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研究係探討亞當理論在台股的適用性,並將二次映像圖以二次 斜率的方式呈現,惟理論與實務操作之間尚有一些待優化的空間,若 能持續調整這之間的差距,則績效的參考性將更大,故若要以本研究 結果進一步深入探討亞當理論,建議可參考下述建議方向調整之。

一、 採用盤中數據較不易失真

本研究針對 2008~2016 年的股票作研究,考慮部分重要數據取得 不易且資料過於龐大,故僅以歷史股價當日的開盤價、最高價、最低

53

價、收盤價這四個價位作為模型的主要資料源,若要使回測結果更貼 近實際情況,則可以採用盤中數據,直接利用當天股市的變化配合進 出場訊號操作,包括觸價後以市價買進時係以賣價買進,而以市價賣 出時係以買價賣出,亦即進場的點位可能較差,再者若該檔股票流通 性較差,買價及賣價差距過大,此時回測結果賺錢的股票可能反而會 變成虧損。此外,本研究亦未考慮到漲跌停無法買賣的問題,而近年 台股每日升降幅度上下限由 7%上調為 10%,也會影響到績效的表現。

若繼續以本研究之樣本資料去做交易策略分析,建議可以將進場 價及出場價增減一個跳動點的價位取代原本的進出場點位,即當訊號 發生時,以當時的股價依據最小變動單位調整之。儘管流動性較差之 股票買賣價差可能不僅有一個跳動點,市況劇烈時,買價與賣價相差 三至五個跳動點也不是罕見的事情,但此種方式至少可大幅縮小理論 與實務績效之差距,但若縮小樣本量及回測年數較短,樣本所需資料 較少,則建議可以改採用台灣經濟新報(Taiwan Economic Journal, TEJ)日內數據,包括最佳五檔委買及委賣資料及漲跌停資料,並實際 用程式依據當日盤中狀況跑模擬交易,如此一來,回測的績效將更貼 近實際結果。

二、 調整除權息及增減資問題

54

本研究採用的股價均未考慮除權息及增減資的情形,各家公司的 除權息約於每年的 6 至 8 月發生,除權息後股價會下跌,而增減資發 生的頻率較低,故若同時考慮此三種情形,在未調整除權息及增減資 問題之前,顯然放空股票的績效會優於買進股票,實證結果確實也印 證此種現象,這因素會讓績效失真,優化方式可利用股票還原權值的 方式排除掉除權息帶來的影響,或是直接採用 TEJ 資料庫中已考慮除 權息效果之實質報酬率,至於增減資的問題或許還是需要手動排除才 可能調整之。

三、 放空股票之實務問題

放空股票因為需要向證券商借券到市場上放空,待回補股票後才 能將券還給證券商,故放空股票需要考慮到證券商目前手上是否有券,

有可能會碰到借不到券的情形,此時績效會有失真的問題。此外,每 年在股東會開會之前,融券的股票會被要求在強制回補日之前回補,

若未主動回補會被依據強制回補機制依據回補當日市價買回,若在回 補日之前有空頭部位在手中,則會被強制提前出場,而在停止放空期 間內依訊號進場放空的績效亦不存在,可能會面臨看得到但吃不到的 情形。

55

四、 策略四的問題

出場策略四係以當日收盤價出脫股票,在實務上,13:25~13:30 係集中撮合時段,最後的撮合價格(即收盤價)要到 30 分以後才會出 現,此時已經無法進場交易,故本研究策略四採取收盤價出脫股票之 方式,但在實務上應該無法真的以收盤價出場,若提前改以 13:25 之 價格掛價,此時股價的波幅甚至可能會比最佳委買賣價之間的差異來 得大。

五、 高價股與低價股之差異

高價股與低價股的跳動點不同,且受限於投資門檻的高低,股東 組成成分可能有所不同,以大立光(3008 TT)為例,歷史最高價在 5,070 元,亦即買進一張大立光需支付至少 50 萬元新台幣,一般小 股東在盤中時刻未必有能力買賣大立光股票,對股價波動度的影響可 能也會有所差異,故建議未來研究亦可朝分析低價股與高價股之績效 表現。

六、 可與買進持有策略作績效比較

雖然亞當理論是一種順勢交易系統,但在考慮停損的情況下,平 均持有期間較短,交易次數多,可歸類到投機交易的一種,若調整盤

56

中數據及除權息因素後仍有正報酬,則可以與買進持有策略作比較,

畢竟若買進持有策略的績效優於本研究,則選擇買進持有策略或許是 較為省心省力的事情。

57

參考文獻

1. 蘇子龍,1992,「證券市場技術分析指標有效性之探討:以乖離 率、威廉指標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 林美珍,1992,「股票市場過度反應的方向、幅度與密度」,台灣 大學財務管理所碩士論文。

3. 周建忠,2000,「投資期間與反向投資策略績效評估」,中央大學 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 郭芝君,2005,「台灣電子類股動能策略之研究」,中興大學財務 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5. 張瑞佳,1998,「台灣股票市場漲買跌賣投資策略之實證研究」,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6. 許勝吉,1999,「臺灣股市追漲殺跌策略與反向策略之實證分析 比較」,輔仁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 賴銘峰,2011,「動能策略於台灣股市之應用」,淡江大學財務金 融學系碩士論文。

8. 謝朝顯,1994,「追漲殺跌投資組合策略之實證研究:台灣股市 效率性之再檢定」,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9. 蔡宜龍,1989,「台灣股票市場技術分析指標有效性之衡量」,國

58

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0. 陳建全,1998,「台灣股市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台灣大學商學 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1. 王邵佑,2000,「隨機指標(KD 值)投資績效之實證研究」,國立 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2. 簡文蘭,2003,「模糊化交易法則應用於台灣加權指數期貨之實 證研究」,朝陽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王怡靜,2004,「台灣股市價格動能與流動性之整合研究」,國立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所碩士論文。

14. 謝政能,1991,「台灣股票市場過度反應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吳百正,2004,「台股期貨市場弱式效率性之研究」,國立台灣科 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陳立偉,2011,「MultiCharts 快易通」,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7. Welles Wilder,2015,亞當理論,「The Adam Theory of Markets or What Matters is Profit」,俞濟群譯,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文件