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為達研究目的,研究工具有四:社經地位 量表、升大學目的動機量表、學業自我控制力量表及學習恆毅力量表,分別 說明如下:

壹 、社經地位量表

本研究之家庭社經地位指數的是以高中生父母的職業與教育程度換算所 得,採用林生傳(2005)根據國內現況改編自 Hollingshead 之「社會地位二 因素指數」,將職業類別與教育程度分別區分為五個等級,將數值加乘後得社

21

資料來源:整理自林生傳(2005:49-50)

22 資料來源:整理自林生傳林生傳(2005:49-50)

貳 、升大學目的動機量表

23

提供修正意見,並據以修改。經量表預試,刪除不適當的題目後,正式量表 總共 15 題,其中包括自我超越目的動機 5 題、自我導向目的動機 6 題以及外 在目的動機 4 題。

二、量表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 Likert 五點量表計分方式,請受試者依實際情況,自行填答符 合情形,從「完全不符合」、「有些不符合」、「有些符合有些不符合」、「有些 符合」、「完全符合」等五個選項中勾選,計分方式依上述選項之順序,分別 給予 1、2、3、4、5 分。各分量表之得分及代表受試者在該項動機的高低程 度,得分愈高表示動機成分愈高,反之,得分愈低表示動機成分愈低。

三、預試結果分析

預試問卷回收後,將有效問卷反應輸入電腦,以 SPSS 19 進行項目分析 與因素分析

(一)項目分析

將所有受試者的分數輸入電腦後,首先將最高分與最低分各 27%分為高、

低分組,進而求其決斷值(CR)以及總分與項目之間的相關。經檢驗後,為 求題目之適切性,第 16 題「我想要遠離家人的管束」的題目與總分相關性較 小(r=.12<.3),因此予以刪除。

(二)因素分析

1.KMO 與 Bartlett 檢定:本量表的 KMO= .95,大於 0.7,表示分析效果良好,

巴士球型檢定值 3789.32,顯著性=0.000(<0.01),顯示資料適合進行因素 分析。

2.本研究以主成分分析法,以最大變異數轉軸法,進行升大學目的動機分量表 之因素萃取,因第 17、18 題因素負荷量過低予以刪除,最後以 15 個題項進 行分析,總解釋變異量為 74.21%,見表 3-4-3。

24

(三)信度分析

刪除第16、17、18題後,其餘15個題項進行信度分析,在總量表和分量表 上內部一致性係數(Cronbach’s α),總量表為.95,分量表:自我超越目的動機 為.92、自我導向目的動機為.95、外在目的動機為.80,顯示本量表具良好之信

25

(四)效度分析 1.內容效度

參考 Yeager 等人(2014)之「升大學目的動機量表」,以及請任教於國立 大學的教育心理學與心理測驗學專家審閱問卷內涵及題目適切性,根據審閱 意見加以修改問卷。

2.建構效度

以因素分析建立建構效度。

叁 、學業恆毅力量表

(一)量表編製

本研究工具主要瞭解高中生的學業恆毅力,係依據 Duckworth 與 Quinn 所 提出之恆毅力理論內涵,並參考其恆毅力量表(Duckworth & Quinn, 2009)所 編寫而成,編寫完成後,送請兩位任教於國立大學的學者專家(一位教育心 理學專長、一位心理測驗專長)提供修正意見,並據以修改。經量表預試,

刪除不適當的題目,正式量表總共 11 題,其中包括其中對感興趣事物的變動 性向度有 6 題,堅持的毅力向度有 5 題。

(二)量表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Likert五點量表計分方式,請受試者依實際情況,自行填答符合 情形,從「完全不符合」、「有些不符合」、「有些符合有些不符合」、「有 些符合」、「完全符合」等五個選項中勾選,計分方式依上述選項之順序,

