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工具與資料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分析

本節描述本研究者之角色,以及本研究收集資料所採用之研究工具:深度訪談、場 域觀察與文件收集,最後說明本研究之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 研究者角色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為主要資料蒐集與分析者。研究者目前就讀於教育大學幼兒教 育學系碩士班,研究者在研究所修習研究法相關的課程為「教育研究法」、「質性研究法」、

「教保課程發展理論」,研究者透過撰寫各科期末報告之機會,曾實地進行過半結構訪談 與觀察,將訪談與觀察資料轉換為文本紀錄的練習,以充實研究者對於資料蒐集、整理 與分析的能力。另外,「組織領導與幼教實務」的授課教授,以多元的方式進行課程,諸 如:聘請著名的公私立幼兒園領導人以及企業,分享學校課程、經營管理的理念、領導 與行銷策略等的實務經驗,研究者在修習課程過程中,透過參訪企業,認識不同企業之 組織形態與經營運作狀況。研究者經由相關的課程經驗,體悟到企業組織的運作,需透 過系統化及高效能的經營模式與策略才能永續發展,本研究之指導教授正是「教保課程 發展理論」、「組織領導與幼教實務」課程的授課教師,引導研究者產生生態幼兒園整體 經營模式之探究興趣。

研究者在研究歷程中,扮演觀察者、蒐集資料者與分析資料者的角色,為深入而客 觀的探究生態幼兒園之環境教育實施現況與企業經營模式,研究者採用深度訪談、場域 觀察與文件收集等方式進行資料收集。

二、 研究工具

本研究旨在探究生態幼兒園之經營模式,為瞭解經營者對於個案幼兒園之整體內外 經營運作,研究者以深度訪談、非參與觀察、文件資料收集等作為研究工具,進行研究 現場的資料蒐集。

84

(一) 場域觀察

江吟梓、蘇文賢(2011)認為在自然的環境背景當中,透過觀察來蒐集資料,有助 於瞭解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群體的相互關係。本研究使用個案研究方法,以深度訪談與 場域觀察作為蒐集資料的方法,研究者不參與個案的組織經營與執行環境教育課程之現 況,因此本研究採用「非參與觀察法」。因其中三所個案園所處位置皆相當遙遠,研究者 受限於時間及經費無法長期進行場域觀察,僅能每所個案進行三至五天的場域觀察。研 究者進行場域觀察,同時輔以文字與拍照紀錄,針對觀察所發現的問題,再以正式訪談 的方式做深入的探究。研究者在訪談後,在觀察期間視需要再輔以若干次非正式訪談。

五所個案幼兒園場域觀察時間約三至五天不等,共計約 112 小時。天空幼兒園因不便進 行訪談,故四所個案幼兒園的訪談時間共約九個小時。透過園內營造之自然生態環境,

觀察教師引導發展環境保育知能之途徑與方法,瞭解其環境教育實施與整體企業經營之 關係。研究者觀察內容為三所個案幼兒園之整體環境營造、教學活動與課程實施。

(二) 深度訪談

深度訪談之目的是從受訪談者言談中,試圖發現資料提供者對於某一個特定的議題 或是情境的體驗。而眾多的田野報告指出,大多數的觀察資料先透過非正式的訪談蒐集,

再經由觀察方式或是多元的驗證方式深入探究(任凱、王佳煌,2005)。深度訪談指的是 讓受訪者能夠用自己的話語,來描述他們自己的故事(江吟梓、蘇文賢,2011)。

本研究以五所個案生態幼兒園的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以瞭解生態幼兒園環境教育 之理念與運作方式,包括建築、環境規劃與課程實施等面向,以及個案園的企業整體經 營模式與策略。研究者參考學校環境教育課程、綠色學校實施模式與企業經營模式,並 依據相關文獻編擬訪談大綱,分為經營模式與環境教育兩個面向,共有六個部分,分別 是核心策略、策略性資源、價值網絡、顧客介面、學校環境與管理及環境教育之教學(附 錄一),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並就場域觀察與相關文件資料中所發現的問題,補充訪 談問題,並視需要進行若干次非正式訪談。研究者將訪談錄音與現場紀錄資料轉譯成文

85

字稿,並且仔細研讀判斷,從中釐清主要的概念與訊息,針對有疑義或是不確定之地方,

再輔以非正式電話訪談釐清問題及確認,直到所收集的研究資料到達飽和為止。本研究 之訪談大綱分為「經營模式」與「環境教育」兩部份,在經營模式的受訪者,可能為經 營者或園長,在環境教育的受訪者可能為經營者、園長或是教學主任,兩者皆為本研究 定義之受訪者。

(三) 文件收集

文件紀錄的方式,可提供深入的思考與多元的驗證(江吟梓、蘇文賢,2011)。而書 面與文件資料即是個案幼兒園傳達經營理念進行組織溝通的方式,亦是一種內外部行銷 媒介。透過檢視個案幼兒園之網頁資訊、幼兒園對外文宣品、親師聯絡單等,收集個案 幼兒園具體經營運作的資料。另外,教室內的文件紀錄如教學日誌、幼兒作品等,則可 看見環境教育的實施狀況,因此本研究所收集的文件包括:網頁資訊、幼兒園對外文宣 品、親師聯絡簿、園訊或其他出版品、課程計畫或教學檔案、教學日誌或幼兒作品等。

三、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質性資料的研究與分析,具有歸納性與反覆性的特質,可將蒐集資料與分析資料同 時進行,而透過分析的結果進一步引導出問題,再行收集資料並確認之。在資料整理部 分,研究者將個案幼兒園之受訪者的訪談紀錄、場域觀察紀錄與相關文件蒐集等資料,

編碼並加以概念化,以利資料的分析。研究者將訪談文字稿、觀察紀錄與相關文件部分,

以資料種類、對象和日期等方式分類與編碼如表 3-3-1。

86

表 3-3-1

資料內容分析編碼符號彙整表

項次 資料種類 編碼符號 符號說明 1.

2.

訪談紀錄 非正式訪談

訪大園長 20140220 非大園長 20140220

訪談、幼兒園、對象、年月日

非正式訪談、幼兒園、對象、年月日 3. 觀察紀錄 觀大課程 20140220 觀察、幼兒園、觀察內容、年月日 4. 照片 照大建築 20140220 照片、幼兒園、觀察內容、年月日

5. 文件資料 文大宣傳單 20140220 文件、幼兒園、對象、文件形式、年月日 6. 研究省思 省大 20140220 研究者省思、幼兒園、年月日

7. 研究日誌 研究日誌 20140220 研究日誌、年月日

本研究自研究場域幼兒園中所收集的訪談、觀察、文件資料,與文獻觀點、研究者 本身的觀點等多元交叉驗證,進行三角檢測分析,以完整呈現個案生態幼兒園實施環境 教育與幼兒園企業經營模式。

8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