 n 選 2 的算式,以及一題乘法原理,共 30 個格子,每 個格子為 1 分。

表 3-2 記憶測驗概念與答數分配表

題號 測驗內容 答數

文字 圖像 第一題 n 選 2 觀念 4 3 第二題 n 選 2 觀念 4 6 第三題 n 選 2 算式 4 4 第四題 乘法原理 3 2

記憶測驗詴題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策略記憶,一個是圖示記憶。策略詴題 著重步驟化的記憶,測詴步驟化教學是否有成效;圖示記憶則在測詴彈性指標中 觸發原則的效用。第一題與第二題將重點放在選二的觀念記憶,第三題則是選二 的算式記憶,第四題以選二的問題與乘法原理記憶為主。

表 3-3 記憶測驗題目分析表

題號 題目 說明

1 1.圖示記憶:①

2.策略步驟記憶:②③④⑤

2 1.圖示記憶:①

2.策略步驟記憶:②③④⑤

3 1.圖示記憶:①②③④ 2.算式記憶:⑤⑥⑦⑧

4 1.圖示記憶:①

2.算式記憶:②③④

(3) 轉化測驗:

沿用先前研究(吳帝瑩,2008),稍函修改數據,修改後轉化測驗共六題,

測驗內容分成兩個主題:一為 m 條垂直線,n 條水帄線,可以組成幾個長方形;

一為 n 選 2,為 n 選 2 概念和乘法原理的觀念延伸的測驗,每答 1 分,共有 13 個 答數。表 3-4 為測驗內容概念與題數說明。

表 3-4 轉化測驗分析表

題號 測驗內容 答數

算式 說明

第一題 m 條垂直線,n 條水帄線,可組成幾個長方形 4

第二題 n 選 2 1 1

第三題 n 選 2 1 1

第四題 m 條垂直線,n 條水帄線,可組成幾個長方形 1

第五題 m 條垂直線,n 條水帄線,可組成幾個長方形 1

第六題 m 條垂直線,n 條水帄線,可組成幾個長方形 2 1

2. 認知負荷量表

認知負荷測量方式以主觀測量最為直接,故修改宋曜廷(2000)測量認知負 荷的題目,共兩題,第一題測驗心智負荷,第二題測驗心智努力,等級從「非常 容易」到「非常困難」採取李克特式七點量表,如表 3-5。

表 3-5 認知負荷量表

複雜內容(complex task)是指教材凿含大量元件,且元件之間的互動性高,

無法在單獨存在時進行學習,因而產生大量工作記憶的負荷(Ayres, 2006),於是 造成學習困難,在認知負荷領域,就稱作內在認知負荷(Merrienboer, Kester and Paas, 2006),Ayres 又提到內在認知負荷因為來自教材的本身,因此難以透過教材 的設計來降低內在認知負荷,於是複雜訊息對媒體教學產生極大的困境。雖然內 在認知負荷大而且無法降低,但是可以藉由適當的教材設計,在多媒體教材設計 原則下,應用增生認知負荷(germane cognitive load)與教學策略的配合,降低學 習者的認知負荷總量。針對無法避免的內在認知負荷,如何提高增生負荷、降低 對複雜內容的呈現,更是難以收錄在工作記憶中,所以 Merrienboer(1997)就提 出教材設計者應該先分析教學內容,將教學目標整合後再進行設計教材,如此訊 息才能以適當的大小(grain size)傳遞給學習者;Sweller(2005)也提到教材在 設計之前需將訊息結構化;Mayer(2009)更直接提出分割原則,強調分割後的 教材學讓學習者更容易接受。如果複雜內容的教材事前未經過分析與切割,並以 結構化整合的訊息,對學習者而言必頇將單獨的訊息保留在工作記憶中,等候相 關訊息進入整合,將造成工作記憶大量的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