分別給予1、2、3、4、5分,其中量表的第1、2、3、4、5、6題為反向計分題。

量表所得分數代表受試者學業恆毅力的運用情形,得分愈高表示學業恆毅力 愈高,反之,得分愈低表示學業恆毅力愈低。

(三)分析結果

預試問卷回收後,將有效問卷反應輸入電腦,以 SPSS 19 進行項目分析

26

與因素分析

1.項目分析

將所有受試者的分數輸入電腦後,首先將最高分與最低分各 27%分為高、

低分組,進而求其決斷值(CR)以及總分與項目之間的相關。經檢驗後,為 求題目之適切性,第 7 題「我一旦開始了我的讀書計畫,就會盡力把它完成」

的題目與總分相關性較小(r=.27<.3),因此予以刪除。

2.因素分析

(1)KMO 與 Bartlett 檢定:本量表的 KMO= .80,大於 0.7,表示分析效果 良好,巴士球型檢定值 1185.66,顯著性=0.000(<0.01),顯示資料適合進 行因素分析。

(2)本研究以主成分分析法,並以最大變異數轉軸法,將 11 個題項所減萃 取為兩個因素,根據各因素所涵蓋題項將之命名為「對感興趣事物的變動性」

以及「堅持的毅力」,總解釋變異量為 53.63%,見表 3-4-4。

3.信度分析

刪除第7題後,進行信度分析,其餘11個題項所建構之學習恆毅力指標,

在總量表和分量表上內部一致性係數(Cronbach’s α),總量表為.78,分量表: 對 感興趣事物的變動性為.81、堅持的毅力為.77,顯示本量表具良好之信度,見 表3-4-4。

(四)效度分析 1.內容效度

根據 Duckworth 與 Quinn 所提出之恆毅力理論內涵為架構,並參考其恆 毅力量表,以及請任教於國立大學的教育心理學與心理測驗學專家審閱問卷 內涵及題目適切性,根據審閱意見加以修改問卷。

27

28

肆 、學業自我控制力量表

(一)量表編製

本研究工具主要在瞭解高中生的學業自我控制力,係依據 Tangney(2004)

所提出之自我控制力理論內涵,並參考其自我控制力量表編寫後,送請兩位 任教於國立大學的學者專家(一位教育心理學專長、一位心理測驗專長)提 供修正意見,並據以修改。經量表預試,刪除不適當的題目後,正式量表總 共 7 題,其中包括「衝動」4 題,「克制」3 題。

(二)量表計分方式

全量表採Likert五點量表計分方式,請受試者依實際情況,自行填答符合 情形,從「完全不符合」、「有些不符合」、「有些符合有些不符合」、「有 些符合」、「完全符合」等五個選項中勾選,計分方式依上述選項之順序,

分別給予1、2、3、4、5分,其中量表的第1、2、3、4題為反向計分題。量表 所得分數代表受試者學業自我控制力的運用情形,得分愈高表示學業自我控 制力愈高,反之,得分愈低表示學業自我控制力愈低。

(三)分析結果

預試問卷回收後,將有效問卷反應輸入電腦,以 SPSS 19 進行項目分析 與因素分析

1.項目分析

將所有受試者的分數輸入電腦後,首先將最高分與最低分各 27%分為高、

低分組,進而求其決斷值(CR)以及總分與項目之間的相關。經檢驗後,為 求題目之適切性,第 5 題「有時候我會無法讓自己停止做某件事情,即使我 知道做它對課業學習是有害的」以及第 6 題「當我在課業上面臨選擇性的問 題時,經常在沒有思考的情形下就直接行動」的題目與總分相關性較小(r=.16;

r=.25),因此予以刪除。

29

2.因素分析

(1)KMO 與 Bartlett 檢定:本量表的 KMO= .72,大於 0.7,表示分析效果 良好,巴士球型檢定值 477.47,顯著性=0.000(<0.01),顯示資料適合進行 因素分析。

30

3.信度分析

刪除第5、6題後,進行信度分析,其餘7個題項所建構之學習恆毅力指標,

測得其內部一致性係數(Cronbach’s α),總量表為為.72,分量表: 衝動為.76、

克制為.61,顯示本量表皆具良好之信度,見表3-4-4。

4.效度分析

(1)內容效度

依據 Tangney(2004)等人所提出之自我控制力理論內涵為架構,並參考 其自我控制力量表,以及請任教於國立大學的教育心理學與心理測驗學專家 審閱問卷內涵及題目適切性,根據審閱意見加以修改問卷。

(2)建構效度

以因素分析建立建構效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